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2、景色宜人、美不胜收、赏心悦目、诗情画意、玉宇琼楼、天工巧夺、蔚为壮观、光彩夺目
3、“蜜蜂和苍蝇”出自《苍蝇与蜜》的寓言故事。内容为: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故事寓意:苍蝇因为贪吃蜂蜜,贪图蜂蜜飞美味之后就被蜜给黏住再也飞不走了。苍蝇与蜜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因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这是大不幸,贪婪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灾祸的根源,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贪婪,收敛自己野心,有时候要学会知足常乐。
4、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
5、古代齐国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见《韩非子·内储说上》。
6、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7、【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8、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可是当他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怪声怪气地说:你不敢吃我?我是天上派来的百兽之王。
9、(máosuìzìjiàn)
10、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还把自己原来的本事弄丢了。
11、(译文):拿着斧子到班、郢之门,这个厚脸皮了。
12、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3、一只青蛙坐在井里,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口上。青蛙抬头问小鸟:你从哪里来呀?小鸟回到道:我从天上来。我飞了很远,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青蛙说:你就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头那边大,用得着飞那么久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可是大得很呐,没有边际的。青蛙笑着说:我天天住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了,我是不会看错的。小鸟笑着说:你确实看错了,不信的话,你跳上来看看吧。小鸟说完就飞走了。成语坐井观天,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坐井观天(zuòjǐngguāntiān)(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出自):唐·韩愈《原道》:“坐井而
14、黔驴技穷(qiánlǘjìqióng)
15、好资料重在分享。更多资料请点击小学语文资料库
16、例句——不管学什么,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17、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8、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19、故事: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非常口渴,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了后,嘴里的口水都流了出来,曹操利用这个办法促使部队尽快赶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20、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21、走马观花、后来居上、狼狈为奸、半途而废
22、(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23、寓意:买了放珍珠用的盒子,却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24、骨瘦如柴、水平如镜、如鱼得水、呆若木鸡、胆小如鼠、碧空如洗、视死如归、人流如潮
25、出处:《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
26、·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27、寓意:比喻对不能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
28、引证:《孟子·公孙丑上》: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9、火中取栗心服口服杀鸡取卵混沌不分口服心服惠子知我海屋添筹蛮触相争蛮睫螳轮遗害无穷触斗蛮争
30、寓意:比喻不主动的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31、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32、例句——我们应当记取刻舟求剑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
33、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局限)于虚(所居住的地方)也。”
34、战国时期《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5、(译文):好比坐在里井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
36、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37、(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8、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
39、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40、(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41、卧薪尝胆,读音是wòxīnchángdǎn,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
42、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长、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43、不折不扣、百发百中、十全十美、半信半疑、一心一意、人山人海、不明不白
44、得意洋洋、望梅止渴、塞翁失马、掩耳盗铃
45、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46、(qiánlǘjìqióng)
47、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48、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49、声音的词语|动物叫声的词语
50、项庄舞剑、下笔成章、天衣无缝、呆若木鸡
51、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52、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53、释义: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
54、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55、【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hándānxuébù)
56、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57、(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58、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9、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声情并茂、口若悬河、抑扬顿挫、绘声绘色、一鸣惊人、谈笑风生、唇枪舌剑、子正腔圆、理屈词穷、吞吞吐吐、支支吾吾、闪烁其词、胡编乱造、窃窃私语
60、(出自):刘向·汉《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61、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62、例句——你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样的话只会是掩耳盗铃。
63、是的画蛇添足的故事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64、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65、女娲补天是神话故事的成语(成语)女娲补天(拼音)nǚwābǔtiān(解释)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示例)传说雨花石是~留下的石头。神话中的女娲)女娲是伏羲氏族凤姓部落一位大酋长的女儿,于壬寅年(公元前7759)出生在凤州。她16岁时,伏羲以一双精致的狐皮为聘礼向她求婚,二人结成了夫妻。此后他们便住在了凤州,先后生下了四个儿子,长曰羲仲,次曰羲叔,三曰和仲,四曰和叔
66、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杯弓蛇影
67、寓意:比喻说话办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68、·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69、抱薪救火(bàoxīnjiùhuǒ)
70、做事、学习、认真的成语
71、(zhèngrénmǎilǚ)
72、(dǎcǎojīngshé)
73、出自《列子天瑞》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的劝导之下,他又放下心,开心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的解释虽然不科学,但是他关心他人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74、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75、出处——《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76、怒发冲冠、鱼目混珠、乐不思蜀、班门弄斧
77、(释义):见到兔子回头叫狗去追,这不算晚;羊被偷走赶紧加固羊圈,也还不迟。
78、按图索骥、后来居上、邯郸学步、望梅止渴
79、寓意: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80、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最先画好了,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他添上脚了呢?”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
81、出自《晋书乐广传》乐广在河南做官,曾经有一个特别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也没来看他,乐广就问朋友为什么不来的原因。朋友回答说:“前些日子到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喝酒,但我端起酒杯,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不喝吧,对朋友不尊敬,喝了以后,就得了重病。”乐广想到可能是墙上挂着的那只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于是乐广再次邀请朋友喝酒,还是在原来的地方。乐广问朋友“看见了什么?”朋友回答:“跟上次一样,有一条蛇”。于是乐广就告诉了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病也就好了。
82、寓意: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83、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局限)于虚(所居住的地方)也。”《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84、还记得小时候读的音序表吗?音序表字母正确发音
85、·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86、出自《庄子》从前西施因心口疼而皱着眉头在邻里之间行走,邻居一个丑女叫东施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以后也在邻里之间皱着眉头,捂着胸口。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远远的跑开了。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87、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88、(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89、·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90、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时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
91、有人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就生病了(见于《风俗通义·怪神》)。
92、寓意:在大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93、出处:《弘明集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94、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95、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96、译文: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97、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98、(出自):司马迁·汉《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99、(出自):春秋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100、·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101、白话翻译: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