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七段爱情
1、胡适之的爱情
(1)、胡适逝世后,蒋介石赠送了他一副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2)、有关胡适与曹佩声的这段恋情,过去四年来,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博士生沈卫威曾发表过几篇文章。但依据的材料主要是几首词义暧昧的新诗和一些当时人的访问,缺乏第一手的文字资料。1990年,台北远流出版社出版了《胡适的日记》手稿本,在这批日记中,我们才看到了不少胡适自己有关此事的记载。
(3)、我最喜欢《如梦令》,幸好有了“忽忆一年前旧事,遂和前词,成此阕”,不然此词很糟糕,有失大家风范。一出,境界立出,其夫妻“夜话”恩爱调笑的情态翩翩而浮现,叫人羡慕。
(4)、一晃四年的时光过去了,曹诚英的求学生涯也终于划上了句号,1937年曹诚英学成归国。本以为两人终能相见,不料天意弄人,曹诚英刚回国,胡适就被派往美国,他们只能再通过鸿雁传书传达思念之情。
(5)、胡适是中国最早接受和传播新文化的先驱者之他在婚姻生活上,同样也跳不出封建礼教的窠臼,而这颗不幸的种子,早在十几岁时就播下了。胡适出身宦家,早年丧父,人品相貌、资质才气,又高人一等,上门订婚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对于胡适的身价,村子里曾有一个“值百金”的说法,意思是胡适若为女身,就可得到最高的聘金了。有一回,胡适随母亲冯太夫人去旌德县旺川村的姑婆家做客,恰巧一位吕姓的亲戚也来串门,不知怎的就把胡适看上了,认准这孩子将来要成她家的女婿。
(6)、然而曹植的哥哥曹丕也爱慕着甄宓,在曹操死后,曹丕登帝,甄宓被封为妃,两人就此分别,数十年未见。
(7)、此外无一字,亦无住址,故我不能回信。邮印有“西川,万寿寺,新开寺”八个字可认。
(8)、有时候,顺其自然,你才会知道那些事是否值得拥有。
(9)、图|曹诚英、胡适、徐志摩等在海宁观潮三爱情带给她的不如意使她开始在学业上寻求慰藉。
(10)、你觉得我去看你的时候如果她正好在家会有问题吗?请告诉我!我不敢在中文,写字,因为我觉得用英文更安全。我的字看起来还是像男人的,对吗?我觉得她看到这些又大又丑的话不会起疑心。
(11)、就这样,胡适在“趣闻”里与江冬秀结婚了。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竟娶了个乡村小脚夫人,成了民国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为此,胡适在婚后私下里对友人直言相告:我不过心里不忍伤几个人的心罢了。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的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又说: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故从不曾挑剔为难(若不为此,吾决不就此婚)。可见,胡适是把坚守婚约看作是对母亲的回报,才不毁婚约,这中间多少一种殉道式的悲哀。
(12)、最糟糕的感觉,莫过于不知道应该等待还是放弃。
(13)、对于胡适这桩旧式婚姻的稳固,人们喜欢把这一切归因于江冬秀的泼辣,事实上,这一切绝非是她一把菜刀就能震慑住的。
(14)、曹诚英堕胎后,由胡适推荐于1934年赴美国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农学院,1937年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安徽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是我国第一位农学界女教授。1939年,曹诚英结识了一位归国留学生,两人产生了恋情,岂料江冬秀在男方亲戚中败坏曹诚英的名声,致使男方单独解除婚约,直气得曹诚英要上峨眉山当尼姑。在其兄曹诚克力劝之下方改变了主意,又兼在美国做大使的胡适来信安慰,还捎来三百美元资助生活,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曹诚英对胡适,一直是痴情不改,一往情深,鸿雁不断,相互都品尝着苦涩的婚外恋情。
(15)、在此期间,她与胡适仍有书信往来。1934年,胡适推荐她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留学,并写信嘱咐美国的朋友多加照顾。
(16)、从《如梦令》词来看,江冬秀是个很些“女孩儿相”情态的女子。可惜当时胡适一心想要见见她的模样,倒抱怨起“闭门深躲”,心急之斯,可见胡适也有把持不住的时候,哪个少男不痴情,大学者胡适先生也不能免的。“谁躲?谁躲?那是去年的我!”——江冬秀的颇有几分活泼之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爱怜。阕大把“话巴山夜雨时”的“共剪西窗烛”之情景,诗意悠然。《如梦令》是首现代诗歌不多的好词!
