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汉开始接续,可以看一下刚才那套丛书里头相应的几本:《波峰与波谷》、《经世与玄思》、《恢宏与古朴》。如此我们就迅速过了南北朝了。
2、【史书推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3、陈寿开始在蜀国任职,受宦官排挤不得志。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4、他们如何选取分析样本,以及分析材料的过程,他们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都呈现在了著作里。
5、第四本: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张荫麟以史、才、学出众知名,年仅37岁去世。该书是其唯一著作,他根据自己的史观对东汉之前的历史作以严格选择与取舍,是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
6、《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7、《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8、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9、入门可读: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0、10本宋代专业领域必读书目
11、最后,无论你爱不爱,都要读一读的是《资治通鉴》!!!通史类的著作,好的也就那么几本呀
12、豆瓣评分:2
13、入门时候的兴趣,唯一可以接受的死法是自己慢慢淡漠,绝对不可以因为错误的接入点而让本可以金风玉露一相逢的事情变成从此萧郎是路人。
14、《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
15、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历史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再探索,认为中外学者习称的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实际上只存在于东晋一朝;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其存在形式是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本书不落以婚宦论门阀士族的窠臼,对中国中古政治史中的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精辟的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6、明末清初,三本书足以囊括,顾诚《南明史》,《明末农民战争史》,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
17、东周列国志和史记的本子太多,压根不需要推,战国策则不然
18、友情推荐范祥雍先生四卷本战国策笺证
19、所以,阅读这些著作,不仅能帮助你看明白历史背后的规律,更好的理解现实。
20、《牛津英国史》,作者:KennethO.Morgan
21、张帆教授2021年中国古代史(下)课程参考书目
22、推荐理由:说实话,这部书,宋书君没看完。宋书君没有书单狗那么牛逼,可以看完3000本书。所以我的推荐语你信半句就好。中国人读史也好,写史也好,重史实,轻史料。所以看起来,可读性强,故事性强。这基本上是《左传》或者更早的时候传统了。但是西方人不同,西方人重史料。所以这一系列的书,宋书君数次想啃完但都以失败而告终。首先当然是可读性不够,其次是翻译的天然折损(宋书君还没有牛逼到可以拿到原著就是啃的地步),最后是简体中文版删节甚多。这个原因为什么你们都知道,反正宋书君后来找了一个港台版,还是没能读完。
23、*注3:本周五20点前我们的优惠券将会赠送完毕。请后来读者等待下周推荐。
24、《文艺复兴简史》,作者:JerryBrotton
25、说过的,这个系列不会断。每一次整理书籍推荐内容,都有极大的喜悦。都有点觉得做早了,若是明天就能开始以书为伴的长假,应该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26、至于文气,《世说新语》自然必读,完全不需要解释,如果你比较弱,请读杨勇先生版世说新语校笺(豆瓣)
27、当然,也推荐你阅读学人写的通史著作,如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等,如果能够hold得住的话。要通俗性的话,个人推荐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以及高阳的小说。这两位先生虽是写小说,但比许多“专家”都要严谨许多,不怕被误导。
28、史学入门,首先需要阅读的是通史,而理清脉络最好的书籍便是历史教材。
29、本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全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井井有条地叙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兴亡大势,错落有致地描画出东汉一代的社会、民情与人物百态。
30、也就从魏晋开始,必读书目中二十四史开始淡出,直到欧阳修新五代史才重新回归,为何?晋书质量只能说一般,我推荐的必读书,就是吕思勉先生最佳一本《两晋南北朝史》
31、强化的话,孟森先生每本书都可以读,顾诚先生其他书都可以读
32、像《资治通鉴》这样史书里的人生启示,是几乎没法通过其它渠道获取的。文言原著确实对我们很多人有比较大距离,那就选择这部吧。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里面很多是柏杨先生的主观表达。
33、尽管里面有不少作者和译者的幽默,读这本书还是有些吃力的,对不少人来说,应该是用“啃”更为合适。地域与文化传承差异尤其是宗教信仰造成的知识距离显而易见。但若对于欧洲中世纪有系统了解,这是一部错不过的书。
34、元史的话,也比较难找,因为元史的研究状况本身也比较滞后。周良霄和顾菊英的《元史》据说不错,我自己没读过。《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过部头有点大,而且有点冗杂,讲具体史事的不够多,所以你可以先看一下相关的年谱和重要的史事之后再看这本。
35、初级版本: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太史公的《史记》、黄仁宇《万历十五年》。(适用于阅读能力一般,历史知识较少,初中时期阅读量不大的高中生)
36、只有这些材料,以及对这些材料的分析,才是和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
37、《晋书》和《资治通鉴》,《纵横十六国》除此之外基本上没有别的关于十六国的史书,特别是《资治通鉴》第二本对十六国的情况介绍的很多。
