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0 16:36:04

1、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2、多少乡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开。

3、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4、樽前且拨伤心事,溪上还随觅句行。

5、【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

6、渔家傲·九月重阳还又到

7、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8、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9、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10、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11、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12、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13、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14、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1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6、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17、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18、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

19、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心思归烟雾积聚不散。

20、赏析:在咏菊诗中,“龙山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山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2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2、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23、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

2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语淡至极,浑然天成,全篇极其亲切省净。写的是重阳节诗人到一位山村朋友家做客从来访到辞别的情景。在绿树合抱的恬静优美村庄中,主人杀鸡做米,在家中面对菜园场院,把酒畅饮谈论庄稼地里的农事。这些直率真诚的家常话让诗人愉快地度过了一个重阳节,并且商定明年重阳节还来“就菊花”。诗人还写出“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秋登兰山寄张五》)同样是在描述重阳时节,饮酒赏菊的活动。

25、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26、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27、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28、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29、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30、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1、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

32、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33、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34、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35、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36、诗人独自一人重阳登高,通过对自己所见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独酌,抒发怡情自然的旷迭的襟怀。

37、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

38、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39、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40、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

41、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42、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43、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44、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45、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

46、【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句】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

47、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据传,重阳赏菊就起源于陶渊明,又因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所以又称“菊花节”。

48、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49、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50、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51、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52、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53、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54、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宋,晏几道《阮郎归》)

55、重阳节,又叫“踏秋”节,每年农历九月初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呢?

56、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唐.王昌龄《九日登高》)

57、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58、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

59、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6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1、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62、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63、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64、注释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⑶佳节:美好的节日。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65、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66、《采桑子·九日》——清·纳兰性德

67、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68、读书和不读书的孩子,人生究竟差在哪?

69、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70、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71、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

72、满目山河增感慨,一时风景寄遨游。

73、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74、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75、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

76、北料乡关方自此,南辞城郭复依然。

77、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

78、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

79、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80、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

81、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

8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3、菊花酒,重阳要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同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菊花酒典故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以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之,故谓菊花酒。”晋代陶渊明有诗曰:“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荆楚岁时记》亦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茸,饮菊花酒,可使人长寿。”。

84、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

85、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86、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来历:重阳祭灶。重阳节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古人对重阳节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写重阳节思念家乡的诗句。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赏菊、登高、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每到重阳节就会登高远眺,为的是站在高出能瞻望到家乡,表达思想的情感。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纪念祖先的佳节;也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除了祭祖的意义外,重阳节还代表着思念、团聚,现在也代表了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倡导全社会树立敬老、孝老、爱老的风气。

87、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

88、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89、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90、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91、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92、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93、松径小山头,夕阳新酒楼。

94、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95、重阳节吃糕,如同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应时节令食品。历史上重阳糕经历了多次变革:汉朝时叫“蓬饵”;唐朝时叫“麻葛糕”和“米锦糕”;宋时叫“菊花糕”、“重阳糕”;清朝时则叫“花糕”。从民俗意义上看,“糕”与“高”同音,古人相信“万事皆高”之说。重阳时吃糕,象征步步登高,意义独特。据史籍载,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也被用于馈赠,颇具礼俗意义。《帝京岁时纪胜》载:“京师重阳节花糕极胜。有油糖果炉作者,有发面垒果蒸成者,有江米黄米捣成者,皆剪五色彩旗以为标识。市人争买,供家堂,馈亲友”。

96、赏析: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97、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98、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99、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100、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101、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