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养性【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06 11:22:26

1、对于今天和明天,在这样安静祥和的岁月里,以我们最慈悲的心,去接受一切命运所赐,去迎接一切未曾来临的,释怀那些未曾得到的。

2、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3、修身养性,修身:使身体健康;养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4、前路漫漫,事事皆随缘,快乐是今天以后的弥足珍贵,经历也足以让生命精彩!如此,关乎一切的心心念念,一切的善知善念,渐渐的都会变得那么理所当然。

5、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耐力和彻悟生活的能力,“青青翠竹,皆是般若;郁郁黄花,无非实性。”真正能做到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的时候,就会真正成为那个懂得修心养性的人,养一心的寡淡和美好。

6、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典见《李太白集》

7、对名利,对金钱,对感情,没有什么是离开了就不能活了的东西。得失也是辩证的,你在这方面损失了,你的心灵会得到释放,会有机会去尝试别的选择。越是看得淡,就越是心灵平静,就越能体会平凡的幸福。

8、可每当人们叫他“国学大师”,他都尴尬笑道:“我只是一个年纪大、顽固的、喜欢中国文化的老头子罢了”。

9、放下那些自私的欲望和心头的恶念,放下那些无谓的执著和顽固的偏执。风起时,笑看落花;风停时,淡看天际。懂得放下,生命才会更加完美,不以得为喜,不以失为忧,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10、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11、修身养性出自元·无名氏《博望烧屯》,修心养性出自在元代吴昌龄的《东坡梦》。

12、—查看更多高点赞文案—

13、《大学》里是这样描述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已!这里关于修心精心就是让人先知道心有所止,其实就是一个建立个人人生目标。目标确立后,心方能有静。纯净明了之心,如同一杯澄清没有任何晃动的水,你隔着这一杯水变可看到另一边的东西。这是一种安的状态,其次,才会有对于你所看到事物的思虑,一直到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知!便叫“得道”。

14、面对不公,别气愤,别宣泄。

15、很多人整天所想的就是怎样做好工作,怎样考出好成绩,怎样搞好和领导、同事的关系等等,因而往往容易忽视或者没有心思去观赏美景,聆听悦耳的音乐等等。

16、人之所以烦在于有过多的执着,把很多东西看得很重,如钱、如事业、如名声。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放下,便自在,学会放下,那你的心情就会自然、平和。这很难做到慢慢来,一旦做到你会受益终生的。另外你要培养一种观念就是把一切事情都当成一种人生体验,无论好也好,坏也好。建议看一下《老子》,他无为、不争、顺其自然正是我们当今浮澡的社会所欠缺的。我给您意见,您看行吗?用心另眼看世界吧,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很顺利,只是看自己怎么解决,比如你走路的时候被人撞了,别人给你道歉了,有时候你还是会觉得很火,但是你却没想到撞你的人心里其实比你还难受,还是想想那句“开心也是一天,不开

17、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

18、【修心养性】漫漫人生路,人海漂泊……一程山水一程歌。

19、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20、老去的是年龄,不老的是气质

21、(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注重自己的德行

22、一切都看淡些,很多事情随着时间会变成云烟。

23、孟子并举例说:譬如一个农场的场长,不去把树培养好,偏去培养一些杂树莠草,这就不够当农场场长的资格了,这就叫做“贱场师”。有的人,对于自己的手指非常重视,像弹钢琴的人,就非常重视他的手指,甚至于重价去投保险;可是在他的肩膀或胳膊上,生了一个疮,溃烂了,他也不在乎……

24、《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25、拼音:(xiūxīnyǎngxìng)。

26、在人之初,别拿人当幼欺;在人之暮,别拿人当弱辱;在人之前,别拿己当众扬;在人之后,别拿人当猴谤;在人之上,别拿人不当人;在人之下,别拿己不当人。

27、成语拼音:xiūxīnyǎngxìng成语释义: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成语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成语例句:我纵欲~,那得此半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冰心《寄小读者》)

28、修心养性一个是知因果,另外一个是知行要合逐渐将理论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践行。建议看《了太上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佛说十善业道经》等,里面关于修身养性的道理讲的很清楚,而且如何避免灾难,得遇吉祥,如何福佑子孙都有很清楚的讲述。

29、心本身不大,千万不要背负太多。昨天的纠结,只会囚禁你的今天和明天。人生,一定要学会释放!

30、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

31、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32、大家一想到南怀瑾,总会将他跟“国学大师”联系在一起,“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33、人类应该是智慧平等、修养平等,而一般人却不知道,最重要的在心,并不在外面的形态。外形的正常与否,要与别人比较好坏,而心不如人却不知反省,这就不知轻重了,不是人应该有的。

3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35、孟子说:假使有一个人,他的无名指弯曲,伸不直,可是并不痛,也没有其他的问题,只是不好看。如果有一位医生,能把他这手指医好伸直,和一般人一样,那么,他只要有钱、有时间,不问多远的路,也一定要去医,目的只为使自己这只手指像一般人一样整齐。

36、人生在世,大是大非,不能退让,但小事情,如果不涉及原则,不妨忍一忍,让一让,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越不过的河。能按别人的意见办的,就不坚持己见。小不忍则乱大谋。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37、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38、(解释):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39、作者丨如梦晨曦朗诵丨江南金蝉子

40、这几种水果吃多了,竟会加速胃病癌变!胃不好的人,必须牢记!

