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03 10:06:59

1、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

2、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3、①按时间变化顺序写,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内,同一景物会出现不同的变化,要求我们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描绘出同一景物的不同画面。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5、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

6、【景物描写】远看。近看。俯视。雅士。形式。仰视。平视。

7、有奖励景物描写(心情好的时候)我来答有奖励匿名用户成为第NaN位粉丝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夜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太阳刚露脸的时候,我沿着小河往村里走,那么淡淡的清清的雾气,那么润润的湿湿的泥土气味,不住地扑在我的脸上,钻进我的鼻子

8、三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

9、傍晚,太阳快要下山了。他用他的光芒染红了周围的云彩,把花草都变成了金红色。光芒应在水面上,晃晃悠悠的,很是趣味。

10、《中文自修》升学指导特刊重磅出版!

11、运用了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描写春风的美妙。

12、也可以变换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景物的形态特点。

13、一进七月,芦溪河便瘦得筋骨突现了,粗粗的河石,裸露在炎炎的烈日下,发出刺眼的亮光,石头上,还隐约升腾起一股袅娜的热烟。石隙间,有一脉细细的流水,被太阳烧得温热温热,艰涩地向前爬着。

14、静态描写,就是写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

15、著名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物描写在表情达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中,文学大家都非常重视景物描写,他们往往借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塑造人物、表达情感、表现主题。所以,对于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我们要学会深思、品味其表达作用。那么,如何准确分析其作用呢?

16、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却是特色。”

17、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时间顺序)写景。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物,就是在一天中,时刻不同,景物的色泽、颜色、情状也不会是一个样子。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时间的变化推移,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

18、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19、第要注意选准立足点,哪里最能恰当地表现描绘对象,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就应把立足点选择在哪里。

20、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让我们描写景物。结果是,越描写越不会。这是一篇旧文,是至今为止看过的介绍景物描写方法最全面的文章了,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把这篇文章读懂,老师再也不会说你不会描写景物了——而这篇文章的内容可以提炼为四句话,那就是: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调动多种感官,运用修辞手法。

21、初二语文上册《昆虫记》3篇读书笔记+常考点梳理,暑假必背!

22、从文章结构、所处位置角度

23、可以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景物,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

24、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25、你可以写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你的心情好,比如说:窗外阳光明媚,树上的鸟儿唧唧喳喳的唱着歌,显得格外悦耳,一阵凉风吹过,醉人的桂花香扑鼻而来,给人带来遐想。梧桐树高大茂盛,微风一阵,梧桐树的叶子铺满了小路,杨柳树叶翩翩起舞。。我只是给你提供一个片段哈!原创!我以前就是那么写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26、赏析文章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27、夏天来了,天气炎热。有许多人到龙泉湖里来游泳,从远处看,就像水面上飘着许许多多的“饺子”。傍晚,在岸边的垂柳下,还有许多人在乘凉和散步。

28、秋天,龙泉湖上头又换了新的花灯。漂亮的花灯从远处看,好像会动似的。亮起来的花灯十分好看,有的像天安门,有是青蛙灯,有的是荷叶灯。。。。。。在水灯的中间,还有一个大型的音乐喷泉,有时还会放水幕电影呢!

29、C.作者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是因为母亲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哥哥的书包上了,也表现了作者对哥哥的嫉妒之情。

30、我喜欢雾因为它有朦胧的美!而雾一散开便是阳光灿烂的世界!

31、烘托映衬,使景物形象更为鲜明

32、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由上而下。仰视、俯视、平视。

33、第要把立足点交代清楚。

34、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作者把它们放在“空灵的蓝水晶了”里一映衬,这些物象也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的确,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所以我们在写景时适时巧妙运用烘托和映衬,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35、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36、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37、伏尔加河静静地流淌,秋高气爽,天空澄澈,两岸的秋色很浓,一片收获前的景象。桔红色的轮船逆流而上,轮桨缓缓地拍打着蓝色的水面,隆隆作响。轮船后面拖着一只驳船。驳船是灰色,像只土鳖。景走船移,两岸的景致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城市、乡村、山川、大地,还有水面上漂着的那些金色的树叶。(选自高尔基《童年》)

