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长征【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01 11:51:41

1、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2、更加理解了长征的历史使命:

3、冲破一次次堵截

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此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6、万里长征向延安,

7、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8、此词写于1935年2月,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的《诗刊》上。

9、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0、译文: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11、《江城子·忆长征》——近现代李志民

12、万众仰望北斗星。

1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请给我好评吧谢谢

14、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15、万里长征炼成钢,

16、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17、用热血 用坚韧 向世界证明

18、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19、【忆长征】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当时苏轼知密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

20、可以说,毛泽东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割据道路,始终是以山岭为依托的,在战略退却时,则更是以山岭为掩护。山岭是毛泽东和红军的好朋友,毛泽东和红军喜欢山,而蒋介石则在特定历史时期里,相当畏惧红军喜欢的山。

21、生存为革命,牺牲是火种。

22、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彼时红军指战员凭着坚定信念,历经艰辛万苦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就认为长征“是一次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远征”,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现代史诗”。

23、万众仰望太阳升,

24、蒋介石曾屡次妄图凭借水的天险阻挡和消灭红军,例如湘江、金沙江、大渡河等;而相对来说,红军则对山更有感情,尤其是毛泽东,对山的感情更深。

25、它像一盏明灯悬挂在心头

26、永不倒下的是红军长征那种

27、梦里也能起来开窗听到战争的号角,晚上的月亮很亮,萤火虫也在空中飞舞。虽然我在首都,确盼望你们能早早战胜回来。把我的心思写下来,把往事写下来,这是很长时间里都非常骄傲的。

28、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29、《忆秦娥·娄山关》——近现代毛泽东

30、《江城子·忆长征》近代:李志民长征万里路迢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身居京华,常盼归鸿早。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译文:长征的路途遥远,风也吹,雨也下。但是战友们的士气比天还高,部队的势气犹如潮水一般势不可挡。为了保卫国家不受耻辱即使流血也不怕,正义在我们心中,恨意难以消除。梦里也能起来开窗听到战争的号角,晚上的月亮很亮,萤火虫也在空中飞舞。虽然我在首都,确盼望你们能早早战胜回来。把我的心思写下来,把往事写下来,这是很长时间里都非常骄傲的。

31、枪声在年轮的车辙下飘远

32、孩子们在这次班会课上重走长征线,以自我代入、想象体验的方式讲长征故事,唱长征歌曲,从中体会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

33、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的精神

34、承载了多少烈士的亡魂

35、《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6、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37、全诗意思是:长征的路途遥远,风也吹,雨也下。但是战友们的士气比天还高,部队的势气犹如潮水一般势不可挡。为了保卫国家不受耻辱即使流血也不怕,正义在我们心中,恨意难以消除。梦里也能起来开窗听到战争的号角,晚上的月亮很亮,萤火虫也在空中飞舞。虽然我在首都,确盼望你们能早早战胜回来。把我的心思写下来,把往事写下来,这是很长时间里都非常骄傲的

38、敌人变成一头笨牛

39、雪山唱英雄,草地颂英灵,

40、甩掉一次次追剿

41、留在了两万五千里的征程!

42、江西瑞金出发——渡过于都河——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43、【忆长征】毛泽东指挥若定,弹拨赤水

44、林立的屠刀,寒光闪闪

45、冲淡了那些原本鲜亮的面容

46、长征号角响起来,

47、放眼正在崛起的祖国,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一代代中国人正取得着辉煌的成就。奥运会成功举办,航天事业取得巨大进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感显著提升......中国正在向世界强国迈近,中华民族正一步一步走向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我们不再遥远。长征的火种已经播撒开来,照亮了中华大地,此刻,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光明的未来。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中国梦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应该是我们最崇高的理想与信念。我们必然会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48、我们作为少先队员,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求学之路,没有那么的平坦,如长征一般。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长征精神都会激励我。有一次,我在做一篇阅读,有道题把我难住了,它就像一座雪山,挡住了我的去路。我想放弃,可我想起了长征精神!伟大的红军们勇往直前,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我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呢?我拿起笔,仔细思考,终于做出了这道题。我终于翻过了我心中的那座雪山。

49、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50、长征给我们的财富是无与伦比的精神,在我所学的课文中有好几篇都是介绍长征的典型事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中有一篇《丰碑》,文中主人公为了战士不被严寒冻死,他把自己最后的一件棉袄给了战士,自己却被冻死了。在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我们的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在当时条件极其艰苦,红军纪律严明的情况下,都不允许有偷、抢、杀等违反军纪的事件发生。甚至在当时断绝粮草,没有吃的情况下,靠吃皮带、树根为食物。在那峥嵘岁月的长河里,献出了多少红军战士的伟大生命!

