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ND/————
2、第五期:风雅颂的区分依据是音乐?鬼知道当时的音乐是啥样!
3、一提到汉朝的文学成就,大家肯定会说出“汉赋”。不过人们对于这种文学体裁,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汉赋在内容上以歌功颂德为主,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4、☞南北朝民歌有啥不一样?
5、铺张扬厉和堆砌辞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堆砌是一种机械式的行为,缺乏创作思想的主导。铺张扬厉的前提条件是,发现美,并大肆宣扬美。
6、辞赋是一种文体的统称,而汉赋则是特指的汉朝时期的文体。汉赋的代表作之一就是曹植的(洛神赋)。
7、文学史家、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费振刚先生于2021年3月22日凌晨去世,享年86岁。
8、赋的开头,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一句总写,以精警之句,发人深省,接着写各种类型的离别,表现出“别虽一绪,事乃万族”,既写出分离之苦的共性,也写出了不同类型分别的个性特点,最后总结出“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
9、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繁荣,以及骄奢享乐风气的形成,辞赋思想内容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体裁、形式的逐渐变化,辞赋主要继承骚体传统,也开始向新赋体转化,标志着新赋体正式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七发》。
10、【汉赋】是东汉前期的著名赋家。他的代表作《两都赋》,由于萧统编纂《文选》列于卷首,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11、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氵岂氵岂,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
12、《别赋》:是南朝文学家江淹创作的一篇抒情小赋。此赋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画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侧影。
13、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14、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15、是汉代大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文选》所载《子虚》、《上林》两赋是他的著名的代表作。
16、《二京赋》是东汉辞赋,为张衡的代表作之一。《二京赋》是运用文学手法的社会剖析,其中有政治方面的讽谏、社会事物的描述,历史的反思、哲理的寓含、感情的抒发、意境的想象,诸景毕现,文思泉涌,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17、赋体的创造者是北方文士,但汉代最伟大的辞赋家都是四川人。西汉早期最著名的辞赋作家有枚乘、贾谊。西汉中期,汉赋走向极盛阶段,司马相如是其代表。后期的代表人物扬雄(一作扬雄)也是四川人,后世并称为“扬马”。
18、第十五期:中国古代最成功的历史散文著作是什么?
19、费振刚,生于1935年,辽宁辽阳人。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6月任讲师,1985年9月任副教授,1992年8月任教授。1977年至1988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1994年至2000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20、文学体裁不同 汉赋是汉代的赋,赋产生于战国,是一种散文;汉乐府是民间诗歌。
21、如何能够得此良缘,结为夫妇,做那恩爱的交颈鸳鸯,但愿我这凤鸟,能与你这凰鸟一同双飞,天际游翔。
22、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繁荣,以及骄奢享乐风气的形成,辞赋思想内容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体裁、形式的逐渐变化,辞赋主要继承骚体传统,也开始向新赋体转化,标志着新赋体正式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七发》。
23、自此以后,刻意模仿,形成风气,以至象西汉末年的扬雄、东汉初年的班固等人,他们在思想,才力诸方面都堪称大家,但他们的赋,都没有越过《子虚上林赋》的藩篱,全然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力。正是由于这一点,扬雄晚年觉悟到早年热心写赋不过是“童子雕虫篆刻”的小技,而终止了赋的写作。扬雄晚年这一看法与班固对赋的完全肯定一样,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汉斌的性质。联系到汉武帝时另一赋家枚皋“自悔类倡”的感叹,更可以使我们明白在封建社会,文学进入宫廷,作家成为御用时的地位的可悲,以及封建统治者热心文艺的真实用意。
24、☞《九歌》有何艺术特点?