38、很多时候,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

39、风俗画,也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风俗画,指能反映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生活所特有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

40、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要引导学生对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同时也要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比较。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学生描写的景物,之所以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主要原因是对所写的景物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不善于通过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而成功的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则都是作者对所写景物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观察和反复比较的结果。因此,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

41、从表达情感、表现主题角度

42、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的: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一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二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三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要写好景物,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43、【景物描写】世界上的景物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点,这些特点一般是从形状、颜色、发展、变化方面表现出来的。比如,山泉的水是涓涓细流,小河的水是哗哗流淌;大江的水是汹涌澎湃。

44、“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就位于拥有这这样称号的杭州。西湖一年四季风景各异,魅力独具。西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很有东方美学的风格。西湖由于地质方面的原因,湖水不像其他的湖泊那样清澈透明,而是半透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犹如仙境。正如苏轼所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45、我爱这冬天的雪枫公园。

46、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47、①影子本来是“落”在人或物上,作者却用“掉”字。“掉”就使葫芦叶子和花的影子具有了强烈的动感,与下文妈妈把投影下来的影子画下来补窟窿相照应。②运用排比修辞,且由实入虚,突出表现了妈妈对葫芦叶子影子的情有独钟,对美的事物的直接领悟,为下文写妈妈依据影子缝补衣物做了铺垫。

48、这段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

49、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

50、景物描写顺序一般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又分为两种,一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或由远及近,或由内而外,或由上到下,或由整体到局部,等等;二是不取固定的观察点,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也叫游览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景,描绘出景物的变化,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和描写的实际需要而定。

51、③按景物变化顺序写。一处景物或某一种景物,它本身就有许多动态的变化。如一场大雨,雨前、雨中和雨后的情景各不相同。

52、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

53、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54、学生学习《春》时,要让他们看到,作者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描画出繁花似锦、竞相开放的图景;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和排比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写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比喻表现春风和煦、温柔的特点。文章最后,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从刚落地的娃娃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耐人寻味。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皆具匠心,使文章读来满口余香,令人过目不忘。

55、敬请关注醉月诗苑ylpxzysy,投稿邮箱1451057278@qq.com

56、①给妈妈缝补衣服提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背景,渲染了暖和、生机盎然的氛围;②引出妈妈“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的感叹,为下文写妈妈顺应天意、依影子缝补衣服的举动做铺垫。

57、塞下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⑧。(注释)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⑧紫骝:骏马名。

58、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59、冬天,龙泉湖结冰了。好多人在湖边玩,有的滑冰、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连龙泉湖的周围,也全是白茫茫的一片。

60、在山冈上有一片枫林里面住着许许多多的枫树。它们抬着头挺着身像是一位位挺拔的军人。它们互相帮忙团结友爱是一个大家庭。

61、在写景的时候,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态的美,才能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深深地感染读者。

62、景中有情——在描写过程中适当抒情议论,自然流露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63、景物描写还要注意描写的顺序,顺序恰当才能使描写眉目清楚,自然和谐,繁而不乱,多而不杂。大致说来,教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要掌握以下两种顺序:

64、比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

65、穿过田间小路,金黄的麦田映入眼帘。秋风吹过,麦浪滚滚,我仿佛置身金色的海洋。麦浪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刺得人睁不开眼。可我怎能放过这迷人的景色冒着眼痛的危险也要饱览一番。你瞧!颗颗麦穗咧着小嘴,摇摆着笑弯的腰肢,频频点头,相互致意。它们必须在开丰收舞会,难怪风姑娘久久不愿离去,为麦田挥洒着阵阵清香。

66、*自然景物描写:表现自然景象、交代人物活动场景

67、清晨,太阳刚刚升起,这时的雪枫公园是最美的。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周围的树木都被雾笼罩着,朦朦胧胧的。河面上也有一团一团的雾气,想一个顽皮的孩子,用手遮住了游人的脸。仔细一瞧,树叶上覆盖着一层白白的东西,凉凉的,似雪非雪,似雾非雾。升起的太阳像一个害羞的孩童,笑脸微微泛红,把周围的雾也映得通红,世间的事物被霞光笼罩着,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如同身处于仙境一般。

68、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六中学柳凤霞

69、“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调动多种感官,运用修辞手法”,这是老师给学生讲景物描写时一定会说的四句话,和上面的文章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呢?