(17)、借着这次七夕佳节的机会,计算机学院再次向小十七们表达自己的爱意,预祝你们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充实美好。
(18)、汪静之出生于茶商家庭,家境殷实,与同为乡里富户的曹家多有往来。为了两家关系更加亲密,汪曹两家就相约指腹为婚。如若汪家生了女儿,曹家生了儿子,或者相反,两家就结为亲家。
(19)、1910年夏天,胡适考取了第二次庚子赔款留学生,9月去了美国。在那里,他成了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信徒,然而在感情方式上,他却仍然沉湎在传统的积淀中,无论西方世界两性交往多么开放,他总觉得自己很孤独。在一首《蝴蝶》小诗中,他真切地表达了这种失落感:“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孤单什么呢?还不是生活中少了故乡情、骨肉情!1916年1月,胡适偶患小恙,躺在床上,倍受着清冷的凄苦,忽然邮差送来了江冬秀的信,尽管全部“不满八行字,全无要紧话”,却也叫胡适感动得打跌了。这一晚,胡适认真地整理了自己感情的线索,扪心自问:“我不认识她,她不认识我,我总常念她,这是为什么?”是情爱?为什么苦思中没有亲昵,庄重中没有爱抚?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胡适终于越来越明显地感到:自己对江冬秀的感情,实质上是抱着对母亲尽孝的一种观念来施行的,它既是崇高,也是无偿的。
(20)、胡适留学回国后,威名远播,而且风度翩翩。他上课的时候,看到女生坐在窗边,寒风吹进来,他会很细心地走过去替她把窗户关上。与女孩子们在一起,他总是有说有笑,温厚机敏,幽默风趣。许多女孩子苦苦追求他,写来许多神魂颠倒的情书。1926年,汤尔和赠给胡适一诗:
2、胡适的七段爱情微博
(1)、胡适给人的影响是思想方面的激进者,同时又是个人情感方面的保守名士,其实他骨子里绝对是个多情才子。我们可以看看他早期写的一些爱情诗歌,就可以领略其婉约之柔肠。
(2)、在云栖吃饭后,我们下山,仍沿江行,过之江大学,到六和塔。我与娟登塔顶纵观,气象极好。
(3)、韦莲司和江东秀,一个是洋派新式漂亮风情的女性,一个是缠足没什么文化见识的丑女,胡适内心的天秤不动摇才怪。
(4)、只有很少的人才懂得,人生是因为缺憾而美丽。而所谓的回头,只不过是丢掉了白天的太阳之后,又错过了夜晚的星星。
(5)、1910年9月,胡适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青年胡适在美国留学时,结识了青年画家韦莲司小姐。从此,韦莲司小姐成为与他交往四十八年的红颜知己。
(6)、离婚后的曹诚英继续她的求学生涯,因缘际会,胡适来到杭州游西湖,在烟霞洞休养。曹诚英与同学一起去看他,原本就互有好感的两人此时此刻更是陷入了热恋之中。
(7)、不过胡适也帮曹诚英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了。曹诚英后来任教复旦大学。胡适临去台湾时两人见了最后一面。
(8)、胡适不但人长得帅气,还有着和女人一样的细心、体贴和绅士风度,对待女人始终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但凡和胡适打过交道的女性,都对他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而那些他爱过也爱过他的那些女子们,也一生怀抱温暖,无怨无悔。在这众多的红颜知己中,和胡适关系最亲密的要数韦莲司和曹诚英了,韦莲司是他在美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位画家小姐,他们的交往长达四十八年之久,韦莲司甚至为他终身未嫁,是真正的红颜知己。
(9)、早九点,同娟及山上养病之应崇春先生的夫人坐轿子去游云楼……
(10)、举世闻名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与罗马将军恺撒马克?安东尼之间的恋情甚至影响了埃及和当时世界的历史。
(11)、抗战时期,即便一路逃难,江冬秀都把胡适的70箱书带在身边。胡适非常感动,因为当时很多北平的先生出逃都没有带书,江冬秀却不顾性命都要帮他把书带回来。
(12)、有时候,有个可以依靠的肩膀,和一个懂我的沉默的人,就是我唯一需要的。
(13)、所以他在外面再多花边新闻,胡太太始终只有一个。
(14)、直到1949年2月,胡适经上海准备离开大陆时,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请胡适吃徽州饼,请来在复旦大学任教的曹诚英作陪,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当时曹诚英曾劝胡适留下来,胡适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听从她的劝告,还是追随蒋介石到了台湾。从此两人鸿雁断绝,留下的是无尽的怀念。