25、《鵩鸟赋》:贾谊的《鵩鸟赋》是一篇寓志遣怀之作,假设与鵩鸟对话而敷衍出一篇文字。这篇赋一方面使用了主客问答体,同时也比较多地倾向于使用铺陈的手法,散文的气味浓厚预示了新的赋体正在孕育形成。
26、赋的性质、产生经过和发展历程,带你认识赋这种文体的前世今生。
27、赋是两汉四百年间最流行的文体,当时一般的文士都从事这种文体的写作,有不少的人还为此耗尽了毕生的才力。尽管它的思想和艺术的成就很难与唐诗、宋词、元曲相媲美,但后代仍有不少文学评论家把它看成是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
28、于是太子扶着几案站了起来,说:“你的话真使我豁然清醒,好像一下子听到了圣人辩士的言论了。”太子出了一身透汗,忽然之间病症全消。
29、武帝后期及昭帝朝,即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去世后,将近30年的时间内,赋体文学创作有所低落,见于记载的作家、作品较前期明显减少。至宣帝、成帝时,文坛重又焕发异彩。以赋名世影响后代文坛的当推王褒、扬雄。土褒有《洞箫赋》,是具有“辩丽可喜”、“虞说耳目”特点的代表作,它以善于描摹物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目前最早的咏物赋。西汉后期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有《蜀都赋》,实开后世京都赋的先河。
30、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枚乘:《七发》(楚辞体)《柳赋》《梁王菟园赋》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扬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酒赋》王褒:《洞箫赋》班婕妤:《自悼赋》刘向:《九叹》刘歆:《遂初赋》班固:《两都赋》班彪:《北征赋》司马迁:《壮士不遇赋》左思:《三都赋》
31、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32、第三期:司马相如:我写赋是逆天了一点,可别以为我说话也这样
33、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34、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汉赋在后期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处偶尔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
35、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36、汉赋,无疑是古典文学中一种影响深远的体裁。
37、与之相反的,则是诸侯与使臣交往中一些隐藏在温文尔雅外衣下的明争暗斗。
38、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文体基本上沿袭战国文学的余绪,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生,出现了像《七发》那样为汉赋体制奠定基础的作品。汉初政论文受战国说辞和辞赋的影响,大多气势磅礴,感情激切。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他们的辞赋和政论文都有较高的成就。
39、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40、张衡《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
41、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
42、孔子云:“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乌有的言论中不曾涉及前代文献记载,然而,在作者运用的文学语言中已经浸透了前代思想滋养。他们二人之间的言论中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使臣意识,表现出对国家之美的两种不同理解。他们的言论中也表现出两个文学人物间的差异:子虚是一个徒逞一时之快的思想浅薄的人。乌有先生则是诸侯对立时期的贤士的形象。两个形象的差异和他们言论的交锋构成了《子虚赋》中文脉的波澜。
43、比如汉赋中的名篇《甘泉赋》,“据軨轩而周流兮,忽軮轧而亡垠。翠玉树之青葱兮,璧马犀之瞵”。这么华丽的语句,难道不是粉饰夸张吗?
44、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在汉末文人五言诗出现之前,它是两汉四百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封建时代的词章家非常推崇汉赋,但他们奉为汉赋正宗的却是枚乘、司马相如、扬雄及班固、张衡等人的大赋;
45、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扬雄少年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
46、汉赋是在汉朝出现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叙文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今天读到汉赋的经典作品《七发》,深感对当代极具现实意义。
47、汉大赋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内容上改变了骚体那种哀怨愤激感情的抒发,形式上改变了楚辞多用语气词的特点,成为结构宏大、句式以四言为主、专事铺陈描写的散文。
48、【汉赋】他认为它们“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词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挚虞对汉赋的社会作用以及艺术上的某些根本缺陷所作的批评,是切中要害的。
49、《七发》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对先秦文学多有借鉴,其中吴客用以劝谏楚太子的养生理论。和《吕氏春秋·本生》的论述一脉相承。此外,在体制上沿袭《楚辞》的《招魂》和《大招》,大肆铺排饮食之盛、歌舞之乐、女色之美以及宫室游观鸟兽之事。
50、从武帝至宜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新体赋在此期间定型、成熟,出现了以司马相如为首的一大批辞赋作家。史传文学也发展到高峰.不朽的传记文学名著《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完毕。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逐渐定于一尊,因此,政论散文也由越世高谈转为本经立义,在风格上向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乐府的强化,使大量民歌被采集、记录下来,此时宫廷文人也竟相创作乐府诗。
51、情投意合,两心和睦谐顺。半夜里与我互相追随,又有谁会知晓?
