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知道这个故事说的是哪个成语吗?
2、但是,荆轲并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剑自卫,却又一时拔不出来。于是两人绕着柱子转。卫兵因没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3、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
4、小朋友们,我们来一起猜个谜语,开始了哦:
5、中华成语故事16:鸡犬不宁
6、中华成语故事19:守株待兔
7、五代时期,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拥立明宗,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他滥用职权,欺压民众,经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军去攻打当时人们认为是眼中之钉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钱的“拔钉费”,违者处死。
8、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呵护牙齿健康)
9、【历史故事成语】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围魏救赵,怒发冲冠,指鹿为马,四面楚歌,背水一战,入木三分,风声鹤唳,背水一战,瓮中捉鳖卧薪尝胆,钟鼓之乐,篝火狐鸣,鱼腹丹书,揭竿斩木,揭竿为旗,斩木为兵,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约法三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路人皆知,乐不思蜀,投鞭断流,风声鹤唳,完璧归赵.千金买骨,凿壁偷光,闻鸡起舞,才高八斗,刮目相看.江郎才尽,一身是胆,狗尾续貂,四面楚歌,言过其实,七步成诗.画龙点睛,孺子可教,煮豆燃萁,多多益善,金屋藏娇.退避三舍,杀妻求将,手不释卷
10、妈妈,你看(独立如厕)
11、(异军突起)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弄军苍头特起。释义“异”,不同。比喻指与众不同的新派别一下子崛起,独树一 帜。
12、纸醉金迷据《清异录·金迷纸醉》中记载,唐昭宗时,有个医生叫孟斧,经常出入皇宫给皇帝治病,对宫中的情况很熟悉。唐朝末年,流落到四川,但他仍然十分羡慕帝王的奢侈生活和宫廷的豪华,生活起居都极力模仿宫廷生活的样式,就连住所也仿效着宫廷的装饰。他的住宅里有一个小房间,窗明几净,所有的家具都包上一层金纸,满屋金光闪闪,光彩夺目。他的一个要好的朋友见了,回去就对人说:“只要在那个房间里稍坐一会,就能令人陶醉沉迷。”“纸醉金迷”(或“金迷纸醉”)比喻追求骄奢淫逸、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
13、Sohedrewacakewithsomesesameseedsontheground.于是聪明的小男孩就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饼,还在饼上点上芝麻。
14、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15、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
16、中华成语故事194:得陇望蜀
17、中华成语故事54:飞蛾扑火
18、4)滥竽充数 ( làn yú chōng shù )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9、中华成语故事25:一箭双雕
20、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21、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22、(背水一战)解释: 背靠江河作战,没有退路。形容不留后路,决一死战。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23、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24、中华成语故事111:高山流水
25、中华成语故事55:一窍不通
26、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
27、中华成语故事125:柳暗花明
28、不睡觉世界冠军(让睡觉成为一场快乐旅行)
29、中华成语故事168:相濡以沫
30、并大力发展生产,繁衍人口。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左传》语,“生聚”意为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意为教育、训练,总意为积聚力量、发愤图强),越国终于从失败中重新崛起。
31、鼓舞人心——鼓舞:振作,奋发。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出处):汉·扬雄《法言·先知》:“鼓舞万物者,雷风乎?鼓舞万从者,号令乎?”
32、中华成语故事91:水滴石穿
33、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34、但是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对庄王说:“我有个谜请大王猜猜。”庄王说:“你说吧。”伍举说:“楚国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说:“这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35、中华成语故事22:画蛇添足
36、中华成语故事53:不胫而走
37、读音:huìjíjìyī
38、(英文):throwthehandleaftertheblade
39、中华成语故事74:鸡鸣狗盗
40、(一夫当关) 故事:《史记》载: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守函谷关,项羽至,不得入。”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势,由此可见。古代,还有几个与函谷关有联系的成语故事。
41、中华成语故事176:余音绕梁
42、夸父逐日、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牛郎织女、精卫填海、叶公好龙、井底之蛙、天衣无缝、涸辙之鱼、女娲补天、海市蜃楼、太公钓鱼。
43、气逾霄汉——正气昂扬,直冲云天。形容魄力、勇气非常大。霄汉,云霄和银河。(出处):《南史•齐纪上•南帝》“公受命宗祊,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破釜之捷,斩馘蔽野,右梁之战,禽其渠帅,保境全人,江阳即序,此又公之功也。”
44、春秋时,楚庄王即位已经三年,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对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们对他不满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他的死罪!”因此,所有的大臣都不敢上前劝谏。
45、中华成语故事64:拔苗助长
46、小朋友,一起来读成语故事吧!