(15)、婚总算结成了,胡适并没有赖掉这桩婚约,只是胡适的母亲没来得及等到孙子出世就离世了。
(16)、1923年9月,胡适因痔疾在西湖养病。9月9日起,胡适有《山中日记》,他与曹佩声的恋情,在这段日记中有最真实的剖白。我将有关部分摘抄在下面:
(17)、前天,伊却未免太绚烂了!我们只好在船篷阴处偷觑着,不敢正眼看伊了。
(18)、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我的母亲》
(19)、当年有传言,说最初是胡适看上陆小曼,因其无法跟太太江冬秀离婚,陆小曼才转向徐志摩的。待到徐志摩和陆小曼的风流事传开,胡适又积极参与其事,尽力撮合,充当“月下老人”。对胡适和陆小曼的郎情侬意,胡太太江冬秀早有耳闻。看到丈夫很热心地为徐志摩和陆小曼的事忙乎,胡太太怒不可遏,认为丈夫是借做“媒婆”之名,趁机走近陆小曼和其眉来眼去,真是贼心不死啊。
(20)、娟借曹洁甫先生家内厨灶,做徽州菜,请经农、志摩和我去吃饭。中饭吃“塌果”,夜饭吃“煱”。……两餐味道都极好。大家都很痛快。
3、胡适的七段爱情都是谁
(1)、“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2)、这种事,按理说男方家庭不同意,女方家庭也就不再勉强了,但江母却是一个很执着的人,非得要一门心思地办成此事不可。为此,她请胡适的本家叔叔胡祥鉴做媒,要他多说好话,一定要把女儿江冬秀与胡适的亲事给订下来。胡祥鉴是教书先生,江冬秀是他的学生,在他看来,江冬秀没什么不好的。于是,他尽力促成此事,对冯顺弟说,咱胡家已经中落了,但人家江家还兴旺着呢,兴旺三代了,和这样的人家做亲家有什么不好的呢?冯顺弟觉得有一定的道理,这才勉强同意将江冬秀的“八字”开来看看再说。
(3)、对于胡适来说,母爱如海,母亲在他心中是有着一等一地位的,所以,当胡适的母亲为他订立了和江冬秀的终身大事时,13岁的他顺从地默认了。
(4)、人物研究中涵盖了胡适、林语堂、赵元任、余英时等现当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学者,论述着重在思想史层面的分析。
(5)、然而老妻江冬秀的了解,却包含着衣食冷暖,三餐四季。
(6)、8月17日,胡适又作《怨歌》一首,此诗胡适各集都未收录,这是第一次发表。诗的主题是一株梅树,据沈卫威访问汪静之的记录,曹佩声小时曾以梅花自喻,《怨歌》这首诗大约是写曹佩声婚后的生活,而对婚后不生孩子,受到夫家压迫的这一点,表现得尤其突出:
(7)、胡适和江冬秀,可以算是新婚后爱,订婚十多年都没有见过几面,可是婚后江冬秀不断和胡适磨合,他们把这场不被人看好的包办婚姻,过成了一段佳话,也成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
(8)、之后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会议复会,胡适回上海出席。此间两人书信不断,胡适也缠绵于曹诚英的绵绵情意之中。于是在会议结束后,便利用北大教授五年一次的休假,再度来到杭州,在烟霞洞的和尚庙租了房住下。当时杭州女师也放暑假,曹诚英就以陪伴胡适养病为名,到烟霞洞与胡适同居一室。在这里,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是“驱不走的情魔”,是“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胡适诗《秘魔崖月夜》),也是他们一生中最为缠绵热烈的一段恋情,以致有了结晶。
(9)、不过,严格地来说,胡适的包办婚姻,说到底还是封建思想的产物,江冬秀是受害者,他也是受害者,尽管他在情感上给了自己诸多向外寻求的出口,却最终都成了无疾而终的往事如烟。
(10)、胡适在民国七年一月写的《新婚杂诗五首》第四首中透露了端倪:
(11)、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举行婚礼,梁启超为证婚人,胡适为介绍人。他们的婚礼,真可以算得上是“别开生面”,梁启超作为徐志摩的老师,在婚礼上进行中引经据典地来了一通训词,训斥这一对新婚夫妇:“你们都是离过婚,重又结婚的,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最后还来了一句“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的结婚!”但徐志摩这样的历尽千辛万苦去追求,去试验梦想中神圣的爱的境界,虽有“不顾一切,带有激烈的燃烧性”且“不管天高地厚,人死我亡,势非至于将全宇宙都烧成赤地”的热情,终于还是落个失败的结局,思之令人感慨。
(12)、多数的错与失,是因为不努力,不坚持,不挽留,然后催眠自己说一切都是命运。
(13)、只今日到家时,更何处能寻她那一声“好呀!来了!”
