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诗句【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6-28 09:39:14

1、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2、休夸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

3、《拟古九首·其三》东晋·陶渊明

4、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的原因。

5、画栋归来巢未失,双双款语怜飞乙,留客醉花迎晓日。金盏溢,却忧风雨飘零疾。

6、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

7、鹰化为鸠:鹰,蛰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

8、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曹彦约

9、【惊蛰诗句】正微雨濛濛,倩人扶出,就沐犹无力。

10、敷水小桥东,娟娟照露丛。

11、邻家并侯伯,朱门掩芳菲。

12、坡陀石上大绅垂,踞石跏趺世虑微。

13、(5)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14、方矩一再度,夙具锸与箕。

15、(16)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

16、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17、全诗言简意赅,诗人以仅仅四句28个字,将一个地域辽阔,地理复杂多样的中国在惊蛰节气的气象、气候、植物变化及人们春耕生产等诸多方面的情况描写得形象生动。前半首即前面两句,表达了惊蛰时节的气象、气候等主要特征,后面两句,则表达了此时农业生产的气候环境情况及人们开始的春耕生产活动。

18、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19、坡陀石上大绅垂,踞石跏趺世虑微。奉引有春扶屐去,送归生月带星稀。一时花木助欢笑,四雇风云入指挥。是日乃书惊蛰节,鸣蛙已傍小池归。

20、意态花犹少,风流木更无。影繁晴陌上,烟重古城隅。

21、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22、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23、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争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24、《惊蛰日雷》宋代:仇远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唯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偈颂二百零五首》宋代:释正觉菩提无树镜非台,虚净光明不受埃。照处易分雪里粉,转时难辨墨中煤。鸟归无影树头宿,华在不萌枝上开。际会风云底时节,寒梭出蛰一声雷。《拟古》东晋·陶渊明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25、出自:唐代韦应物的《观田家》。

26、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27、日永消香篆,愁浓逼酒船。

28、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所谓斗即斗纲,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它们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阳历中,斗指丁时,太阳黄经为345度。

29、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30、4)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

31、□□遥可望,终类仰鹍弦。

32、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33、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34、白话文释义:愁苦的事情来无影去无踪,但是我却又在半醉半醒之间。春天的烟雨湿了栏杆,又是一年惊蛰,杏花初开放,天气转冷了,痰盂快要被我敲破了,这种痛苦绝望的叫声有谁知道呢?我今天夜里衣服穿少了受了风寒,你知不知道要添加衣服呢?

35、惊蛰是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其意是春天的天气渐渐变暖,下雨时开始有了响雷打闪,将土地中的虫子惊醒了。农村有俗语:“惊蛰不犁地,不过三五日”,意思是大地复苏了,要耕地种田了。

36、突然一声春雷,搅了它的美梦,

37、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38、​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39、向来劫火炎锡谷,神焦鬼烂猿猱哭。

40、二月初群花竞吐。或逞夭红,或夸雅素。月下精神,风前态度,明明祖意无回互,堪悲堪笑老灵云。错认桃花作眼睛,至今犹自不惺惺。

41、异县天隅僻,孤帆海畔过。往来乡信断,留滞客情多。腊月闻雷震,东风感岁和。蛰虫惊户穴,巢鹊眄庭柯。徒对芳尊酒,其如伏枕何。归屿理舟楫,江海正无波。

42、此诗在艺术上最主要的特色有:一是,它不仅是一首格律工整而富有艺术特色的诗作,同时也是一篇写节气的科普性小短文,使读者对惊蛰节气从科学知识与文学艺术两个角度产生多面的认识。二是,叠字比较多。通过使用“潇潇”、“九九”、“融融”三组叠字,使节气的气候特征得到形象的表达。特别是“九九”这一中国特殊的名词,使人们对惊蛰节气的知识有了更深入、更广泛的了解。

43、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

44、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45、徒对芳尊酒,其如伏枕何。

46、《观田家》唐代:韦应物

47、【惊蛰诗句】拖去鼻头涓滴水,洗清雁宕几千峰。

48、此役彼不安,慈悯其忍为。

49、关于惊蛰民间有谚语云:“春雷响,万物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谚语里这样说:“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惊蛰至,雷声起”。当然民间还有谚语这样说“大麦豌豆不出九”、“九九家里做饭地里吃”、“惊蛰未雷,小满发水”。也还有一些民间谚语是这样说的,“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50、当时高蹈翰墨场,江南李氏洛下杨。

51、木桃得琼玖,耳属长谣赓。

52、入春弥月雨霏微,惊蛰无雷雪又飞。

53、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54、好为吴侬洗烦热,乘风归报蓬莱仙。

55、料峭寒犹薄,阴云带晚烟。

56、分功雨露泽,绚彩冰霜精。

57、水龙吟寿族父瑞堂是日惊蛰

58、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59、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60、佛影胡人记,经文汉语翻。

61、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

62、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

63、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64、松筠自拥蔽,里巷得游嬉。

65、异县天隅僻,孤帆海畔过。

66、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67、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68、俗聋谁与破,予欲问丰跂。

69、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

70、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71、悠然泊莫留,归来隐疎钟。

72、愁里光阴容易失。转眼又过惊蛰。

73、但卜永日欢,未与清夜期。

74、新阳潜地脉,惨惨群阴微。

75、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

76、毒堇及淫蜮,赋物曷至兹。

77、《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78、墐户身方远,昂霄意已雄。

79、(13)杏花惊蛰寒,唾壶敲欲破。

80、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81、(29)只恐挥毫惊蛰龙,金相玉质音玲珑。

82、所嗟非胜地,堪恨是春风。二月艳阳节,一枝惆怅红。

83、《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84、天荒地老今十年,春归又闻啼杜鹃。

85、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86、每天给大家分享励志的句子,给百忙中的我们一些激励,鼓励和动力,让生活更加充满活力。

87、惊戒臧获起,吹嘘燎炉頳。

88、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89、即色即声求不可,离声离色觅犹乖。

90、(17)州人岁入贡,雷霆未惊蛰。

91、这个惊蛰,很冷,还下雪了,诗人此时去拜访友人,恰好友人不在,诗人在寒冷中等了好久,不得不时常呵手取暖。

92、谁负旋乾手,当春起蛰虫。鱼龙惊寂寞,天地喜昭融。墐户身方远,昂霄意已雄。俗聋谁与破,予欲问丰跂。

93、霢霂愆期忧岁俭,临轩愁咏悯农歌。

94、主簿佳公子,何曾染绮纨。

95、一个新的节气,必将带来新的春日希望。

96、惊蛰,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97、今年一倍春光早。燕子话,杏园消耗。

98、《秦娥月/忆秦娥》(范成大)

99、茏葱二月初,青软自相纡。

100、《闻雷》(唐)白居易

101、朝来伏地悄无声,入夜轰轰屋底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