47、家庭教育|教养礼仪|应对磨蹭|学习方法
48、(故事):秦昭王得知赵惠王得到和氏璧,想假装以15座城池与他交换来骗取和氏璧。赵惠王派蔺相如前去交易,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而不谈城池交换事宜。蔺相如设计骗回和氏璧,并派人连夜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气得要杀死蔺相如。
49、奋武扬威——振奋勇气,施展威风。(出处):《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分付大小三军,一齐~,杀上前去。
50、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培养饮食习惯)
51、(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2、中华成语故事79:功亏一篑
53、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54、中华成语故事124:江郎才尽
55、发动你们的小脑瓜好好想想这是形容什么呢?可以在评论区把猜出的答案写出来哦,我们会在第二天公布答案哦!
56、中华成语故事33:一日千里
57、【历史故事成语】拔萝卜(小豆丁个人单曲首秀)
58、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59、(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60、中华成语故事127:洛阳纸贵
61、祸从天降:唐懿宗的爱女同昌公主因病医治无效死亡。他迁怒于医官,以“用药无效”的罪名将韩宗召、康仲殷及两家族人300多人全部投入监狱,宰相兼刑部侍郎刘瞻上书劝谏,认为他们已经尽力,这是祸从天降,惩罚没有犯罪的人。刘瞻因此被贬为康州刺史。扩展资料其他成语故事:
62、属于历史故事成语;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李白诗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但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赵国邯郸流行一种舞步叫踮屣,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63、中华成语故事108:秋毫无犯
64、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65、贲育之勇——贲:孟贲;育:夏育。二人都是秦武王时的壮士。孟贲、夏育的勇气。泛指壮士的勇气。(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力称乌获,捷言庆志,勇期贲育。”
66、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
67、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
68、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特地为他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督亢地区(今河北涿县东)的地图,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
69、(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70、中华成语故事163:千钧一发
71、中华成语故事198:大义灭亲
72、殃及池鱼: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在里面欢快的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看见了大叫说“不好啦,城门失火了,快跑吧!”
73、中华成语故事113:夸父逐日
74、中华成语故事170:吴市吹箫
75、小熊不刷牙(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76、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77、中华成语故事94:初出茅庐
78、中华成语故事71:邯郸学步
79、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0、中华成语故事177:映雪读书
81、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82、中华成语故事61:东施效颦
83、中华成语故事143:庸人自扰
84、(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85、中华成语故事04:闻鸡起舞
86、(穷兵黩武) qióng bīng dú wǔ 成语典故: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87、中华成语故事169:望梅止渴
88、中华成语故事75:青梅竹马
89、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90、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91、中华成语故事70:车水马龙
92、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93、中华成语故事93:东山再起
94、中华成语故事77:唯我独尊
95、中华成语故事52:网开一面
96、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97、小朋友们,今天的成语故事讲完了,
98、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99、读音:wánbìguīzhào
100、百发百中、杯弓蛇影、捕风捉影、不合时宜、画蛇添足、井底之蛙、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买椟还珠、抛砖引玉、杞人忧天、曲突徙薪、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望梅止渴、掩耳盗铃、叶公好龙、愚公移山、郑人买履、自相矛盾、坐井观天、狐假虎威、揠苗助长、南辕北辙、夜郎自大、黔驴技穷、鹬蚌相争、庖丁解牛、望洋兴叹、邯郸学步、渔翁得利
101、“不一样的卡梅拉”讲述了特立独行的小鸡卡梅拉家族颇具神奇意味的历险故事。清新的画面、传神的语言,交织着对典故的戏仿和再创作。以谐趣幽默的风格、丰沛的人文含量,让阅读的愉悦和知识之光照进孩子的心灵,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