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建安诗社临漳县创作基地发言。
2、中国邺城·第二届建安诗歌节暨燕赵七子邯郸行诗歌朗诵会
3、支持媒体:《人民日报》、《检察日报》、《方圆》、《凤凰网》读书频道、《邯郸日报》、《燕赵晚报》、邯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
4、《检察日报》副总编赵信在首届建安诗歌节巨幅海报上签名。
5、单纯的哀叹:徐干《室思诗》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情诗之祖: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6、【建安诗歌】行超《文艺报》记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7、霍俊明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8、不觉泪下沾衣裳。
9、评价 建安时期的独特的时代氛围造就了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怀的建安作家。他们的作品体现着一种直面现实人生,执着于理想追求与创作态度和豪迈奔放的创作激情,生动的抒写着他们的“烈士悲心”慷慨悲壮,苍凉沉雄,刚健遒劲,表现出“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时代特色,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成为后世反对绮糜文风的旗帜,影响深远。
10、自首届“曹操杯”建安诗歌大赛启幕以来,央广、中国社科网、腾讯网、新浪网、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等媒介相继刊播(发)有关信息。5月9日,光明网刊发《首届中国“曹操杯”建安诗歌大赛启动》信息。5月15日,新华网刊发《首届中国“曹操杯”建安诗歌大赛河北临漳启动》一文,分别对我县举办首届中国“邺城·建安·诗歌”文化节暨首届中国“曹操杯”建安诗歌大赛进行宣传,社会影响持续扩大。
11、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1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13、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14、能不能对已有的写作范式有所突破和创造,一个诗人对于母语的技术贡献是考量他写作能力的重要标志。诗人欧阳江河曾说过,每个时代的人类都像在赴宴,觥筹交错的宴席终会散去,宴席散去需要有人出来“付账”,诗人应该站出来用自己独特的具有文本价值的作品来为这个时代“付账”。在诗歌写作中,千百年来创新一直是永恒的命题。面对浩浩汤汤绵延不绝的母语体系,一个热爱母语的写作者,不能满足于遣兴炫技,不能满足于对前人的仿写,不能满足于发表获奖的小确幸。如何挑战写作惯性,写出有难度有突破的大作品,对自己的母语有所贡献,这是每一个写作者应该保有的野心,应该思考并有所担当的使命和宿命。
15、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权臣,位至魏王,死后被儿子魏文帝曹丕追尊为魏武帝。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建安文坛的领袖。
16、10月17日,举行首届中国“曹操杯”建安诗歌大赛颁奖会,分别为来自海内外的获奖者颁奖。据了解,首届中国“曹操杯”建安诗歌大赛自4月初启动以来,共收到国内外诗人、学者及文学爱好者创作的诗歌作品6000余篇,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17、霍俊明作为青年一代“诗人批评家”的代表,多年来不仅建立起鲜明文体意识的诗歌批评谱系,而且他的诗歌写具有不可消弭的个性和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就诗歌而言,霍俊明是自我精神秘密与时代内里的发现者,他既有着70后一代乡土经验与城市化语境的碰撞和对话,又有建立于个体经验和个人化历史想象力基础上与生存现场的对话能力和辩难精神。霍俊明的诗歌在日常性的温厚与尖锐的精神立场的张力拉抻中呈现了并不轻松的话语方式。与此同时,霍俊明的诗歌写作与诗歌批评之间建立了持续性的有效性的交互、往返与叩问的互文机制。
18、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两步讨论。首先是"何为建安风骨"、其次是左思诗歌是如何继承它的。 何为建安风骨。建安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年号。据罗宗强先生划分,建安文学上迄建安元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下至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离世,阮籍、何晏方进入文坛。这三十七年间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们一面在诗歌中反映社会疾苦,一面抒发统一天下的理想与壮志。从而此时诗歌具有的慷慨悲凉的情感,刚健有力、鲜明爽朗的文风,以及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被后人称之"建安风骨"。