52、汉赋的内容应该分为5类:
53、班固对汉赋的完全肯定和赞扬,是由于他的政治立场所决定的,但他为我们简要地描述了汉赋繁盛时期的情况,同时也使我们认清了汉赋的社会作用和本质,它同《诗经》的雅颂一样,是一种宫廷文学,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润色鸿业”服务的。
54、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55、在战国大力写赋的还有宋玉。宋玉也是楚国人,传为屈原的弟子。司马迁在《史记·屈贾列传》中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这里,司马迁是把辞、赋区别来说的,辞即楚辞,属于诗的范围,而赋虽出于楚辞,但它韵散间出,更接近于散文。《汉书·艺文志》把辞和赋通称为赋,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56、这一段用各种比况描写涛状,奇观满目,音声盈耳,使读者精神震荡,有如身临其境。此外,如前半篇用夸张、渲染手法表现音乐的动听也颇为出色。但总的看来,《七发》铺写过繁,刻划有余,而生动不足,这不能不算是艺术上的一个缺点。
57、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58、第十三期:极简两汉散文发展史
59、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60、文学创作者身份不同 汉赋由于需要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对古籍的典故了如指掌,所以能写汉赋的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而汉乐府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是民间百姓所提炼的。
61、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62、第二期:杜甫:我之前的诗歌史,和我之后的诗歌史,全然不同
63、你好;汉赋对古代文学的影响,我所了解到的信息只有一个方面。即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因为以前的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大部分以实用的经为主,如计经,策,诗经,战国策等。而汉赋则是一种有韵的散文,主要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也就是到东汉开始初步把文学与一般学术区分开来。所以有以上观点。最后附上汉赋图。
64、谢谢邀请,汉赋四大家分别是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和张衡。司马相如大家都知道一些吧,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比较熟悉的《长门赋》等重多作品,班固的《汉书》)杨雄不太了解,张衡大家都知道,浑天仪,地动仪,举世闻名。
6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赋
66、展开双翼远走高飞,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使我悲伤。
67、还有人认为,汉赋在创作上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忽视了内容上的扎实。于是,就有了汉赋铺张扬厉的说法。其实,换一个角度看,汉赋之美,就是美在铺张扬厉。
68、答:枚乘的《七发》具有充溢的气势和舒展的意象,是劝诫膏梁子弟的一篇成功之作。
69、第八期:《论语》:你读的文学史,低估了我的价值
70、扬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蜀都赋》
71、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在天下各处寻觅著凰鸟。
72、在诸侯分立的时代,诸侯交际、聘问的历史上确实存在各式各样的明争暗斗,使臣与出使国君臣彬彬有礼的交往中存在着对荣誉、利益的挑战和维护。同时,使臣是否受到尊重及在何等程度上的尊重,则是两个诸侯国间关系的直接表现。晋赵孟出聘郑,受到特殊的礼遇,不取决于晋郑的友好,而在于郑对晋的依附,在于赵孟执掌晋之政柄,加之以他个人的君子风范和人格魅力。
73、可惜那美人啊不在东墙邻近。
74、武帝初至西汉末是汉代大赋的繁荣时期。
75、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汉初赋家继承了楚辞的其余部分。当时,所谓的“骚体赋”流行起来。后来逐渐演变成具有独立特色的所谓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主体和汉赋最繁荣的阶段。
76、第四期:难道你考研复习,专业课只看一个版本文学史?!!
