精选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pdf12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2-18 09:13:41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豆瓣

1、叔本华人生的智慧mobi

(1)、懒人标注:这里太好理解了。人永远要为自己而活,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怎么舒服怎么来。健康是前提,哪怕小痛小病都很让人难以去全心感受快乐。所以拿身体去换钱,然后生病了再用钱去看医生,是短视的做法。

(2)、人们常常因为渴望金钱、热爱金钱胜过其他一切,而受到谴责。但实际上,人类天生就是热爱金钱,这种热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金钱啊,就像是不知疲倦的希腊海神,能够满足人类对一切物品的需求和各种欲望。其他的任何东西,一次只能满足一个愿望、一项需求:饿了才需要食物;想喝的时候,酒才醇美;病人需要药物;只有在冬天才需要穿裘皮大衣;而爱情,只对年轻人来说是绕不开的,诸如此类。所有这些都只是相对的“好”,只有金钱才是绝对意义上的“好”—它并不只是满足某一特定的具象的需求,金钱甚至可以满足一切抽象的需求。

(3)、到大卫.李嘉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善成熟时期。

(4)、叔本华这个论点一针见血,尤其是在当下。很多时候,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就会陷入虚荣和焦虑之中。

(5)、看似悲观,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大多数人的确摆脱不了这个理论。

(6)、而也有很多不幸的人,还没得到外在的名利之前,已经掏空了身体,毁坏了健康。

(7)、幸运的,在身体垮掉之前意识到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开始关注自身健康。

(8)、这段话我读过无数次,读第一遍和第二遍时,只能看懂字面意思,没有精神共鸣和切身体会。读到第三遍时,仿佛有点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待到读第四遍时,终于有种被戳中的感觉,再然后我就迷上了这句话。

(9)、《人生的智慧》一书是叔本华晚年的作品,它被誉为幸福指南的哲学入门书。许多读过此书的人都深受启发,变得通透,找到了“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别人到底怎么看你”的答案。

(10)、庸人最大的苦恼是对思想毫无兴趣,为了逃避无聊,他们只能不断地追求现实的东西。可惜现“现实”要么不尽人意——一旦穷尽,人就会感到倦怠,要么就相当危险,祸害无穷。而理念性的世界广袤无垠,平静如水,“超然我们的忧伤”。

(11)、他心有鸿鹄之志,却被母亲讥讽为他的作品只配当包药的纸。

(12)、这时军师诸葛亮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书中暗表:那时的晋朝就己经生根了,也就是说天意不可违呀!这和曹操临死时梦见:"三匹马在一个槽里吃草″正好吻合。你还能说这不是天意吗?

(13)、尤其,书中最经典的这7句话,句句入骨,点醒很多人。

(14)、这本《人生的智慧》在都豆瓣也有1的高分。作为叔本华晚期作品,可以称之为成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叔本华的人生主张。

(15)、要学会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16)、似乎她要的并不是爱情本身,而是一个被大家认可,被大家看得到的爱情。

(17)、此外,叔本华还认为,一个人自身拥有的东西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也就越不重要。因此,有些人可以不依赖别人,来寻找到自己所想想要的。

(18)、他的著作是几十篇对话。主要有:《美诺篇》、《斐多篇》、《泰阿泰德篇》、《巴门尼德篇》、《智者篇》、《蒂迈欧篇》、《法篇》、《国家篇》等。后人把《国家篇》译为《理想国》。个人觉得,还是译作《国家篇》更准确——国家篇是书名;理想国是书中的内容。

(19)、叔本华认为,幸福不可能从别处得到,只能求之于自身。人们对财产、地位、荣誉等能够带来幸福的事物的过多追求,反而带来了不幸。限制欲望,降低期望值是明智的。因为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是间接地发挥影响,人内心的快乐是自己意欲的产物。

(20)、普通大众的生活,让人们醉心于各种满足个人安逸的渺小福利,却不得不对抗由此而生的各式不幸与苦难,旷日持久地挣扎其中;一旦停止为实际生活操劳,人们被打回原形,只能依靠自身内在时,人生就会被不堪忍受的无聊包围,如同行尸走肉,只有疯狂的激情才能稍微点燃死气沉沉的生活。

