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词: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这首词,陆游借写梅花来写自己的遭遇,托物言志。陆游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童年的颠沛流离以及家庭的熏陶让他立志报效祖国。但是事不如人愿,早年参加考试被推荐为第却被秦桧嫉妒;孝宗时,又被龙大渊等人排挤;晚年时,他赞成韩侂胄北伐收复失地,但因后来北伐失败而被诬陷。联系他的宦海生涯,他感觉自己就如同这驿站边的梅花,被诬陷、被嫉妒,但是他如同这朵盛放在雪地里的梅花,坚贞不屈,矢志不渝,即使身处险地,但是依旧与恶势力作斗争的不懈抗争精神。
3、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
4、②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5、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6、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7、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9、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10、“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些梅花长在断桥的旁边,没有人理睬非常寂寞,还要经历风雨的摧残。到了黄昏,梅花不但孤零零的独自忧愁,还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这株梅花的生存环境多惨啊,梅花又怎样面对这些不幸呢?
11、【咏梅陆游】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写于宋孝宗乾道二年,即公元1166年。
12、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赴临安应进士考试,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取为第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第二年礼部考试时居然被黜免。
13、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14、出自:《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原文:
15、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暮色将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即使凋零了,被碾为泥浆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16、宋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7、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1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该句写出了梅花的精神状态与人生观。该句承接了上片“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描写出了梅花经历风雨之后的状态。“零落成泥碾作尘”短短七字便描写了梅花四次的顿挫,先是遭受风雨而凋零,然后落在泥地里,“碾”字又加深对梅花的伤害,最后梅花因踩踏而化作灰尘。如此残忍的折磨,即使肉身被毁,但是梅花的清香却留在空气中,沁人心鼻,于是迎来了“只有香如故”!
19、所以到最后,我们回头再去审视全篇,说老实话,至于这首词到底作于他被免职于蜀中、川中,还是晚年被罢职于山阴老家,确实都有可能,我个人更倾向于他中年所做,在川中被免职所作。但是只有结合他人生的每个阶段的心境和境遇,去理解这首词,我们就更能把握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和价值诉求。这就叫由表及里,由皮外春秋及皮里阳秋啊!
20、译文: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21、《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22、直到秦桧去世后,陆游方开始进入官方生涯。在那之后,陆游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而是几个。他一直走到反金的前线,穿着激烈的战斗生活,实现了“诗家三昧”。从那时起,激烈的战斗场面和重新夺回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他诗歌中最美丽的主题。
2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即便如此,梅花也不愿意去争宠斗艳,它对群花的嫉妒与排斥不理不睬。下片开始描写梅花的精神状态和人生。梅花盛开在冬季,生于万物凋零之时,故意躲开了争春的时节。即便是如此,仍然有许多花嫉妒与排斥它,可能它会被认为“自命清高”,但是梅花对这些看法并不在意,而是依旧独自地盛开在冰天雪地里。
24、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
25、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26、碾(niǎn):轧烂,压碎。
27、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
28、那么陆游跟随着家人逃往南方,生下来,幼年、一两岁,还被这个家人抱在怀里的时候,就经历了战乱、逃亡生活。陆游甚至回忆,说小的时候虽然他记不得当时的事,听大人说躲在草丛里,遇有金兵,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来。每个人怀里就藏了一个冰凉的饼子,饿了就咬一口。所以你想想,陆游那时候就一两岁,躲在草丛里,金兵来的时候就能忍住不哭,所以他骨子里头,天性就是要抗金的。
2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卜算子咏梅
30、卜算子·咏梅陆游〔宋代〕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着同:著)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31、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3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时间已是黄昏,梅花本就已经很惆怅,但是却还要遭受风吹雨打的摧残。这一句采用的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梅花情感。它不仅要承受无人理睬的惆怅,却还要接受风吹雨打。上阙描写了梅花的惨痛的遭遇,与其说是描写梅花,倒不如说是词人在描写自己惨痛的人生经历。
33、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34、(作者)陆游(朝代)宋
35、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36、但说起来陆游啊,你看如果说他是在1175年前后写的这首《卜算子·咏梅》的话,那其实他已经预料到了他全部的人生。即便到后来陆游再次被罢官,一直到韩侂胄要北伐。陆游,北伐是他一生的梦想啊,所以像杨万里等人都认为韩侂胄徒有虚名,只不过是借北伐急功近利而已,反而是误国之举。但陆游这个时候北伐这种一生的梦想,他一生其实有两大梦、两大痛啊!一是北伐,一是沈园之痛,简直是如虫蚀骨。所以陆游这个时候,因为这种一生的梦想啊,对韩侂胄也是无条件支持。以至于韩侂胄开禧北伐失败之后,陆游也承受了不小的骂名。
37、他曾到过抗金前线,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从而体会到了“诗家三昧”。从此那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其诗歌中最为动听的主旋律。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真正想要恢复。
38、所以接下来就很关键,“已是黄昏独自愁”,“独自愁”当然是梅花之愁,也就是诗人之愁,这株野梅之愁,无主的野梅之愁。但是“已是黄昏”,这说的是什么?是说的是环境,只是个人命运的环境,其实是大宋朝廷的环境啊!已是如此日薄西山、黑暗将临。况且,还有风雨欲来,“更著风和雨”。这又既是个人的命运,又是整个时代王朝的命运,甚至是整个族群的命运。所以陆游悲哀呀,陆游气愤啊!
39、压住一“愁”字,表现了梅花的寂寞与无人问津,渗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独。下阕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赏,陆游立志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40、我们先来看上篇主要是写梅花的生存状况。梅花长在哪里呢?“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这株梅花就生长在断桥的旁边。断桥就意味着没有人会来,梅花在这里孤单的开放,没有人照看也没有人欣赏,梅花显得多么的寂寞啊。这不是王安石写的墙角数枝梅,那些梅花是王安石专门种的。陆游写的这些梅花是没有人理睬的野外的梅花,这些野外的梅花除了寂寞开无主的孤独外,他们的生存环境是怎么样呢?