19、徐则臣著名作家,《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20、总之,建安诗人经常使用具有惯例化的以“暮、秋”等为关键的意象模式作为其表达“死亡”母题的语言形式,通过这些意象模式,把他们对生命的体验、焦虑表达得淋漓尽致。
21、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建安七子”与“三曹”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对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过贡献。王粲在诗赋上的成就高于其他六人。建安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能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和理想。其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正如刘勰所言:“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
22、建安诗歌用"赋"的手法直抒个人怀抱,而个人理想总和国家命运相联系。同样,左思的诗歌也用豪言壮语抒发了远大的志向,表现了强烈的用世之心。他梦想着驰骋疆场,"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又想象着功成名就归隐田园"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他的志向与国家功业相连,而非个人富贵。
23、第二次,我读到了见君的诗歌,看到了左小词的微电影,我为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感到震撼;我最近喜欢上的一个歌手——燕池,她的新专辑叫《燕歌行》,我不知道她来自何处,但是她的古朴苍凉让我认定她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燕赵红颜。
24、简介 建安诗歌一方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加以发展、改造。就继承方面来说,从汉乐府民歌中兴起的五言诗形式,被建安诗人普遍使用,加以发展,并成为整个魏晋南北朝诗歌最基本的形式。乐府民歌的语言风格,对文人诗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采用乐府诗题,沿袭乐府民歌中常见题材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的文人诗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25、建安诗歌中“死亡”母题的表现形式
26、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ananshiren
27、颁奖嘉宾:宁肯、刘向东
28、建安是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当时的国政已经持于曹操之手,而文学上的建安时期比建安这个年号所存在的时间前后各长二十年。
29、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30、慨叹岁月短暂、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实际上是一曲“求贤令”。
31、明传奇是在宋元南戏和金元杂剧基础上发展与丰富起来的中国戏曲艺术,其体制特点主要有:
32、吴泽涛: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33、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4、2015年9月12日下午14:00在临漳博物馆会议室举行首届建安诗歌节高峰论坛。继承发扬并宣传三曹七子建安文化精神,探索如何用诗歌打通人类与自己精神世界的隐秘通道,探究人类生存状况,追究生命的终极意义。论坛由邯郸市作家协会主席赵云江、诗人见君主持。
35、1邯郸市作协主席赵云江讲话;
36、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37、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38、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39、建安诗歌中的“死亡”母题
40、这种徒然感慨的生命态度在慷慨激昂的“建安风骨”中,相对来说是比较消极无为的。他们在面对人生苦短的客观现实面前,更多的是发悲慨之辞,很少提及要珍惜时间、建功立业或及时行乐。
41、【建安诗歌】太康诗人主要有三张(张华、张载、张协;一说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还有傅玄等.他们生活在全国得到短暂统门阀势力臻于极盛的时期,不少人以攀附权贵为手段去获取政治上的地位,因此有些人的诗歌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内容浮浅者居多.在艺术表现上,他们大多追求辞藻的华美,开了中国诗歌史上雕琢堆砌的风气,尤以陆机、潘岳为最.太康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是左思和张协.左思的《咏史诗》8首,借古人古事寄托自己的怀抱,对堵塞贤路的士族门阀社会表示愤慨,在当时诗坛上,表现了独具的“风力”.张协的《杂诗》也抒发了自己的“高尚”“心曲”,批评“流俗”的“昏迷”.在诗风上,左思骨力苍劲,张协辞采华净,都与时尚有所不同.