41、二世界上最快的不是光,不是电,而是我们心中的"念"。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42、【修心养性】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神闲气静,智深勇沉。

43、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

44、其实,也许他们心事重重、情绪不安,没有留神你罢了。因此,不必毫无意义地胡乱猜想推测。

45、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46、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乐。水中参杂的东西越少,虽然貌似少了许多不同的味道,却越显清澈亮丽。人生看淡的诱惑越多,貌似缺少了许多做人的欢乐,却因心的简单而少去更多的烦恼。

47、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富足,而在于满足。满足不在于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欲望无止,生命有限,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尽的欲望,又怎能得到满足?放下贪欲,追求平实简朴的生活,幸福才能越来越多。

48、所以我们也不必去强求缘分,今生坠入红尘,便安于己命,以一颗佛心素心在流年里感谢遇见,感恩别离,或于文字的浅吟低唱中寻找生命的清欢,那么,快乐便永远是幸福的源泉……

49、但钱缪见后,令其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可相见。贯休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50、岁月没有伤过谁,正真伤自己的是心窄,人生一趟,不过四季,心地纯良,一笑又何妨。——延参法师

51、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该放弃的决不挽留。

52、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并不代表走得好;根据地势,该快时快,该慢时慢,顺其自然,快慢相宜,才是人生最好的节奏。有时候,慢是一门高超的人生学问,是一种高深的智慧。

53、“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空中云卷云舒”,要知道“淡”是人生最深的一种滋味。繁华过后是寂寞,绚烂背后是平淡。而淡泊就会宁静,宁静就能致远。

54、有棱角的坏处,就是让别人咬起你来很容易下口。尽管平凡的人,没有什么色彩,但往往生存的时间最长。人要活得精彩,首先是要能活下去,而不被踢出局。因此,我们需要有亲密的朋友,要有自己展露思想的安全空间。在那里,我们就可以显示我们的不平凡了。

55、修心养性,遇见最好的自己

56、前面孟子是说养心,这里是说养身。难道说,一个人爱护自己的身体,还不如爱护一株草一棵树吗?当然不会。假如一个人种了一棵小树,而自己生病了,却对于自己的病不重视,先去培养这棵小树,我想不会有人这样做的。可是我们人类,一天到晚都在糟蹋自己的身体,这是什么道理呢?“弗思甚也”,这只是不肯用自己的头脑,不会用思想罢了。

57、人为了一只指头不好看,就会怕人家笑,而不怕路有多远,跑到别的国家去求治;可是对于自己的心、头脑、学问、智慧不如人家,却不会害羞,不像对待畸形手指那样去求治,这就叫做“不知类”。

58、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59、《梨园春》2018全国戏迷擂台赛

60、关于一切名利和得失,慢慢的都会变得淡然,慢慢的都会懂得,这辈子,只要能健康的活着,只要能幸福的爱着,就是再好不过的稳妥了!

61、静,缓,忍,让,淡,平,被称为是南怀瑾先生修心养性的“六字诀”。这“六字诀”,利身心,淡名利,值得借鉴。

62、如下:不求应有尽有,只求该有都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比较少后悔。不要自我膨胀,要时刻认清自己,认清现实。从善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开悟不是将情绪消灭,而是知道如何运用情绪!目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63、中国文化七大特征,中华民族七大品格

64、君子三立、四不、三戒、九思、三乐、五耻、三德

65、修心养性:生活在当下、生活在这里、停止猜想,面向实际、暂停思考,多去感受、也要接受不愉快的情感等。

66、养花,继而修心养性。每当回家看见细心照料的花草像家人一样守候你的归来,疲惫的心情瞬间就没有了

67、解释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示例我纵欲~,那得此半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冰心《寄小读者》。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注重自己的德行怎样做到修心养性

68、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69、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70、一片叶,落在哪里都是归宿。一朵花,开在哪里都是芳香。一个人,走到哪里都是生命。一颗心,想到哪里都是情愫。佛说:随缘放下,心安是家。

71、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72、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

73、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以达到修心养性的目的。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修心养性,就是让人心不致动荡不安,达到陶冶情操,平衡心态,事事想得通,顺其自然规律,积极适应环境,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做到控制好自己心情,不生不切实际的妄念。这样人体心情处在心平气和状态下,生理功能平和有序,达到了养生保健,心理平衡,心态良好,这种状态就有利于身心健康。

74、《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5、造化境第四最上一层则为造化境界,即超神入化之境。老子说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是指此。道家丹道派在超圣入神后尚有超神入化一步功夫,在丹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修出出神功夫后,尚需修炼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功夫,之后更有粉碎虚空羽化为徒(徒,即上与造物者为徒之谓)的功夫。至此境界据传可变化形骸,变化万有,变化天地之能,无时空、无相对、无绝对、无形相、无圣亦无神,无生也无死之大法。浑而为至此便可人与道和,故也称之为“人道合一”。

76、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77、对于昨天,回忆是一首难忘的歌,唱响了心里的寂寞;回忆也是一个忧伤的渡口,点燃了相思的渔火;回忆更是一个安静的夜晚,沉寂了无言的守候……

78、所有的一切,都抵不过这“平凡”二字。“万一我随时随地死去,最好有人将此残留污染之身,碎为微尘,洒下虚空大地,供养一切众生。”

79、因此说,人生之修心养性,饮茶与写诗抑或作画,都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你的生活你做主,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都取决于你的一颗心!

