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词(唐)刘禹锡
2、(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3、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4、答:同意。“杳杳”言路深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以空旷寂寞之感;“啾啾”状鸟叫之声,以有声写无声;“淅淅”以风声描风的动态之感,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纷”绘雪飞舞之状,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朝朝、岁岁”从时间上点染寒意之久。这些迭字从不同角度运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诗寒冷氛围的营造工作。
5、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
6、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7、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9、苏轼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流传千古,陈奕迅一首《十年》,竟也可风靡一时。十年是一个恰好的跨度,看似不长,却足以让一个呱呱婴孩变成一个懂事孩儿,足以让一个满怀热血的青年变成一个得过且过的人,足以让一个正值壮年的中年人步入人生的晚期。
10、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古诗赏析】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12、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13、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14、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15、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16、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1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8、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19、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2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1、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2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23、用文艺对抗生活的平庸和琐碎
24、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25、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ā。
26、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27、聆听|想你,是一种美丽
28、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
29、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30、■温馨提示:小唯唯每天都会送出1~3份万唯中考图书+周边礼品,规则不限,想要的同学一定不要忘了打卡哦~
31、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2、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33、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34、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35、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36、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37、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38、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9、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40、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41、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2、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43、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44、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45、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46、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47、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49、(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50、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51、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5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53、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4、这首诗句句咏雪,句句从“望”字着眼,描写终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起句写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的整体印象。次句写终南山的余雪,由于阴岭高出云端,远远望去,其上的皑皑积叶仿佛浮在空中。
55、古诗赏析144:送杜少府之
56、【古诗赏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7、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58、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59、答:“意万重”即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同意。“见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引起“意万重”,正因为“意万重”,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临发又开封。可见,诗中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发的。
60、作古诗词赏析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要被一席人的纯意境论给忽悠了。
61、山坡上一级一级的畦田像楼梯,平原上整整齐齐的畦田像棋盘。
62、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
63、汉代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6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6、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67、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68、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
69、钟声有时还传达着离愁。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70、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71、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72、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73、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74、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
7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6、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77、(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78、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79、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80、◆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初中生都在埋头背!
81、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8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3、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
84、(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85、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86、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87、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
88、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89、古诗赏析151:早春呈水部
90、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91、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92、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93、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94、第自然就是看内容,以及内容的拔高——意境了。这其中还包括了各种修辞手法对意境的凸显,也就是说咱们先看写的是什么,然后就要看写得好不好了。
95、(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96、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97、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98、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99、(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10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1、古代隐逸诗人很多,陶潜被称为“隐逸之宗”,隋末唐初的王绩自号“东皋子”,唐初的王维、孟浩然进一步丰富了隐逸诗。王维的诗更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