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首先从自己做起,毁弃宫中的豪华设备,废除织锦坊(皇家精品服装工厂)的编制;其次,约束宗室诸王,简省公主的封户。玄宗说:“百姓租赋非我有,士出万死,赏不过束帛,女何功而享多户耶!”百姓租赋,非帝王之所有,这是很具有民生意识的观念!玄宗即位初年,反对铺张浪费,除去豪华奢侈。有一次发现一个卫士把吃剩的饭倒掉,差点儿被玄宗处以极刑!这个时候的玄宗也能听进不同的意见。韩休每事谏诤,有人说,这样陛下很辛苦。玄宗说:“吾貌虽瘦,国家必肥。吾用韩休,是为社稷着想。”相反如果像萧嵩那样专门顺着我的话,他当班,我就反而寝食不安了。总之,生于忧患之中的唐玄宗,当了四十三年天子,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开元盛世。
2、《坤》之典故—周公圣德,黄中通理
3、居:处于,处在;思:想,考虑。处于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4、知足常乐本是人间常态,富贵荣华有如过眼烟云,真正达观的态度应以安贫乐道,居安思危。
5、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企业要避免“温水煮蛙”现象,首先要求其最高管理层具备危机意识,企业才不致在战略上迷失方向,不经意之间滑入危机的泥潭之中。
6、(经典名句微课堂)第44讲:知之为知之
7、《名贤集》以历代名人贤士的名言善行,讲述了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名贤集》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组成,易诵易记,读之朗朗上口,其间集有不少成语、格言,是古代流传很广的启蒙读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居安虑危;有备无患;处安思危;忧盛危明;常备不懈;安不忘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言警句:
8、养儿待老,积谷防饥。
9、人最糟糕的是,自己不知道自身所在的位置,往往会高估自己,低估别人,危机可能就由始而来,危险可能就由此出现,这不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而是欠缺一种居安思危的思维。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下》
12、翻译:君子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生存的时候不忘记可能灭亡,国家大治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祸乱。
13、(经典名句微课堂)第29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4、日读|《曾文正公格言》格言五十七:懒生百病
15、《乾》之典故—亢龙有悔,殷鉴不远
16、化险为夷:tosavethesituation价廉物美:goodbargain居安思危:inprosperitythinkofadversity
17、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徵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徵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恃安乐而欲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太宗认识到“任贤能纳谏诤”是治理好天下的前提;第魏徵特别强调,帝王们在忧危之时,固然可以“任贤受谏”但是,盛世安乐之时却都放逸懈怠下来,很少能居安思危。“安而能惧,岂不为难?”这是贞观十五年(641)的对话,不幸的是,唐太宗担心的问题,一百年之后在自己的曾孙唐玄宗李隆基身上得到了验证。
18、《名贤集》为南宋以来流行在民间的一种通俗读物。里面收集了一些格言、诗句、谚语等。其中有些内容属封建说教,有些还渗透了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等思想。
19、(经典名句微课堂)第18讲:锲而不舍
20、人就是毁在这样就好的一种心理,无论是现实还是虚拟,居安思危都能然自己的境界提升。
21、(经典名句微课堂)第2讲:胸怀
2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警句名言和道理告诫自己。要居安思危。此时不搏等待何时?
23、(经典名句微课堂)第48讲:慈母
24、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25、图匮于丰,防俭于逸。——潘岳《藉口赋》
26、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徵
27、(经典名句微课堂)第26讲:心怀天下
28、今天这条格言实在非常关键,对个人修养如此,国家的兴衰也系如此。一个人失意时容易奋发,得意时便难免骄泰。所以孔子说,最难得的是贫而乐,富而好礼。一个人贫穷时还能自得其乐,富足时还能好学安礼,卑以自牧,最是难得。
2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0、【居安思危的名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31、危释义:危险;不安全(跟“安”相对)。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指人快要死。高;高耸。端正;正直。二十八宿之一。姓。
32、【居安思危的名言】翻译: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近期的事情就会多有忧虑,可理解为,人一直没有长远的考虑,那忧患一定近在眼前。
3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4、《坤》之典故—含弘光大,厚德载物
35、《师》之典故—武王伐纣,师出以正
36、盛极必衰,月盈必亏,所以我们居安思危,所以我们克制;红尘种种,因果循环,那么爱上那个人是不是你的宿命。
37、灾难并不是最可怕的,比灾难可怕的是人们的麻木,生活需要警醒,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38、(释义)国家即使再大,爱好战争必然灭亡,天下即使安定,忘记战争必然危险。
39、出处:先秦·孟子《孟子·告子下》
40、(经典名句微课堂)第53讲:珍惜光阴
41、对“国之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42、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这样的忧患意识。地震、洪灾、火山灰、泥石流……这些自然灾害都具有突发性质,但是只要我们平时做好防护措施和应急演练,就能把这些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2008年的汶川地震破坏力很大,但是居于地震中心带的安县桑枣中学却无一人受伤。校长叶志平知道他们新建的教学大楼是只花了17万元的危楼,于是,无论经费多么困难,他都陆续挤出40多万元对危楼加固。平时还组织师生进行应对突发事件的演练,甚至细致到疏散时哪两个班合用那一个楼梯,疏散到操场上的那个位置……其实校长也并不知道必然会发生地震,但是他做到了“居安思危”,结果还真的“有备无患”了。
