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6-30 09:25:52

1、知人善任;惟贤是举。西望昭陵忆想当年盛世,与如今国家衰败局势,有生不逢

2、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3、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4、梁分宫女(唐•孙元晏)

5、总结:唐代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

6、被紫苔任情滋蔓,凋零破败的凄凉景象,可想而知。唯有紫苔偏称意,「偏」

7、特点:一是艺术技巧趋于成熟;二是咏史怀古诗的题材更为广泛,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8、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怀古咏史诗取材常是一人、一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取材于与京口(现在的镇江市)有关的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故事,其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与京口无关,属于诗中用典。元曲中一些以“怀古”为题的小令,又常常组合几个典故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9、陈武帝蚌盘(唐•孙元晏)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11、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12、主要有《咏荆轲》、《咏二疏》、《咏三良》、《咏贫士》七首、《读史述九章》、《读山海经》;又《饮酒》二十首和《拟古》九首虽为饮酒或拟古咏怀之作,然《饮酒》其《拟古》其五却是借史抒怀,具有强烈的咏史性质,亦可划归咏史诗。

13、◎“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

14、胡曾和周昙的《咏史诗》,在宋代改编作讲史话本,间接促使讲史小说的形成。

15、大岘纔过喜可知,指空言已副心期。

16、胡军民,笔名:古月,胡飞雪及胡蝶等。生于农村,混于鹰城。干过保险,搞过企业。岁月不居,写作不辍。20多年来,在多家报刊、媒体发表诗、歌词、杂文、文学评论、财经随笔、剧本等,有近百万文字问市。虽杂而博,但皆不专、不精、不足挂齿,聊博方家一笑耳。

17、陈江令宅(唐•孙元晏)

18、特点:一是作家作品的大量出现;二是咏史怀古诗的总体水平较高。

19、怀古咏史诗首先是诗中有历史,或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因为是诗歌,是文学作品,所以诗中的“历史”不必如史书中的“历史”那么确切。《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如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提到赤壁之战,可后人对苏东坡是否到过历史上的赤壁古战场颇多争论,其实,就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而言,这种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苏东坡是在咏怀历史,而不是在记述历史。

20、文物衣冠尽入秦,六朝繁盛忽埃尘。

2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2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4、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因此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

25、春风濯濯柳容仪,鹤氅神情举世推。

26、二十七人同举义,几人全得旧功名。

27、传闻天子重儒才,特为皇华绮宴开。

28、“咏史诗是直接由古人古事的材料发端来创作的,

29、【咏史诗】咏荆轲这首咏史诗,表现的是悲壮,豪放,读罢使人泪下。田园诗表现的多是田园的风光以及诗人的日常生活状况,对社会的感叹等,一般比较质朴,自然。

30、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杜牧以鲜明的画面,生动的意象提

31、咏史诗(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32、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它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咏史诗体兼文史,属于一种边缘诗歌.

33、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34、唐朝经历了初盛中晚的历时性发展,咏史怀古诗也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成长变化,从诗歌的主题到诗歌的艺术特征,咏史怀古诗也经历了一个成熟完型的过程,它做取得的思想和提书成就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5、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

36、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37、自从开凿了这条河,隋朝就一步步走向灭亡。(龙舟的)帆还没有落下战火已经燃起,从此再也没有乘坐龙舟的日子了。

38、所谓掉尾一波即在诗的最后结尾,本是结束却又提出新问题,启开新思路,使

39、齐小儿执烛(唐•孙元晏)

40、莫云千古无灵圣,也向西川助敌来。

41、到头委付何曾是,虚把罗襦与彦回。

42、胡曾《咏史诗》成书后不久,即有人作注解,叙述相关史事的本末。周昙《咏史诗》则有作者自注史事。二书在宋代都被用作讲史的范本,并改编成话本,称作“评话”或“平话”。讲史话本如《三国志平话》、《新编五代史平话》,一概称作“平话”,“评”就是指诗评。

43、六朝和唐代的咏史诗,较多借史抒情,风格悲凉沉郁,宋代咏史诗则较多议论,富於哲理,立意新颖。

44、三有关历史翻案(历史假设翻案)

45、【咏史诗】B.“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46、自家妻父犹如此,谁更逢君得折腰。

47、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警醒当世的君主.

