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湖赏雪,总能听闻一句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冬日,如有幸来杭州西湖能遇上一场雪,确足以是一种小确幸。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没有看到初雪的微友们,也不要伤感,据杭州市气象局:厄尔尼诺现象还在继续加强,今年冬天的基调是偏暖,但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副高偏西,也就意味着水汽条件比较好,只要气温稍微有点波动,还是可能下雪的。所以,今年应该不止一场初雪。
4、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5、简练自然、不加雕琢采用的写作手法是白描.我就记得这点了,凑或用吧,采用白描的好处还写吗?我第一次回答,好歹支持一下
6、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7、(1)雪景的种类,不同的雪景,有不同的拍摄技巧。依据雪的形态,雪景可分为飘雪、积雪和风雪景观。拍摄飘雪时,应该选择雪团直径大且密度又较稀的雪天,并用深色的背景(建筑物、街道、树林等),把雪团飘落的轨迹衬托出来。拍摄积雪景观最需要准确的曝光,必须考虑许多复杂的因素,如天气的阴晴、时间的早晚、光照的方向和角度、雪的色泽和覆盖情况等等,有经验的拍摄者,会在测光值的基础上大胆增加一些曝光量。此外,面对阳光和雪地,必须合理使用滤色镜。
8、①点击右上角→点击“查看官方账号”→点击“关注”
9、《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宋代:欧阳修
10、因为,作者笔下的西湖雪景淡远旷达,清澈幽深,疏朗意丰,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1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2、【西湖雪景】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13、冬至后寒风渐衰,湖面冰层时折断。
14、文章通过雪天的西湖赏玩,描绘了清寒寂寥的西湖雪景,展示了雪中西湖独特的清幽与纯美,营造出一片超逸尘俗的净空天地,情感丰富而深刻,情致幽雅而独特,同时,在看似有限的情思中,暗含对时代纷乱的深切忧思。主旨包含内容“清寒寂寥的西湖雪景,展示了雪中西湖独特的清幽与纯美”
15、湖暖开冰已借春,山晴留雪要娱人。
16、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一作:余挐)
17、据了解,杭州最近的一次下大雪是在2008年1月,那时的降雪持续了约大半个月,中国国家气象部门的专家指出,那次大范围的雨雪过程应归因于与拉尼娜现象有关的大气环流异常。
18、《水仙子·西湖探梅》——元代:杨朝英
19、此刻的杭州果然在大雪纷飞
20、《冬至后西湖泛舟》唐代诗人李郢
21、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2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3、《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24、用对比手法,大与孝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25、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伫立钱塘江大桥之上,启发遐思,心生天籁,感受大桥之下,钱塘江隐隐裹挟着千军万马之势,体味万千意象。再远观六和塔雪景,仿佛置身画图之中。
26、那么杭州的雪究竟美到什么程度,我们接下来,就跟随镜头,一起去窥探。
27、就要一夜美回临安城了!
28、《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2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
30、宝石山是冬天里观赏西湖雪景的绝佳胜地,每逢雪天,也是登高观赏断桥残雪这一美景的不二选择。
31、昨游未当清奇在,路冻重来眼却新。
32、//byNicolas魏
33、写雪景,第一可以详细描写雪花的形状,在空中飘动的姿态。你可以用拟人,写雪花一忽儿这儿嬉戏,那儿调皮什么的。第可以通过写静止的事物。如树上、房屋、地上、村庄、山上的雪景怎样。第写动的事物。如雪中的动物,雪中的人。人,大人小孩又不一样。这些都是很好的描写对象。另外,可以借鉴一些优秀习作来帮助自己提高。
34、【西湖雪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5、那么西湖的雪景到底有多美呢?才会令人如此向往?
36、西湖的雪景因为难以捕捉所以弥足珍贵,雪花的飘落因为浅淡所以要耐心等待,等待时的幻想因为前人的铺垫而充满神秘,焦灼后的激情让你在尽收眼底后的贪婪里才惊觉这是在人间。
37、感受这雪西湖的寂静之美
38、游记中的地点一般包括路线和景点两个方面,又叫做“游踪”和“景观”。一般旅游都有多个景点,即使只有一个景点,游览的过程也总有多个片段,所以游记的景观描写有一个特点,就是移步换景。
39、释文:西湖边青梅树叶,眼看就要凋零。水面上的鸳鸯鸟,孤单向远方游去。箫声中,虽然吹走春花的颂歌,但花却易落。织布织出来的羽毛,如何生动?春花开了,却又下去雪来,鹰隼在寒秋抚着寒翠的枝条。那些翎毛花鸟呢?只能像你我一样,憾别在溪桥之侧。
40、北高峰在杭州灵隐寺后,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湾。上有观景平台。北高峰群山屏绕,湖水镜涵,由上视下,西湖盛景,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有一览杭州小之感。大雪过后,站在北高峰观景平台,俯瞰马蹄形的盆地雪景,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令人不禁感叹这里风景独好!