43、(经典名句微课堂)第40讲:不以物喜
44、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房玄龄
45、养儿是为了老后有所依靠,积攒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这句话是中国人几千年认同的朴素真理。
46、(经典名句微课堂)第54讲:十年磨一剑
47、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徵
48、治不忘乱,安不忘危。——扬雄《冀州箴》
49、《比》之典故—商汤显比,天下归仁
50、(经典名句微课堂)第17讲:莫废光阴
51、(经典名句微课堂)第30讲:尊重
52、思所以危刚安矣,思所以乱则冶矣,思所以亡刚存矣。——欧阳修《新唐书·魏征传》
53、《讼》之典故—芮虞让地,复即命渝
54、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祸害的原因大多隐藏在隐秘微小的地方,并且在人们所忽视的地方发生。
55、《师》之典故—为师之始,师出以律
56、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
57、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
58、对国家兴衰,这句话正是“历史周期律”之所以存在的关键因素?大抵一个国家初建时,元老们都能胼手胝足、艰苦奋斗,开辟一片天地。当社会元气复苏,经济增长、物质财富迅速积累,好逸恶劳的倾向就开始资深,君臣就开始娇纵,官吏就开始懒政,民众也乐不思蜀。覆灭的危机也就于中孕育。历史上多少文明昌盛的王朝被野蛮的王朝打败或灭亡,原因就在于此。朴素艰苦才有生机,繁荣安逸往往离覆灭不远。文明的辩证法,何其残酷!
5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60、(经典名句微课堂)第1讲:孔子的时间
6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2、知足常乐本是人间常态,富贵荣华有如过眼烟云,真正达观的态度应以安贫乐道,居安思危。
63、居高思危,盛满戒溢。——魏徵
64、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徵
65、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66、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
6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8、日读|《曾文正公格言》格言五十九:日月难追
69、(经典名句微课堂)第51讲:尽信《书》不如无《书》
70、A.国家即使强大,如果喜欢战争,也一定会灭亡,所以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参加战争。
71、十年在寒窗下苦读时无人知晓)一旦榜上有名天下人都知道你了。这就是为何有那么多人要追求功名的原因了。
72、(大意)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73、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因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74、如今我们也面临繁华盛世,这一句格言的,实在值得反复咀嚼和思考。商业史也是如此。富不过三代,原因大多在此。一个政党也是如此。一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长葆生机,就是因为始终重视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危机意识,始终警惕糖衣炮弹,始终提醒自身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75、《屯》之典故—君子经纶,高祖建汉
76、解释:大功告成,便穷奢极侈,岂不知逸乐从来都是与灾祸相伴随的。
77、翻译: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7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80、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81、(经典名句微课堂)第43讲:人以群分
8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83、(经典名句微课堂)第10讲:宰相肚里能撑船
84、源头不深而想让河水流得远,树根扎得不牢固而希望树木长得又高又大,不积德义而想国家安定,我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办不到的,更何况是明智的圣人呢!
85、《需》之典故—诸葛孔明,待时而动
86、(经典名句微课堂)第49讲:爱民
8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88、翻译:应该在生活好时要多想想生活差的日子,不要等到没有吃穿的时倒不念有吃穿的日子。这句贤文的意思是教育人们要居安思危,千万不要等到贫困之日才来思念富足之时,那样就会后悔莫及,为时已晚。
89、《乾》之典故—舜耕历山,潜龙勿用
90、——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意思是:身处安乐的环境要考虑到危险,考虑到了就能有所防备,有了防备也就没有祸患了。成语“居安思危”即由此而来。
91、B.天下虽然太平,一国如果忘了战争,就一定会陷入危险,所以国家的任何举措都要服务于参加战争的需要。
92、(经典名句微课堂)第55讲:读万卷书
93、《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94、解释:身处安全之地不忘记危险,在强盛时必定考虑到衰败之后的事。
95、D.天下虽然太平,但是如果忘记战争准备,也必定会陷入危险,所以要集中全力发展军事行业,将其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心工作。
96、出处:北宋·张载《西铭》
97、13777815489
98、这几句大意是: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几千年来一再证明这几句话说得很深刻。
99、这段源自《孟子·尽心上》: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100、(经典名句微课堂)第31讲:寸金难买寸光阴
10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