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国现代杰出人物事迹6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2-28 09:14:11

名人事迹摘抄

1、名人典型事例摘抄100字

(1)、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2)、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我们推荐了大量名人故事、名人传记给孩子们借阅,如:中国文学家传、英雄人物传、巨人百传丛书等。

(3)、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常规“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总是赢到零花钱的小贝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4)、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5)、读书,可以净化心灵,也可以升华人格,从而产生一种深广的道德境界。“相约名人故事,阅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第二届智空间文化沙龙系列活动,在文英最美图书馆拉开了帷幕。

(6)、墨香飘四海,笔下有千年。一幅幅书法作品,或刚劲有力,或潇洒飘逸,或秀气隽美,彰显着孩子们勤勉好学的态度。他们从书写名人名言中汲取力量,努力成长,不断前行!

(7)、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8)、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泰戈尔

(9)、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10)、战国时苏秦,与魏人张仪同师鬼谷先生。他夜间读书,苦心钻研,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步上。汉代孙敬好学,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来督促自己努力攻读。

(11)、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12)、郑板桥中年得中进士,任过知县。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

(13)、独钓寒江,有远谪南荒离群索居的孤独,有坚持信念不随俗浮沉的孤傲。在千山鸟飞绝而万径人踪灭的境况中,孤独之感与孤傲之情时常袭上柳宗元的心头。

(14)、2021年4月23日为第26个世界读书日,我们将智空间文化沙龙与读书节活动相结合,从“相约名人故事”到“听名师讲名篇”实现“品经典阅成长”。从文英图书馆走向“海上名师坊”,让浓浓的书香洋溢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15)、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海子

(16)、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

(17)、古希腊著名学者阿基米德:公元前212年,罗马人大举进攻叙拉古城。当罗马士兵闯进阿基米德的住宅时,他仍聚精会神地在一块撒满沙子的木板上仔细推算一道几何题,对士兵的到来没有任何反应。当罗马士兵把利剑指向他时,他却护着木板大叫:“不要动我的图形,我就要算完了!”阿基米德似乎并不知道城池已破,士兵是来杀害他的,他沉迷于数学的深思之中,直到无情的利剑刺进胸膛。

(18)、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的登上了诺贝尔奖台。

(19)、“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20)、你千万不要见怪,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

2、中国现代杰出人物事迹

(1)、20世纪80年代,他只是无名的青年作者,他发现一本刊物上的文章优劣不齐,可是作者都是按照统一标准拿稿费,这样不公平。于是,他向杂志主编提出增加稿费,他说:“正是因为有了我的作品,杂志发行量才大幅上涨。”主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口出狂言的作者,对他的要求不予理睬,还反问他:“如果因为你的作品导致刊物发行量上涨,你如何证明这一点呢?”

(2)、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

(3)、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道德经》

(4)、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5)、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

(6)、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冯梦龙》

(7)、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立。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睢“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国进攻韩地上d。上d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d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d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20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参见长平之战)。当时,秦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d(今山西中部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d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问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虽然蔺相如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赵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四十五万人。

(8)、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着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9)、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10)、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

(11)、有一次,陈毅到一个亲戚家过端午节,进门后,看见桌子上有一本自己找了很久都没找到的书,于是,他忘了走几十里路的疲劳,立即躲到一个空房里专心致志地读起来。他一边看,一边用笔摘录重要章节,到了吃饭的时候,亲戚几次来请他,他都舍不得把书放下。亲戚见他这样用功就不忍再打扰他了,就把糖和粽子给他端去。陈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书本和摘录上,粽子本来是蘸糖吃的,可他竟把粽子伸到书桌上的墨砚里蘸着墨汁往嘴里送,一连吃了两个粽子,竟然没有品出异味来。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来面条,见他满嘴是墨,便召来家人看,大家见了都忍不住大笑起来。陈毅起初还不知众人在笑什么,他用手抹了一下嘴巴,见手上沾了很多墨汁,才知道自己误吃了墨汁,他诙谐地对大家说:“吃了墨没关系,我正觉得我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呢!”

(12)、儿童团员刘胡兰面对敌人的诱降,坚贞不屈,倒在了敌人的铡刀下;

(13)、生命是有光的,在我熄灭以前,能照亮你一点,就是我所能做的了,我爱你,你要记得我。——《云边有个小卖部》

(14)、映雪读书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清楚。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正是他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15)、中高年级专场在王馆长的指导下,邀请了4位学生做新书推荐小讲师。他们用同龄人的口吻,别具一格的推荐形式给同学们介绍了《孔子》、《鲁迅》、《贝多芬》、《诺贝尔》等名人传记。孩子们和小讲师们积极互动,一起读着孔子的名言,忍不住地赞叹王羲之书法之妙,观看者鲁迅的视频动画,讲述着他的故事,分享着贝多芬的名曲《献给爱丽丝》……

