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生平【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1 09:47:47

1、鲁迅求知欲十分强烈,除学习功课外,他还广泛阅读古代小说、野史、杂书和从西文翻译过来的新书。由于家境贫困,为了求知,他把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金牌变卖了。

2、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的发扬人。”

3、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是年开始大量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为之翻译。同时开始提倡革命美术,倡导现代木刻运动。

4、《朝花夕拾》(散文集)19未名社

5、当人们不满意于自己的现实处境时,还有一个去处,就是“过去”,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怀旧”。在回忆往事时,对过去生活中的痛苦与欢乐、错误与正确、丑与美、重与轻……总是选择、突出、强化后者,而回避、掩盖、淡化前者。这大概是一般人所难以避免的。

6、琴姑应该说是鲁迅先生幼时的“初恋”。但不知何故,这一桩婚事在后来鲁迅的著作中,没有提及。是鲁迅为了跟明事业忘记了呢,还是他把这美好的情愫永远埋藏在心里,或者俩人曾以身相许否。想必鲁迅有自己的苦衷,遂无可奉告焉。

7、可加入人文社鲁迅读者群

8、一次,鲁迅写信给增田说,山本夫人不能来上海“是一件寂寞的事”,而致信山本夫人,则每信必诉“上海寂寞”,为其它信件所罕见。后来鲁迅去世时,山本夫人初闻他的噩耗立刻失声,那是她曾经苦恋的男人!

9、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10月17日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

10、【鲁迅生平】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作家、诗人、评论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11、与别人合编《中国矿产志》,翻译了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1904年翻译了《北极探险记》,1907年著《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

12、鲁迅与许广平,师生恋,还是那个时代,鲁迅自始至终都是鲁迅。

13、从小就在语文课上学习鲁迅。老师说:“鲁迅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在青少年的心目中,他身着朴素的中式长衫,再冷的冬天也不戴手套、围巾,一年四季穿一双黑帆布面胶底鞋。头发乱蓬蓬,很长也不剃。听老师说:国际友人史沫特莱邀请鲁迅在大饭店吃饭,西仔竟然看鲁迅衣衫朴素而不准他进门!许多回忆录记载:鲁迅虽然生活俭朴,却节省很多钱支援革命。

14、1902年3月鲁迅考取官费留学到日本。904年4月,鲁迅在弘文学院毕业。同年9月,他离开东京,前往仙台医专学医。

15、随波逐流,一生无忧,不与天争,不与地斗,不与人辩是非明善恶,凭个人能力,与现实保持和谐距离,将会衣食无忧,生活舒适;可鲁迅先生不同于常人,面对黑暗的社会和邪恶的势力,敢于惨淡人生,敢于鲜血淋漓,毫不畏惧来自各方面的危险和威胁,敢于斗争,绝不妥协!他利用手中的笔,发出心中的呐喊。他的笔似匕首是投枪,对待敌人毫不留情,揭穿他们的阴谋,戳穿他们的本质,坚持正义,追求明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为新文化运动奋斗了一生,为人民的解放自由奋斗了一生,在风雨如晦东躲西藏的夹缝中生活了一生。鲁迅先生的一生辉煌而非‘悲惨’!

16、鲁迅辞世以后,许广平写作关于他的回忆录,除了介绍鲁迅的饮食起居,其它基本一无所有,在有关的许多重要方面,留下了大量空白。

17、鲁迅还大力倡导创办科普杂志。1925年,他在《华盖集·通讯》中写道:“单为在校的青年计,可看的书报实在太缺乏了,我觉得至少还应该有一种通俗的科学杂志,要浅显而且有趣的。”

18、也许你曾经看过这样的场景,有些媒体报道访谈一些“文化大师”,这些“大师”在被问到至今读多少书的时候,其中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师”,回答说“十万册”。

19、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20、1909年,鲁迅在东京蒋抑卮病室。右一为鲁迅,左一为许寿裳。许寿裳或许是鲁迅毕生最好的朋友,而这张照片则或许是鲁迅与这位至交的第一张合影。

21、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由林语堂推荐专任厦大国学院研究教授,月薪国币400圆;1927年2月,鲁迅在广州中山大学受聘担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月薪国币500圆。

22、1921年银洋1圆约合1995年人民币44元,2009年人民币88元;

