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2、禅师讲经:大鸟怕小鸟从窝里掉下来,每天都把窝移低一点,灾难也因此发生,人们把小鸟都捉走了。过度的溺爱是害不是爱。
3、二放过自己,也是一种放生。人生中难免遭遇痛苦,生起烦恼,但不必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墙上的几个墨点不放,黑暗就会占据你的视野;如果总是执着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会让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过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种放生。——圆平法师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的心好,一切果报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福德会像太子的树影一样永远跟随;如果心不好,一切果报和命运都是不好的,就像那个乞丐和流浪汉。
6、人生看不惯的东西太多,看清、看懂,全是自找伤心。给生活罩上一层薄雾,不是自欺,而是对自我的保护。凡事太认真,苦了心,累了自己。
7、修行不仅要有诚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时刻如是,平时不要讲那么多话,舌尖顶上颚,有口水时咽下,那是甘露水。
8、人生百年,转眼成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邂逅,悲欢喜舍皆由心定。看得透,放得开,则一切如镜中花,水中月,虽然赏心悦目,却非永恒。
9、略举几个: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密宗......佛陀说故,修佛有八万四千法门,这里是写不完的。
10、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看淡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11、别人对你说的话,做的事,从来不能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对别人说的话,做的事,才能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
12、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3、佛说,陪在身边才叫拥有,爱到习惯才会长久。
14、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
15、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6、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呢?无非是你要什么就不给你什么。而生活的智慧是什么呢?是给你什么就用好什么。
17、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8、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上功德,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
19、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20、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21、下面列出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22、【佛家禅语】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23、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真心应物,不生分别。欲平大地,先平心地。心地若平,大地自平。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24、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毕竟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25、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26、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27、太多的人想改变这个世界,却极少有人想改变自己。其实改变自己的心态,就能改变自己的世界,因为心是一切的根本,你的一切烦恼皆来源于你那颗不清净的心!
28、人间的事往往如此,当时提起痛不欲生,几年之后,也不过是一场回忆而已。
29、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0、所谓看开人生,绝不是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及时去做。
31、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32、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33、佛家禅语经典语录,让你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
34、看得破、放得下,才能入佛法之门;只要能看破放下,就能很快地契入佛法。
35、佛问:生命在几间?僧:数日间。佛复问一僧,答:饭食间。佛又问一僧,此僧答:生命在呼吸间。佛:善哉,这才是生命。
36、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37、你的内心改变了,你的世界也就改变;要让事情变好,先让自己变好!
38、永远不要抱怨自己的人生。人生中没有假设、没有如果、没有可能,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平平常常的小事情。假如你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可以做,那么就做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吧!给一个可爱的孩子做尽责的父母,给一对可敬的老人做孝顺的子女,和你的另一半一起经营温馨幸福的家。简单生活一样美好。
39、最终,所有我们爱的,和爱我们的,都会以我们不知道的或知道的方式离开。这可能会使我们悲恸,但不能使我们意志消沉。我们不能阻止任何人的离开,唯一能做的是在他们尚未离开之前,好好对待。
40、风雨人生,不会事事都如己意;纷扰世界,不会处处都悦己心;是非俗世,阡陌红尘,总有一些事,让我们不顺心;总有一些人,让我们不满意;总有一些路,让我们走不通;总有一些理,让我们悟不透;总有一些时候,让我们不快乐。
41、故知过去诸圣所修,皆非外说,唯只推心。
42、看人看事有三重境界:第一重,黑白不分。涉世之初,天真幼稚,看不清人,看不懂事,对自己好就好,用感情驾驭理智;第二重,黑白分明。经验丰富,心智成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用理智驾驭感情;第三重,世无黑白。黑白起于心,我心若白,天下皆白。世间无对立,哪来黑与白?理智与感情融为一体。
43、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人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百炼成精,淡定从容。
44、人要心静,言多必失。
45、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46、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47、当你遇到一件事,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变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接受不下,那么处理它;难以处理,那么就放下它。人最难的是“放下”,放下了,就释然了。
48、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49、【佛家禅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50、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憨山大师醒世歌》
51、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52、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53、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54、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
55、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
56、禅师讲故事:马不肯分担驴子的负担,驴子累死后,马背负了驴子全部负担和一张驴皮。禅师:马因不肯分担,最后却负担很多。
57、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
58、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59、没有天生的弥勒,也没有自在的释迦。
60、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61、二我们执着什么,往往就会被什么所骗;我们执着谁,常常就会被谁所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凡事看淡一些,看开一些,看透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好心情。把握住自己的心,让心境清净,洁白,安静。——放下不等于放弃,执着不等于坚持。
62、要安于本分,守本分,本分之外的不去钻营强求。能够安于本分,内心的烦恼就会慢慢地淡化。
63、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64、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65、不满怀期待,不心存猜想,不问也不索取。只是顺其自然,因为注定的事情,它必然会发生。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心之所愿,身相随之!
