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②难道对于这样的错误不应当反思吗?
2、所以反问句里一般都有“难道……吗?”或者“怎么……呢?”这组词。
3、大家都知道今天很热。但是我要用故意“反过来”说“不热”的方式来表达“今天很热很热”:
4、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5、 你难道都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吗?
6、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7、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
8、是非式反问句是由是非式疑问句演变而来的,其基本结构与是非式疑问句相同。这种反问句的特点是,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本来是肯定的意思却用否定的形式来表达,本来是否定的意思却用肯定的形式来表达,强调意味正是通过这种特殊方式来实现的。这种强调,让人不得不认同说话人给出的答案。
9、(2)否定句:陈述句里有否定词就是否定句。
10、“的—了”:“的”表示本来如此,“了”表示有了变化。
11、难道自行车还能跑过汽车?
12、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及例子如下: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陈述句举例: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犯了错误但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13、您今天精神挺好的呢。
14、【反问句】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使已经确定的思想表达得更加清晰、有力。反问句不仅比一般的陈述更有力,而且更富有感情。
15、不认真画画,难道能得奖吗?
16、改为反问句: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17、 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18、反问句,就是明知故问,一般由陈述句改变而来,句子中充满了说话人的充沛强烈的感情,或肯定或否定,且只问不答。
19、前面那个骑车的人,不正是我的爷爷吗?
20、他不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
21、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22、大家都是朋友,这样做真不应该。
23、反问句:难道我们可以在课室里追逐打闹吗?(真的不可以)
24、(1)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
25、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26、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例子10个有如下:我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这个企业的老总因为经济问题落马了。这个企业的老总难道不是因为经济问题落马的吗?飞机今天早上坠毁了。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不能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死神的到来。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死神的到来?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难道西沙群岛不是个可爱的地方吗?你应该看见鸟飞。你难道没有看见鸟飞吗?蚂蚁团结自律的精神值得敬佩。蚂蚁团结自律的精神怎能不值得敬佩呢?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难道秋天的雨不是一把钥匙吗?我不能抛下伤员独自离开。我怎么能抛下伤员独自离开呢?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我们遇到困难,能退缩吗?
27、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法,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例如:你怎么能这样呢?(意思是你不能这样。)
28、小学数学考试审题失误?抓住这几个关键词很重要
29、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30、我们怎么能不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呢?
31、反问句的特征是加强语气,使已经确定的思想表达得更加清晰、有力,是对陈述句的修饰,在语言上更具攻击性,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
32、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说白了引用就是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例如名言警句,成语等。
33、大家都知道下课时间不能在课室里追逐打闹。但是为了表达“真的不能追逐打闹”这种强烈语气。我们故意反过来说“可以追逐打闹”。
34、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
35、反问句是对陈述句的修饰,强调语气。如: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这个反问句被一个陈述句所取代:那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前一句话的语气要强烈得多。加强语气,更明显的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那些经常使用反问句的人在语言上更具攻击性,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这可能是自卑的表现,尤其是在与异性的交流中。这在择偶过程中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经常使用反问句。
36、我们要吃早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
37、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双重否定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加强了肯定的效果。双重否定句一般分成由两个不连续作用构成和由否定副词加不字构成。
38、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经确定的思想表现的更加鲜明强烈,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9、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40、“反”就是“反过来”的意思。为了表达强烈的语气,反问句使用了故意“反过来”的方法来表达。
41、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句子的意思反过来说,再在句首加“难道”,并在句尾加吗和问号。如,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先改成你这样做是对的。再加,难道和吗?难道你这样做是对的吗?
42、小鸟难道不会飞吗?
43、点击蓝字使用看拼音写词语出题器一键生成你所需的练习卷!拼音词语练习不再发愁!
44、不听劝告会有好下场吗?
45、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46、对偶往往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的也是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有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等作用。
47、相比之下,前一个句子语气就强烈多了,除此之外,一些反问句还要有反问词,如:难道、怎么、这么;除了反问词,还要在最后加上语气词如:呢、吗;而且为了表示与陈述句的区别,还要在最后加上问号”?“。
48、小学数学应用题公式及简易方程秘籍汇总!
49、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50、【反问句】来源: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
51、让孩子练一手好字,考试多拿15分
52、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53、你的作业难道还不打算写吗?
54、你这样做是不对的,难道你不知道吗?
55、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时,可通过具体的练习,总结出改变句式的方法:
56、回复关键字:看图写话全获取:二年级看图写话满分指导及200篇练习+各类专项(附答案)
57、开水难道不烫吗?
58、事情本不是这样嘛。
59、难道这件事大家会不同意?
60、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61、我这次语文考试得一百分,我的语文很好。
62、那些经常使用反问句的人在语言上更具攻击性,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这可能是自卑的表现,尤其是在与异性的交流中。这在择偶过程中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经常使用反问句。
63、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
64、否定句分为一般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两类。
65、 你莫非都不晓得这是干什么的吗?
66、解释:强调要珍惜时间,突出时间的重要性。
67、认真的孩子,不正是我的榜样没吗?
68、改为反问句: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怎能不提高呢?
69、难道今天你打算走路上学吗?
70、考试考了100分,难道爸爸妈妈没有表扬你?
71、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变换的具体方法
72、都快要考试了,难道你不应该复习吗?
73、(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74、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否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75、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76、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77、(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78、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自问自答)。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79、你好!当然不是了!!比如“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这是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那不一样的。”而“那怎么不是一样呢?”改称陈述句就是“那是一样的。”所以是把肯定变成否定,否定变成肯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80、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81、难道不是只有一个太阳?
82、为什么不去问问神奇海螺呢?——强调你应该去问神奇海螺。
8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84、(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是不、不敢不、无不、无非、没有不、不是没有)。
85、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86、在句首加上难道,如果句子里有是就改成不是,不是改成是,在句尾加上吗,最重要的就是把句末的“。”改成“?”
87、二年级语文句子排序技巧方法,附练习题及答案!
88、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89、(1)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90、双重否定句就是有两个否定词的陈述句。
91、第二步: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
92、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
93、没写完作业,难道能出去玩吗?
94、例子:难道今天不热吗?(很热很热)
95、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
96、这么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9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98、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99、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
100、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101、“?”是表示疑问语气的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