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些诗句正是写元宵节灯会的情景,苏味道诗中的“花”正是被装扮成节日彩灯的花灯。元宵节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是恋爱中的情侣约会的良好时机。
2、《上元夜六首·其一》崔液〔唐代〕
3、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4、李清照元宵节诗词有: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李清照元宵节诗词还有: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5、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6、《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元夜踏灯》(清)董舜民,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上元竹枝词》(清)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7、【元宵诗词】《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8、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9、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10、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宋·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1、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12、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3、译文: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
14、何人帕坠鲛绡。有玉凤、金鸾绣雕。
15、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16、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
17、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18、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19、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20、赏析: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21、从兹庆,都愈赓载,千岁乐昌辰。
22、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23、赏析:这首词的作者是欧阳修,一说是宋代才女朱淑真。后两句写花灯美啊,可是却见不到那人了——以美景写哀情是从《诗经》里学来的。
24、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5、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26、翻译:元宵时节,到处都能碰到盛装打扮的游人,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孩童们互相追逐打闹。我这个穿着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27、上片中月光、灯光、柳梢都成了这一对情侣爱情的见证;而下片中相同的景物,相同的环境则成了词中人形单影只的见证。尤其是“泪满春衫袖”一句中的“满”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伤感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生查子》写法的艺术特点词中小序“元夕”,也叫上元节,就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元宵节的灯会自唐代就已经成为了风俗:如唐代诗人崔液在《上元夜》一诗中就写道:“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代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也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28、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9、文义循序递进、回旋往复的音节对于简朴的歌词有增强表情的功用。
30、惟有清光无远近,他乡故国此宵同。
31、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32、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
33、吹上新年,美满十分月。
34、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35、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36、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7、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38、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39、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40、▲关注中国诗歌网,让诗歌点亮生活!
41、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沈吟各自知。
4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43、酒垆博簺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
44、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45、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46、诗歌重叠方式运用于全章的,在《诗经·国风》中比比皆是,每章字句大同小异,或易词申意,或重章叠句,如《郑风·褰裳》:
47、红蕖影下勾丝抹。老来牵强随时节。
48、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49、再比如在南宋词人吕本中的词作《采桑子》中上片写“恨君不似江楼月”,下片写“恨君却似江楼月”;辛弃疾《采桑子》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识尽愁滋味”。都明显有欧阳修《生查子》的“重头”写法的影子。
50、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51、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52、【元宵诗词】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53、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54、有关描写花灯的诗词有很多。例如唐代苏味道在其《正月十五日夜》一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B音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该诗形象地描绘了唐代元宵之夜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元宵节的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的场景。
55、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但仍不忘关心着民生。“昏昏雪意云垂野”意象看似凄清,却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56、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57、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58、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59、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60、懒随翠影红香走,自买梅花插烛看。
61、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62、下片在今昔元宵节夜晚的对比中,将物是人已非的伤之情,惆怅之情抒发了出来。而今年元宵夜的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光与灯光辉映的夜晚将词中人的伤感进一步烘托出来,对比愈加明显。
63、译文: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64、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65、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66、此夜欢游白昼同,六街车马度春风。
67、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68、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69、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70、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71、清代佚名《升平乐事图》5×3cm。庆祝元宵节的时间最长的应该是明朝,从正月初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八才结束,整整10天,而在宋朝庆祝元宵节的时间只有5天,到了清朝则是3天。清代一位画家在《升平乐事图》(共十二开)中描绘了宫廷仕女、孩童闹元宵的场景。第十开《鹿灯》记录了童子骑著红白竹马道具,手执叉戟与弓箭,前方孩童手举鹰灯,后有狗形车灯,另一童子牵著兔鹿车灯跟随,玩著骑射出猎游戏,一片欢乐。
72、(这莹白如雪的元宵呵,本身就是个秘密!)
73、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74、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75、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76、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
77、万盏华灯,一轮明月,燕管秦箫。
78、肚里刚刚吃下的一十五颗,
79、月华西转星河澹,犹有香车取次行。
80、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81、点个赞打赏下勤劳的湘图君
82、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83、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84、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85、风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阑送目劳。
86、赏析: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87、阑干敲遍。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
88、赏析:每逢佳节倍思亲,元霄之夜,人自然是要怀念亲人的,而在这种时候,远离亲人的游子更会感到寂寞冷清,回忆往事也是十分自然的了。作者把这种感受如实写来,更加显得真挚、深沉。
89、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90、译文: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
91、开篇明义,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词文化长河中,有不少描写元宵节的作品。
92、之前看到过一首现代诗。马上就抄在本子上,发现还挺长...
93、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94、风销焰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95、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96、翻译: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97、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可分为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长久、向上。
98、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的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京都元夕元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99、翻译: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100、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101、译文:焰火像是被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