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01 12:07:22

1、自费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习美术、进修英语并兼任《上海时报》特约记者的碧城,住进了纽约最豪华的旅店。

2、▲吕碧城与《大公报》创办人英敛之夫人合影

3、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

4、后来,沈善宝嫁给咸丰年间的吏部郎中武凌云,生下三女。

5、浮华如梦,沧桑过眼。这一阕《汨罗怨》,道不尽她心中无限的怅然和无奈。

6、“十年重来,黯前游如梦,恍然辽鹤。凄入夕阳,依稀那时池阁。”这是流年似水在吕碧城眼中的变迁,亦是人间来往给她刻写的印记。

7、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男子向她靠近,用带着日本口音的英语与她搭讪。吕碧城只是礼貌性地点了点头。接着,对方热情地向吕碧城介绍日本街道和文化。他看起来虽然一表人才,吕碧城却莫名感到烦躁。

8、碧城,亦早闻袁克文颇有才名,见其诗词情致后遂心有所感。加之两人同在京城,便有了时相过从的机会。

9、不料想,两人自此永诀,仅仅3年后,秋瑾被清军逮捕,于1907年7月15日罹难,年仅32岁。

10、她身材高挑,模样秀美,气质不俗,谈吐风雅,在和男子交往的过程中,亦真诚大方,举止有礼,因此许多达官贵人和官家子弟都争着与她交往,比如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李鸿章的侄子李经义等都是她的头号粉丝,经常与她诗词唱和。

11、丹阳市才有新百伦呀。而且有查到好几家的。吕城那边并没有查到有呢。所以你可以直接去丹阳市里面购买的。

12、“女子双侠”初识,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13、却有一位才女高调彩衣大触世目,

14、再回首,吕碧城夺目过,绚烂过,她悲欣交集的所在,包含着命运的起起落落,名利的荣耀得失。

15、这道伤痕她一生都没有治愈。多年后,吕碧城回忆这段经历,用了12个字形容:众叛亲离,骨肉齮齕(yǐhé),伦常惨变。

16、【吕碧城】读一本书,爱一个人,过一生。

17、她身单力薄,只能借力打力,凭借出众的才华,开始给父亲曾经的朋友学生,一一写信求援。

18、有着“才子”美誉的樊增祥,读罢碧城的一首“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把无限时恨,都消酒樽里。君知未?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浸把木兰花,错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豪兴,写入丹青闲寄”

19、即便信誓旦旦地说,这一次一定和某个人终成眷属,又如何,到头来还不是将其沦落为人生长剧里的一个小插曲,沾染了高潮,仍没探到神仙眷侣的境界。

20、叶嘉莹|从李清照到沈祖棻(下)

21、所以吕碧城当初遭遇那样的家难,还被人退婚,后来又身无分文地坐火车从她舅舅家离家逃跑出来,一个人在京津上海打天下,现在又游历了世界各地,最后选择了瑞士的雪山,真是了不起。1929年她曾经出席欧洲维也纳的一个动物保护大会,她那时候英文也好,法文也好,而且又年轻又貌美,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奢华的首饰,做讲演风采震动了全会场,所以她总是马上就能出名的,有才华有风采。

22、她倡导女性独立之精神,更是不拘一格聘任男教师,还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自然科学结合,传播西方自由、民主之思想。

23、她遗言"不留尸骨,遂火化后将骨灰和面为丸,投入大海喂鱼",而她20多万的家产全部捐赠佛寺香港东莲觉苑。

24、在退婚后,吕碧城和家人来投奔舅舅。因为有人指责她们白吃白住在舅舅家,对她们指指点点。不堪受辱的母亲和小妹服毒自杀。幸亏救治及时,母亲和妹妹才安然无恙。这件事情的发生,彻底的打垮了年少的吕碧城,心灰意冷的她,离家出走。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进入大公报成为一名编辑。之后,她又倡导女权,建立学校。一生未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社会。

25、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吕碧城和闺蜜谈起自己的感情时曾说:“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于是,事业、才情、相貌、金钱齐全的吕碧城,东不成、西不就,渐渐成了民国时期的黄金剩女。