70、⑥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

71、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72、现代文阅读|多角度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73、西湖的美景令所有人沉醉。

74、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7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76、*一起来看看名家例子吧*

77、一篇写景的文章,以景物为主要描写对象。

78、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9、当江南的细雨靡靡飘洒,秦淮两岸香拥翠绕,是谁轻舞罗扇扑流萤,黯然神伤于碧水秋云间的舴艋小舟?当渭城的轻尘沾上衣襟,塞外的羌笛悠悠吹响,又是谁披蓑笠狂歌大江东去,挑灯醉看吴钩犹利?回眸之间,万千繁华已落尽。曾经想做羽扇纶巾间穿行的女子,在西子湖畔独品晓风残月,绿柳如烟中墨笔添香,做那宋王朝华美锦缎上韵短而味长的一笔。曾经,想学闲雅清丽的同叔,凄婉优柔的易安,随手从词里斟杯清酒,便能盛满离人的眼泪;书页间点曲轻歌,便能唱尽万古的痴情。

80、这些景物都以其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81、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

82、B.第⑥段“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这句话起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也是对妈妈老说缘分、天意的否定。

83、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角度

84、移步换景:就是立足点随着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把景物一步步地写下来。它是定点观察的连续。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一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换交换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二是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一方面,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具特色,另一方面,各局部景物合起来又要能反映出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样描写景物才能成功。

85、※名额有限,如果加满,请明日再试※

86、此处是女人们去探望丈夫却没有见到丈夫之后伤心地踏上返程路上的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突出了水面的广阔,渲染了环境的宁静,烘托了女人们因没有追上丈夫而产生的失望及失望后的怅惘、迷茫之情。

87、朱自清的《春》写的令人欣喜、陶醉,可谓神妙之笔,因为作者把观察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了起来,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老舍先生的思维则更为奇特,把济南城外山坡上积雪与草色错杂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景象联想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并进而心裁别出地想象到“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样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如此一来,也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使人如临其境。

88、A.妈妈多次提到缘分和天意,这说明妈妈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不善于变通,也表现了作者顺应天意的思想。

89、我走在上学的马路上眼前的雾气好像浴室的水蒸气似的时浓时淡潮湿得很。路边的树枝上也挂满珍珠它们晶莹剔透只要一碰树枝那珍珠便一颗颗洒落了下来就像断了线的珠子。

90、新初二语文过渡:(议论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暑假必看

91、例如丘脊梁的《守水》开头的景物描写:

92、从最深层的角度来讲:写景就是写心,同样的景物,不一样的心情,写出来的感受可能大相径庭。知道了这一点,评价景物描写也就不难了,一看景物写得水平见不见功底,有没写出常人不曾写出的味道和感觉,二看有没有通过写景物把作者或故事主角的心情间接地写出来。知道了这两点,才会把以下的词语活学活用。景物描写的特点常用下面的词语概括:细致入微,准确传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步换景,层次分明,节奏明快,重点突出,不断递进,远近结合,观察力非常强,对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始终能够抓住读者的心理。

93、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

94、这段景物描写突出了蓑衣草的茂盛、充满生机,有助于表现达子头脑灵活、眼光独到的性格特征,也暗示了小格与达子之间美好的情感,凸显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

95、⑧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

96、湖泊的水是平静安详。这里的流、淌、涌、静,就是他们表现出来的各自的特点。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细致观察,细致描绘,写出这一景物不同于其他景物的独特景象。

97、一般来说,景物都是各有特色的。

98、再如许辉的小说《碑》中的景物描写:

99、景中有物——写什么景物,将特征写具体,有所侧重,不可面面俱到。灵活运用一些修辞方法。

100、要写好景物,还得运用烘托映衬之法。当然,这种方法的实际运用最初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只要教师指导有方、点拨得当、训练恰当,假以时日,学生是不难掌握的。

101、初二语文上册必考(文学常识)填空题+答案,一篇搞定抓紧掌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