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江花月夜》根据一首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改编。全曲共分十段,每个段落都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作品通过委婉朴质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2、竹里馆(唐)王维
3、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4、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为首。
5、1官仓鼠(唐)曹邺
6、①“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7、刚才同学们诵读时很自然的注意到了诗句中的停顿。停顿在诵读时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中的停顿和它的格律有关。《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X一XX一XX一X和XX一XX一X一XX。
8、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9、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逢侠者(唐)钱起
11、1、学生先阅读注释①,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主旨。
12、《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
13、《声声慢》:“愁”;这首词中的“愁”包含的情感复杂而深广,“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亡夫之痛和理想破灭的失望等等交织而成,因而“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14、投影:林纾先生“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幼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
15、①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6、【古代诗歌大全】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7、第4自然段哀叹自己未老先衰本该早死而未死,十二郎年少康强,不该早死而竟死,两相对照极度悲哀。
18、1枫桥夜泊(唐)张继
19、梅五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20、——唐·王之焕《凉州词》
21、浮生醉酒回梦里,青春人依旧,只叹时光太匆匆。
22、教具准备:CAI教学系统
23、昼出耘田夜积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4、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25、强调:矢(shǐ)盛:shèng(盛衰之理);chéng(盛以锦囊)函(hán)
26、“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
2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8、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9、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30、对仗工切:四联均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1、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32、《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33、线索。人、事、景都与轩有关,作者的或喜或悲之情也来自于轩,清代梅曾亮言:“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34、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3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6、1.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37、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38、“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39、接下来的十六句为第二层:写李、杨遇合后的欢爱眷恋。养在深闺,对历史真相的回避也隐含了作者的倾向。六宫失色,是衬托,是在说杨玉环符合倾国的标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两句,明言玄宗迷恋美色;“春从春游夜专夜”、“三千宠爱在一身”两句,突出贵妃得宠专房。但也写出皇帝对贵妃的在意和专一。为后文写二人之诀别、长恨作衬垫末八句为第三层:写贵妃举家腾达,势焰熏天。后两句写因一贵妃而竟使天下父母易志,语句夸张而语意怨怼。本部分可以用“三千宠爱在一身”来概括。一方面写出李杨爱之深,同时也点出皇帝“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过失。
40、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④字而幼孩
41、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至皇祐五年(1053)间所撰。在二十四史中,有两部《五代史》:宋初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称《旧五代史》,欧阳修撰的名为《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以纪传体记载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史实。其列传中有合传《伶官传》,记载了敬新磨、景进、史迩怼⒐鸥叩热宋筇谱谒孕也⒌贾掳苷夜氖肥怠:秃芏嗍费Ъ乙谎费粜薇嘧肥榈哪康氖俏饨ǖ弁跆峁┩持尉楹屠芳洹R虼耍思切鹗肥抵猓钩3R浴奥邸薄ⅰ靶颉钡男问椒⒈碜约旱募狻1酒闶恰读婀俅非暗男蚵邸?
