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1、赞美中秋节的古诗词
(1)、意思:只因为良辰美景难以再回来,以后到了中秋这天应该很惆怅吧。
(2)、——张养浩《折桂令·中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3)、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点评: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为什么圆月渐渐变成一道弯月?是不是这边沉下去,那边就升起来?……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
(4)、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5)、 读完杜甫的这首诗,你一定会感受到,八月十五夜的月亮,是多么的明亮、多么的皎洁、多么的迷人啊,连兔子在月宫里一根一根地数着兔毛都看得见呢!面对这种美景,即使是漂泊在外、时时惦记家乡的游子,也会被这晚的明月所陶醉,暂时忘记心中的乡愁。
(6)、赞美了男女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追求和捍卫,也通过中秋这个特殊的日子,表达了对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无限期待。柳永在这个月圆之日望着夜幕下窗外的一轮明月,情意绵绵,思绪翩翩。词人愁绪万千:两位相恋的爱人,因相隔遥远,即使两心相连,也无法心心相印。这样难舍难分的纠结,实在让人嗟叹!
(7)、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辛弃疾还有一首《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8)、中秋是中国人非常敬重的节日。中秋到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吃团圆饭,晚上,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实在惬意不过。
(9)、“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天头天尽”,指天边、再没有天的地方,古代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圆再大也有边缘,所以古人觉得天和地都是有尽头的。这两句是说:一直到天边的尽头,再也没有天的地方,天空中的月亮放出来的光,都不会只给一家人放光明。言外之意就是说,月光是公平的,对谁都不会偏袒,永远是普照大地,每个人家都能看到美丽的月光。
(10)、那丰硕的果实,每一个都满载着劳动者辛勤的汗水!那随风轻舞的枫叶呀,每一片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绝唱!风轻拂,星低诉,举杯邀明月,遥寄相思赠嫦娥;低头念亲人,它乡赤子表丹心!!!月已圆,人欢聚,同举杯,共欢庆!家乡明月爱无限,它乡皓月也多情!齐欢唱,同颂今宵明月!歌传万里,祝福彼此频传!待到来年中秋日,在欢聚,同丰收,各诉衷肠……!!!商务福星高照,喜气长留!祥云浮紫阁,喜气溢朱门!帘短能留月,楼高不碍云!兰经香风满,松窗夜月圆!亲友竹雨松风悟月,茶烟琴韵书声。曾忆当年。
(11)、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
(12)、被贬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13)、明月皎皎,清辉万里,到底它藏了什么样的秘密,徒增一段段忧伤离恨,人在天涯,月在天涯,到底它把清光洒在了谁的心上?
(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5)、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也是写中秋的作品中,一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16)、——苏轼《念奴娇·中秋》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17)、此诗写出了诗人对光明普照的赞颂,体现了诗人的美好追求。
(18)、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9)、“无云世界秋三五”,“三五”是指十五天,“秋三五”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意思。这一句是说中秋节这天,整个世界都没有云彩,晴空万里。r>“共看蟾盘上海涯”,“蟾盘”,说的是月亮。这句是说:大家都在争相观看从海面尽头冉冉升起的一轮明月。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蝠天空晴朗清澈,人们争相观赏大海尽头升起一轮明月的图景。
(20)、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态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2、赞美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
(1)、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2)、仰头久思量,合家聚首难。月圆中秋皎月似玉盘,高耸夜空星稀返。
(3)、《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4)、2018年中秋节来啦。在此祝您阖家团圆,幸福美满!八月秋已过半,是为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5)、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6)、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7)、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月华中秋,碧空如水。虽说此时是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暖时,但人们还是不忘月宫中哪仙凡缱绻,永不不老去的传说——嫦娥奔月。
(10)、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点评:诗人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以温馨开。赞美中秋节的古诗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出自宋代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代苏轼《水调歌头》
(12)、《水调歌头》(宋)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3)、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4)、中秋,那一轮清朗的明月,从古到今,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她千年守候着人间万户,温暖着游子思妇,抚慰那烛光下慈母的织补。她沐浴古人,光华来者,她挥洒淡雅的水墨,将明净无尘的灵韵馈赠人间。她的月光流淌过江南的水乡,跋涉过塞北的烟尘,留下了美好和思念。正如古人所说: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秋月圆,是一卷清新秀美的写意,是一笺醇洁无瑕的诗铭。
(15)、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汉代佚名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16)、这首诗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的内涵:人世间变迁往复不断,而天上明月依然是闲适从容。全诗飘飘然毫无俗气,读来令人神往。
(17)、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聒噪的鸦雀已经栖息了下来。夜深露浓,凉冷的清露润湿了庭中桂树的花瓣,枝头花间,闪烁着晶莹的露珠,散发出缕缕桂花的幽香。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在谁家?