77、前代诸侯间的争斗与不快,正是子虚在出使中显得极为敏感的原因。在《子虚赋》中,大国诸侯恃强凌弱,妄自尊大的强国心理,对使臣的使命意识构成威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是古代使臣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不辱君命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和形式,特别是大国之间,既要完成出使任务,还要在应对间,宣扬国之长或优势,显示其国力,扬威诸侯。这是贯穿于子虚滔滔宏论中的潜台词,也是构成《子虚赋》中第一个波澜的主色调。
78、第七期:400字看懂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别
79、这个词在很多语境中带有贬义,表面上形容竭力铺陈渲染,力求发扬光大,暗地里指责过分讲究排场。
80、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81、汉初赋作多近乎屈原的骚体,重在抒发一种凄恻哀怨的情感,并使用“兮”的语气词,因而汉初的赋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屈原骚体的继承。不过,汉初骚体赋在形式上也开始趋向散文化,同时又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显示了由骚体向汉大赋的过渡。
82、贾谊《吊屈原赋》(后被视为“文”)《鵩鸟赋》
83、从东汉中期至末年,汉赋进入转变期,即朝着接近现实的方向转化。张衡的《归田赋》,抨击社会政治,表现不满倾向,初步奠定小赋基础。蔡邕的《述行赋》使之成为汉赋第二大家。他的赋作内容深刻,用词得当,鞭笞了社会的丑恶,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出同情和关怀。
84、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85、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86、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散体赋的崛起,赋体文学进入了鼎盛时期。散体赋是随南北文化合流,熔铸诗、骚、散文而成的一种新文体。作家受到压抑的文学激情在散体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散体赋因而成为当时最有文学意义的文学样式。
87、赋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汉代后期,其形成直接受到了楚辞的影响,在汉朝大为盛行,故称汉赋。汉赋兼具韵文与散文的特点,善用华美的韵语铺陈叙事,即“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汉赋的代表人物有汉初的贾谊、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王莽时期的扬雄等;代表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等。汉朝原有太乐官署掌管雅乐,至汉武帝时,又设乐府官署以管理俗乐,乐府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民间的讴谣进行加工配乐,后人把乐府搜集并配乐的诗歌称为乐府诗。乐府诗多属民歌,语言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情感真实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8、吴客说:“现在太子的病,可以不用服药、砭石、针刺、灸疗的办法而治好,可以用中肯的言论、精妙的道理劝说而消除,您不想听听这样的话吗?”太子说:“我愿意听。”
89、汉代有很多君臣为楚地人,他们在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和审美感受付诸于文学时,总是不自觉地采用了《楚辞》所代表的文学样式,从而创造出汉代一种新的文体,这就是汉赋。
90、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
91、汉赋的内容特点有三类:歌颂帝王功德(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长杨赋》);描述宫廷生活(司马相如《上林赋》);劝诫之旨(枚乘《七发》)。希望能帮到你。
92、汉赋四大家,一般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位辞赋作家,他们皆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另有一说,汉赋四大家是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之合称。
93、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94、感受了洛神赋中如谪仙般的女子,让我们再看看汉武帝笔下那个倾国倾城的李夫人吧。
95、凤鸟啊凤鸟,回到了家乡,行踪无定,游览天下只为寻求心中的凰鸟。
96、为什么说《子虚赋》、《上林赋》是汉赋的典范之作?
97、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98、山外(水里)秋菊(冬梅)春花(秋实)汉赋(宋词)书山(学海)戴月(披星)绿水(青山)斗转(星移)冷月(烈日)
99、第十一期:屈原的理想是什么?
100、欣赏完司马相如求爱之作,小伙伴们心中对两人的感情变故是不是也多有感慨呢,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一代才子曹植的绝世之作吧。
101、凰鸟啊凰鸟愿你与我起居相依,形影不离,哺育生子,永远做我的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