26、吕碧城这段经历,让我想起之前读到过的两句话,用在她身上恰如其分:

27、薛涛小小年纪显露诗才,少年失怙,一生未婚,晚年时将红装换做道服,绚烂一生最终归于寂然。

28、不过,这般诸多曝光率的碧城,并不是其令人钦佩着的一面。

29、秋瑾没想到碧城不止年轻貌美,而且志存高远,分别前,对小她8岁的碧城说,“碧城”这个名字从今是你独有,我不会再用。

30、俗话说,乐极生悲。乔迁之喜刚刚过去,吕凤歧不小心从山上跌落,从此一病不起,不久就撒手人寰。

31、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廿纪看东亚。听青闺、挥涕发狂言,君休讶。

32、吕碧城雄心勃勃,一心想在政治上大展宏图。然而她很快就发现,袁世凯对她的建议并不重视,给她差事的原因,不过是为了处理一些女权分子的问题。

33、其中便有当时担任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的樊增祥,她行云流水的文采,令人拍案叫绝。

34、在这之后,也就是人生最后阶段,吕碧城又有哪些创举?她个人的生活方式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35、他有意考考在旁边玩耍的薛涛,便命她续诗。

36、蒙特勒是瑞士的一个小镇,那里风景秀丽,充满田园风情。吕碧城对这里的静谧气氛恋恋不舍。她在这里每天除了诵经念佛,也会出门散步,领略这座烂漫小镇的湖光山色。

37、再美好的过往,也只是过往。她和他终还是落入了那俗气的窠臼。

38、吕碧城出身于书香人家,她的父亲吕凤歧是光绪进士,一直在京城做官。

39、古往今来,中国的才女不计其数,但称得上奇女子的却寥寥无几,自古乱世出英豪,而乱世之中,何尝不是孕育奇女子的摇篮?

40、木棉花作猩红色,别名烽火树,和榆生教授之作。

41、在人文风气开放的天津,吕碧城将将经历怎样的磨难?她又将迎来怎样的崭新人生?

42、生命的最后岁月,她远归故里,于1940年初抵达香港。国破山河在,烽火未停息,感时伤世,她禁不住掩袂泪下。

43、此后,吕碧城不仅灵前祭奠,还多次为秋瑾写诗著传,在国外的报纸上刊发。

44、01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45、吕碧城虽然喜欢广交朋友,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除了真诚踏实,“不友其仇”是她另一条交友准则。自1894年以来,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甲午战争之后多次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在强烈的民族自尊下,吕碧城对日本人抱有抗拒心理,遑论交友。

46、写下这首《梦中所得诗》半个月后,也就是1943年1月24日,一代才女吕碧城,含笑离开人世。

47、加之,她时尚前卫,交际甚广。使她在任何场合都犹如一只华丽的孔雀。

48、然而好景不长,光绪二十一年秋天,吕凤岐因病去世。一家人还没有从丧夫丧父的悲痛中舒缓过来,便又遭遇飞来横祸。吕碧城和母亲被族人赶出家门,在此之前,吕碧城早经父母做主,许配给同乡的汪家。听闻吕氏家变,汪家不但没有出手相助,反而提出了退婚。

49、于是,一夜的深思过后,她匆匆逃离家中,上了火车。命运在此刻陡然一转,奇女子漂泊天涯,踏上新的人生旅程,奔向她热切向往的未来。

50、1930年,她在瑞士日内瓦皈依佛门。从此,菩提树下,木鱼声中,多了一位奇女子碧城。

51、这一回答惊诧了薛父,也在冥冥中预示她一生的命途。

52、当听说这样一阕豪气冲天、壮怀激烈的词作竟然出自一位稚龄弱女之手时,樊增祥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后来有诗赞碧城曰:“侠骨柔肠只自怜,春寒写遍衍波笺。十三娘与无双女,知是诗仙与剑仙?”

53、【吕碧城】到1904年初,她听闻天津女学堂开办,特别想去学习。谁知舅舅劈头盖脸骂她一通:“你都被退婚了,还想抛头露面!简直不成体统!”