4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4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4、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45、这种写法就叫做“借古讽今”。
46、齐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47、2.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48、【古代诗歌大全】纵然一ye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4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50、词,又称()()等,滥觞于(),兴盛于(),主要有()和()两个大的流派。温庭筠,字(),()派之开山鼻祖,与()并称“温李”。
51、乐游原(唐)李商隐
52、全文12段环环相扣,以悲痛之情为线索组织全文,体现思路的发展,先回忆叔侄相依为命,感情至深,这是前提;接着围绕侄儿的死叙写自己的惶惑、痛悔和强烈的感情震荡,为高潮奠定基础;最后诉说自己的心迹,在恸哭长号中伤痛之情达到高潮。全文写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后令人潸然泪下。
53、学生思考发言。其他学生及时纠错和补充。
54、第二步:比较细致地研读课文的“写志”部分,即3、4两段,弄清它与前一部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55、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56、有一个歌手叫风中采莲,她有一个专辑叫《云水间》全是该用的古代诗词。1江南2佳人曲3黄鹤楼4如梦令5人面桃花6声声慢7相思意8物是人非9钗头凤10忆江南
57、野哭几家闻战伐(倒装)
5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59、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60、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6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2、明确:(l)第3段侧重于揭示秦皇的荒淫、奢靡和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导致农民起义,阿房宫毁灭;第4段侧重揭示秦与六国自取灭亡的教训,讽劝“后人”要引为鉴戒。后一段是对前一段的拓展、推论。(2)第3段的表现手法是夹叙夹议,重点仍在铺叙,但以议论为框架、脉络;第4段则纯为演绎、推断。两段之间,前一段是后一段的铺垫,不采用铺陈的方法淋漓尽致揭露就缺乏力量;后一段,道理已明,再写就成赘疣,话说得越精要,越能引人思索、慨叹。(3)第3段用“嗟乎”紧承上两段的铺叙,转入对秦亡教训的议论,并领起后文一叹再叹的笔调。这一段,同前两段一样,也运用了骈文的四言句法,采用了铺陈、夸张,排比的手法,但散文的笔法更多,散文的气脉更足,“文赋”的特点更为鲜明。
6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64、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65、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66、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67、2少年行(唐)王维
68、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69、第4段:“人、秦(拒秦)、人、君”押韵。
70、A渗漉(shenlu)栏楯(shun)兀(wu)坐修葺(qi)
71、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72、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73、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74、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75、蒌lóu蒿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tún欲上时。
76、2绝句漫兴(唐)杜甫
77、(诗海选粹)古诗词里的相思有多长
78、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
79、2、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
80、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81、要求:体味文中蕴涵的情感,找出文眼。
82、第一步:反复研读“体物”部分,即课文1、2两段。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要求多下功夫,并做到熟读戍诵。
83、(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84、乐曲经过进一步铺垫,即要奇峰突起。“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不知何时,风云变幻。狂风、闪电、雷声一齐出现,哗啦啦,下起滂沱秋雨。莫不是女娲补好的天破了?莫不是天帝发出惊呼?其实,这是李凭接连弹出高亢激越的旋律。二十三弦齐鸣,仿佛万物齐响。轰隆之声有如排山倒海,使听众应接不暇,产生错觉。何况赏乐至此已进入其境,原本就如痴如醉。此时,高潮迭宕,惊心动魄。这里的乐曲,与韩愈《听颖师弹琴》“失势一落千丈强”有相似之处,大抵多为急速下行的音阶。大自然虽变化多端,万物终有相同点。二位诗人对音乐的感受虽不同,对大自然的这个客观规律的认识却是一致的。
85、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86、——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二十四桥……为谁生”等。
87、江雪(唐)柳宗元
88、划分本文层次,归纳大意。
89、赏析加点字(字幕)
90、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91、同到牵牛织女家。(理解)弯弯曲曲的黄河流程万里黄沙,风簸水动波浪淘卷着泥沙从天边流来。今天我要沿黄河之水直上天河,与它一同到达牵牛织女的家门。
92、末二句为第四层。“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两句,既结束上文,以想入非非表明思念之深;又开启下文,以想入非非生发出道士招魂。
93、接天莲lián叶无穷碧bì,映日荷花别样红。
94、答案:春风;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古代一种铜制的乐器,形状像钟,打击发声;用食物款待别人。
95、——(分小组讨论推荐,教师点评板书)
96、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97、韩愈,字退之,也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
98、(文本扫描)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阳县新登镇)。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于是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两首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99、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00、词题“桃源”,即指桃花源,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构想的理想图画。在这个桃花源世界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人间尔虞我诈,赋税战乱现象,而是一个环境宁静,风景优美,人民淳朴,和平劳动,生活幸福的世界。这就是后代失意文人所津津乐道的世外桃源世界。秦观贬居郴州后,闻知这个桃花源就在郴州以北,自然眷念于心。在《踏莎行》里,早就写出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佳句,以表现他对桃源的向往和望不见的怅惘。这首《点绛唇》词,也是写他在遭受一连串政治打击,经受了人间种种坎坷之后,抒发他厌倦现实黑暗世界,向往世外桃源的思想感情,表现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101、2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