2、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pdf

(1)、当然这种观点至今还争论不休,各说各的理。不管你持那种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谁都得服从。不妨咱举几个列子说明一下:

(2)、而也有很多不幸的人,还没得到外在的名利之前,已经掏空了身体,毁坏了健康。

(3)、by(德)叔本华。花了五个月,读完这本书,太吸引人了,我脑海中的哲学应该就是这样的。下午读完后,我在扉页上这上这样一句话:"我昏睡了很多年,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醒来。"

(4)、没有人天生喜欢孤独,但历经千帆后,人们或许更能咀嚼出孤独中藏有的那妙不可言的味道。

(5)、鲁迅把人性剖析得淋漓尽致,看得特别透,以前会选一些在中学课本上,但是对于孩子们是无法明白他里面真正的含义的。

(6)、他告诫人们,“幸福十之八九都有赖于健康。”“不管是利益、升迁、学问还是名气,所有其他的一切都应当为健康让路才是。”

(7)、还有很多的细节,让我觉得,她就像是个小孩子一样,不停地讨要着,希望老公不停地说爱她。她希望他对她的爱,让大家都能够看见听到。

(8)、此书的通篇,几乎都是对话的形式,例如,苏格拉底和一个叫格老康的对话;或者,是通过苏格拉底的嘴表达观点——苏格拉底说什么什么。当然,这是找了一种发表意见的形式,内容上都是他自己的主张。

(9)、“欲望得不到满足就痛苦,得到满足就无聊”的钟摆理论是叔本华的标签,叔本华认为,人类幸福有两个死敌,一个是痛苦,一个是无聊,匮乏产生痛苦,富足产生无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人的精神空虚,一个精神空虚的人只能在“痛苦-无聊”的钟摆中晃荡。在《人生的幸福》一书中,他以玩纸牌为例,说明精神空虚的人们由于彼此之间没有可交换的思想,而交换纸牌来打发时间,结果除了痛苦就是无聊。只有内心丰富的人,才能摆脱这种困扰,一个人精神世界决定了他获取幸福的能力。

(10)、亚里士多德说过,理性的人们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没有痛苦。亦即:所有的快乐,其本质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质确实肯定的。举个例子,哪怕你平常生活的90%都是顺利的,你很少感受到这些顺利给你带来的快乐,即使有,也只是转瞬即逝;但只要有些微的痛苦,比如说牙疼、损失少许钱财,这个痛苦都会时时的拜会你,给你带来深刻的印象。因此,快乐只是表象,无法持久,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世上人们都去追求快乐,感官上的,情欲上的,权利上的,但殊不知,只有痛苦是持久的。因此,与其追求快乐,不如避开痛苦。

(11)、所以,不必逃离孤独、对抗孤独,学会走进其中,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不必再迁就、无需再防备,可以卸下伪装,会遇见那个更真实的自己。

(12)、懒人标注: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文章让我们“beyourself”,但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需要去尝试,摸索,去寻找适合自己个性的事情。品质比个性重要,首先做个人,再来聊个性。小懒认为性格是可以被塑造的,和习惯一样。

(13)、我们都想要幸福快乐的人生,而叔本华却告诫人们,人生的底色就是悲苦的。

(14)、叔本华在很小的时侯,人们似乎已看出他将来注定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中国的小说中人林黛玉看到落花就会流泪,徳国的生活中人叔本华小时候遇到悲惨的事情就要沉思良久: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悲惨和不幸的事呢?人活在世上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年青而天才的叔本华带着类似的许多问题思考着,终于在1818年他30岁时找出了答案,在其巨著《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他认为世间许多的不幸,痛苦和矛盾表现的根由,原来是盲目的意志。从西方哲学史来看,叔本华是第一位强调意志对于哲学重要性的哲学家,开创了生命哲学,强调必须自生命內在因素来了解事物自身。仅此一点,叔本华与他同时代的康徳、黑格尔、尼釆一样,在哲学上就足以不朽了。

