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还有就是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公元845年(唐会昌五年)张祜到池州拜访杜牧,二人命运相仿,皆是怀才不遇,所以在九月九日登齐山时有感写下此诗。
2、黄花泛酒依流俗,白发满头思古人。
3、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三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可见,农历九月九日在汉代就成为节曰了。由此算来,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还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4、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5、【重阳节的诗歌】该诗写秋天的北山,白云里隐居诗人,自然自得享受山光云舒的生活。因为在重阳节,有登高望远思念亲人的习俗,所以在这一天,要登高远望,诗人的心随高飞的大雁而远去。思亲念情的愁苦情绪,因薄暮而业起,兴致也由此而生发。这时,看见从野外回到山村的人,在河滩平沙头渡口处歇脚。那天边的树木象近野生长的荠草一样拂动,河边的舟船象天空弯形的月亮。晚暮迫近,诗人心想怎么把酒菜备齐,与村人一起把酒言欢,共醉在这思亲的重阳节呢?
6、九日落星山登高(唐)徐铉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会诸宾。
7、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8、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时头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9、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10、广陵大醉不解闷,韦曲旧游堪拊膺。
11、九日登玉山(唐)钱起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
12、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
1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好音乐带给你好心情
14、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15、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16、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7、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唐)李适炎节在重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18、中国的古诗词里,有许多抒写重阳的经典篇章,今天国学君就为大家整理其中最经典的十首,为您送来节日的祝福。祝您和家人幸福安乐!
19、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20、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唐)李群玉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21、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22、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23、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24、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25、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唐)李郢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26、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27、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28、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29、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31、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32、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33、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34、2009年10月26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北宋*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重阳节诗歌李清照:
35、【重阳节的诗歌】2006年10月30日。。。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自古众多诗人吟颂寄怀,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关于重阳节诗歌:
36、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37、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38、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39、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40、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41、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42、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43、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44、孟浩然,襄州襄阳人,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他一生主要是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的,巴蜀越湘赣等地留下他的足迹,自然山水是他写作的主要题材。孟诗以五律见长,诗中有幽棲生活的描写,有洁身自好的心情诉说,也有出仕不遂的苦闷。其诗风恬淡孤清,在盛唐诗人中,别具一格。
45、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46、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47、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
48、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49、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50、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
51、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西窗下,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52、九日醉吟(唐)白居易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5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4、赏析:汉文帝筑有一座高高的望仙台,这天登临时曙色正要散开。三晋的云山都向着北方,二陵的风雨从东边过来。当年守关的令尹谁认识?河上公一去就不再回来。不如就近寻找彭泽宰,一起畅饮陶醉在菊花酒杯中。
55、节假日网:情人节诗歌,浪漫温馨的日子里玫瑰是它的主旋律娇艳的花瓣楚楚动人诉说着贴心的话语相拥着。。。九九重阳节主持词。节假日网网友贡献。·有关国庆节的诗歌整重阳节情人诗歌:
56、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57、这首词写于南渡之前,是李清照前期的一首怀人之作,公元1101年,18岁的词人嫁给了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58、这是白居易晚年在一个重阳日与客饮酒赏菊有感而作的,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有少年的情趣。
59、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60、《九日齐山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诗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61、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62、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63、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64、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65、这些绘本让我们感受浓浓祖孙情
66、《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西上辞母坟》: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步虚》: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忆母》:母在江之南,儿在淮之北。相逢叙梦中,牵衣喜且哭。
67、重阳节诗词9月9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8、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69、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70、九日与友人登高(唐)鲍溶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几回为客逢佳节,曾见何人再少年。
71、赏析: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72、一度难逢佳节,今年两度重阳。
73、赏析:少年时自负才高八斗,哪知世人不辨良玉瓦砾(从后面一句“常恨世人”解),我这满腹经纶生花妙笔,随着年华,渐渐凋谢,年轻时的愤懑不满,都落成了满怀的萧瑟。只好空望着北去的大雁,无尽的黄昏。
74、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75、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76、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唐)李乂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小臣叨载笔,欣此倾巍巍。
77、闰九月九日独饮(唐)白居易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78、“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赋予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习俗,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登高、晒秋、赏菊等活动;在流传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举行敬老宴),感恩敬老。
79、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唐)刘商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
80、这首诗的解析可参考下面的第三首《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两首正好可以参读。
81、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82、况有飞觞滟玉,从教醉帽吹香。
83、公元699年,时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因写的《斗鸡檄》触怒高宗,被赶出沛王府,于是年六月远游到了西蜀。
84、重阳(唐)高适节物惊心两鬓华,
85、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8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87、重阳日有作(唐)杜荀鹤一为重阳上古台,
88、赏析:九月九日,勉强登高,却无人送酒同欢,遥想故园的菊花,大概在战场旁,寂寞地开放吧。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
89、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90、同一年,卢照邻来到益州新都任职,是年秋,卢照邻从益州来到梓州,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天,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与王勃、卢照邻三人同游玄武山,互相酬唱。
91、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92、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93、重阳山居(唐)司空图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94、赏析:群雄“开怀痛饮”之时,宋江显然想得远些。先强调弟兄情分再是为众人的前程的忧虑和思考。重阳节饮酒赏菊。宋江在这时候吟出“降诏”,“招安”自然为英雄们的悲剧打下了伏笔。宋江将时光催人老的恐慌,轻松消解进了佳节带来的神清气爽,这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95、重阳日即事(唐)李适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96、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97、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98、九日登巴台(唐)白居易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99、明天就是重阳节了,恰逢周末,相信很多爸爸妈妈会带上孩子陪伴老人去户外登高,麦田特意整理重阳诗词近白首,请选择您最喜欢的一首诗词,赏明艳的秋色,品传统的文化,和家人一起吟诵吧。
100、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101、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