38、《史记白话故事大全集(经典畅销书)》内容简介:《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9、第五本: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费孝通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该书中他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40、《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部曲 王树增
41、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42、《论美国的民主》,作者:托克维尔
43、作者: (***) 尤瓦尔·赫拉利
44、本科的时候学的是历史,所以这个问题被问过挺多次的。一开始为了显示逼格,我都是一上来就推荐人家直接读史料或者陈寅恪和唐长儒等先生的大部头的。后来发现其实自己都hold不住这些书。如果事先没有足够的了解,一下子入局太深,反而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主张你先去看一些好学人写的好入门书:
45、《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46、弗兰科潘用散文一般的笔法将张骞通西域、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崛起、波斯帝国辉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斗争、十字军东征、成吉思汗西征、美洲大发现、明代《金瓶梅》的出现、王阳明心学的繁盛、美国独立、克里米亚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中东战争、阿富汗战争、塔利班、911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一带一路等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绚烂故事全都串联在一起,为我们带来了《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级巨著。
47、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现代语言写出来,通俗易懂。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上下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
48、《中国历史故事》是2007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小川。该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政治、军事、文化有关的内容。
49、明代,必读书,孟心史先生《明史笔记》
50、《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51、新一段历史的起草往往不在盛世之初,而在乱世之末。刀枪剑战和巧言虚辞交加的春秋战国时代、多族碰撞与殷殷礼佛的两晋南北朝时代、更国换帝如走马灯的五代十国时代、脆弱的统一孱弱的军事与超级发达的文化并存的宋辽金蒙时代,都各有各的气质。
52、有关战事,制度等各个部分,此书完胜晋书,而南史北史都有秽史的恶名,为避免先入为主,不能先读他们。虽然此书依然阅读难度不适合入门者,但是是那种越读越香的好书,一旦习惯吕公语言风格,读此书之快感无与伦比,实际上有关历史的书籍或多或少都有些阅读难度,只是因为秦汉时期前四史在,所以吕公的著作才会被显得较弱而已,两晋南北朝时期,绝对无书可以和吕公此书抗衡。
53、年年祝大家假期愉快哦,下期再见啦!
54、《哈佛中国史》是继《剑桥中国史》之后反映50年来世界中国史全新研究成果、代表世界中国史研究较高水准的21世纪全新中国通史。与皇皇十余卷、内容专深、多位作者合力撰写一卷的《剑桥中国史》不同,《哈佛中国史》每个断代均由一位学者一气呵成,文风通贯,浑然一体。
55、从文字内容来看,作者对庞杂的史料取舍恰当,对各种历史事件着笔简要,边叙边议,文字生动;从编写技巧来看,每章前冠以简明提要,承上启下,便于掌握线索,每章末附有选读书目,便于进一步研究。
56、具体按时间说下来,我觉得最好如此:
57、《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融会作者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
58、《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59、【史书推荐】本书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通过探讨近代大变局中传统的中断与传承,中西文化竞争与民族主义的特异,思想衍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各层面的多元互动,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丰富特性。
60、《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断代史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61、所以我们看到的,基本只是皇家为自己文过饰非的美文而已。严重失真。
62、关于世界史,通史方面,《全球通史》和《历史研究》之前都介绍了。再推一部:
63、从而趋利避害,顺势而为。
64、秦汉史,自秦统一到三国
65、以上,魏晋南北朝,入门必读: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66、易中天和于丹常年被当做反面靶子批驳,实际上二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品三国还是非常不错的入门读物
67、作者: 茅海建
68、金毛siri——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69、搬出这本来压轴,对这一期推荐书籍的趣味性也许会打上大的折扣。但基于上面大多都是相对严肃的正史内容,把它放在这里,它对应的位置是匹配的。看书名就知道这本书的意义不用展开说了。如果这本太严谨枯燥,之前推荐过的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也不失为了解美国历史的一种方式。
70、第三本: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吕思勉与钱穆、陈寅恪、陈垣并称“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史学著作丰硕。该书以其个人之力完成,上篇为文化史,下篇为政治史,可谓“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
71、10本明清史教师专业必读+5本学生推荐书目
