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3、出处:(宋)林升的《题临安邸》,青山之外还是青山,高楼之外还是高楼;从北方避难而来的人们,整日在西湖上唱歌、跳舞,究竟到何时才会停止?“山外青山楼外楼”描写青山与高楼相连的美景,以衬托后句诗“西湖歌舞几时休”所描绘的欢乐情形。作者愤恨南宋政府的偏安、腐化,不思抵御外族侵略,收复北方的失地,只知苟且偷安,过着纸醉金迷,粉饰太平的日子,故作此诗讽刺无能的南宋政府;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5、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话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7、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8、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11、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3、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1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5、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6、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7、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18、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19、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20、【爱国古诗句】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
21、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2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满江红》南宋.岳飞
24、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25、十载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26、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27、出处:(宋)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2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9、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0、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3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32、【爱国古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3、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34、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35、出处:(宋)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3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37、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38、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39、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40、释义: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4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2、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44、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45、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
46、唐·王昌龄《从军行》
4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8、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49、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5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51、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5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3、除了学习课内古诗词外,课外积累在日常学习中也是必不可少。想告诉孩子国家的繁荣富强得来有多么不易,爱国有多么重要,最好的方式就是诵读爱国古诗!相信能背下来这5首课外必背古诗词,一定能成为人群中最爱国的仔!
5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55、《石灰吟》(作者)于谦(朝代)明
5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57、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58、提示:请点上方↑硬笔书法作品免费订阅关注
59、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60、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61、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62、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63、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6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6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6、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67、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6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9、出处:(明)于谦的《石灰吟》,经过千锤万凿之后走出深山,经受着烈火的焚烧也泰然处之,甚至将我粉身碎骨也不害怕,为了留得清白在人间;
70、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71、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72、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徐锡麟《出塞》
73、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7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7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76、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77、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78、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79、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80、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81、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8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8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8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85、明代·于谦《石灰吟》
86、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8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8、《题临安邸》(作者)林升(朝代)宋
89、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90、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9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92、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痴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93、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
94、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95、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唐.杜牧
96、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7、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98、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99、相州昼锦堂厨酝,卫国淇川岸竹萌。——姜特立《雅志小饮适宽仲送相州法酝并竹萌同至》
10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01、我大海捞几根针给你吧。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