41、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42、作者在观赏雪景,把玩雪景的同时,感受到在同一景致写不同境遇的人世辛酸,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关怀和同情,暗对时代纷乱的深切忧思,使得文章对雪的玩赏增加了一份沉重与叹息,具有升华主题的意义。
43、其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句
44、白雪,将大地万物银装素裹,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喜爱摄影朋友们怎能不想在雪天将美景收人镜头呢?初试拍雪的人,往往有一种误解,哪里雪多到哪里去拍,哪里雪白到哪里去拍。结果拍出的照片不但没有效果,而且也没有了雪的质感。拍摄飞雪最好选择深色背景,如以深暗的小巷或建筑物为背景,纷扬的雪花衬托在深色的背景上,十分清晰。为了避免雪片距离镜头太近,造成画面上局部模糊的现象,拍摄时不宜用雨伞作为掩体,而应寻找一个更为合适的掩蔽所,如通过室内的门窗拍摄街景或在汽车里向外拍摄风光等。
45、崖崩苇岸纵横散,篙蹙兰舟片段随。
46、西湖雪景的特点:宁静清绝、幽静深远、洁白广阔。
4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作者:刘长卿)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者:柳宗元)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作者:白居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唐·岑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作者:罗梅坡)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作者:杜甫)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作者:唐高适)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作者:王微)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作者:王昌龄)
48、活动|露营、考古、手绘、表演......西湖博物馆奇妙之夜等你来!
4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50、云栖竹径,新西湖十景之一。早在清代雍正时,“云栖梵径”就被列入了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云栖坞里林木茂盛的山坞景观:深山古寺,竹径磬声。行走在“一径万竿绿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的幽幽山道上,犹如潜泳在竹海碧波之中,冬日里,自有“林寂鸣静,飞鸟啄雪”的美妙之处。
51、就如诗句里所描写的那般:“驴背驮诗,鸱夷盛酒,晓踏苏堤残雪。”可以想象古人在西湖边漫步的悠闲之态。
52、原文: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翻译: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53、——byNicolas魏
54、释文:雪后初霁,天地仿佛巨大冰壶,皎洁晶莹。我往西湖看梅,骑着小驴踏着雪渡过溪上小桥,嘲笑王维《雪中骑驴图》与这境界相差太远。拣几处好的梅景,提壶饮酒。对着壶中的美酒,看着眼前花如笑颜般的倒影,倘若无钱饮酒,自然可以典当自己宝剑换酒喝,尽可醉倒在这西湖!
55、西湖雪后初晴时,日出映照,断桥向阳的半边桥面上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呈“雪残桥断”之景。
56、《冬至后西湖泛舟》唐:李郢一阳生后阴飙竭,湖上层冰看折时。云母扇摇当殿色,珊瑚树碎满盘枝。斜汀藻动鱼应觉,极浦波生雁未知。山影浅中留瓦砾,日光寒外送涟漪。崖崩苇岸纵横散,篙蹙兰舟片段随。曾向黄河望冲激,大鹏飞起雪风吹。《重别西湖》唐:李绅原文: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水仙子·西湖探梅》元:杨朝英原文: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57、一阳生后阴飙竭,湖上层冰看折时。云母扇摇当殿色,珊瑚树碎满盘枝。
58、北山路杭州下鹅毛大雪了
59、(2)角度,拍摄风雪景观难度最大。大雪纷飞,北风呼啸,恶劣的环境令人生畏,但也正是如此,倘拍摄出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们,无疑会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风雪的拍摄,若采用1/30秒的快门速度,则可拍出被风吹卷的雪花的流动感,从而增加作品画面的线条结构。
60、每一家“飞花民宿”都精心选址于中国著名风景区中心,坐揽优美景观与舒适空间,更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尽享当地特色风情。
61、释文:冬至后寒风渐衰,湖面冰层时折断。如摇动云母的扇子靛蓝色,像破碎珊瑚树满盘枝杈。斜汀水藻动鱼应能感觉到,高出的水波生而大雁不知。山影浅淡看到瓦砾,日色清冷送起涟漪。悬崖崩坏在蒲苇岸横碎四散,竹篙速撑兰舟相随。曾到黄河看水击冲浪,像大鹏飞起,雪风频吹。
62、译文: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63、杨公堤西面的“茅乡水情”,有着一片碧波荡漾的水域。苇草花树、古道民居、白鹭飞鸟,无不处处野趣、步步风景。雪天里,既有“曲径通幽处”的古意,又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情境,自然是不可多得的赏雪好去处。
64、可惜的是由于近现代,全球气候的变暖,杭州越来越少的降雪,使得西湖雪景变得更为难能可贵!
