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宵诗句】元宵三五酒半醺。马蹄前、步步是春。闹市里、看灯去,喜金吾、不禁夜深。
2、正值元宵,行乐同民总无闲。肆情怀,何惜相邀,是处里容款。
3、夜半醉归河上路,马头明月正相宜。
4、空山暮暮朝朝。到此际无魂可消。却倚东风,水如衣带,草似裙腰。
5、一串歌珠云外袅。饮罢玉楼寒悄。归去城南道。柳梢猎猎东风晓。
6、晴雪楼台,试灯帘幕,适是元宵。罗绮娇春,帝城风景,今夜应饶。
7、久渴逢甘雨,他乡见故知。
8、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9、车流水,马游龙。万家行乐醉醒中。
10、一封寄去当人日,只是元宵近到家。
11、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12、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13、元宵宴康砺峰太史宅次韵
14、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15、朱楼隐轸薄层霄,渌水萦堤荡画桥。
16、夔州元宵和曾端伯韵四首
17、哪家看见明月都不会干坐着,哪里有人家听闻有灯火闪烁不来看?
18、直疑着我江湖间,安得伴君岩壑裹。
19、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20、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21、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22、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23、十里珠帘火城夜,客来应许醉中看。
24、茂苑元宵亦盛哉,千红百紫雪中开。
25、柳台梅巷锁春晴,酒思灯光负赏心。
26、无吏下乡民点塔,捐田入学士砻碑。
27、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残蝶粉,韶光忒浅。细语吹香,暗尘笼撰,都逐晓风零乱。阑干敲遍。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28、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最可怜。
29、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30、望月婆罗门引燕城元夕有感,且去岁汴梁行
31、如今对酒翻成恨。春瘦罗衣褪。
32、谁将上下楼台月,化作金莲一夜花。
33、元宵节。凤楼相对鳌山结。鳌山结。香尘随步,柳梢微月。多情又把珠帘揭。游人不放笙歌歇。笙歌歇。晓烟轻散,帝城宫阕。
34、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35、今宵无处无萧鼓,佳丽名都较得数。
36、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鹧鸪天·庆元宵》作者:东方骏
37、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38、(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
39、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40、柳梢青·元宵何高士说京师旧事
41、只欠明皇拥仙仗,彩云高处舞霓裳。
42、译文: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43、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44、相期十二楼前月,剩看花灯万点红。
45、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46、补衮工夫,望梅心绪,见丹青重好。
4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48、才过元宵,又经四日,门设弧矢。信道长庚,当年降瑞,缘是诞生李。葱葱佳气,今朝重见,洋溢门庭多喜。这英贤、文章冠世,取青拾芥难比。
49、多情又把珠帘揭。游人不放笙歌歇。
50、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清代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1、可怜蝴蝶梦,翩作蠹书蟫。
52、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53、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54、【元宵诗句】元宵三五。正好嬉游去。梅柳蛾蝉斗济楚。换鞋儿、添头面,只等黄昏,恰恨有、些子无情风雨。
55、一尊邻里相过,也随分、移时换节。玉辇端门,红旗夜市,凭君休说。
56、雪柳巧装金胜绿,灯球斜映玉钗红。
57、元夕风光,中兴时候。东风著意催梅柳。谁家银字小笙簧,倚阑度曲黄昏后。
58、郎心尚逐紫骝嘶,妾意先憎乌柏舌。
59、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
60、如今老大都休也,未黄昏、先闭上门。待月到、窗儿上,对梅花、如对故人。
61、三五年时二八游,个侬无赖逐风流。
62、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63、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64、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
65、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66、就火添衣,移香傍枕,莫卷朱帘起。元宵过也,春寒犹自如此。
67、琉璃云母万枝宝,桂膏兰灺飘余香。
68、自疑不是乘槎客,却傍银河星斗行。
69、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70、人看隘珠翠,月出让光华。
71、风柔行阵阵,月淡下亭亭。
72、黄庭须默课,灯录不重看。
73、(清)董舜民的《元夜踏灯》: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74、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75、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代崔液《上元夜》
76、月到枊梢头,人约黄昏后。
77、心儿。转更痴迷。又疑道、清明得共伊。但自家晚夜,多方遣免,不须烦恼,雨月为期。用破身心,博些欢爱,有后不成人便知。从来是,这风流伴侣,有分双飞。
78、今岁度元宵,随分点些灯火。不比旧家繁盛,有红莲千朵。
79、好把元宵。良辰美景,暮暮朝朝。
80、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香散眉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阙,都不管、人春困。
81、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82、初过元宵三五後。曲槛依依,终日摇金牖。瘦损舞腰非为酒。长条聊赠垂鞭手。
83、(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84、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85、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平安皮包如意馅,冰天雪地不觉寒。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86、辛夷花开数点雨,艾纳香空半泓水。
87、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
88、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89、陸地金莲方滟滟,一天明月故盈盈。
90、《生查子·元夕》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年,元夜、灯光、月亮、人等字面互相关照。两片文义并列,但词意稍有变化。
91、黑夜天寒愁散玉,东皇海上张仙烛。
92、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93、文化提升品位,阅读改变生活
94、先生列馆似翘材,惯见琼筵为客开。
95、云车龙阙下,火树凤楼前。
96、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97、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平安皮包如意馅,冰天雪地不觉寒。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家庭和谐、吉祥
98、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99、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100、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101、香轮宝勒纷填巷,翠烛红灯拥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