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语录古诗文63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2-20 09:43:14

孔子语录文言文

1、文言文孔子语录翻译和原文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3)、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4)、B.(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1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2)、A.①③⑤⑥    B.②⑤⑥⑦    C.②④⑥⑦    D.①⑤⑦⑧

(1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孔子语录

(1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6)、✦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17)、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18)、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0)、(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2、孔子语录古诗文

(1)、译文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2)、孔子说:“大概就是‘睡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3)、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4)、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5)、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8)、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也很遥远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9)、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2)、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3)、✦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14)、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

(1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7)、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9)、所谓意念老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漂亮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么才能说心安理得,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肯定要谨慎。

(20)、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古诗网

(1)、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3)、C.(甲)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珍惜宝贵的时光,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发奋进取;(乙)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表达了这种意思。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6)、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0)、(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1)、(3)博学而笃志(             )         (4)满则覆(             )

(1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3)、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1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6)、九年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古诗鉴赏汇编

(17)、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1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9)、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孔子语录文言文翻译

(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3)、注: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②游息:玩耍休息。③下帷: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指专心读书。绝编: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多次翻阅,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指读书勤奋。④迨:到,等到。⑤倍诵:“倍”通“背”,背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