(18)、最伤心的中秋诗词——《绮怀》(清·黄景仁)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19)、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描写中秋佳节的古诗3静夜思
(20)、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八月节,是传统节日中的大节日。其一大盛事便是赏月。
3、赞美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
(1)、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3)、仲秋节形成于唐代,又称“团圆节”。团圆的内容加进仲秋,使得这个节日更富有人情味。“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人们望月倾诉相思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潇洒而又有诗意。
(4)、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最清冷的中秋诗词——《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5)、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6)、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7)、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8)、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10)、根据民俗专家的考证,中秋节作為一个民俗节日约形成于唐宋之时。嫦娥奔月、吳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玄宗游月宮等神话故事的出現,使中秋赏月的习惯越來越盛行。《唐书﹒太宗紀》便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而由于帝王的提倡,唐代时的赏月已经泛化为一种民间习俗。屆時,全家团聚,再登台或泛舟观月,饮酒作乐。
(11)、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抒写了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
(1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13)、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14)、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15)、点评: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
(16)、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17)、中秋节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古代,每逢八月十五花好月圆之时,文人墨客都会把酒临风、寄情明月,以诗词感召上苍,寄托对家人和友人的思念、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8)、 徐凝在他写的《忆扬州》中曾称赞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看来他对月亮还是独有情钟的。
(19)、意思: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0)、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4、赞美中秋节的诗有哪些
(1)、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2)、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月夜思乡》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3)、虽是“玩月”,但读来却觉满卷月华,天上人间,心摇神荡,足可见诗人运思的匠心。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4)、九夏芳辰八蜒共庆,一轮明月两岸同圆、岁月迈着轻捷的步伐,走进公元2004年中秋。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季节。
(5)、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6)、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7)、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栖:休息。
(8)、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9)、译:目之所及的淮海海水就好似银子般泛着白光,彩色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
(10)、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1)、晚唐诗人曹松的《中秋对月》,表达了对光明普照的赞颂:
(12)、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
(13)、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14)、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15)、如果把太阳比作上天之父,月亮则是大地之母,他们孕育的人类在宇宙的苍穹下幸福永恒……
(16)、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8)、王建(约公元767—约830年)字仲初。唐代诗人。曾辞家从戎十三年,写了一些以边塞战争和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篇。曾任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官至光州刺史。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反映社会现实,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有《王建诗集》10卷。
(19)、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0)、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5、赞美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所有的明月中,中秋的明月是天心的图腾。所有的牵挂,所有的怀念,都在同一个时刻抒发、寄托。千古中秋月夜,不变的是中国人的心灵。
(2)、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嫦娥》诗中借嫦娥奔月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后羿与嫦娥的唯美爱情,因嫦娥偷吃灵药,羽化登仙而天地永隔。又到中秋,诗人在追忆这段凄美爱情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坚如磐石的爱情的期许。
(3)、意思: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捡起殿前的落花,花瓣上还带着刚滴上的露水。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4)、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
(5)、古诗词中的中秋多有诗人对家、对亲人的思念。“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八月十五的月是如此的皎洁,寒鸦静静地落在了枝头,沁鼻的桂花也被寒露无情地打湿。望尽明月,诗人引发了对家的无尽思念:秋思落了谁家?
(6)、意思: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7)、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8)、月朗中秋,清风明月无价之宝。中国雅士的审美情趣多受佛道影响,崇尚高雅、清淡、闲适的意境。欧阳修慨叹“清风明月本无价”,黄庭坚吟出“清风明月无人管”,陆游则说“清风明月皆我客”。苏轼写到“与谁同坐,明月清风与我”。在他们眼里,清风明月出于自然,无价可估,无人干预,是朋友,更是知己。
(9)、所以,不管怎么样,那头上月亮都会透露出冷清的感觉。身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屋内觥筹交错的喧闹声声入耳,更使得夜幕下的游子倍思亲。
(10)、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11)、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2)、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13)、全诗的意思是: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天气晴好月光普照。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
(14)、译文:烛影深深映上云母屏风,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面对碧海蓝天,日夜思念人间。
(15)、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与亲人相聚的美好愿望。苏轼这首词无论是作为写月还是写中秋,都是上上之选。
(16)、此诗作于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当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住在浔阳。同是中秋,同是明月,如今的环境,与当年清澈优美的曲江,与繁华满树、仕女如云的杏园,有天壤之别,怎不令人黯然神伤。伫立远望,看得见月亮,却看不见遥远的故乡,不能与亲人团聚,中秋过几度,何时还故乡?诗人通过今昔对比,强烈表达了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忧伤感情。
(17)、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18)、思念是中秋的味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此节非彼节,但“思亲”总归是一样的,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瑟瑟秋风的吹拂下,望在异乡的月亮,月亮很圆很亮,却终究不是自己相看的月亮,道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9)、译: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
(20)、点评:《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
(1)、《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太常引》(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2)、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