(16)、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曾国藩》

(17)、有生者不讳其死,有国者不讳其亡,讳亡者不可以得存,讳死者不可以得生。——《冯梦龙》

(18)、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年轻时曾在孔子徒弟曾参门下学习。初为鲁将,BC412年,齐军攻鲁,吴起率鲁军到达前线(为取得这个立功名的机会,他杀死了齐国籍的妻子,此即“杀妻求将”),没有立即同齐军开仗,表示愿与齐军谈判,先向对方使者示弱,以老弱之卒驻守中军,以麻痹齐军将士,然后出其不意地以精壮之军突然向齐军发起猛攻。齐军仓促应战,大败。战后鲁国国君受谗言影响,对他甚为猜忌,吴起就入魏为将,被一代英主魏文侯魏斯任命为西河的守将,抗拒秦国和韩国。BC409年,吴起先在河西少梁筑城,作为前进基地,然后率军攻取秦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增修此二城。次年,攻秦至郑,筑洛阴、合阳,尽占秦之河西地,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76场,全胜64场,其余不分胜负,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别是BC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激励士卒,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这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吴起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12石之弩(一石约今30公斤),背负矢50支,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锐之师。吴起治军,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军亦无益,曾斩一未奉令即进击敌军的勇士以明法。吴起做将军时,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士卒中有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这个士卒的母亲知道这事后大哭起来。别人说:“你儿子是个士卒,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取疮脓,你为什么还要哭呢?”母亲说:“不是这样。往年吴公为他父亲吸过疮脓,他父亲作战时就一往无前地拼命,所以就战死了。现在吴公又为我儿子吸疮脓,我不知他又将死到那里了,所以我哭。” 魏文侯魏斯死后,吴起遭丞相公叔痤和大夫王错设计陷害,被迫于BC383年投奔楚国。先任宛守,一年后升令尹,掌军政大权,主持变法。吴起针对楚国积弊,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裁减冗员冗费,用于选练军队,以求富国强兵。仅一年,贫弱的楚国开始强盛,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兼并陈国和蔡国,并击退了韩、赵、魏的扩张;向西征伐秦国,兵威四方。BC381年,楚悼王熊疑死,反对改革的旧贵族追杀吴起,他无处可逃,于是趴在楚王的尸体上,被贵族们乱箭射死,尸体又被车裂。而在新王即位后追究冒犯先王尸体的罪行时,参与此事的贵族有七十余家被满门抄斩(报自己的大仇于死前,吴起之智可称匪夷所思)。著有《吴子》一书(《汉书艺文志》录《吴起》48篇),但已散佚,现存的版本据考证应是汉朝人所写。又有人根据《左传》描写战争的真实程度、有倾向性地对魏、楚历代先王赞美和对楚国贵族的鄙视提出《左传》也是吴起的作品,若果真如此,他就是军事家、政治家、史学家三合一了。 赞曰:尉缭称吴起“提七万之众,天下莫能当之”,实非过誉。后人言名将,必以“孙吴”比之。吴起每到一国,只要国君能用之,必然能使国家强大起来。他在魏建立的制度,使得魏成为战国初期的头号超级大国;入楚后又能以变法在短时间内使楚国重新强大起来,政治才华毫不逊于军事才华,不应但以军事家视之。后世儒生常以他的个人品德对他大加非议,又以他的结局作为不能变法的依据。这些儒生固然品德高尚(也仅限于理论上),可是国家有事时,他们除了可耻的投降和毫无意义的自杀又能干些什么呢?

(19)、阳光温热,岁月静好,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张爱玲

(2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

3、15个名人励志故事100字左右

(1)、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帐。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不!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2)、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论语》

(3)、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增广贤文》

(4)、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5)、话题:"规则与人生""规则的双刃性"

(6)、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诸葛亮》

(7)、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8)、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

(9)、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唐寅》

(10)、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

(11)、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

(12)、无功而返的他,骑着自行车带着儿子去看火车。看着一路飞奔的火车,他若有所思地对儿子说:“我头一次感到火车可怜,它们终生被禁锢在固定的轨道上,每天重复着周而复始的路线,虽然表面看气势磅礴、风驰电掣,其实,风驰电掣走老路是一种悲哀,还不如蹑手蹑脚走新路。”

(13)、同事以“票房没有保障”来质疑张含韵出演主角,应该说不无道理。对此,乐于提携后辈的刘德华先是明知故问,继而借韩愈《马说》中名句进行暗示。待被逗乐的对方已有所悟后,再讲道理、摆事实,一本正经地解说自己为何要起用张含韵。由于这番亦庄亦谐的辩驳既理据充分,又坦荡真诚,能让对方口服心服自属情理之中。

(14)、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15)、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不比老公克林顿逊色,她不仅从小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16)、不愿长大的人,总是在瞬间长大。——林海音《城南旧事》

(17)、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

(18)、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做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

(19)、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纪伯伦

(20)、普通职工向秀丽为挽救突发的火灾带来的财产损失,毅然扑进火海救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4、人物素材摘抄 高中生

(1)、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一片瓦砾。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板被烧成灰烬。他的老伴难过得哭了出来:“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场火烧了个精光。而今你已年迈力衰,这可怎么办啊!”爱迪生也很伤心,但他决不会由此趴下。发明电灯时,他就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仍不气馁,终于获得成功。眼下这场火灾也同样不能使他后退。爱迪生对老伴说:“不要紧,别看我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