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2、⽣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3、旧来传五⽇,⽆事不称神。
4、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5、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6、翻译: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璧醉佳辰。一番红粉为谁新。
8、《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9、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10、川普癫狂发,封杀何其虐。任尔千重瘴,华为兴强汉!
1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12、菖蒲艾叶当驱鬼,古韵忠魂力固权。
13、湘风越雨知天下,楚韵吴云念此心。
1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5、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16、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17、击鼓龙舟隔岸闻,离骚天问遏行云。
18、【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大气离骚誉九天,竞舟华夏勇争先。
19、汨罗号恸忠魂唤,楚地哀伤碧泪涟。
20、邀君把酒题文气,伴我挥毫喜笔耕。
21、翻译: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22、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23、毕竟不和凡响同,至今发馈震苍穹。
24、主⼈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25、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26、翠筒传角黍,喜节庆年年。
27、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28、千古情怀壮,雄心我辈发。
29、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30、其实,端午节吃粽子,在民间有一个更暖心的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屈原遭陷害投汨罗江自杀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为了防止食物冲散,人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因此,宋朝诗人张榘在词《念奴娇》中,有沉落粽子祭奠忠烈的吟唱:“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31、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32、《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33、本文红尘诗坛网络文化传媒原创首发
34、【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端午浴芳兰,流香满晴川,岁岁端午,今又端午。6月3日端午节,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了“云上端午·杏苑诗星”公益朗诵诗会。
35、两两莺啼何许。寻遍绿阴浓处。
36、注:投稿交红尘诗坛投稿群,同时转发红尘诗坛交流群,供大家学习品鉴。
37、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38、细葛含风软,⾹罗叠雪轻。
39、一曲天歌千载唱,九州骐骥万洲通。
40、——宋 杨无咎《齐天乐 端午》
41、⽃巧尽输少年,⽟腕彩丝双结。
42、端午是邻家巧手的婶婶,
43、要求:体裁绝、律、词。绝、律、词每人不得超过五首。
44、千年端午陈深义,仲夏滋熏爱国情。
45、越⼈传楚俗,截⽵竞萦丝。
46、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47、习俗传承千古事,文明续继九州彰。
48、耿耿丹心昭日月,英英浩气世留芳。
49、节购两瓶蒲酒饮,门悬数棵艾符香。
50、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代·张耒《和端午》
51、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52、竞渡歌(唐•张建封)
53、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54、米糯青衫翠,心诚福运长。
55、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56、江上画船无买处,闭门风雨读离骚。
5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8、彩线轻缠红⽟臂,⼩符斜挂绿云鬟。
59、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60、缅怀思汩水,激志向蓝天。
6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62、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
63、艾粽飘香数百年,苍龙七宿正中天。
64、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65、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66、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67、冲波突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68、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69、楚歌一曲扬风韵,诗圣文先。求索心坚。忧政忧民正义喧。
70、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71、檐悬蒲艾又端阳,万户千家溢粽香。
72、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73、⾓⿉包⾦,草蒲泛⽟,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
74、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75、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
76、诉衷情·端午(外一首)
77、纵有韶华难步随。谢了缤纷,溜走春晖。
78、忠君报国难酬志,遗恨贤才遇楚王。
79、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80、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戌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81、⽔底深休也,⽇中还贺之。
82、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83、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84、最后,各位嘉宾与观众展开互动,分享创作诗歌的心路历程以及对当下诗歌发展的思考;抛出疑问,期待专家的解答;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各位教授展开深入的交流。大家带着对诗词的新理解、新收获,圆满结束了此次端午诗会。
85、迁莺(宋•黄裳)
86、——宋 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8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竞渡曲》中,描绘了他任朗州刺史期间,主持沅江上赛龙舟活动一幅精彩热闹的场景,绘声绘色,让人激情澎湃,如临其境。其诗曰:“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88、蚊虫呼伴遁,紫气唤朋翔。
89、碧水朝东流逝去,人山人海号声留。
90、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短魂;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到谁家,绿柳珠轮走钿车。端午:国亡身陨今何有,只流离骚在世间。重阳: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何处飞来大明镜,一洗秋容净。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痕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91、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92、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93、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94、新标岂允倭奴定,发展何由内鬼猖。
95、鼙⿎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96、记得山居暑服轻,石榴低照酒尊明。
97、全消夙愿已心寒,跃入罗江任水湍。
98、望中⽔天⽇暮,犹见朱帘⾼揭。
99、直谏铮臣遭忌恨,无缘报国扭乾坤。
100、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01、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和端午(宋)张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