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鉴赏【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07 10:12:58

1、送别的时空概念:傍晚、清晨、秋季、暮春、月夜。劳亭、长亭、谢亭、渡口

2、(诗海选粹)最唯美断肠的七首诗词

3、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4、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5、在诗词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主要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有: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6、(2)诗中两次出现“花前”,请简述其作用。

7、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8、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9、(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0、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11、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1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3、最精致的闺房: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14、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15、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6、全诗构思新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17、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完成下列各题。

18、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20、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21、(语文老师做的预习练习)九下语文课内古诗词

2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3、(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24、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5、【古代诗词鉴赏】交代写作背景,便于理解诗歌内容;

26、觉知:嗅、视、听、触、感

27、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8、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2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0、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31、①知人——了解作者的思想、经历及创作风格。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潇洒);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

32、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②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③凭阑④意。

33、②分析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4、紧扣该词分层次叙述诗句内容:

35、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3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

37、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38、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

39、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40、(评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4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42、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43、【古代诗词鉴赏】⑴柳“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44、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4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46、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7、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48、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如“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感遇二首》柳宗元)

49、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50、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5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52、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5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54、三是考虑诗歌的表现手法,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用典抒情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

55、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56、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

5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8、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59、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60、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61、③分析作用(营造氛围、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6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3、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64、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65、常见古代诗词的六种描写手法介绍:

6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67、(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68、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69、(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0、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

71、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2、“论世”就是弄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73、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74、(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75、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76、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一般为四字短语)

77、乌衣巷(唐)刘禹锡

78、(3)请从情和景的角度鉴赏这首诗(词)?

79、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80、(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81、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

82、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83、诗人写诗不免要用到一些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还有一些像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运用典故等的方法,这些方法无疑对理解诗歌起到很大的作用,进而更好地赏析诗歌。

84、(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85、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86、(名师密谈)2018中考的散文阅读与高分攻略

87、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88、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

89、⑥把握不住古诗词中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这些问题中既有鉴赏常识的问题,也有鉴赏要领与方法的问题。

90、(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

91、(诗海选粹)曲弹喝火令我只在乎你点评版

92、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93、习语文(Www.XiYuWen.Com)注册送积分,资料免费下!

9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95、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6、(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97、(评析)这首重九怀人词是李清照寄给她丈夫赵明诚的。元伊世珍《琅环(左应为女旁)记》卷中引《外传》:“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曰:‘只有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

98、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99、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100、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101、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