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语十则原文译文79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2-30 11:20:08

论语十则原文朗读

1、论语十则原文朗读视频

(1)、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2)、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6)、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7)、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8)、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0)、(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1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4)、遽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17)、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到幸福。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与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同时,我们还要“修身”: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这是孔子对理想生活的总结,也被后人奉为理想的指南。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值得我们用心去感悟。

(18)、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19)、(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20)、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2、论语十则原文译文

(1)、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2)、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3)、《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作者:顾城 朗诵:姬国胜

(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9)、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1)、十五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注释)  问:问候。古代人在问候时往往要致送礼物。  再拜而送之:在送别客人时,两次拜别。(译文)  (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评析)  以上6章中,记载了孔子举止言谈的某些规矩或者习惯。他时时处处以正人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尽量符合礼的规定。他认为,“礼”是至高无上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一投足、一举手都必须依照礼的原则。这一方面是孔子个人修养的具体反映,一方面也是他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和仁德时所身体力行的。十六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译文)  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十七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  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评析)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十八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注释)  腥:牛肉。  荐:供奉。(译文)  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尝。(评析)  古时候君主吃饭前,要有人先尝一尝,君主才吃。孔子对国君十分尊重。他在与国君吃饭时,都主动尝一下,表明他对礼的遵从。十九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注释)  东首:头朝东。  绅:束在腰间的大带子。(译文)  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拖着大带子。(评析)  孔子患了病,躺在床上,国君来探视他,他无法起身穿朝服,这似乎对国君不尊重,有违于礼,于是他就把朝服盖在身上。这反映出孔子即使在病榻上,也不会失礼于国君。二十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译文)  国君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走去了。二十一  入太庙,每事问。(注释)  此章重出。译文参见《八佾》篇第三之第15章。二十二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注释)  朋友:指与孔子志同道合的人。  殡:停放灵柩和埋葬都可以叫殡,这里是泛指丧葬事务。(译文)  (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敛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二十三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译文)  朋友馈赠物品,即使是车马,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时)也是不拜的。(评析)  孔子把祭肉看得比车马还重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祭肉关系到“孝”的问题。用肉祭祀祖先之后,这块肉就不仅仅是一块可以食用的东西了,而是对祖先尽孝的一个载体。二十四  寝不尸,居不客。(译文)  (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二十五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注释)  齐衰:zīcuī,指丧服。  狎:音xiá,亲近的意思。  瞽者:盲人,指乐师。  亵:音xiè,常见、熟悉。  凶服:丧服。  式:同轼,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遇见地位高的人或其他人时,驭手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以示尊敬或者同情。这在当时是一种礼节。  负版者:背负国家图籍的人。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  馔:音zhuàn,饮食。盛馔,盛大的宴席。  作:站起来。(译文)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当官的和盲人,即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要有礼貌。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俯伏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同情)。遇见背负国家图籍的人,也这样做(以示敬意)。(作客时,)如果有丰盛的筵席,就神色一变,并站起来致谢。遇见迅雷大风,一定要改变神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二十六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注释)  绥:上车时扶手用的索带。  内顾:回头看。  疾言:大声说话。  不亲指:不用自己的手指划。(译文)  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评析)  以上这几章,讲的都是孔子如何遵从周礼的。在许多举动上,他都能按礼行事,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应该有什么表情、什么动作、什么语言,他都一丝不苟,准确而妥贴。所以,孔子的学生们在谈起这些时,津津乐道,极其佩服。二十七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注释)  色斯举矣:色,脸色。举,鸟飞起来。  翔而后集:飞翔一阵,然后落到树上。鸟群停在树上叫“集”。  山梁雌雉:聚集在山梁上的母野鸡。  时哉时哉:得其时呀!得其时呀!这是说野鸡时运好,能自由飞翔,自由落下。  共:同“拱”。  三嗅而作:嗅应为狊字之误。狊,音jù,鸟张开两翅。一本作“戛”字,鸟的长叫声。(译文)  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评析)  这里似乎是在游山观景,其实孔子是有感而发。他感到山谷里的野鸡能够自由飞翔,自由落下,这是“得其时”,而自己却不得其时,东奔西走,却没有获得普遍响应。因此,他看到野鸡时,神色动了一下,随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12)、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13)、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4)、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5)、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16)、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17)、音频:主要以阅读、配乐朗诵或者演讲、叙述的形式

(18)、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9)、伯牛有疾,子问之,至牖执其手,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0)、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3、论语十则视频全文朗读视频及翻译

(1)、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   请将作品及附件同时发送至邮箱1593254576@qq.com。注明作品作者、地址、联系方式,邮件主题上注明“公众投稿”字样;

(3)、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

(6)、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7)、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9)、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10)、   作品一经采用,将在(杰米学社)公众平台发表,同时经典的文字内容将有机会收录至永杰老师的书籍中正式出版、全国发行;

(11)、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12)、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3)、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

(14)、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15)、(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16)、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17)、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1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20)、(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4、论语十则原文朗读音频

(1)、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2)、   年终将评选出十佳作品,并特邀参加(杰米学社)举办的年度颁奖盛典,同时,作品将由杰米文化传媒推选至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网站进行刊登报道;

(3)、如果做某一件事能给我带来好心情,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我都会竭力去做。

(4)、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5)、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6)、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8)、孔子于乡d,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

(9)、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0)、(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2)、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1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1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17)、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8)、(译文)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19)、(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