41、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这首诗写的早春景色,梅花欲凋正是早春。而景色也正是梅花。
42、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4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卜算子·咏梅
44、免职之后只能在这个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自己开了个菜园子啊,躬耕陇亩啊,躬耕于这个杜甫草堂和武侯祠旁边,躬耕于繁华成都之郊外、之野外。所以陆游为什么说“寂寞开无主”啊?这时候他被朝廷打压的,甚至是逼着自己人生知己范成大之手,将自己免职,甚至这时候他连工资都停发了,只能靠自己种菜维持生计了。所以你看他说“寂寞开无主”,在这个无用的、无能的朝廷眼中,他陆游——如此大才能的陆游,已经成为一颗弃子。所以你看为什么没有人弹劾陆游啊,只说他“燕饮颓放”,没说他诗词中大不敬,事实情况就是如此,因为他当时确实被踢出了这个公务员队伍。
45、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46、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47、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48、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49、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
50、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
51、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不久随家人开始动荡不安的逃亡生涯,“儿时万死避胡兵”是当时的写照,也使他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种子。
52、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53、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
54、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
55、(每日诗词)感谢您的关注!
56、译文: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57、小朋友们大家好,又和大家见面了。我们之前学过陆游的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告诉儿子做学问要去积极的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是宋朝最好的诗人,而陆游的词也写得很好。这首《卜算子·咏梅》就是陆游词的代表作。这首词也是描写梅花精神的经典。
58、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59、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60、【咏梅陆游】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61、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
62、即使有时不得不作出些姿态,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是最主要原因所在。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
63、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图均来自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敬意与感谢!
64、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65、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请给我好评谢谢。。。
66、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6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8、徘徊在明月清风的意象中,感受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于丹)
69、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7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72、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
73、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74、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75、著(zhuo):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76、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77、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78、陆游《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上阙描写梅花的所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答:创设了一种:寂寞、苦闷、凄清的氛围。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9、却无人作主。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意思,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驿亭之外,特别是刮风下雨,靠近断桥的旁边,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只有芳香依然如故。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
8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站外的断桥边,一枝梅花寂寞地开着,无人理睬。词的第一句交代了梅花的生长地点与身份。陆游所咏的梅花不是富贵人家养的梅花,而是断桥旁边生长的野梅花。梅花为何会寂寞地开着无人理睬呢?因为它开在断桥边,断桥切断了它与外界的联系,因此它只能独自地盛开着。
8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82、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
83、纵观这首词,虽是咏梅,却是陆游自己咏怀,他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即使身处坎坷,但是绝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他以他高尚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令人动容。
84、根据这些现象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提出一个问题来,就是你看宋人尤爱梅花。虽然唐人也写,但是唐人更爱牡丹,这是为什么呢?而且千年而下,毛润之先生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什么能写出另外一种境界的梅花?而宋词中,还有哪一类的梅花,也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呢?且听下回分解。
85、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这是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
86、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他著名的《卜算子咏梅》。
87、所以回到南方之后,陆宰一开始回故乡的时候走投无路,最后投奔义军,当时有一股义军在东阳。东阳也就是现在浙江金华,有一股陈彦声,这个人叫陈彦声,他率领的抗金义军,后来慕陆宰之名,就接纳了陆宰全家。所以,这个陆游小时候很长的,有好多年,有一段时间,一直到他五六岁、六七岁,其实都长在义军的山寨之中的。所以你想想,这样的幼年成长经历对于陆游一生的那种抗金意志会奠定怎样坚实的基础啊!所以对于陆游来说,对于辛弃疾来说,抗金、主战、收复中原、收复神州山河,甚至像岳飞那样直捣黄龙,那是埋藏在血脉里、浸润在骨子里的一种人生终极的追求,是哪怕到死也绝对不会动摇的。
88、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上阙:“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写的是梅花的生存状态。前两句写环境,写出梅花环境的孤苦凄清,这已经够惨的了,后两句的黄昏独自愁,再加上风雨交加,渲染出梅花生存环境的及其恶劣。当然,诗人笔下的梅花,是诗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写照,寄寓了诗人对时事对自己命运的慨叹。
89、哎呀,说到陆游的这首《卜算子·咏梅》,作为文史学者,尤其是诗词方面的研究者,我个人其实是非常感慨的。因为这首《卜算子·咏梅》,大家太熟,耳熟能详,它也被选入过中小学的语文教材。而且我们在各种的唐宋诗词鉴赏、词典啊,或者各类书籍里头经常看到这一篇的鉴赏文章,包括分析文章。我有一个什么样的感慨呢?就是对于这样的名篇啊,去泛泛的论述非常容易,但是如果能够细究的话那才是这个,怎么说呢?对于诗词普及而言,包括对于诗词文化的推广而言更有益处。就是这首《卜算子·咏梅》,我们很容易看到它的皮外春秋,说老实话,我更觉得对于这样的名篇,一定要推究他的皮里阳秋。
90、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91、象征不惧风雪、坚贞不屈、坚韧不拔、顽强不屈、傲雪欺霜、不屈不挠的气节,抒发了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9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93、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此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然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94、《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95、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96、点击右上角:可分享朋友圈&收藏
97、秦桧黜免陆游的原因,一方面是挟私报复,一方面也是因其“喜论恢复”,引起这一投降派首脑的嫉恨。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方开始步入仕途。这之后,陆游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起几落。
98、⑤著(zhuo):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99、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100、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101、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