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草莺争暖树下一句【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6-30 09:45:10

1、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4、“争”字用得极好,它既有“抢”意,早莺为了尽情地领略一下阳光的温暖,在枝头上跳上跳下,争抢着向阳的高枝;又有“竞”味,它们像竞赛一样撒欢打趣,以流利婉转的美妙声韵唱出对春天的赞歌,为早春增添出无限的生趣。原文钱塘胡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东湖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意:孤山寺以北贾亭寺以西,湖水初潮云气低沉接连水波。几处早莺争着落上向阳的树枝,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垒窝。盛开的鲜花都要使人眼花缭乱,嫩绿的小草干好能盖住马的蹄脚。最爱的湖东景色让人百看不厌,那白沙地覆盖着翠绿的柳阴。

5、“几处早莺争暖树”下一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释义: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出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全篇译文:行走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6、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7、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8、(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9、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10、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11、(2)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14、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15、原句出自《钱塘湖春行》,原文如下;

16、几处早莺争暖树下句出自几处早莺争暖树下句“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

17、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18、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1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时光。 新燕指的是春天的燕子。

20、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时期)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四年(公元8824年)间的春天。

21、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22、译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23、行走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24、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25、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26、(全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7、阳春曲·春景(节选)元·胡祗遹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作者以喜悦的心情写了残花、细雨,写了春的另一种旖旎。写浓睡,是写了春天;写醒觉,也是写春天;都写了春天的美好。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富有哲理意味。

28、【几处草莺争暖树下一句】下一句:僧敲月下门。作者是:贾岛《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9、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几处早莺争暖树”下一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释义: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出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全篇译文:行走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赏析:

30、出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

31、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钱塘湖春行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2、这两句古诗都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34、(9)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3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赏析:

36、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3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8、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39、每天一首名句生活从此精彩

40、释义: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

41、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42、随后记者赶到现场看到,大家说的地方是北山街保俶路以西到断桥的这一段,这里被围挡围了起来,还在进行路面的施工。之前的柳树确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月季和蔷薇。和保俶路西侧相比,新种的月季和路旁的行道树距离比较近,大概三四米的样子。

43、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44、几处早莺争暖树”下一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释义: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出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全篇译文:行走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45、“早莺,新燕,争暖树,啄春泥”准确的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二者都是春天的象征。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诗人选取典型景物,以“早,新,啄,争”这些动词来展示初春的活力。

46、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47、【几处草莺争暖树下一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48、几处早莺争暖树出处:《钱塘湖春行》。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翻译: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49、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湖东行足,绿杨阴白沙堤

50、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通俗流畅。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

51、下句写燕啄新泥.新春初暖,紫燕翻飞,正忙着衔泥筑巢.在诗人看来,燕子的勤劳与初春所含蓄的无限活力,是如此的和谐一致!这两句诗处处突出一个“早”字.莺而为“早”,燕而为“新”,这是写春季之“早”.

52、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53、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54、《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55、黄莺是歌手,燕子是候鸟,你看,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抢着向阳的树枝,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迷住了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住马蹄。在这里说明一点,在唐朝,西湖上特别流行骑马春游,所以,白居易才用“没马蹄”来形容杭州的春天,哪儿哪儿都是绿毯一样的嫩草。最后一句写: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56、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57、上句写莺争暖树.“暖树”,指向阳的树枝.莺争暖树,显见暖树不多,春寒尚浓,是初春的时节.“争”字用得极好,它既有“抢”意,早莺为了尽情地领略一下阳光的温暖,在枝头上跳上跳下,争抢着向阳的高枝;又有“竞”味,它们像竞赛一样撒欢打趣,以流利婉转的美妙声韵唱出对春天的赞歌,为早春增添出无限的生趣.

58、今天共同赏析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一首西湖春景。

5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见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两句大意是:有几处早来的黄莺在争栖向阳的暖树,哪一家对季节敏感的新燕正忙着衔泥筑巢。这是写早春景色的名句。因为是早春,所以莺曰“早莺”,燕曰“新燕”。黄莺还未全都飞出巢来,故曰“几处”而非处处,燕子也未全都归来,故曰“谁家”而非家家。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写出季节更换时莺歌燕舞的西湖春景,且情寓景中。在描绘自然之美中透露出喜悦之情。两句遣词用字、选景采物都紧扣早春的“早”字,写出了节候的特征,而不是泛泛的咏春之作,个中妙处,需仔细体味。

60、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参考翻译译文及注释

61、(5)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62、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63、柳树到底去哪儿了呢?为什么要换上月季?针对这个问题,记者联系到了景区相关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天下午会有专家来断桥口,现场释疑。

64、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5、(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6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新燕指的是春天新来的燕子。出自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注解:此诗表现西湖初春景色。所引两句是说,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

67、行走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朝代:唐代

6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塘湖春行

69、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70、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71、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设为好评,谢谢

72、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73、阴:同“荫”,指树荫。

74、本诗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幅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7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77、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和乌衣巷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诗经·燕燕庄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燕子飞翔天上,二妹远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实在不舍。

7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赏析: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79、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中,三四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80、谁家新燕啄春泥(作者)白居易(全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湖东行足绿杨阴白沙堤

81、几处早莺争暖树下一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82、颔联写春行仰观所见,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生机动人,侧重禽鸟欢愉的情态。

8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4、(8)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85、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86、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87、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下温暖的树,也不知谁家有刚从南方回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着新巢.

88、蝶恋花南唐·冯延巳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词人描写一女子对她游荡在外的丈夫久久不归既埋怨又难以割舍的缠绵感情。女主人公的情感始终在怨嗟与期待、苦闷与寻觅的交织中徘徊。

89、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四年(8824年)间的春天。

90、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91、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唐朝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赏析:景中寄情为该首诗主要特点。既写出浓郁春意,又写出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将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92、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93、诗人通过莺歌燕舞的描写,表现早春大自然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时的活力.

94、《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95、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96、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97、诗歌诗词平台,分享中外古今经典+原创图文

98、中国历史上,两位大文豪都曾经在天堂杭州当过刺史:唐朝的白居易和宋朝的苏东坡,他们不但工作做得好,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和西湖美景的诗词,所以,也有人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钱塘湖春行》就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趣盎然,恰到好处。可以和苏东坡的名句相提并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9、(1)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00、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该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101、近日,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评论员@舒中胜发现,杭州西湖断桥到保俶路一段,原来的柳树不见了,变成了月季和蔷薇。这样,西湖边的视野更开阔了,但也有市民认为不妥。本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现在树没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