(14)、今天为八月(按,当是阴历)潮水最威,我和娟约了知行同去斜桥,赴志摩观潮之约。……
(15)、直到去世之前,胡适仍在给韦莲司写信,可见韦莲司在他心中的地位。奇怪的是,胡适对韦莲司的评价极高,而韦莲司的自我评价却极低。
(16)、韦莲司是胡适1914年6月在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结识的女友。要比胡适大6岁。1959年,74岁的她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房子全部租出去,为胡适建立基金会。为此,她把一间车库改成了自己的家,一个人生活并照顾自己,与社会的唯一联系是到小儿麻痹医院当义工。
(17)、在为汪静之寻得良人感到高兴的同时,不由得感叹起曹诚英与汪静之之间感情消散得如此之快。
(18)、胡祖望说:“这是我在美国听说的,怕您伤心,一直没敢告诉您……”原来,胡思杜已在1957年9月离世,距父亲胡适去世已经近5年时间了。江冬秀当场晕倒,经现场医生抢救才逐渐苏醒。见她的情绪略微稳定了一些,胡祖望问:“妈妈,爸爸去世前留下遗嘱,要将弟弟的遗体火化……你看怎么办?”江冬秀说:“不行!这件事,我活着,我说了算,我得让你弟弟陪着你爸爸!”
(19)、这是韦莲司为胡适精心准备的一份特殊的礼物。
(20)、单看上面这句话,你很难想像这是那个发表“没有爱情的夫妇关系都不是正当的夫妇关系,只可说是异性的强迫同居”惊世骇俗言论的胡适,那个写剧本《终生大事》反抗包办婚姻的胡适。
4、胡适的七段爱情故事
(1)、在这场包办婚姻下,曹诚英与胡冠英之间没有一点感情基础。婚后的她并没有像平常女子那般留在家中过着相夫教子、一成不变的生活,而是在其兄长曹诚克的鼓励下来到了杭州师范女子学校读书。
(2)、我们虽然近两年来意见有些相左,可是你我之情岂能因细小的误会而有两样吗?你知道我的朋友也很少,知己更不必说,我生活上若不得安逸,我又何能静心地工作呢?这是最要紧的事。你岂能不管我?我怕你心肠不能如此之忍吧!”“我同你两年来未曾有机会谈话,我这两年的环境可说坏到极点,不知道还许说我的不是,我当初本想让你永久地不明了,我还有时恨你虽爱我而不能原谅我的苦衷,与外人一样地来责罚我,可是我现在不能再让你误会我下去了,等你来了可否让我细细地表一表?因为我以后在最寂寞的岁月愿有一两人,能稍微给我些精神上的安慰。
(3)、世上是否真的有这样的奇迹,你喜欢他,他刚好也喜欢你。两个人,一辈子!
(4)、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此时,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
(5)、从1931年开始喜欢胡适到1943年嫁给一位军人,徐芳单恋胡适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嫁人后虽说她把自己变成了一位家庭主妇,很少露面,但她却始终承认自己曾经的内心:单恋人的生命也许永远是冷静,可是,我不怨——绝不怨他的无情。又说:我有一个偏见——单恋的趣味多。
(6)、三个月后,胡适回到北平,向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以杀死两个儿子相威胁,胡适便只有委曲求全,不敢再提离婚之事。曹诚英也只好将她与胡适的爱情结晶堕胎。从此曹诚英再也没有嫁人。
(7)、1923年夏天,胡适只身南下,来到杭州疗养,与正在那里读书的佩声表妹重逢了。其时,曹佩声已和胡冠英完婚,婚后,胡冠英考入了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曹佩声也跟着入了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学习。恰巧,有一些在浙的安徽同乡想请名人为《安徽旅浙学会报》写个序,曹佩声抓住这个机会,以写序的名义和她朝思暮想的“縻哥哥”接上了音讯。由此又重新牵出了博士的一缕情丝,终于使得博士决心来南方续上这段旧缘。在杭州的3个月里,两人完全融成一体了。胡博士与曹佩声分手前,两人下定了回去闹离婚的决心,临别时,胡适仍然表示绝不食言。
(8)、他和韦莲司此前也曾就这个问题讨论过,韦莲司问他:如果我们的思想见解与家人父母发生冲突,如何解决?
