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2、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3、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4、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5、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6、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译文)庄子说:“至人的用心犹如镜子,任物的来去而不加迎送,如实反映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物所损伤。”
7、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8、【庄子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9、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10、——提取“天爱”作为名字,表明父母对孩子的寄予外,又彰显了女孩子性别特点。名字整体形容孩子要懂得自尊、自爱,心胸宽广、善良、懂事。
11、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1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翻译)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13、一天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4、(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15、形容女孩子有修养、能言善道、聪明伶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16、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17、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
18、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
19、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20、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21、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2、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2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25、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26、庄子名言精选(文白对照)
2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28、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在宥》
29、(翻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指: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30、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31、(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32、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功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养晦的人必定会遭到损伤。
33、豫商大平台是在鲁豫商的乡情交流、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平台,是在鲁豫籍青年务工创业的平台,是在异地工作生活的所有河南人的家。
34、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3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36、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3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38、(翻译):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
39、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翻译)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40、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41、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42、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43、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44、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45、(翻译)天地虽然广大,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众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君主以德为本而顺天道无为而成功。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下,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46、【庄子名言】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47、(翻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48、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
49、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 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 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50、(释义)一个人诞生,他的烦恼跟着一起诞生。
51、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5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
5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54、(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55、解析: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56、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57、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58、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59、《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一句非常经典且流行的名句,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60、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1、意指心如止水,单纯、善良、懂事。《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62、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6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64、庄子(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是子沐),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先秦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与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的思想与老子相仿,推崇并发展了老子的学说,并且“著书十余万言”,后被编辑成《庄子》一书。《庄子》一书又被称为《南华真经》。其内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65、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66、(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67、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68、(翻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69、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一个人的嗜好欲望太多的话,他的本性智慧就会被遮蔽。
70、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掉自己。忘己之人,是之谓之入于天天人合一。
71、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7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翻译):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73、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而贤。
74、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75、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7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 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77、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78、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经常因循)自然
79、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80、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81、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
82、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83、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84、解析: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8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86、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秋水》
87、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88、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89、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90、(翻译):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1、(释义)正人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带任务功利色彩,淡的像水一样,于是就成为真正的朋友,取得对方的信任。
92、(翻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言:真朋友不言利。
93、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9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翻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95、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9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9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98、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天地》(翻译):天地虽然广大,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众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君主以德为本而顺天道无为而成功。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下,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99、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100、(翻译):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101、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