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词【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07 11:00:16

1、这首诗是嘲讽秦观的诗风。秦观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他的诗词风格柔弱纤丽,修辞精巧,元好问称是“女郎诗”,露讥讽之意。这表明元好问崇尚的是象韩愈那样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

2、漳壑风来号万穷。尽入长松悲啸。

3、芳树翠烟重,残角疏钟,落花飞絮一帘风。可惜河阳桃李月,弹指春空。翡翠合欢笼,相望西东,锁窗幽梦几回同。料得朱门歌舞罢,满袖啼红。

4、(双调)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蹙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琼珠乱糁,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5、出貂蝉陵园继续南行,走到忻禹路的转弯处,看到了韩岩村的牌子,韩岩村牌的旁边还有一个更大的牌子,上面写着“遗山故里欢迎您”,这块牌子的底下还写着“摄像王建红”,我猜想这可能是专门做游客摄像生意的广告。这两块牌子的后面建了一个微型天安门样式的大殿,到大殿前打问这是不是元好问的墓祠,站在路边的一个妇女告诉我,墓祠在我来的路上。找到了美人墓,却没有找到遗山先生的墓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心底下的好色。

6、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7、4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8、问莲花的根,有多少根须?莲心是苦的又为谁而苦?并蒂莲的花为什么含情脉脉娇嫩地相互对望,怕是大名府那两个相爱的青年男女的化身,天公这样的不公平:为什么不教相爱的人白头偕老,却让他们死于鸳鸯偶居的水塘中;夕阳西下悄然无声。

9、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10、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11、一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大门、野史亭、正厅(青来轩),东西建有厢房。野史亭筑于高7米的高台上,六角攒尖顶,亭内正中有线刻元好问像,两侧有元好问亲笔书写的石碣2方。野史亭主要是元好问当时编史时为存放资料在其庭院中所建的一座房间,原址原建筑已不复存在,六角亭是后人为了纪念元好问先生,在墓地旁新建的一座亭子。因他编史不是政府行为,而是以先朝遗民,在野文人的身份,编纂了金代史料《壬辰杂编》和金诗总集《中州集》等,因冠以“野”字。亭内外有金、元、明、清乃至民国以来大量的诗文石刻,涉及名家三十人之多。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体裁详细地介绍了元好问先生的家世变迁,生平年谱,以及众多骚人墨客对先生的评价等,均系珍贵文物资料。

12、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13、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14、新闻热线:18803508818

15、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16、云山有宫阙,浩荡玉华秋。何年鸾鷟同侣,清梦入真游。细看诗中元鼎,似道区区东井,冠带事昆丘。坏壁涴风雨,醉墨失蛟虬。

17、12水调歌头汜水故城登眺

18、接着二句借《楚辞》之典反衬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之后二句写殉情大雁不会与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强调殉情大雁忠于爱情的精神不朽,反衬出大雁殉情的崇高价值,为下文的“来访雁丘”作出铺垫。

19、云外凤凰箫。天上星桥。相思魂断欲谁招。瘦杀三山亭畔柳,不似宫腰。

20、该词融汇了杜甫的《秋兴八首》之六中的“万里风烟接素秋”,杜甫《狂夫》中的“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而此词的第三句则本自陈陶的《闲居杂兴》:“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

21、《论诗三十首》元·元好问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22、“诗囚”句,元好问《放言》“韩非死孤愤,虞卿著穷愁,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诗囚,“为诗所囚”,指孟郊、贾岛作诗苦吟,讲求炼字铸句,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孟郊以穷愁为诗,至死不休,处高天厚地之大,而自我局限于穷苦之吟,真似一个诗中的累囚。“诗囚”二字,与“高天厚地”形成藐小与巨大的强烈对比,亦可见好问之别具匠心,造句用语新颖别致。“死不休”的夸饰手法,亦比“死方休”、“死即休”来得巧妙,勾勒穷愁不断,极深刻独到。

23、这首绝句通过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批评、嘲讽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潘岳的作品描绘自己淡于利禄,忘怀功名,情志高洁,曾经名重一时,传诵千古。但是他的实际为人,却是躁求荣利,趋炎附势,钻营利禄,谄媚权贵的无耻小人。因此元好问认为,扬雄说的“心画心声”,以文识人是不可靠的,会“失真”,即言不真诚,言行不一的问题。识人,不能只观其文,还要看是否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24、(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25、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26、【元好问词】这首诗批评重山林隐士诗轻贱台阁仕宦诗的现象。方回《瀛奎律髓》崇尚“格高”,即古代知识分子所谓嶙峋傲骨、孤芳自赏的精神风貌,认为台阁仕宦都是脑满肠肥、道貌岸然、功名利禄熏心、仁义礼智满口之徒的卖弄学理、琢句雕章以欺世盗名,往往偏重江湖道学,或有借以自重。元好问借质疑三国时华歆掷金的典故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质疑。