51、也许是因为食堂阿姨的技术太佳,饭菜的味道太好,并没有完全还原当年的艰辛。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活动中追忆那些长征岁月,小小的体验更多的带给我们的是精神上的启迪。

52、高虎垴反击战是红军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血战。战斗如火如荼之时,前线阵地部队出现了弹药供给危机。兵战部排长李继开带领警卫排和兵站战士,一次又一次扛起一箱箱、一包包弹药,冒着敌人的弹雨,灵活穿插,飞速前进,冲破重重险阻,把弹药给养一次次及时补充送达到前沿阵地战友手中。前线战友固守了高虎垴阵地,延缓了敌军向红色首都瑞金的进攻。

53、长征的号角震撼心灵,

54、《清平乐·会昌》——近现代毛泽东

55、红旗在前号角鸣,

56、无论怎样的坎坷和泥泞

57、雪山草地展现了新中国的黎明。

58、我们中华民族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更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传承长征精神,是责任,是使命,是光荣,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将坚定地播撒长征精神的火种,去成就中华民族光明而又恢弘的燎原之势!

59、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60、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61、白话文释义: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62、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63、领导长征向光明!

64、江城子"忆长征

65、先在错误领导下被人打的抱头鼠窜,遵义会议转折,之后为有计划的转移,差一点红军之间火并,最后到了陕甘完成长征。

66、1934年10月18日的黄昏,夕阳如血,秋风凛冽,敌人对共产党人发动了五次围剿,革命形势不容乐观。千万中华儿女正面临着一个生死关头。为了保存革命火种,中央军委和中央政府在于都河畔毅然决然的下达了革命根据地转移的命令,红军立即从于都河十个渡口分别过河,历经九天,踏上了漫漫长征的路途。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自这支队伍出发起,他们便开始谱写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67、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

68、核心力量钢铸成!

69、都未能阻止那一双双草鞋的行程

70、而雪山不会忘记

71、feng xiao xiao, yu piao piao

72、这首词毛泽东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73、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74、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75、战斗结束后,军团长彭德怀夸赞李继开,“这次阻击战的胜利有你们兵站部的一半功劳!”

76、译文: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77、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78、山,高耸入云端。给快跑的马儿再加几鞭,翻越山巅未下鞍。惊诧高又险,回头瞥一眼,离天只有三尺三!

79、见证了红军的英勇壮烈

80、激发青年团员把个人成长进步和祖国发展紧密结合

8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82、甲:长征永远是播种机!

8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84、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8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是当今我们面临的新的征程,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大学生,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筑就中国梦的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必须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勇于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中国梦的实现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始终相信,只要不断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上下求索,就终有触及梦想的那一天。

86、电影:《草地》、《万水千山》、《羌笛颂》、《突破乌江》、《金沙江畔》、《赣水茫茫》、《四渡赤水》、《彝海结盟》等,这些拍摄的年代都比较久远。电视剧:《井冈山》、《血战万源》、《长征》、《雄关漫道》等。

87、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88、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89、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90、长征是伟大的,长征是艰苦的,长征是一次理想远大的征途!

91、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92、meng duan tui chuang ting gu jiao

93、《长征》——林伯渠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94、诗有很多种,律诗是最讲究格律的,不管是字数还是平仄,还是对仗,都要求很严格。写律诗最厉害的是杜甫,比如他的“天高风急猿啸哀”,千古第一律。七律,是七个字一句的律诗。平心而论,毛泽东写的这首诗,不算是很严格的律诗,他自己也说自己写律诗功力不够。但是毫无疑问,这首诗也算得上是巅峰之作了。标题应该是《七律~长征》。比如还有《沁园春~雪》,等等。

95、亿万人民心底的共鸣:

96、蜂群一样步步紧逼

97、二万五千里长征

98、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

99、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100、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101、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