(9)、胡适当时正在办留学生的杂志,留学生陈衡哲就给他投稿,从实践上支持胡适的新文化运动。陈衡哲当时写了很多白话诗和白话小说,这些白话作品使得胡适感到找到了知己。胡适跟陈衡哲之间在半年的时间里面,通了四十几封信。
(10)、胡适云游海内海外,始终与徽菜“一品锅”结伴。每逢贵客上门或宴请同乡好友,必让太太做“一品锅”。梁实秋在胡适家中吃过胡太太亲手做的“一品锅”后,著文回忆道:“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二尺,热腾腾地端上了桌,里面还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皮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
(11)、江冬秀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处理问题却非常的有智慧。本来胡适是想着江冬秀态度还可以,顺着江冬秀的态度往下说自己是不是可以将表妹带入家门?而江冬秀看出胡适意图直截了当地说道:“你不就是想接你表妹入家门,就是嫌弃我不好看,没办法让你上台面,这些事情我们先放下,先吃饭再说。”原本胡适以为自己的幻想接表妹入门的思法快要变成现实了。
(12)、如果说与汪静之之间朦胧的感情是小打小闹,那遇见胡适便是她此生最大的劫。
(13)、有相聚就会有离别,但即使偶然的小别,也能让胡适不胜惆怅。对此,他曾在日记里说:“上周四的夜晚,我深感怅惘,寒风吹落了窗前所有的柳条,竟使我无法为一个远去的朋友折柳道别。”“远去的朋友”当然是韦莲司。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胡适与韦莲司的道别让他沿用了中国古代旅行折柳赠别的习俗,让韦莲司在不经意间看透了他身上浓郁而古老的东方情结,也对他开始了发乎情、止乎理的长达五十年的相思相望。
(14)、心灰意冷的曹诚英对尘世种种已丧失了期待,再嫁人本已是不得已之策,既然这种心愿都不得以满足,倒不如了却尘缘,于是她踏上了峨眉山,想着削发为尼,斩断情思。
(15)、“她每打必赢,不知何故。”唐德刚回去后在《胡适杂忆》里写道:“胡太太在麻将桌上赢的钱,也是胡家的经济收入之一种。”
(16)、父亲胡传离世那一年,胡适才三岁八个月。也因此,他母亲23岁那年就做了小寡妇,并且一守就是23年。而且,除了胡适,胡适他爹还给她留下了跟前两任妻子所生的三男三女。
(17)、在目前出版的资料中,有关曹佩声的记载,还是很零星的。根据李又宁《走访胡适故乡》,及沈卫威的《胡适的婚外恋》,我们可以为曹佩声的一生理出一个轮廓:
(18)、吴越王钱镠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戴氏是乡里出了名的贤淑之女,嫁给钱镠之后,跟随钱镠南征北战,担惊受怕了半辈子,后来成了一国之母。虽是年纪轻轻就离乡背井的,却还是解不开乡土情节,丢不开父母乡亲,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
(19)、有个小姑娘,即使很少联系,却总是时常惦念;白天奔波于世俗的社会,每天做着不爱的事情,晚上,找回属于她自己的宁静;柔弱又敏感的外表,充实而强大的内心;总是需要人来呵护,却找不到几个知音;只能作个旁观者,远远地看着,希望她越走越好。《不朽》
(20)、这次她没有故技重施,而是使出了更加狠的手段:她将胡适拎到街坊邻居面前,绘声绘色地演了一段三俗演义。
5、民国四大渣男
(1)、或许这便是民国,一个文采飞扬,文人编制传奇的年代。那时科学技术还未飞跃,政治斗争尚未平息,但一段又一段美丽的传奇和一个又一个温柔纯粹的文人给“当年”纺出一片柔软轻纱,覆在那满溢的温雪之上。民国时期爱情文章篇(2):胡适胡适(1891年—1962年),原名嗣糜,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曾致力于推翻两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2)、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曹诚英也是如此,父亲早早为她定下了一门亲事,对方便是宅坦村的胡冠英。
(3)、对付曹诚英,她一招接一招,招招直指要害,因为他们触到了她的底线,她要夺走的是她的一切。
(4)、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