27、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28、曲学,乡曲简陋的学问。虚荒,虚假荒谬。小说,无足轻重之说。欺,欺人骗世。

29、皇甫季真汤饼局,二女则牙牙学语,五男则雁雁成行,见司空表圣《一鸣集》障车文。

30、《论诗三十首》元·元好问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31、沿牌坊向北行不足百米,右手即见一广场,虽然仅是黄土地,没有进行铺装硬化,但看这样子也能停下几辆车。广场的正对面即是陵园的外墙,然而大门很是奇特,像两条巨龙护着皇冠,两条龙的身下是腾起的白云,看上去倒有些想象力,但似乎与美人完全不搭界。大门的左右两侧有扇形的冰纹窗,其中右手的一个写着售票处,我上前买票,而玻璃窗口却塞着一个蓝色的套袖,我把套袖拔开,向里张望,见室内仅有一张破烂的单人床,单人床的对面有一台电视机,正处在播放之中,电视节目是几个女人站在台上声嘶力竭的唱歌,电视机的声音开的挺大,盖过了我问“有人吗?”

32、138鹧鸪天白白红红小树花,春风满意与铅华。烟霄自属千金马,月旦真成两部蛙。诸葛菜,邵平瓜,白头孤影一长嗟。南园睡足松阴转,无数蜂儿趁晚衙。139鹧鸪天偃蹇苍山卧北冈,郑庄场圃入微茫。即看花树三春满,旧数松风六月凉。蔬近井,蜜分房,茅斋坚坐有藜床。傍人错比扬雄宅,笑杀韩家昼锦堂。140鹧鸪天薄命妾辞三首其一复幕重帘十二楼,而今尘土是西州。香云已失金钿翠,小景犹残画扇秋。天也老,水空流,春山供得几多愁。桃花一簇开无主,尽著风吹雨打休。其二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33、这首诗是评论孟郊的诗,元好问认为他根本不能与韩愈的诗相提并论。孟郊与韩愈同为中唐韩孟诗派的代表,但有不同。孟郊一生沉落下僚,贫寒凄苦,郁郁寡欢,受尽苦难生活的磨难,将毕生精力用于作诗,以苦吟而著称。孟郊的才力不及韩愈雄大,再加上沦落不遇的生活经历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视野,使得他的怪奇诗风偏向个人贫病饥寒,充满幽僻、清冷、苦涩意象,被称为“郊寒”。而韩愈的诗歌虽有怪奇意象,但却气势见长,磅礴雄大,豪放激越,酣畅淋漓。司空图说他“驱架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

34、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35、29玉漏迟壬辰围城中,有怀淅江别业

36、如前所言,元好问是金代最有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中,后世最有名的当属《摸鱼儿·雁丘词》,这首词的起首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成为了千古名句。十余年前,这句词响彻大江南北,是得益于电视剧《梅花三弄》中的插曲。其实,读此词前元好问所写的序言就知这首词是个令人伤心的故事:“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37、元好问的一首《浪淘沙》也同样如此:

38、原路返回时终于看到了这个招牌

39、其中,“天南地北”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出铺垫。之后三句由殉情大雁而及人间的痴情男女,其中的“痴儿女”三字饱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结拍四句对大雁殉情前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

40、雁双双,正飞汾水,回头生死殊路。天长地久相思债,何似眼前俱去!摧劲羽,倘万一。幽冥却有重逢处。诗翁感遇。把江北江南,风嘹月唳,并付一丘土。

41、118鹧鸪天效朱希真体十步宫香出绣帘,恼人帘底月纤纤。五花骄马垂杨渡,孤负仙郎侧帽檐。秋澹澹,酒厌厌,新诗和恨入香奁。相思恰似鸳鸯锦,一夜新凉一夜添。119鹧鸪天效东坡体煮酒青梅入坐新,姚家池馆宋家邻。楼中燕子能留客,陌上杨花也笑人。梁苑月,洛阳尘,少年难得是闲身。殷勤昨夜三更雨,胜醉东城一日春。120鹧鸪天

42、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43、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44、苍烟百年木,春雨一溪花。移居白鹿东崦,家具满樵车。旧有黄牛十角,分得山田一曲,凉薄了生涯。一笑顾儿女,今日是山家。簿书丛,铃夜掣,鼓晨挝。人生一枕春梦,辛苦趁蜂衙。竹里蓝田山下,草阁百花潭上,千古占烟霞。更看商于路,别有故侯瓜。