80、神人境第三此境界超越道德境界,丹道派称之为真人境界,于超凡入圣后,自圣人起修,向上迈进一步,而超圣入神,久而久之可以期待神化登真。此一段功夫除变化气质外尚需变化心性,其着手处在于人心与天心合人性与天性同流。何谓天心?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心者,俱在于此。一曰能行,行变化而生生不息,一曰能健,天不私覆,不以个人好恶而降恩泽,而是普降恩泽于世间,不再择其善恶美丑远近亲疏,无欲无求无意无念无人无我无物无相。人心能和欲此,即天人合一。在此境界中人,尚需超思想、超知见,超信仰,超生死。

81、当我们经过了人生风雨,以及各种磨难的锤炼和打磨之后,都太需要把那颗疲惫的心沉静下来。在喧嚣的尘世中,寻一方静隅,让禅意的生活来熏染自己,聆听那些来自心灵的声音,找寻我们真实的自己。如果能做到静若繁花,心不染尘,快乐随性,该有多么美好!

82、人活一世,行走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旅程上。

83、如下:修心养性,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修心养性,世界因为有你而变的如此美丽,生活因为有你而变得如此充实。修心养性,每天给自己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修心养性,生命因为有你而变得如此有意义。修心养性,生命的进程,就如同参加一次旅行,你可以为自己列出清单。修心养性,有时间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休闲。

84、修心养性,生命的进程,就如同参加一次旅行,你可以为自己列出清单。

85、我们说身体是健康的觉醒,心灵是健康的悟性。一个人身体养得好,说“我不要生病。我不能吃这个,吃了这个我会身体不好,吃了那个我会怎么样。我可以说不要吃油炸的”,等等,只是你身体上的健康的觉醒。而你真正心灵的觉醒,那是悟性。所以心是人格的觉醒。你说一个有人格的人,他很懂得应该怎么样觉醒自己。所以意念是因果的觉醒。你一个意念出来,你接下来一定有果报的。“我今天要对别人好”,意念出来了,你接下来就有果。如果一个好的意念,是不是你对因果有认识,你才会不去造这个因,你是不是因果的觉醒?

86、不公平的事情太多,想来这些世间燥事不免气愤,一来伤身体,二来又不解决问题,又奈何?“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慧能去区别上述两类事。”这是成功者要具备的三个素质。既然有些事情不是个人能力所能作为的,何不冷眼旁观呢?宣泄不满,只会让旁人看戏。

87、我们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白岩松

88、把生与死,苦与乐,失与得,都能够从容的面对。

89、透过批评的眼睛看这世界,充满缺陷过失之人;透过傲慢的眼睛看这世界,充满低贱愚痴之人;透过智慧的眼睛看这世界,你会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和学习。心有慈悲,没有看不起的人;心有智慧,没有看不惯的事。

90、可是,我们的身体,有重要的部分,有较不重要的部分;有大的部分,有小的部分。例如头是大的部分,头发是小的部分,头发掉了一两根不要紧,可是头很大,也最重要,不能掉。但是当年老头发差不多脱光的时候,早上洗脸梳发,看到又掉了一两根下来,就很自然地感叹:又掉了两根头发!对于小的,也感到很可忧,也看得很重要。

91、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92、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3、(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

94、“欲速则不达”,人生如登山,并非一味的快就好。在追求成功和成果的道路上,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要懂得快与慢的辩证法。

95、缓,可以三思;退,可以远祸;舍,可以养福;静,可以益寿。

96、在南怀谨95年的漫长生涯里,既不负自己,也渡了众生。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做个平凡人,如是而已。

97、“无以贱害贵”,不要把不相干的事,妨碍了重大的事。大家做人做事要反省,因为随时随地,都会把不相干的小问题,妨碍了重要的大事。一对青年爱侣,或者夫妇之间吵架,往往为了一点芝麻绿豆小事,由吵嘴而打架,由打架而自杀,这是“以贱害贵”。

98、修心养性的最好办法,就是你去看苏东坡的传记,和读他的作品。苏东坡是一个天生的乐观派,一生三起三落,还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呢。相信你身处低谷落魄,跟苏东坡比也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你跟苏东坡相同的境遇,读了传记,背了作品,你的内心也就强大了。

99、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100、长生不死者,非形体不死,实乃其神不死,其化机与生机不死。天地之大德曰生,神人之大德曰化,天地生生不息,其生也出于无,更入于无;神人化化不已,其化也出于无极而入于无极。

101、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