(5)、江冬秀爱胡适,是发自心底,但是他从来都不卑微求爱,不管胡适的官职有多大,她从来都不会刻意讨好。
(6)、胡适和曹诚英的事情,本来被瞒得死死的,可是后来被徐志摩不小心说了出来,结果就传到了江冬秀的耳朵里。
(7)、但即便如此,胡适和陆小曼之间的暧昧关系并没有结束,而是保持了秘密。这可以从《胡适档案》年陆小曼留下的很多私人信件中得到证明。
(8)、不能否认胡适是爱过曹诚英的,也曾为她抗争过,想给她一个名分。只是再多的言语都无法掩盖这一事实:他负了她,而她却用一生在念着他。
(9)、有的人来到你身边,是告诉你什么是真情;有的人,是告诉你什么是假意;就像有的人来到你身边是为了给你温暖,有的人是为了使你心寒。这一切都是生命的礼物,无论你喜欢与否也要接受,然后学着明白它们的意义。
(10)、在这个充满爱的节日里呢,小编特地挑选了七段爱情佳话,这些故事或真实或奇幻,虽然结局不一定美好,然而过程足记令人沉醉,流传至今象征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
(11)、克娄巴特拉与恺撒、安东尼:爱情与权力的选择
(12)、“他们”的婚姻还被称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
(13)、而曹诚英也是伴娘中生的模样最好的,胡适不由得多看了几眼。这一看便为他们埋下了爱情的种子。
(14)、当然,婚姻的结果并不全只限于名声的方面。譬如江冬秀在胡适返京后不久,便确信有了后嗣,她忙写信给胡适报喜。接信后,胡博士先是一惊,慢慢地心中生出了一种亵渎感,这倒不是对自然规律有什么不满,只是觉得没有爱情的结果实在令人难堪。荒唐之至!荒唐之至!胡适禁不住自我揶揄地吟唱起来:“我实在不要儿子,儿子自己来了,’无后主义‘的招牌,于今挂不起来了!譬如树上开花,花落偶然结果,那果便是你。那树便是我。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思于你,但是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吟到这里,胡适感到自己好像已被责任的套子网住,从今而后与冬秀,与未出世的儿子血肉相系地连在一块儿,再也难分难解了。什么爱的自由、爱的欢唱与我有何缘分?不知怎的,他突地又想起了两年前作的一首小诗:“岂不爱自由??此意无人晓,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多么旷达的哲理啊!想到这里,胡适笑了,笑得流泪。是乐,是悲?天不知,地不知,只有心知道;是怨天,是怨地?只有自己晓。但是,他不希望即将来世的儿子仿效自己的想法,他说:“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这是希望儿子不再蹈自己的婚姻悲剧,还是对封建的礼教发出控诉之声?
(15)、胡适与曹诚英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与江冬秀的婚礼上。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被请来为江冬秀做伴娘的。此时他们都没想到,这次婚礼上的邂逅,注定了他们后来漫长的苦涩恋情。
(16)、胡适是著名的吃货,江冬秀就修炼厨艺,紧紧地将胡适的胃和心都抓在了手里。
(17)、后来,胡适让曹诚英打掉孩子,还让她去美国留学。
(18)、十七岁的时候,梅兰芳经人牵线拉媒,迎娶了同为梨园世家的王明华,王明华贤淑能干、貌美懂事,年长梅兰芳两岁,王明华过门后即退出舞台,进入幕后,勤俭持家,后王明华生下一双儿女,相夫教子,其乐融融,家庭处处充满着幸福和欢乐。
(19)、郑板桥的名言:“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20)、承诺,有时候,就是一个骗子说给一个傻子听的。其实人生就是这样,跌跌撞撞,哭哭笑笑,一路坎坷,一路向前。这个世界既然遗憾,就应该被原谅。相信没有谁愿意去伤害谁,原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1)、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梦与诗》
(2)、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道德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