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江畔独步寻花》
2、江畔独步寻花•其一注音版:江畔独步寻花·其一(唐)杜甫huángsìniángjiāhuāmǎnxī黄四娘家花满蹊,qiānduǒwànduǒyāzhīdī千朵万朵压枝低。liúliánxìdiéshíshíwǔ流连戏蝶时时舞,zìzàijiāoyīngqiàqiàtí自在娇莺恰恰啼。
3、赏析:“江上被花恼不彻”,花恼人,实际上是花惹人爱。花在江上,花影媚水,水光花色,更是可爱。“颠狂”两字把爱花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七首绝句写寻花,贯穿了“颠狂”二字,这第一首诗是解题。
4、《江畔独步寻花》其其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译文如下:其一: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情只好到处乱走。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其二: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5、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6、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7、赏析:“不是爱花即欲死”。痛快干脆,毫不藏伏。下两句则是写景,写花枝之易落,花蕊的慢开,景中寓借花之深情,以对句出之,更是加倍写法,而又密不透风,情深语细。
8、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9、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10、小升初数学18个“重难点”及7个“易错点”知识精编汇总,速收!
1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畔独步寻花
12、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13、“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4、(作者)杜甫(朝代)唐
15、7首江畔独步寻花(其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江畔独步寻花(其二)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江畔独步寻花(其三)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江畔独步寻花(其四)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其七)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16、④留连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17、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
18、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19、江畔独步寻花(其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江畔独步寻花(其二)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江畔独步寻花(其三)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江畔独步寻花(其四)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0、《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的组诗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
21、“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22、⑵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陆游《老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
23、黄师塔前江水东⑵,春光懒困倚微风⑶。
24、这七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之手。
25、点击学习聆听·走进诗词意境
26、【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其一】zìzàijiāoyīngqiàqiàtí自在娇莺恰恰啼huángsìniángjiāhuāmǎnxī黄四娘家花满蹊,qiānduǒwànduǎyāzhīdī千朵万朵压枝低。liúliánxìdiéshíshíwǔ留连戏蝶时时舞
27、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28、不是看花即索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29、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30、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31、译文:黄四娘家绽放的鲜花遮蔽了小路,万千花朵将枝条压得低了又低。留恋那芬芳花间时时飞舞的彩蝶,自由自在欢声啼鸣的黄莺。
32、“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33、更可以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34、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扩展资料写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35、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
36、⑴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边的浣花溪。独步:独自散步。
37、译文: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
38、开学在即|请善待每一位对孩子严厉的老师
39、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19?
40、习孔孟之道,做有德之人
41、⑧啼(某些鸟兽)叫声。
42、②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43、译文: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浆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44、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著名的作品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他与李白并称“李杜”,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45、于是诗人觅伴赏花,“走觅南邻爱酒伴”。可知杜甫是找他的邻居一同赏花的。“经旬出饮独空床”,明写这位爱酒伴是出饮,但他该也是独自赏花去了。
46、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
47、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48、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49、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
50、准妈妈可以吟诵一些优美的诗句给胎宝宝听,通过美妙的诗句所描述的美丽画卷,不仅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也能对胎宝宝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1、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
52、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53、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54、陕西省2020幼升小、小升初入学政策公布!我省8个市公布开学时间!
55、《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
56、【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其一】译文: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已,无处讲述这种心情只能痴狂沉醉。来到南边邻居处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床铺空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57、它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8、老师:韩笑学生:李沐辰
59、“经旬出饮独空床”,明写这位爱酒伴是出饮,但他该也是独自赏花去了。这“无处告诉只颠狂”写的是两个人的事——他们都到江畔独步寻花去了。也可能寻花的还有更多的人,谁都爱美。这七首绝句写寻花,贯穿了“颠狂”二字,这第一首诗是解题。
60、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61、从诗题看,诗中有江、花、人。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天,同时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为什么会懒困呢?原来是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造成的。
62、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63、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无比喜爱与向往
64、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万千花朵将枝条压得越来越低。
65、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首古诗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写的。诗中的黄四娘家在四川的成都,诗中写到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千万朵硕大的鲜花把枝条都压弯了,花丛中成千上万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嬉闹玩耍,久久不愿离开,自由自在、漂亮娇美的黄莺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声,真是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
66、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诉说这种心情只好到处乱走。
67、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
68、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花枝上彩蝶蹁跹,春花鲜艳芬芳。正当诗人赏花之时、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69、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70、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经常独步寻幽,消遣世虑。诗人共作七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六首。
71、蹊(xī):小路。
72、江畔独步寻花(其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江畔独步寻花(其二)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江畔独步寻花(其三)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江畔独步寻花(其四)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其七)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7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4、嬉闹的彩蝶在花间盘旋飞舞,不舍离去,小黄莺自由自在地叫着,声音悦耳动人。
75、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76、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77、其五: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78、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
79、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80、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81、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
82、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83、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84、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85、其一: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情只好到处乱走。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其二: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86、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87、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情只好到处乱走。
88、这首诗的意思: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89、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90、提高感悟能力和文学素养,
91、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92、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93、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94、全诗如下: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95、原文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作者: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译文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96、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97、《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
98、“江上被花恼不彻”,花恼人,实际上是花惹人爱。花在江上,花影媚水,水光花色,更是可爱。“颠狂”两字把爱花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于是诗人觅伴赏花,“走觅南邻爱酒伴”。可知杜甫是找他的邻居一同赏花的。
99、高考延期,开学延迟,告诉孩子: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100、译文: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10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