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3、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4、(阴晴圆缺不会因人而异,只是个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
5、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6、秋天在诗句中背负了很多悲伤的情节,所谓离人心上秋,少年不是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但是写离别之情或者悲伤之前一般都在深秋,中秋大多是用来写思念之情,背井离乡的游子思念亲人,不能团圆的孤独和空寂。
7、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8、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坠落下来,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碧空之中没有一丝云彩,风也不见一缕,可以看见山上高高的松树和山下的流水。
9、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
10、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11、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4、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15、最清朗明丽的中秋词: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16、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17、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18、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1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一江春水何年尽,万古清光此夜圆。
2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2、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23、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24、在中秋节,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但每一种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5、【最美的中秋诗词】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26、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27、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样如水似镜。
2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9、古琴|《天竺法音》持一颗素心,守一方净土。
30、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
3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2、最清冷的中秋词: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33、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3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5、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36、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37、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38、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39、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40、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41、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42、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4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4、点评: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45、又或者,还是借用范成大的《车遥遥篇》:
46、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47、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48、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49、最伤心的中秋诗词——《绮怀》(清·黄景仁)
5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51、中秋节,两地情一轮明月当头照三五仁兄博饼闹推杯换盏谈欢笑对堂状元皆来到烧猪蹄,麦仔茶尽带欢颜迎天下金黄玉米庭中央左儿右女赏月亮月饼西瓜庆中秋最美还属爱妻容小白菜,玉米粥人间风情尽享中
5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53、月色普照寰宇,非一人所独享,
54、【最美的中秋诗词】有人望月思乡,有人赏月怀古,有人月下遇佳人,更有人借月寄相思。
55、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6、点评:“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一种被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的感伤。
57、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58、如果送给父母,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祝福他们身体健康,寿命长久,因此可以给他们发:
59、最寂寥的中秋诗词——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62、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6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64、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本文收集整理被认为十首最美的中秋节诗词,以供赏读。
65、中秋月圆,月光洒到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
66、最亲情的中秋诗词《月夜》(唐杜甫)
67、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6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9、年年赏月,愿人如月长久。
70、(点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就在这个地方,白居易还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苦难对诗人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事情。但却因此为后人留下了最美的诗歌,也使诗人从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你说诗人的苦难,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
71、赏月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72、千百年来,皎洁的月光一直让人神往。
73、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74、如果在唐诗中要找一个典雅风格的代表,
75、中秋夜固然是极美的,陈著却从白天写起。
76、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77、最具科学幻想的中秋诗词
78、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7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80、(没挑那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化用了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一人独享中秋......)
81、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82、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83、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84、此诗写雨后清秋明月的皎洁,
85、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8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87、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88、最著名的中秋诗词《水调歌头》(宋苏轼)
89、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90、“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91、点评: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此情此境,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
92、当每个秋天的月亮快圆的时候,许多人的心总被悲哀装满。
9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94、最清冷的中秋诗词《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95、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96、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97、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98、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99、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100、(中秋的文化)与春节、元宵、端午、重阳、除夕等相比,中秋节无疑是最有文化底蕴的一个节日。既有浪漫主义情怀,洋溢着中国人特有的诗情画意;又有现实主义关怀,充满着中国人心中的伦理家国。描写中秋节的诗词汗牛充栋,不可胜数,构成了中秋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101、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