72、豆瓣评分:3
73、唐宋时期我读的比较少,只读过资治通鉴,吕思勉《隋唐五代史》,《新旧五代史》和一些宋人笔记等,不想强行硬撑,误己误人
74、你会发现,大部分流水账式的历史书中,绝大部分记录的都是皇家,和豪门贵族的事情,平民老百姓的信息几乎没有,有也只是笼统概括。
75、《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76、不好,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太多抄袭他人的地方,没有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帝王业》通俗类《明朝那些事儿》、《正说唐朝二十一帝》、《正说明朝十六帝》、《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万历传》《清十二帝列传》学术类《万历十五年》、《崇祯十七年》、《清朝简史》近似于历史的小说《李自成》《曾国藩》《杨度》《张居正》武侠类《碧血剑》、《鹿鼎记》《书剑恩仇录》《天龙八部》等(金庸先生的武侠都是基于历史写的)传统小说《唐史演义》《宋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清宫十三朝》当然要先真正的学好历史看《二十四史》也是很重
77、第七本: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为华东师大教授,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长江学者。该书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
78、世界史方面,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有名,但想靠它理清世界史脉络,怕是不容易,外国人写的史书思维模式与中国人是不同的,适合对世界史有一定了解后阅读。
79、我不建议读流水账式的历史书。
80、所以,流水账式的记录皇家贵族故事的历史书籍,确实用处不大。
81、第一本: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中国史书典范,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2、如果你想看的是正史的话,不妨读读说唐,隋唐史等历史书籍如果不是的话,不妨你看一下关于隋唐类的穿越小说,架空历史类的的,这类小说以隋唐英雄割据为背景,通俗的写法来展现那一段壮阔的历史,读起来也不是很枯燥。还有强烈推荐你看一下隋唐英雄传这部连续剧,里边的秦叔宝,罗成,李元霸,宇文成都演的非常不错下边是我推荐的一些书:《说唐全传》《兴唐传》《混唐后传》《大唐双龙传》《隋唐英雄志》《英雄凯歌》《程咬金与秦叔宝》《逆唐》《调教初唐》《大唐》《残唐重生李世民》《梦回大唐》
83、周策纵著陈永明/张静译
84、所以,与其关心帝王将相的生活细节,不如了解在不同历史阶段老百姓遭遇了什么,对我们更加有用。
85、他们也总结了社会的宏观结构,以及运行发展的系统性模式。
86、明史选择特别丰富,名气响的关联书籍不少。跟《明朝那些事儿》一样,这本说的是整个明朝的人和事,不同在于,它属于较容易看懂的文言文,所以简练扼要,里面没有太多作者的情感代入抒发。他的《清史讲义》评价也不低,可以一并考虑。
87、又名《血腥的盛唐》,是不是知道这个别名年糕们就不感兴趣了呢?但其实,绮丽大唐从不缺乏云鬓花颜和纸迷金醉,也从不间断金戈铁马和铁蹄铮铮。太宗青年神圣、晚年亦有微瑕,高宗从不曾怯懦,天后武曌墨也实在是积年恒志、冷酷清醒。而玄宗,青年胆魄当头、中年励精图治、晚年纯挚浪漫,却真实拨动了战乱唐朝的时钟。后面的皇帝匆匆上位下,无一不在疲于应付强势的藩镇、相权和宦官。在玄宗、代宗、德宗等的出逃下,在安禄山、吐蕃、朱批等的霸占下,在目睹这风流大唐代代兴罔更替下,千古一城西长安比当今北京长安街还要宽的140米的长安大街,终于被黄巢纵火,一炬成灰。
88、吕思勉编著的《吕著中国通史(上下)》分上下两册,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及政治历史的变革。在叙述治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典章制度、个人点评,倾注了吕思勉先生一生的真知灼见,力图构建一部文化的政治史和政治的文化史,能够给读者提供中国历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是甘前史学界比较权威的经典通史著作。
89、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正得失。今人说,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前人走过的路,但对于过去的路我们要有所认识。太阳底下无新事,所有今天所结出的“果”,我们都可以在历史里面找到相应的“因”。
90、这部分没什么取巧的,后人著作虽多,但主要是制度史,史事入门并无更好选择。以秦汉史为书名分别著述的有吕公思勉,钱穆,田余庆和翦伯赞等人,吕思勉《秦汉史》水准接近不朽,不过对初学者仍然略嫌艰深,而且部分问题吕公的强势论证易于使人先入为主,钱穆先生对史事方面的著作除却伟大的国史大纲之外其余都嫌漫不经心,比如《孔子传》,《黄帝》等,他的秦汉史明显弱于吕公。
91、豆瓣评分:1
92、推荐理由:看过这套书的人都知道,林达的书是很有启蒙意义的。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国的何以发展成为今天的美国的?总统为什么也是靠不住的?看这套书,应该会让你有一个虽然初步、但是完整的思路。在三观已经扭扭曲曲,倾斜得不像样子的时代,推荐你们看看这套书,近距离地正三观、开眼界。
93、当年明月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就说,要用一种不正经的方式来写作,这本书,的确是贯穿了许多的个人情感,但是其中蕴含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相信在读完之后收获良多。
94、如果你爱历史还爱哲学,熊逸欢迎你春秋大义(豆瓣)
95、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呢?
96、所以,向聪明人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97、推荐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这是一部够看半年的书。
98、例如,有的人做了一辈子生意,未必能总结出一本《国富论》或《经济学》来,但读过《国富论》和《经济学》的人,做生意一定更胜一筹。
99、通史类的,之前介绍过《国史大纲》,这次再补充一本:
100、这是一本最好的中国文学入门书。书中保留了钱穆先生授课中最鲜活的口语表达,也留存了许多神来之笔。全书31章,从诗经一直讲至明清章回小说,贯穿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脉络。
101、知乎叶锐洪(喜欢读书,努力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