42、首先我要表达感谢,第一要感谢的当然是文学,我给予它很少,但它一向慷慨,已经给予我很多了。我还要感谢建安诗歌节的主办方浩蓝文化传媒,感谢决定授予我奖项的评委,感谢我在建安的朋友们。
43、与会嘉宾:(按姓氏笔画为序)
44、现在大多企业都不愿接纳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何况是会计这么重要的岗位,没有会计实际做账经验的更不敢要了,珠三角会计网正是针对这一情况,推出了建安企业会计全盘真账模拟实训(连续三个月的账务),每笔业务都有原始凭证单据,配套教学光盘对每个月每一笔业务都有详细的讲解,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45、以下为部分与会嘉宾、诗人在晚会上表演:
46、西晋太康时期诗歌繁荣,诗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但多数作品流于华采繁缛,唯左思的诗歌骨力遒劲,承传建安文学的精神。其〈咏史〉诗开启了咏史和咏怀结合的新路子。
47、中国邺城·第二届建安诗歌节暨燕赵七子邯郸行开幕式
48、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博大精深的邺城建安文化,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邯郸学院、中共临漳县委、临漳县人民政府、邯郸市文联、邯郸市社科联等主办了这次活动。活动从10月16日至18日,主要内容包括:文化节开幕式、建安文学和邺城考古等研讨交流会、文化节暨“首届中国‘曹操杯’建安诗歌大赛”颁奖晚会、邺城考古成果展和考古现场观摩、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建安文学研究会挂牌等活动。该文化节是中国社科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49、写出无愧于土地和时代的诗篇
50、死亡母题在中国文学传统中有丰富的体现。孔子曾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屈原对此也深有感慨,他感叹:“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5)《十九首》说:“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6)同样地,在那个世积乱离、生民涂炭的建安年间,死亡是那时的人们经常面对的现实问题,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反映在诗歌创作中,就形成了建安诗歌中反复申诉的死亡母题。当然,这一母题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仍不绝如缕。
51、中国邺城·第二届建安诗歌节暨燕赵七子邯郸行采风活动
52、在人生苦短的感慨中,及时建功立业是大部分建安诗人的超越方式。建安诗人的这种对于时间、人生的价值取向以及对于死亡的焦虑的超越方式类似于屈原所谓的“美人迟暮”。它是由“儒家开创……体现的是儒家人生哲学主导下的知识分子的不朽冲动(通过“立言、立功、立德”获得不朽),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于人生的时间有限性与宇宙的无限性的深刻焦虑。”(3)243他们深知岁月不待人,所以只能珍惜时间,勉励自己建功立业。
53、虞金星《人民日报》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
54、建安文人政治热情普遍高扬,造成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慨多气特点。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55、曹丕诗风格纤弱,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写景抒情都很细腻,诗逐句押韵,说明这一时代的七言形式尚未成熟。
56、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面对短促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三种不同态度。
57、代宏杰:南和县文联主席。
58、任何母题都要依靠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在建安诗歌中,诗人们主要通过以“暮、秋”等为关键词的意象模式和“人生如朝露”等表示生之短暂的惯用语来作为“死亡”母题的语码载体。
59、魏武帝曹操开创一代文脉建安风骨。
60、近年来,临漳县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依托邺城文化先后建设了邺城博物馆、佛造像博物馆、邺城文化公园等一大批文化设施,举办了“京津冀文学论坛·邺城文化学术研讨会”“相约临漳·畅游邺城”文化旅游周等系列文化活动。据悉,中国“邺城·建安·诗歌”文化节以后将在临漳每两年举办一届。
61、建安诗歌早于唐诗。建安诗歌是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又加以发展、改造。就继承方面来说,从汉乐府民歌中兴起的五言诗形式,被建安诗人普遍使用,加以发展,并成为整个魏晋南北朝诗歌最基本的形式。乐府民歌的语言风格,对文人诗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62、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其中孔融年龄最大,仅存诗七首;王粲的成就最高,诗赋都很出色;陈琳、阮瑀除诗歌外还擅长公牍文书;刘桢的五言诗在当时名气很大;徐干的情诗写得很好;应瑒的诗较为平淡。
63、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64、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蔡琰。
65、驱马弃之去,终岁常端正.