65、《冬至后西湖泛舟》——唐代:李郢
66、您好,我们酒店的被子是超五星级配备的鹅绒被哦,而且酒店房间还有地暖,我们希望无论外间气温多低,这里都能带给您温暖舒适的感觉~
67、作者痴情于自然,痴情于山水,陶然自乐于真性情中。文章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68、译文:雪后初霁,天地仿佛巨大冰壶,皎洁晶莹。我往西湖看梅,骑着小驴踏着雪渡过溪上小桥,嘲笑王维《雪中骑驴图》与这境界相差太远。拣几处好的梅景,提壶饮酒。对着壶中的美酒,看着眼前花如笑颜般的倒影,倘若无钱饮酒,自然可以典当自己宝剑换酒喝,尽可醉倒在这西湖!
69、悬崖崩坏在蒲苇岸横碎四散,竹篙速撑兰舟相随。
70、特点: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更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71、山影浅中留瓦砾,日光寒外送涟漪。
72、特点:冬季西湖独有风姿,西湖的雪景华而不俗,清而不寒”,空阔朗润,别有风情。因为有了西湖,连雪花也成了拥有灵性的诗人;因为雪的沐浴,西湖便陡然高雅了许多。
73、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74、原文:一阳生后阴飙竭,湖上层冰看折时。云母扇摇当殿色,珊瑚树碎满盘枝。斜汀藻动鱼应觉,极浦波生雁未知。山影浅中留瓦砾,日光寒外送涟漪。崖崩苇岸纵横散,篙蹙兰舟片段随。曾向黄河望冲激,大鹏飞起雪风吹。
75、2015年12月5日初冬的第一场雪,不期而至,簌簌地下了一夜。瞬间银妆素裹,让大家分外惊喜。
76、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7、新浪微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78、而今时隔10年,杭州再次迎来了强降雪天气。
79、云母扇摇当殿色,珊瑚树碎满盘枝。
80、斜汀水藻动鱼应能感觉到,高出的水波生而大雁不知。
81、摘抄如下:我们在岳王庙前登舟时,雪又纷纷地下来了。湖里除了我们的一支小划子以外,再看不到别的舟楫。平湖漠漠,一切都沉默无哗。舟穿过西泠桥,缓泛里西湖中,孤山和对面诸山及上下的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山径上,望不见一个人影;湖面连水鸟都没有踪迹,只有乱飘的雪花堕下时,微起些涟漪而已。柳宗元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想这时如果有一个渔翁在垂钓,它很可以借来说明眼前的景物。
82、私藏好久的杭州雪景图!
8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明·张岱《湖心亭看雪》
84、赞美西湖雪景的诗句具体如下:《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水仙子·西湖探梅》元:杨朝英原文: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重别西湖》唐:李绅原文: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85、《苏武慢其八并序》元代诗人凌云翰
86、有才|有人看展诗兴大发做了一首诗
87、钟敬文《西湖的雪景》是现代文学中一篇著名的游记。游记是记叙文的一种,自然也就有时间、地点、人物,出游的经过等这些要素。
88、未游西湖时,从听觉角度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89、释义:雪后初霁,天地仿佛巨大冰壶,皎洁晶莹。我往西湖看梅,骑着小驴踏着雪渡过溪上小桥,嘲笑王维《雪中骑驴图》与这境界相差太远。拣几处好的梅景,提壶饮酒。对着壶中的美酒,看着眼前花如笑颜般的倒影,倘若无钱饮酒,自然可以典当自己宝剑换酒喝,尽可醉倒在这西湖!
90、东北雪乡的大雪是一望无际,视觉以内的地方都是雪花,而杭州的雪、西湖的雪景更有诗情画意,大雪和各种建筑、各种花木植物搭配,形成了断桥残雪的美丽画卷,这样的美不再只是雪,而是各种意境的再现,美到天际。
9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92、在西湖还有一个只有冬天雪后才能看到的美景,那就是断桥残雪。也正因为如此,断桥残雪的美景才显得更为珍贵。
93、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94、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1)作者用简洁、传神之笔,借四个量词,通过对长堤、湖心亭、小州和人的描绘,使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形成对比,烘托出水天之间一片白茫茫的景色。(答出“简洁传神”或“简洁生动”1分,点明对比1分)(2)示例: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轮圆月,一眼泉水,一抹彩霞,一束阳光…………更定之时,独往湖心亭看雪。示例:陶渊明痴心于山水,向往田园生活。(列举的“痴”人与“痴”行要吻合,否则不给分)。
95、《湖心亭看雪》描写西湖雪景的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文章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悠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96、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读来觉得这简直不是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97、《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
98、译文:湖上的水气迷蒙,微波动荡,水天一色,望湖上琼楼珠殿,参差不去,倒映在夕阳下。
99、(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扩展资料简介:
100、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101、此时此景,有种武侠范的感觉。你有没有感觉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