54、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

55、长堤何限红心草,犹带烽烟馀恨。

56、吕碧城真实身高158厘米。

57、也许,一个人的名字冥冥中暗藏了此人的宿命。

58、吕碧城生在混乱的晚清、民国,经历了家庭的变故,生活的艰难,却仍冲破对女性巨大的束缚,过自己想要的恣意生活。才女之名于她不止是一种荣耀,更是她执笔作战的武器。

59、眼看沧海竟成尘,寂锁荒陬百感频。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作新民。

60、吕碧城母女或是将族人早已看透,或是被严苛女性的封建宗法逼得再也无路可走,她们终于交出了所有财产。

61、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62、母夙媚灶,为予问卜,得签示曰:“君才一等本加人,况又存心克体仁。倘是遭逢得意后,莫将伪气失天真。”恰是勉勖游子之词。厥后虽未得意,而自此独立,为前程发轫之始。又游庐山之仙人洞,龛祀纯阳,吾宗也。道士怂试蓍蔡,乃以婚事为询,得示曰:“两地家居共一山,如何似隔鬼门关。日月如梭人易老,许多劳碌不如闲。”此即吾母卜婚之谶,而毕生引以为悔者。当时予虽微诧,亦未措意,后且忘之,而年光荏苒,所遇迄无惬意者,独立之志遂以坚决焉。

63、马上进入优质读者读书群

64、她屡屡在报上发表诗词作品,获得了业内前辈的一致赞许,还因"碧城"的笔名,与秋瑾结缘,成为闺中密友,一同被称为"女子双侠"。

65、秋瑾不惧死亡,甘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她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那首写于1905年的诗是她铿锵豪迈的告白:

66、相比之下林徽因比较漂亮,因为她是民国美人之首。关于吕碧城,我想多说几句。有一本关于吕碧城很好的传记:《陌上花开君子香,最奇不过吕碧城》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吕碧城的一生及有名的诗,挺便宜的(32元),建议购买。请给个采纳鼓励一下,谢谢~~~

67、舞衣叶叶余香在,欢场了却繁华债.往事梦钧天,梦回清泪淹.

68、吕碧城——与秋瑾齐名,号称“民国南北二女侠”,是“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第一人”,与古人李清照媲美,被称为“三百年来第一女词人”,她曾一人游学欧洲,被称为“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可她的一生,纵然风华绝代,却独身终老,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唏嘘,关于她终身未嫁一事,一直众说纷纭,而答案,似乎可以从她的生平里寻找。

69、转旋千万劫间逢何似莫匆匆(吕碧城《浣溪沙》)全文:转旋千万劫间逢何似莫匆匆(吕碧城《浣溪沙》)

70、1922年4月,吕碧城结束了为期两年的留学生活。虽然只有短短两年,但是为她打开了一扇多姿多彩的世界之窗,也为后来的再次出国埋下了伏笔。

71、而他,始终在默默地聆听着,专注得不曾离去半步,一点一滴悉数都为她珍藏。

72、概述吧!吕,董,陆幼仪都是务实的有才能的现代女性,但各自生活才能与人生际遇不同,吕有政才与文才,董陆有经营才能!林徽茵有文才!这四人都有益于国家社会!人品都无可挑剔!这四人都是近代杰出的女性代表!女中翘楚!

73、有一天,吕碧城生出“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念头,于是结束了红红火火的生意,到国外学习游历。

74、1942年的冬天,香港格外寒冷,吕碧城胃病再次复发。她觉得这次难逃命运的召唤,索性拒绝了朋友就医的劝告,开始安排身后诸事。

75、后来皈依佛门,虽然不用在江湖打拼,却又将精力用于佛法研究,甚至废寝忘食,这让她胃病再三发作。当吕碧城胃病日益加重,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她去往偏爱的瑞士。

76、伤心麦秀,过眼沧桑,消得客车延伫。

77、“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这句诗是对她最完美的诠释。

78、输与寒鸦,占取垂杨终古。

79、20世纪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都曾有"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她可以说是女性最早的觉醒者,最早的先行者。