48、不探虎穴求身达,争得人间富贵来。

4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50、好道君王遇亦难,变通灵异几多般。

51、杜牧咏史怀古之作,最为脍炙人口,诗人或撷取史实以评论得失,或对历史人物论其功过或直胸臆,或凝炼含蓄,匠心独运,故其咏史绝句被赞为「二十八字史

52、杜牧的怀古咏史诗数量比较多,而且大多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寓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按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分两类:一类借古喻今,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如《过华清宫》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人胜,又耐人寻味。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另一部分以诗论史,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具有史论色彩。如《赤壁》,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一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在杜牧诗中形成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即使是流连山水、描摹自然之作,也常常融合了他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53、当时将相谁堪重,徐盛将军最不甘。

54、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

55、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56、曾佐徐陵向北游,剖陈疑事动名流。

57、———————————————

58、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青。

59、★结算日期为发表后1个月内。

6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1、后见梁王未免哀,奈何无计拯倾颓。

6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63、勤政楼建于开元八年,位于长安兴庆宫西南角,题有「勤政务本之楼」,千秋节为唐玄宗的生日,是日群臣进万寿酒,王公进金镜缓带,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勤政已成空话,千秋节徒有虚名,当年作为赠送礼物的承露丝囊也见不到了,诗人移情于景,感昔伤今,大门上的装饰物「金铺」

64、咏史诗·汴水《咏史诗·汴水》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作品译文自从开凿了这条河,隋朝就一步步走向灭亡。(龙舟的)帆还没有落下战火已经燃起,从此再也没有乘坐龙舟的日子了。作者简介胡曾(约839—?),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曾任汉南节度使从事。后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胡曾为军官多年。历览古代兴废陈迹,辄慷慨悲歌。其诗通俗明快。有《安定集》10卷,今佚;《咏史诗》150首,皆七绝,评叙历史人物及历史事实,每为后来讲历史小说者所引用。

65、该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66、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命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案。

67、任他车骑来相访,箫鼓盈庭似不闻。

68、江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

69、诗人表达了对当世的担忧,对英雄救世的渴望.这篇吊古之作,写景,叙述,议论相结合,承递自然顺畅,而语语寄情,寄慨颇深,体现了杜诗的主导风格,堪称杜诗中怀古诗的佳作.

70、咏史诗内容可分述古、怀古、史论史评三类。

71、若教彼相颠扶得,争遣明公到此来。

72、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珮月如襟。

73、又如《汉武帝》:“谥褒孝武不虚名,盖世武功史册铭。附益推恩强帝制,尊儒察举集群英。西通诸国丝路达,北扫匈奴边地宁。郊祀封禅迷神道,稍逊风骚是精评。”这首诗叙述,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和附益法,独尊儒术,加强君主专制,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打败匈奴巩固边防,晚年沉迷神道等几件事,最后借用毛泽东《沁园春·雪》的“略输文采”一语对汉武帝作总评。

74、西塞山高截九垓,谶谣终日自相催。

75、陈琳漫自称雄伯,神气应须怯大巫。

76、杜牧出于世家望族。先祖杜预为晋朝有名的镇南大将,曾编纂《左传集解》

77、拂衣耕钓已多时,江上山前乐可知。

78、例如《秦始皇》:“焚坑暴政自污名,功过是非有定评。六合归一天下治,烽烟消散庶民宁。同文小篆今犹在,同币孔方历代行。民族家庭千百载,当怀莽莽始皇陵。”这首诗叙述秦始皇主持的焚书坑儒、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等几件大事,叙述中带褒贬,评论这几件事的积极或消极后果及其历史影响,隐含作者的史观。

79、(分析)(1)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80、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81、⑵盛唐咏史怀古诗:

82、斫案兴言断众疑,鼎分从此定雄雌。

83、怀古诗多因景生情,抚迹寄慨,所抒者多为今夕盛衰人事沧桑之慨;

84、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大都用在情怀激烈的情况下,非如此不足以宣泄胸中愤慨。杜牧年青时议论式的诗大都採用直抒胸臆的方式。以二十七首古诗居多。直的表达颇能发挥其豪迈刚直的性格。如题《乌江亭》。

85、怀古咏史诗的构思是不尽相同的。常见的是先即事即景,由此引发议论或抒发感慨。也有诗中史实的叙写不多,却以议论为主的。

86、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7、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88、账号ID:gkyw100

89、今日方惊遇勍敌,此人元自北朝来。

90、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91、宋朝时由于雕版印刷盛行,促进了包括史书在内的书籍流传,也使人易于积储历史传记于胸中,再加以取舍剪裁写成咏史诗。这时期以陈普的《咏史》组诗为代表,与前代咏史诗相较尤以“翻案”类型之咏史诗最为突出,翻案类咏史诗摆脱了过去咏史诗因循蹈袭、陈腔滥调的缺点,标榜史识超拔,以创意妙脱蹊径,具有新奇、意外、层深、自得之妙。

92、陈望僊阁(唐•孙元晏)

93、如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94、天下忠良人欲尽,始应交我作三公。

95、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96、更奠子将幷孺子,为君千载作知音。

9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98、这里是高中语文知识的大辞海!题型精练、知识清单、答题技巧,让学习更加简单。

99、发遣将军欲去时,畧无情挠只贪棊。

100、代表作家:王维李白杜甫

101、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