45、关于写景的词作,元好问有一首《水调歌头》,是这方面的著名作品:

46、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47、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48、杜甫的晚年的长篇排律固然功力深厚,但多投赠之作,也非最精粹部分。元好问认为杜甫的排比铺张只不过是一种手法,元稹过分称颂这种手法,单把“排比铺张”当作不可逾越的藩篱,是错把似玉的石块当成连城璧了。这也体现了元好问反对过分讲求声律对偶以及对诗歌社会现实内容的关注。

49、枕上吴山,隐隐见、宫眉修碧。人好在、断肠浑似,画图相识。罗袜尘香来有信,玉箫声远寻无迹。恨不将、春色醉仙桃,迷芳席。婵娟月,韶华日;梦已尽,愁仍积。江花共江草,几时终极。锦树摧残胡蝶老,冰绡翦破鸳鸯只。拌楚云、湘雨一生休,休相忆。

50、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能绝对化,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充满矛盾、发展变化的,有时也会出现假象。这样就要善于分析复杂的矛盾现象,善于识别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诗歌史上诗与人不统一的现象不独潘岳,元好问的针砭是深刻的。

51、忧郁的诗歌风格,更多的破坏和重大的事情。最重要的特点是,内容是非常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但还没有华而不实的。他的同时代人及后人对他的诗歌是非常高的。元好问苏,辛为典范,学习长,优雅,不羁的风格统一。

52、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永无尽头。

53、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州和并州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

54、【元好问词】正月二十七日,予与希颜陪冯内翰丈游龙母潭。韩吏部钓于龙潭,遇雷事,见天封题名,即此地也。既归,宿于近潭田舍翁家。是夜雷雨大作,望潭中火光烛天。明日,旁近言龙起大槐中。父老云,正月龙起,前此未见也。龙潭寺南洼尊冯丈所名。笑青山、不解留客,林丘夜半掀举。萧萧暮景千山雪,银箭忽传飞雨。还记否?又恐似、龙潭垂钓风雷怒。山人良苦。料只为三年,长安道上,来与浣尘土。清阴渡,渺渺风烟杖屦。名山元有佳处。山僧乞我溪南地,十里瘦藤高树。私自语,更须问、窪尊此日谁宾主。朝来暮去,要山鸟山花,前歌后舞,从我醉乡路。

55、74玉楼春吹台萧瑟行云暮,一带雨声连禁树。正当潘岳感秋时,又到杜陵怀古处。百年同是红尘路,行近醉乡差有趣。坐中谁是独醒人,我醉欲眠卿可去。75定风波

56、万顷风烟入酒壶。西山归去一狂夫。皇家结网未曾疏。

57、读李崖州诗有感:“何处新生黄雀儿,飞来直上最高枝。侧头撼脑南园里,将谓春光总属伊。”

58、《论诗三十首》元·元好问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

59、相思一尊酒,今日尽君欢。长歌一写孤愤,西北望长安。郁郁阊门轩盖,浩浩龙津车马,风雪一家寒。钟鼓催人老,天地为谁宽。丈夫儿,倚天剑,切云冠。可能封塞包□,驱去复来还。清庙千金康瓠,短褐连城双璧,行路古来难。枯柏在南涧,留待百年看。

60、西斋向晓,窗影动、人声悄。梦中行处,数枝临水,幽花相照。把酒长歌,犹记竹间啼鸟。

61、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62、但是,这里元好问对于黄庭坚的态度怎样呢,关键是“宁”字的理解。教材P285注释57解释为“岂能”。也有不同理解,下面介绍一下周振甫、冀勤编注钱钟书《谈艺录》的《〈谈艺录〉读本》中“鉴赏论第七”:

63、姚家池馆魏家邻,上番春,姓名新。倾国倾城,为雨复为云。水北水南无别物,金屑粉,麝香尘。折枝图上看精神,见来频,画来真。办作黄徐,无负百年身。也待不来花下醉,嫌笑杀,洛阳人。

64、来鸿去燕十年间,镜中看,各衰颜。恰待蒙泉,东畔买青山。梦里邻村新酿熟,携竹杖,款柴关。人生谁得老来闲,记清欢,见君难。长路悠悠,回首暮云还。断岭不遮南望眼,时为我,一凭阑。(作者原注)济川阜昌诸孙,在濦上时,及与伯玉知几游从。

65、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66、24水龙吟陈希夷睡歌,有契予心,因衍之

67、百年来,算唯有,此翁游。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父老鸡豚乡社,儿女蓝舆竹几,来往亦风流。万事已华发,吾道会沧洲。

