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翕《清明日对酒》
2、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3、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4、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即事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后登城眺望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5、出游初不计阴晴,聊喜湖山信马行。
6、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7、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8、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9、青山云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
10、其湖寺清明夜遣怀
11、清明时节,坟前扫墓,泪雨滂沱;扫墓后,坟头依旧清冷,而归家的儿女们已在灯前嬉戏。珍惜生活、珍惜时光吧,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12、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13、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14、根据生活的经验,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
15、白话译文:正值清明天气,愁绪萦怀,整日没精打采,如痴如醉。暖风轻拂,台榭的周围,绿树成荫。归来的燕子,新巢已经筑成,小小的池塘,长满了青青的荷叶。正是悠然欣赏游玩的时节,然而生活在这里的女主人公却只是将单衣随意披在肩上。
16、《清明日》(唐)温庭筠
17、【清明的古诗】《清明日》(唐)温庭筠
18、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19、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20、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21、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22、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3、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24、《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①清明:清明节。②纷纷:形容多。③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解说)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请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竟境含蓄优美,写雨中行人的忧愁,但不令人消沉,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首题为《清明》的诗,有说是王禹
25、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26、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27、《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28、笙乐满园,游人暮迟忘归。
29、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30、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31、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32、【清明的古诗】译文: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33、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34、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35、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36、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37、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38、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39、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40、《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全诗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全诗的字面意思: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简析: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41、译文:阵阵轻寒,弥漫在清晨,片片阴云,笼罩在暮色时分。愁闷里,竟然未觉到春意已沉。落花滴泪,是因有风雨的侵临,啼鸟无情,此事自古而今。
42、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43、其 途中寒食
44、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45、这首诗非常直观的形容了清明节祭祀的情况,忙于上坟的人们,看着烧成灰随处飘荡,等到了半夜寂寞无人,回去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诗人发出感慨,人生就是要享受生活,豁达对待的生活志向。
46、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47、清明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是传统祭奠已故亲人的日子。除此之外,如果春光正好,可以邀上几位好友外出踏青,效仿古人喝上两杯薄酒,写生画画或吟几首诗,都不失为一种专属于中国人的特别体验。
48、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4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0、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51、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吹动着柳絮飞扬,清明乞新火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
5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3、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
54、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55、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56、总监制/单庆责编/刘文韬编辑/贺绿原制作/马俊
57、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等风俗。后来寒食节的祭祖等习俗与清明节合并,寒食节渐渐被人们遗忘。到现代,很多人只知“清明节”,不知“寒食节”之名了。
58、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59、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60、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61、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62、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63、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处处生。
64、幼蠺不识织,明月短松岗。
65、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66、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67、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68、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6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0、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71、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72、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73、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74、译文: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台阶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7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76、出处:杜牧的《清明》;全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创作背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77、其苏堤清明即事
78、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79、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80、牧童遥指杏花村。
81、清明节的古诗四句大全
82、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这首诗写的正是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亡灵的情景。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83、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84、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85、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86、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87、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邵谒《长安寒食》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张镃《寒食》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温庭筠《寒食日作》
88、《清明》杜牧〔唐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89、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90、清明即事,唐代:孟浩然
91、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92、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93、我为祖国点赞诗歌朗诵配乐伴奏舞台演出LED背景
9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95、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9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97、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98、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99、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10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01、其寒食上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