66、(1)剧本体制上的继承与创新明传奇剧本体制有许多新的创造,表演艺术在明代中叶以后达到了高峰,从而构成了中国戏曲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明传奇在形式上承继南戏体制且更加完备。一个剧本,大都只有30出左右,常分为上、下两部分;作家还特别注意结构的紧凑和科诨的穿插。
67、简明《诗选刊》杂志社社长,著名诗人
68、曹植的诗慷慨活泼,词藻丰富华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名都篇》、《白马篇》、《赠白马王彪》、《美女篇》、《洛神赋》、《野田黄雀行》都是他的名作,《诗评》曰:“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69、郝振凯邯郸市新华书店总经理
70、“母题”和“主题”容易混淆,实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题更多地是针对某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来说的,一部作品的主题其实指的就是这部作品的主旨、中心思想,我们常说的某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中心思想指的就是主题。由此可见,主题是“局限于一部文学作品中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有其中心观念,且这个中心观念未必属于文学史上反复出现的惯例或程式。”(3)241就其呈现方式来说,主题都可以被直接说出来,母题则不然,母题必须依托一定的语言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我们并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形式、语言惯例来谈论母题。总之,主题是任何作品都具有的,但母题并非任何作品都具有,它是众多作品或某部作品反反复复出现的语言程式。
71、魏晋之交,随着世风的变易,诗歌创作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
72、建安诗人处在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交汇点上,敢于正视苦难社会人生现实,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名声。
73、有鉴于此,特授予杨庆祥首届建安文学奖——文学评论奖。
74、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75、什么是文学自觉?一个写作者要心存敬畏,尊重良心,尊重文学的独立和价值,展开言辞的刀锋,刺破混沌而蒙受遮蔽的生存表层,去呈现错综复杂的纹理,揭示出生存和生命的秘密,这样才能写出无愧于自己和时代的文字。为了威权去曲意迎合,这就丧失了写作者的文学自觉。兴观群怨,在建安文学之前,孔子就对诗歌做出了清醒的总结和判断。纵览包括建安文学在内的我国古代诗歌,能够成为经典流传至今的无一例外都是以人作为基点,向内书写生命的感受,向外描摹生存的纠葛和困境。把自己变成工具,把诗歌作为投名状,去谄媚威权弯腰讨赏,这只能会让诗歌蒙羞,成为自己耻辱的见证。这样的文字注定会为读者和时间所唾弃。
76、“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77、报书往边地,妻妾向人悲,豺虎方遘患.
78、本期编辑:太二酸菜鱼(非广告)
79、左小词邯郸市作协副主席、诗人
80、第一类为宴游诗。多写游赏之乐,文词富丽,多用对偶,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代表作有《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等。
81、(10)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2:1
82、《方圆》杂志资深调查记者、著名诗人邰筐在首届建安诗歌节巨幅海报上签名。
83、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84、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85、(7)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
86、“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87、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88、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89、3燕赵七子围绕繁荣发展建安文化发言;
90、 曹丕现存诗歌四十余首,大半是乐府诗,但多有变革。在内容上,他由反映社会问题转向抒发个人感情,擅长写离别相思之情;在诗体上,他大胆探索,创作了中国第一首七言诗《燕歌行》和长达77句的杂言歌行《大墙上蒿行》;在语言上,他由质朴自然转向清丽文雅;在风格上,他由慷慨悲凉转向委婉含蓄。他的诗歌已明显呈现文人化、个人化的趋势。
91、有诏令、奏疏、章表、书信、序论、赞颂、碑铭等。辞赋沿着汉末抒情小赋的创作道路,而题材更加广泛,抒情、咏物、感事、饮宴、游猎无所不至。
92、邰筐《方圆》杂志资深调查记者,著名诗人
93、2015年9月12日9:00在临漳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开幕式。
94、燕赵七子拜谒建安七子后合影。从左至右:石英杰、见君、李寒、北野、东篱、李洁夫、宋峻梁。
95、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2)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建安诗歌的主要代表是曹氏父子,即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还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除“三曹”和“七子”外,还有女作家蔡琰(字文姬),她的《悲情诗》和《胡笳十八拍》均为建安诗歌中的上乘之作。
96、唐小米:中国作协会员,河北青年诗人学会副秘书长。
97、首届建安文学奖小说奖得主:李浩
98、“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99、什么是纯正的诗歌?陈超老师说:“我期待着一种有‘个人历史想象力’的诗歌,能将个人独立的揭示生存和生命的深度与丰盈的话语表现力扭结一体,在意义和技艺均不让步的前提下,以较大的亲和力,达成与经验读者的深度沟通与对话。”在陈超老师的这个期待中,“独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一个写作者只有保持独立的写作立场,才能对遮蔽着的混沌的生存做出清醒的思考和判断,才能一步步靠近世界的真相和诗歌本体,才能不断向我们的母语致敬,向时代致敬。
100、时间:11月11日下午(13:30一18:00)
101、(9)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