80、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她出手大方,学识渊博,衣着时尚,走到哪里都备受关注,就像一只高贵优雅的天鹅。

81、1943年,60岁的她在香港孤独离世,她一生未曾婚嫁,更没能留下一儿半女,同时也不曾给后人留下祭拜她的机会。

82、但是,在娘家看来,严氏母女只能算是外人,因此对她们心生不满。为了驱赶她们,竟暗中也雇了匪徒,绑架了严氏及最小的妹妹。

83、终其所有都在追求这爱人的一生。

84、一个人,犹如一本书,一本书,记录一段人生。因为时间所限,我们在此共读的只是这位才女传奇人生的部分内容。如果你也喜欢品读他人故事,喜欢这位“冰雪聪明绝世姿”的女子,不妨去翻开她的传记,或者品读她留在人间的“绝妙词”吧。

85、有一次,在舞会上认识一位叫汤姆的小伙子,他实诚地告诉吕碧城自己只是一名工人,吕碧城同样让他知道,自己交友并不在意对方贫贱富贵。两人坦诚相见,又聊得来,很快成为好友,于是经常一起喝酒、跳舞。

86、1943年1月24日,吕碧城病逝于香港,时年61岁。

87、1904年的夏天,天津大公报社。报馆门房举着名片,入内通报:“外面来了一位梳头的爷们儿。”

88、英敛之也将她引荐给严复,并拜严复为师。严复对吕碧城赞赏有加,还把吕碧城推荐给袁世凯。

89、恰这时,碧城正为开发民智,维护女权,而积极筹办女学。不久,在天津道尹唐绍仪等官吏的拨款赞助下,“北洋女子公学”正式成立。

90、她,清绝傲骨的吕碧城端的亦如是。

91、彼时,那个响彻我们耳际的女侠士秋瑾亦与她活在同一个时代。

92、这位世间的女子,不沦于俗,不困于境,她在那个男权社会的年代里,活出了自己的一份尊严与尊重。只可惜这样的女子,或许是由于一生风流韵事不多,反而被世人所遗忘。

93、所以,在那么一天,他便无声无息地走进了她的世界。

94、人走茶凉,父亲家族的人为了财产俨然换了面孔。

95、吕碧城的寄居生涯长达七八年,发奋苦读的她思想极其前卫。

96、漫把木兰花,错认作等闲红紫。

97、1940年,欧洲很多国家卷入二战,瑞士虽然属于中立国,但是在战争影响下物质紧缺。被这种现实情况所迫,吕碧城最终还是打道回国,依然住在香港。不论住在哪里,她的日常内容始终是诵经念佛。

98、这时留在京城的吕碧城听到消息后,就向各位父亲生前的好友写信求助,奔走呼号,这才把事情解决了,与她订婚的那家人知道后,觉得她小小年纪竟然能够这样呼风唤雨,日后必定不是个省油的灯,于是就将这门婚事退了。在她二十岁的时候,想去天津的学堂求学,但是被守旧的舅父骂了一顿,于是第二天吕碧城就只身一人,坐上火车就来到了天津。

99、小栏人影凄迷,和烟和雾,更化作、一庭幽怨。

100、在吕碧城12岁那年,父亲因病逝世,在她们母女两人还未从失去丈夫、父亲的悲痛中舒缓过来时,又突然遭遇横祸。吕氏的族人借着吕凤歧的家里无子嗣之名,霸占了她们的家产,将身无分文的母女两人给赶出了家门。听到吕碧城家中发生重大变故,原本与吕碧城9岁便定下婚约的同乡汪氏,不仅没有出手相助,反而是提出了退婚。在这样一个吃人的男权社会里,吕碧城深感身为女子的艰辛,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幼年的痛苦经历,激发了她要女性说话的坚定信念。

101、欧洲漫游期间,某份报刊未经吕碧城允许就刊登她的作品。随后,有人将其作品进行删改,然后换上自己的名字,甚至有些报纸伪造报社与吕碧城的通信发表在自家报纸上,以此蹭热点,提高销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