(15)、这也就像日月星辰轨迹一样,说,你这辈子跑不出这个道去,基本就这样,改变不了多大。你再努力也是徒劳无功的,有时努大了,可能事得其反。

(16)、因此,无论人生如何艰辛和困苦,这句话总是能够直抵人心,温暖又有力。

(17)、按照柏拉图的说法,首先,权力和特权的不平等并不是不正义;其次,正义存在的前提是他主张的这种国家的存在。那么,国家有了“正义”的好处是什么呢?柏拉图给出的答案好像并不睿智,他说,可以保证在战争中取胜。

(18)、弗洛姆:爱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

(19)、还有很多的细节,让我觉得,她就像是个小孩子一样,不停地讨要着,希望老公不停地说爱她。她希望他对她的爱,让大家都能够看见听到。

(20)、叔本华的观点看起来有些偏颇,但对于当下这个过度强调社交的时代,却有警醒作用。如今,各种成功学畅销书教人拓展人脉,培养口才和交际手段,就连早教机构都放大对儿童社交能力的开发。

3、叔本华人生的智慧pdf 下载

(1)、另外,年轻人不要总把“人脉”,“利益交换”挂在嘴边。知道友谊怎么消失的嘛,从你称之为人脉的那一刻。交个朋友嘛,whysoserious。

(2)、对于财富的欲望,叔本华这句格言总结的很到位。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以偏概全。他首先肯定了财富的重要性,并论证了贫穷的弊端。

(3)、我们之所以感到不满,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断试图提高我们的要求,但同时,其他妨碍我们成功的条件因素却保持不变。

(4)、对于财富的欲望,叔本华这句格言总结的很到位。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以偏概全。他首先肯定了财富的重要性,并论证了贫穷的弊端。

(5)、那么对于财富的欲望,到底什么程度才算合理呢?

(6)、在书中叔本华还有句名言:“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7)、所以,高中教育后,学生会基本有两种“出路”——接受高等教育或者就业。

(8)、而“人能够做他想做的”的意思是,虽然求而不得,但是我们至少尝试过,失败了也无怨无悔。只要不放弃,也许就会有转机。

(9)、亚当.斯密的研究出发点,是探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这个思想,被后人概括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提高国家收人和增加国家总的资源的科学。

(10)、近代哲学里,宣扬意志第一的学说是从是叔本华开始的,此后力主这种学说的是尼采、柏格森在、詹姆士和杜威。 叔本华和尼采

(11)、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说说我从中得到的3点收获

(12)、鲁迅说过:我的书要有一定阅历的人才能看得懂。

(13)、人生无所谓幸福,不痛苦便是幸福。人生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尽量避免痛苦,而不是追求幸福。因为根本没有幸福那样的一个东西。能避免痛苦,幸福自然就来了。

(14)、笔者读到这里,深有感触。如今,很多人常常抱怨幸福在“别人家”,自己总是不幸的——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学习好,老公不如别人会赚钱,老婆不如别人漂亮贤惠......殊不知,幸福只取决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内心充盈就是最大的幸福。内心充盈的人,上天赐予的一切都会觉得幸福;而将幸福全部寄托于身外之物的人,即使自己拥有金山银山都还在整天抱怨。

(15)、有两样东西可说是我这一生中的挚爱,能有缘对其深入了解并从中得益,我真算是幸运的了。这两样东西就是叔本华的著作和古老的中医。

(16)、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17)、回到开头的这句“欲望得不到满足就痛苦,得到满足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直接摆动”,最直观的代入是性欲。得不到满足时满脑的荷尔蒙,欲火焚身。和谐之后,贤者时间不就是无聊的表现么,六根清净,无欲无求。除非累得不行,不然这时候都会把平时晦涩看不下去的书本拿起来阅读。

(18)、社会就是一所学校,让你充分了解,又让自己也身陷其中,都是里面的一分子。

(19)、在我们看来,他的生活很有奔头,可他却说,感觉生活有些无聊,似乎提不起什么劲头来。

(20)、是呀,问题的关键是:"你怎么没想到这么做"。看到人家做完了,己经晚了。

4、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豆瓣

(1)、也许这和她早年失去父亲又早早出道养家的经历有关,那种缺爱和缺乏安全感的阴影一直烙印在她内心深处,即便现在有了温馨的婚姻家庭,依然需要从外人的认可中寻求平静。

