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明代刘基简介62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4-01-14 12:08:22

刘基简介

1、刘基简介资料

(1)、太公祭是浙南地区百姓尊刘基为“太公”,在其出生地文成县南田镇举行的以家族祭祀为主的一种独特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陈振鹏.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

(3)、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4)、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5)、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其出生地今归属文成县)人。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基推行的是德法并重的治国理念:既推崇以德治国,亦主张依法治国。施德政、得民心是刘基治国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建功立业思想的理论依据。民本思想是刘基施德政的出发点,不仅具有高度的政治性,而且还有广泛的经济性特点,是封建统治者施政的基本方针,并通过生产实践和其一生的亲民行动来实现。

(6)、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7)、刘璟,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8)、你我兄弟相处二十余载,临别赠弟一言,望弟切切牢记,今年冬月庆功楼上,寸步莫离帝身,果然就在这年十月,朱元璋在庆功楼上大宴群臣。

(9)、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10)、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写人。作者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元末一帮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其寓意是十分鲜明而深刻的。

(11)、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历来就重视家庭,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而且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国”与“家”紧密相联,国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

(12)、2018(狗、龙、牛、羊、鸡)生肖犯太岁这样化解!

(13)、刘基好学敏求,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阅读速度极快,据说“读书能一目十行”。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一部春秋经,刘基没花多少工夫就学完了。泰定四年(1327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便探秘覆船山(主峰搁船尖),原来这里隐藏了一个完整的明教社会,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回家后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唐)、诸葛孔明(三国·蜀)之才。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从此他便步入坎坷曲折、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

(14)、后来刘内没有人做官,直到刘伯温的九世孙当上了楚州尉,继承了刘伯温的真心。又有记载说,刘玉死后的孙子刘师言继承了“诚伯”的称号。刘世炎的下一任接班人是刘奇葆。刘启臣无所作为,直到清朝建立,传到刘启臣的儿子刘孔昭那里,下面的记载才被打破。

(15)、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16)、中央纪委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推荐了传统家族“刘伯温家族”,“刘伯温”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为何会被中央纪委网站推荐?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7)、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18)、松阳这次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所以我们南田总会很重视,非遗传人刘一侠先生带着大批人过来帮助松阳举行第一次祭奠,今后我们还要继续,这个活动今后还要做的更好,要跟当地的旅游结合起来,希望我们的宗亲能够跟当地的畲族兄弟,和睦相处,共建美好的家园。

(19)、父刘炝,字如晦,是一位饱学之士,官职是遂昌教谕。

(20)、刘基一直来主张对民众要教化,使其明法懂法,刘基对《大明律》的制定,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2、明代刘基简介

(1)、刘伯温的出生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在这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朱元璋在起兵起义的时候,有人跟他说青田有一个赛神仙的刘神仙,弄得朱元璋心痒,三番五次的去请他出山,授予他军师。刘伯温替他出谋划策,成就一番霸业。朱元璋定都金陵,是刘伯温相中的地方,所建的宫殿,也是刘伯温所相中的,事事听从刘伯温。刘伯温断定这么容易好说话,以后肯定会迁都,不出他所料明成祖就迁都。

(2)、公司风水布局如何催财?让业绩财富倍增!如何化煞?化解小人是非,避免环境对咱们的伤害等!

(3)、刘基的寓言文学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还阐明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伦理、道德等观点,表现了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4)、祝福刘氏宗族薪火相传、英才辈出、经邦济世、共铸辉煌!

(5)、刘基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元至顺年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

(7)、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8)、刘伯温的风水感悟:一个地(阴阳二宅),发不发不在于“立向”及“元运”,而主要在于“龙”与“穴”是否真确——真龙自生有真穴,真穴自能立得真向;真向一定,自会收得真砂、真水。此为风水之“由里及表”、“由内向外”。

(9)、日本学者奥野纯评价他:“际会风云,平定海宇,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盖诚意伯刘公一人而已矣。”

(10)、临走的时候,与刘伯温交往甚厚的右丞相徐达,舍不得刘伯温离去,送了一程又一程。刘伯温深受感动,洒泪分手时,对徐达说。

(11)、1348年(至正八年),刘基结束在丹徒约两年的半隐居生活,再度投入人群。他来到杭州居住,他的夫人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即刘琏。在杭州的四年当中,他和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外之士时相往来,也和刘显仁、郑士亭、熊文彦、月忽难等文士诗文相和。1352年(至正十二年)七月,徐寿辉攻陷杭州,在攻陷杭州之前,刘基便带着家人回到故乡。回到故乡不久,朝廷来了一封公文。朝廷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是帮助当地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特别以方国珍为对象。

(12)、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13)、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14)、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15)、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希世之珍”。

(16)、1360年,已近知天命的年纪的刘伯温被朱元璋邀请出山,为朱元璋打江山而出谋划策。朱元璋多次将刘基称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可见刘伯温有相当高的政治策略头脑。

(17)、在治国军事打仗上刘伯温的聪明才智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而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成为了开国功臣,并且为百姓造福。

(18)、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19)、此外,在刘伯温在朝为官的时候,刘伯温一心一意为明朝的黎民百姓以及明朝的统治做出努力。而诸葛亮在身为蜀国丞相之时,同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到后人的传颂与赞扬。不论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关系如何,他们的才能以及品德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

(20)、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因为他的正直,地方豪绅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3、刘基的生平简介

(1)、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2)、一线江景房!丽水市区南明湖畔一地块详细规划出炉,将建新小区、托老所、广场......