68、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69、40声声慢内乡淅江上作

70、蜀禽啼血染冰蕤,趁花期,占芳菲。翠袖盈盈,凝笑弄晴晖。比尽世间谁似得,飞燕瘦,玉环肥。一番风雨未应稀,怨春迟,怕春归。恨不高张,红锦百重围。多载酒来连夜看,嫌化作,彩云飞。

71、《论诗三十首》元·元好问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72、根据理解,结合注释46及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句“俳优”应为“俳谐”。

73、元好问在前往太原参加考试的途中遇到了一位打猎者,此人跟元说:他今天射杀了一只大雁,而逃脱的那一只看到此况竟然不离去,在空中悲鸣一番,自投于地,摔死了。元闻此很是哀伤,于是把两只雁一并埋葬在了汾河边,而后就写下了这首词:

74、71青玉案代赠钦叔所亲乐府郓生

75、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76、地僻人烟断,山深鸟语哗。

77、《论诗三十首》元·元好问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78、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妖艳喷香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79、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

80、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81、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82、白发相看老弟兄,恨无一语送君行。至竟交情何处好,向道,不如行路本无情。少日龙门星斗近,争信,凄凉湖海寄馀生。耆旧风流谁复似,从此,休将文字占时名。

83、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84、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

85、元好问墓位于忻州市韩岩村北路旁,距太原80多公里,为元代文坛领袖元好问故里。元好问墓占地42亩,进大门通道两边对称排列石翁、石羊、石虎,里面有享堂三楹,右有石碑三道,后面正中为墓丘。墓旁有野史亭。

86、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87、这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88、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

89、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注)此下附李仁卿同赋,另录。词牌《迈陂塘》又名《摸鱼儿》。雁丘词,亦书作雁邱词。

90、这首诗是批评拘忌声病以成诗的人。讲究声律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对于诗歌的音乐美、节奏感有重要意义。但是对格律规定过于细密,过于雕琢,拘忌于声韵等形式,就会使文学创作受到很大的束缚。元好问崇尚自然天成的诗歌风格,不满那些对声律音韵过于雕琢的作品。后两句,元好问举出元结耽爱山中自然水声的例子来说明,即使没有人为配制音韵曲调的自然之声,也如天籁之音美妙。

91、叶嘉莹谈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

92、山西省图书馆志愿者新媒体中心

93、这首诗是元好问针对元稹评论杜甫的言论的再评论。元稹在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中特别推重杜甫晚年所写的长篇排律诗“铺陈始终,排比声律”,认为这方面李白连它的门墙也达不到。的确,杜甫在诗歌语言艺术上是很下功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杜诗格律严谨,对仗工稳,尤其是晚年的长篇排律更为精细,“晚节渐于诗律细”。这是优点,但是另一方面也会产生过于雕琢和堆砌的副作用。如,后来宋代的江西诗派也杜甫为宗,但侧重于杜甫诗歌炼字造句方面的形式技巧,而忽略了杜甫诗歌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即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忧国忧民的进步思想和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忽略了杜诗多样化的风格和艺术上全面的成就。因而,元好问对元稹的批评是有现实意义的。

94、对于该词的本事,元好问用一段小序予以了说明:

95、郝仲纯使君守坊州,枉道过予于登封,同宿县西峻极寺。会予以事当往山中,仲纯留兵骑见候,且约别于洛阳。明日,大雨三日,辕辙不可行,作此寄之。使君以贵胄起家,风流有文词,仕至凤翔治中南山安抚使,先保陕州有功,故篇中及之。画戟清香,谁得似、韦郎诗笔。还又见、从容车骑,待州西北。竹马儿童应有语,使君姓字人人识。是往时、曾护国西门,金汤壁。千日醉,三更席;事已去,寻无迹。对暮凉灯火,怅然如失。万里功名知未免,中年离别万堪惜。恨洛阳、风雨暗旌旗,空相忆。

96、花坞与松坡。尽先生、少小经过。

97、18135050587

98、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

99、《论诗三十首》元·元好问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100、内乡县廨“芳菊堂”前,大酴醿架香绝异。当年开时,人有见素衣美妇,迫视之无有也。或者以为花神,故并记之。纤条袅袅雪葱笼,翠阴重,暖香融。想是春工,满意与薰醲。百畹种兰千亩蕙,都办作,一帘风。花间人似玉芙蓉,月明中,下瑶宫。只恐行云,归去卷花空。剩著琼杯斟晓露,留少住,莫匆匆。

101、《论诗三十首》元·元好问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