66、客来一句问候,客去一句祝福,不分张王李赵,都是善缘;境生一份喜悦,境灭一份清静,莫辨真妄,无非心造。
67、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68、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69、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70、不执着于拿起,也就无所谓放下,人生有一种淡然的态度,叫“有亦可,无亦然”。
71、禅师讲经:小鱼被熊捕到,求其放生,并称几年后自动送上门,熊说它不会为大而无望的机会抛掉既得利益。人真切地过着现在才是拥有人生
72、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73、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法句经》释义:贪婪淫乱使人衰老,愤怒使人患病,痴迷会夺去生命,消除三毒能得佛法真谛
74、读《圣经》吧,那个才是真理,是上帝在爱中管教祂儿女的话。试问谁真的读得懂佛经?如果是亲爹,怎么会说这些神神秘秘、故弄玄虚的话?
75、情生智隔,想变体殊这是一句佛家禅语意为:人要是有了七情六欲,那他的思想就会受到局限,视野就会变的狭隘,当他想有所作为的时候,能力也受到了限制无法再改变什么了
76、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77、外在的和平要以内在心灵的和平为前提,而内在的和平要从把握好我们的当下一念开始。
78、另外,禅宗的理念,佛陀境界需要人自己从人生的日常流转中去领悟,才能真正达到精神的自由。
79、有人帮你是幸运,学会心怀欢喜与感恩;无人帮你是命运,学会坦然面对与承担。
80、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切莫刻意的寻求,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到此境界,才是开悟。
81、当我们置身于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对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没有通达它的真相,很容易随波逐流,心随境转;假如能够了悟到真相,即使外境再绚丽,也不会被它迷惑,犹如出于淤泥的莲花,一尘不染。
82、如果遇到了爱情,皆是难得的缘分,不要想那么多,不要焦虑有没有结果,及时投入进去活在当下,开心快乐就已足够。
83、请点上面名人名言免费订阅!
84、他是你的小孩,因他的悲喜而悲喜,他又是你的崇拜,随他的情绪而变换。用情愈深愈害怕。
85、佛家禅语主要指从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含意深远,对人生思想等方面有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由于禅语的文雅和隽永,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应用。
86、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87、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88、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
89、从前有一个流浪汉,住在一座宫殿附近,他心里一直有一个邪恶的愿望:希望宫殿的主人尽快死去,他自己能成为宫殿的主人。他每天都盼望这个恶念能变成现实,盼啊盼啊,盼来了什么呢?有一天,一辆马车飞驰而过,把流浪汉轧死了。
9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1、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92、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
93、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94、生活是一场修行,各种磨砺让我们变得坚强和勇敢。请记住,纵然路上有风雨,有不平,且留一颗佛心,一路走过,安然花开。
95、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96、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97、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98、佛学不分高低,对任何人都是一样平等的,没有厚此薄彼之分。只要能发心出家,只要能用心办道,任何人都有开悟、解脱的可能。所以不要认为出了家就高人一等,那是错误的。没有哪个人高人一等,佛法是平等的。
99、禅有四行: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打破执着,是“无所求行”,让自己从苦海解脱出来,用法净之理作指导,是“称法行”。
100、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还会继续做错事。
10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译文:人的清静本性不象树那样的实在事物,心性的光明也决非镜台那样的物体,精神境界本来空寂无形,那实体的灰尘又怎能沾染我们空寂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