(3)、刘伯温的风水学独具特新,不是寻常的风水,而是成就帝王霸业的风水,

(4)、合作QQ22461143转载需注明以上信息!

(5)、朱元璋听到了刘伯温去世的消息以后,就惦记着刘伯温用自己的毕生经验写的一部兵书《百战奇谋》。

(6)、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7)、稀罕!丽水发现“怪异之花”,晶莹剔透像冰雕,你想见吗?

(8)、这些台词不是一成不变的,更多的还是会根据玩家对英雄的理解,腾讯公司会开放台词推荐的途径,让众多玩家表达自己对台词的看法以及走向。只要你玩过英雄杀,听着这符合人物的台词以及配音,脑海中不惊会想起这么一个人物,这不是百度上所提供的照片,而是你自己的第一印象,这就好像历史上的人物跟自己产生了共鸣,这也是现代科技的魅力所在。

(9)、陈胜华老师说,《郁离子》是一部寓言人生学和政治学的寓言式散文集,他花费了十多年的心血,揣摩刘基的当下心理,模拟刘基的叙述口吻,依据现代人的实际情况,用大白话将《郁离子》的各篇一一地转述出来,编写了《聆听刘基:陈胜华转述》,并推荐大家可以对南田山的“猫狸”、要钱不要命进行再次阅读,体会其中的深意。

(10)、文中“弗古,还之”与“世之珍也”的对比,很好地表现了当时败坏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讽刺了鼓励人们弄虚作假的封建统治者。人们不要一昧地追求新事物,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而不在乎事物的内在。

(11)、在历代先贤中,刘基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闻名,七百多年来深受后人传颂,刘基文化已成为温州、丽水两地共同的文化遗产。据统计,目前我市刘氏宗亲有1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景宁、青田、松阳三地。

(12)、刘基是元明鼎革之际一位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其诗文理论力主讽喻之说,提倡理、气并重,重视时代风格。刘基为晚明讽刺小品的勃兴也起了先导作用,重视文学之于社会的能动作用,其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对于扫荡元季文坛纤弱之风,为明初新一代文风之振起,在理论上起了开道的作用。

(13)、刘伯温使巧,让冯唐招供,寻找到了赃款就在他家的后院里,刘伯温打破抢劫官银一案,也还了王履一个清白。

(14)、在依法治国方面刘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刘基认为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法律的制定要相对宽松,但是在执行时一定要严格,特别是对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基的法律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对打破中国古代“人治”传统,并使法律日益走向客观、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符合法律制度发展的进步趋势。

(15)、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

(16)、刘基娶富氏,封永嘉郡夫人。继室陈氏、章氏,章氏为朱元璋所赐。长子刘琏、次子刘璟为陈氏所生,二女为章氏所生,适吴彪、沈安。

(17)、刘基的寓言文学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还阐明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伦理、道德等观点,还表现了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18)、1513年(明武宗正德八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1531年(明世宗嘉靖十年),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朝廷再度讨论刘基的功绩,并决议刘伯温应该和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

(19)、刘基又名刘伯温,是明代初期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文化造诣上也有所成就,“明初诗文三大家”就指是刘伯温、宋濂与高启。刘伯温以“神机妙算刘伯温”著称于世,但真实的刘伯温是怎样的呢?

(20)、在1375年的正月下旬,刘伯温偶然之间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以后就派当时的丞相胡惟庸带领了几个御医前去看望刘伯温,御医在诊断了刘伯温的病情以后开了药方,但是刘伯温在按照御医所开的药方抓药服用了以后感觉肚子里面好像有一块石头一样,让他很不舒服。

4、刘基职务

(1)、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被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朱元璋多次称其“吾子房也”。明朝建立之初,曾任太史令、御史中丞。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正德九年(1514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今文成县即以其谥号为名)。刘伯温博学多识,学究天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其诗古朴雄放,被称为“一代之冠”,文集《郁离子》、散文《卖柑者言》等都是名作。在文学史上,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有《诚意伯文集》传世。

(2)、李自成在明朝皇宫的杂物之中,发现那本刘伯温手写原稿的《郁离子》,因他很崇敬刘伯温,特别细心翻阅,只为年代久远的关系,《郁》书页多有残破,竟无意中发现页内有页,内藏另一本书,就是失传二百年的《百战奇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