(2)、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最大的敌人。无聊真正的来源是内外的空虚,它促使人不断的从外界寻找刺激。

(3)、独处的好处,一个人只有感知能力非常丰富,对别人的依赖性很少,才能从独处中自得其乐,而独处对于天才而言,则更是必需的部分。一个无法忍受,无法从独处中获得快乐的人,其思想和智力,都是贫乏的,是这世上大多数庸俗的人的一部分。想想你可以避开的哪些俗不可耐的人,你一定会好好享受独处的好处。

(4)、我在多年前就阅读过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的中文译本,最近又认真通读了一遍。叔本华对人和生命、人性及人的意志、人与世界的关系、人生痛苦的根源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剖析,实在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从生命产生意识那一刻起,就一直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面,你的痛苦也好,欢乐也好,原本就在于你的內心,取决于你的看法,正如叔本华所言:“每一个人只要闭目内证,就会知道自己的存在原是永无休止的受着意志的支配与奴役。如杲我们稍事留意,就会知道我们的意志原本受到不断的折磨,在生命的体验中,意志不止一次的要忍受阻挡”、“人从生命的欲望产生痛苦,痛苦即与生命不可分离”。所以,人生的痛苦是本原和长久的,而快乐欢娱只是表象和暂时的。

(5)、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倘若他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甚至会选择离群索居。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得越多,需要从他人身上获取的就越少。

(6)、《人生的智慧》,便是他的封笔之作,世态的真相、人性的本质在一个饱受六十多年冷遇的老人笔下娓娓道来,犀利而冷峻、隽永而深刻。

(7)、首发 |推么推文化传媒(ID: atu0003)

(8)、叔本华认为,沉溺在感官快乐中的人,和动物也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表面上很快乐,实际上离快乐很远。因为,每一次感官快乐过后,都是无比的空虚,只有靠更多的感官刺激来补偿,造成更大空虚,和幸福背道而驰。叔本华批判了当时纨绔子弟声色犬马、穷奢极欲的生活。中国哲学家老子也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看来东西方伟大哲学家的思想都是共同的。

(9)、如果能好好研究透几本书,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人性。

(10)、我们都想要幸福快乐的人生,而叔本华却告诫人们,人生的底色就是悲苦的。

(11)、可是人类这样一个贫乏、欲求不满的生物,对财富有近乎崇拜的尊重,这种尊重比对其他任何东西的尊重都要更真诚,也要更狂热,甚至连权力和名声,有时候也只是获取财富的工具。

(12)、他说“这个世界中,唯有痛苦才是唯一真实的东西,而幸福不过是痛苦暂时的缺乏,不过是欲望与无聊较为迅速的交替。”

(13)、客观地说,叔本华曾经发奋过一段时间。著有《充足理由律的四种根源》(1813);《世界是 意志和表象》(1819);《论自然中的意志》(1836);《伦理学中两个根本问题》(1841);《附录和补遺》(1851)。遗憾的是,这些著作曾经都卖不出去,反响寥寥。开始引起人们关注是在1853年,其影响主要在他离世之后。

(14)、前几天和朋友聚餐,其中一个是做房产中介的。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他辞职创业,先后开了四家房产中介公司,生活实现了初步的财富自由。

(15)、朋友们都觉得不理解,我觉得他就是事业稳定了,一时还没有新的目标欲望,陷入了“无聊”阶段。这种时候,就需要制定新的目标,或是培养新的兴趣,努力拓宽自己的精神疆域。

(16)、如果一个人处于对别人有理由的厌恶,迫于畏惧而选择了孤独的生活,那么,对于孤独生活得晦暗一面他是无法长时间忍受的,尤其正当年轻的时候。

(17)、第这两年,国家对于普通教育,包括初高中教育,一直在加紧改革探索。

(18)、他的哲学,主要包括他的乌托邦理论;理念论;对灵魂不休的论证;宇宙起源论;知识是回忆而不是知觉的知识观。这几部分都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相比之下,他的乌托邦理论,或者叫“理想国”,影响稍稍更高一些。

(19)、终其一生,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迷茫,而真正的成长却就在那几个不经意的瞬间。那些瞬间,可能是明白生活某件事情真相的时候,可能是读懂书中某句话的时候……

