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了冬至节,一天长一线。
2、(立了秋,把扇丢)(立了秋,挂锄钩)(立了秋,把扇丢)(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秋不凉,籽不黄)(秋有旱,冬有冰)(秋耕深,春耕浅)(雷打秋,冬半收)(秋冻冻,春暖暖)(秋分早,霜降迟)(夏雨少,秋霜早)(重阳晴,米粮平)
3、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4、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
5、南风冷有雨,南风烧有风。
6、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
7、“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是指陕北入种冬小麦的地势走向。秋天的高山风大,易干旱,地温快速降下来,故播种小麦首先从高山开始,以免除此等不利因素。平川地段湿气较大不易干旱,山风刮到平川地带较小,气温又要高一些,所以较迟缓入种冬小麦,不会影响冬小麦的出苗生长。
8、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9、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10、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11、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12、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13、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14、秋分糜不得熟,寒露谷等不得。
15、【二十四节气谚语】农民朋友都知道,如果你完全按二十四个节气来安排农事,它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因为有的年份节气来的早,有的年份节气来得晚,有时候还会受到倒春寒的袭扰,根据节气将水稻催芽、播种,下田之后倒春寒来了,水稻芽苗被冻坏,重播的年份也时有发生。
16、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17、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18、小满在阳历5月21日或22日,或23日,太阳到黄经60度为准。《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释小满为“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在陕北气温逐渐高起来,土壤亦暖和起来。如苜蓿,豌豆等开出了花朵,故有“小满一枝花”的说法。
19、春雾有雨夏雾热,秋雾转凉冬雾雪.
20、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21、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22、(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六月彭祖忌,无风也雨意)(六月绵被拣人甲)(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廿六海水开目)(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未吃五月粽,破裘不甘放)(五月龙船北)(立夏小满雨水相赶)(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立夏北,无水通磨墨)(立夏补老父)
23、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24、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
25、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26、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27、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28、以下民间谚语与所描述的节气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29、“夏至十日麦梢黄,再过十日上了场”。夏至在每年6月下旬,加上十日麦梢黄,再加了十日登上场,就到了7月初旬,正好是阴历6月初旬,正应了“六月小麦子馍馍熬羊肉”一语。
30、立冬补冬,补嘴空。
31、梅子金黄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坠,蜓立荷角作物旺,欣欣向荣见丰收
32、【二十四节气谚语】穷人莫听富人哄,桐子开花就下种。
33、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34、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35、冬至一见面,日子长一线
36、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
37、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38、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39、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40、资料来自网络仅作分享,如有异议请留言
41、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42、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不懂二十四节气,不会管园种田地。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43、“一年之计在于春”典出南朝梁元帝萧铎的《纂要》中提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至理名言,后又在《增广贤文》中增添为“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陕北勤劳的劳动人民对人生的勤劳总结出经验说:“早起三日顶一工”。所以一经打春,人们开始忙碌起来。
44、“立秋”后三两天开始播种大白菜。此时的糜子已生长为四个手指合拢起来这样高低,此后出穗拔节,是丰收的好兆头。
45、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46、立秋节日雾,长河做大路。
47、秋风是短节,白露是暖节。
48、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49、对于以农耕为依赖的古老中国而言,农人对气象气候的准确把握有多少,意味着来年的收成能有多少,二十四节气便为农人预判、把握气象气候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其实践价值不言而喻。
50、“芒”指一些作物生有芒,如大麦、小麦。这些作物就要成熟,多指关中地区。芒种在阳历的6月5日,或至7日,陕北的麦收时期应在阴历的6月初旬,正好相差一个月。芒种时期,陕北的糜子到了入种时,谷子的播种有已较迟缓,但还可以入种。现在人们种地经营者较少,劳务土地亦不多,只要有好的墒气在小满或更早些时候就把谷子入种好了,到了芒种时谷苗亦不低了。上述所引农谚,表述在芒种时抢种晚秋农作物的迫切性。
51、头伏锄地一碗水,二伏锄地半碗水,三伏锄地碗底水。
52、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节气的谚语
53、谷雨种棉花,不用问邻家。
54、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55、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黑)先下大片无大雪,先下小雪有大片(豫)冬季雪满天,来岁是丰年(粤)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桂)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没有火炉后悔。(甘)小寒节气谚语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
56、南风打大寒,雪打清明秧。
57、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58、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
59、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60、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
61、种麦到立冬,来年收把种。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瓮。立了冬,耧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十月不种麦。十月种麦不嫌羞,明年和他同时收,人家用镰割,自己用手揪。种麦到立冬,费力白搭工。立冬不倒股,不如土里捂。立冬不分针,不如土里蹲。立冬不倒针,不如土里闷。立冬不倒股,就怕雪来捂。
62、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63、夏至一过日渐短,一天更比一天暖。
64、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
65、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
66、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67、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68、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69、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70、之所以说,清明谷雨,冻死老鼠,原因就是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还是很冷的,这主要北方的寒潮南下的结果。
71、小满天天赶,芒种不容缓。
72、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增。
73、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74、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75、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76、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
77、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78、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79、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80、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81、铁路2018暑运启动铁路部门多举措应对
82、“惊蛰刮起土,倒冷四十五”,惊蛰时正是气温回升之期,若有西北风刮来,遍地尘土飞扬,寒气迫人,倒春寒来临,近半月十天不会暖和起来,故有“倒冷四十五”天的说法。因为气候的冷暖有个过程,也就是说有周期性,调转东南风后才暖和起来,反之亦如是。所以说上述的谚语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83、春旱谷满仓,夏旱断种粮。
84、久晴久旱,雨里结蛋。
85、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
86、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
87、春分无雨到清明。
88、释义:春分开始了之后,雨如果不停的话,清明节的前后是有好天气的。
89、清明谷雨寒死虎母,寒露麦,霜降豆;
90、B.春雷一响,惊动万物——惊蛰
91、芒种前乱种田,芒种后只糜谷不种豆。
92、二十四节气的农谚,是千百年来农民生产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在那个没有农膜、没有温室大棚的年代,对农民的生产和农事的安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93、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94、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95、小雪流凌定流凌,大雪插河河不插。
96、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97、留种地瓜早收藏,着霜瓜块受冻伤。
98、柳树发芽暖洋洋,冷天不会有几长.
99、过一冬长一针,过一腊八长一镢把。
100、先下大片无大雪,先下小雪有大片。
101、冷惊蜇,暖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