(20)、叔本华后来出名,不是因为他的悲观主义,而是因为他的意志论。 这一点,叔本华必须感谢尼采。尼采比叔本华小半个世纪,但成为叔本华很好的后继者。他和叔本华一样,在哲学上也说不上什么建树,罗素说,“他在本体论或认识论方面没创造任何新的专门理论”。但是,他用“超人”哲学把叔本华的意志论发展了,而且使叔本华的名气大大提高——在哲学领域丝毫没有提高,在政界和政客当中的影响力提高了。

5、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电子版

(1)、在叔本华眼里,这类人是得到命运眷顾的人,是真正自由的人。

(2)、第男女卫国者应该住在共同的房子里,吃同样的伙食。为此,传统的婚姻必须改造,要使新郎新娘们相信,他们是靠抽签配对的。所有的孩子,都要从父母身边带走,让父母不知道谁是他们的孩子,孩子也不知道谁是父母,孩子可以叫每一个年龄相当的人“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也是这样。“父亲”和“女儿”,“母亲”和“儿子”不能结婚。“兄弟”和“姐妹”之间也不能结婚。后来的哲人讽刺说,这其实是禁绝了一切婚姻。

(3)、另外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真理,很多时候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4)、叔本华,1788年生于但泽,现在属于波兰,叫格但斯克。

(5)、处于痛苦另一端的人,那些智商不够、情商不足的人,一旦从贫困的痛苦中稍稍解脱出来,就会不惜任何代价去争取消遣和社交;纵情人生,只为了逃避自己—人一旦独处,自身固有的东西就会显现出来。

(6)、第人拥有的身外之物,主要包括财产和其它的占有物。

(7)、叔本华强调人生基调的痛苦,并非让人消极而悲观的生活,恰恰是在引导人们,对生活要有理性清醒的认知,对痛苦也不要惧怕,学会平和地去追求幸福。

(8)、不过叔本华的思想要在原作中才完整的呈现,像这种精选的入门书都很容易有这种毛病;你要是对哲学感兴趣,可以拿这个作引子。

(9)、柏拉图的《国家篇》,内容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五卷的末尾部分之前,是关于理想国的组织;第六卷和第七卷,是讨论“哲学家”的定义,因为他认为,理想的国家必须由哲学家来做国王;此书的余下部分,柏拉图讨论了对当时现实存在的体制的优缺点。

(10)、叔本华虽然是“性恶说”的代表,也不太看得起女人,但是他的一些观点你不得不认同,的确说到了点上,算是把人性看得比较透的人了。

(11)、懒人标注:最好的比喻是爱情了。在爱情中小懒从不期望在对方身上得到太多,你要从一条河表面划过,而不是沉入河底。没有哪场失恋是走不出的,替换文件永远比删除文件更彻底。所以实在不行,换一个试试?

(12)、对待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我们都应把持一种尽量客观、求实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比较容易接受它们。

(13)、懒人标注:想起了《在路上》的那段话:“我只喜欢这一类人,他们的生活狂放不羁,说起话来热情洋溢,对生活十分苛求,希望拥有一切,他们对平凡的事物不屑一顾,但他们渴望燃烧,象神话中巨型的黄色罗马蜡烛那样燃烧,渴望爆炸,象行星撞击那样在爆炸声中发出蓝色的光,令人惊叹不已。”

(14)、我们前半生的最后部分,亦即我们的青年时代,拥有比起我们后半生许多的优势,但是,在这青年时期,困扰我们,造成我们不幸福的是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我们坚持认为,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寻觅到幸福,我们的希望由此持续不断地落空,而我们的不满情绪也就由此产生。我们梦想得到的模糊不清的幸福,在我们面前随心所欲地变换着种种魔幻般的图像,而我们则徒劳无功地追逐这些图像的原型。因此,在青春岁月,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状况,我们都会对其感到不满,那是因为我们刚刚才开始认识到人生的空虚和可怜——在此之前,我们所期盼的生活可是完全另外的一副样子——但我们却把无所不在的人生的空虚与可怜归咎于我们的环境、状况。

(15)、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可以忍受的现在,包括最平凡无奇的,我们无动于衷地听任其逝去,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打发掉的日子。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此刻时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的往昔,从此以后,它就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照射出不朽之光芒,在将来,尤其到了糟糕恶劣的日子,我们的记忆就会拉起帷幕:此刻时光已经变成了我们内心眷恋和思念的对象。

(16)、官场小说:《沧浪之水》,改编成了电视剧《岁月》,小说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更真实。

(17)、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当我们身强力壮安然无恙时,往往会忽略这点。反而将其他一切都排身体之前,因而付出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良好的心态。

(18)、《人生的智慧》,不是叔本华的独立著作,而是从上述著作中剥离出来的。剥离出来的还有——《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生存空虚说》、《叔本华论说文集》、《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人生哲学》 。

(19)、最早把叔本华和尼采介绍进中国的是王国维。王国维1925年投昆明湖自尽。原因众说纷纭,一个很主要的说法,是王国维深受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影响。

(20)、另外,无论男女,及时止损。在一段糟糕的感情中,只会不断沉沦,学会在一段不能给双方带来进步和快乐的关系中脱身。

(1)、一个具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所占据,以致无法进行深远、高贵的思考,因为这样做确实是“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也不可以干脆谴责别人的本性。·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

(2)、第人拥有的身外之物,主要包括财产和其它的占有物。

(3)、只要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孤独其实有三层不同的境界:

(4)、叔本华自称他的哲学有三个来源——康德、柏拉图和印度的奥义书。后人认为,他的思想基本和康德、柏拉图没什么关系。说其来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古印度的《奥义书》可能更恰当。

(5)、不好意思,我觉得,题主说的这三本书,应该都不适合作为初高中的课外推荐书目。

(6)、即便是为了人脉资源,社交本身的作用也被夸大了。有些阅历的人,都会发现,真正的有效社交,是建立在可以资源互换或者价值互补的基础上的。

(7)、无法从内心获得幸福的人,就只有通过外在的东西,为自己营造一个看似幸福的假象。

(8)、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对于研究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经济学等等,是必读书目。 但对于初高中学生,比较难读懂,也帮助不大。

(9)、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后来被人们简称为《国富论》。

(10)、即便这样,上述三本书成为课外参考书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大。因为,它们对于普通中等教育的作用不直接。

(11)、即便特立独行如叔本华,也在强调健康的重要性。

(12)、怎样才能规避风险与避免痛苦?那就是牢记人生的终极意义。换而言之,如果提前给自己写一个墓志铭,你希望怎样定义自己的一生。

(13)、避免痛苦,这种对人生的保本经营策略,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大富大贵,只要没有天灾,就直接过滤掉了人祸,想不幸福都难。

(14)、亚瑟·叔本华(德文:Arthur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岁),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

(15)、懒人标注:拿来留学是正确的,钱只是工具,作为一般等价物才能体现其价值。没有什么比一个充满智慧的大脑更吸引人了,妹子们称之为sexy。

(16)、当然,叔本华太过悲观,对于痛苦的理解也太过深刻。

(17)、《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部著作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从世俗、实用的角度探讨了真正的幸福人生应遵循的原则。叔本华从理性出发,谈了“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书后附有叔本华的生平轶事和叔本华哲学的神奇魅力与影响。该书自2001年9月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喜爱。此次译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更加符合叔本华的原意。该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德文译出的全译本。

(18)、也许在这个舞台上,我们都必须选择一个或几个面具戴上。但幸福与否的秘密,却是在我们摘掉所有面具之后,独自面对自我时才能找到的答案。

(19)、叔本华的观点看起来有些偏颇,但对于当下这个过度强调社交的时代,却有警醒作用。如今,各种成功学畅销书教人拓展人脉,培养口才和交际手段,就连早教机构都放大对儿童社交能力的开发。

(20)、第一层敢于孤独,是对别人评价的不羁与不屑;第二层善于孤独,是不依赖外部环境的自得其乐;第三层乐于孤独,是内心世界极大的丰盛与富足。

(1)、孤独作为一个精神禀赋优异的人带来双重的好处:第他可以成为自己;第他用不着和别人在一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