23、据上所述,再联系当时周氏兄弟同住一院,相互出入对方的住处原是寻常事,在这种情况之下,无意碰见并非鲁迅之过,鲁迅断不会偷窥自己的弟媳身体!这周作人未免对兄长太狠毒了些。

24、他拒绝“全面”,强调历史、现实、社会人生、人性等都是有偏颇、有弊端的。

25、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6、他拒绝“永久”,强调一切都处于过程中,否定生命的凝固与不朽。人们要正视这一切,才能从中杀出一条生路。这正是一种清醒的现实主义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色。

27、5月20日上午10:00,我们将邀请黄乔生先生在鲁迅博物馆会议室做主题为“俯首横眉——鲁迅生命的瞬间”的演讲。讲座后,读者还可以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鲁迅博物馆珍贵展陈,零距离感受鲁迅故居。

28、我在牛棚里算清了鲁迅一生的经济账目,才睁开眼睛看清:离开了钱的鲁迅,不是完整的鲁迅,更不是真正的鲁迅。

29、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30、宣统元年(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

31、196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生平事迹》活页。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32、但最为令人难解的,是周作人对鲁迅的婚姻选择,持一种蔑视的态度。在他看来,鲁迅与许广平的同居,乃色情心使然,系旧文人纳妾之举。一贯主张个性自由和健康性道德的周作人,此时竟不容忍自由恋爱的人生之旅,想起来,很是令人费解。

33、宣统二年(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34、再说周作人与鲁迅关系恶化另一真相。一九一九年二月,鲁迅卖掉绍兴祖居老宅,将全家迁往北平。新住宅八道湾的房屋高敞,宽绰而豁亮,是被称为有“三进”的大四合院。考虑到羽太信子家人的生活习惯,鲁迅特意将后院的几间房子改装成日本格式。

35、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1906年6月,鲁迅回到东京,积极参加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翻译与介绍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国小说。

36、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37、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6月,集成《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长序。(56)

38、197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画册

39、民国十九年二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40、1918年是鲁迅一生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此前鲁迅“沉默”了十年:留学回国后,辗转于杭州、绍兴、南京、北京等地,渐渐“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以抄古碑打发余闲。1918年,钱玄同约鲁迅为《新青年》写稿,并催鲁迅于当年4月份写出了《狂人日记》,从此文学家“鲁迅”走到了历史的舞台。

41、1901年银洋1圆约合1995年人民币73元,2009年人民币146元;

42、我这个“专政对象”,当然在传阅“革命文献”方面最靠边站。《鲁迅全集》前几卷精彩的部分,如《呐喊》、《彷徨》等,都被“内部矛盾处理”的别人抢去看了,连《两地书》、《集外集拾遗》都轮不到我,读书预备队排得挺长挺长……只有那上、下两册簇新精装的《鲁迅日记(1912—1936)》,谁都是翻了翻也不愿过目的,扔在角落里。好吧,我就在冷而又冷的角落,自学这冷而又冷的《鲁迅日记》吧。

43、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44、我表示愿意将死火带出冰谷,让它永得燃烧。死火回答说:“那么,我将烧完!”这就是说,死火所面临的是一个“冻灭”与“烧完”的两难选择。应该怎样理解这种两难选择的象征意义呢?

45、与女学生许羡苏“头发的故事”

46、“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47、文学家鲁迅先生对我国的科学普及工作,也曾作出过重要贡献。

48、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49、【鲁迅生平】在儿子周海婴出生后,鲁迅用来送予儿子称其为“小红象”,可谓“白象红象一父子”,鲁迅在哄孩子高兴时也常常自作小调“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红红,小象红;小象,小红,小红象,小红,小象,小红红。”丈夫的怜子温情可见一斑。

50、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论文、散文、翻译近1000万字,代表作品有《彷徨》、《呐喊》、《朝花夕拾》、《野草》等。

51、百无聊赖之际想:好罢,我正好是学数学出身的,就来查查鲁迅的账罢。“中国文化人经济状况”的自选研究课题,原来是这样开始的。

52、5月15日再发病,医生诊断胃疾,自后发热未愈,31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情况不乐观。6月,身体略有好转。

53、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54、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9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与艾青等人发起“春地美术研究所”。

55、与北大校花马珏的微妙情缘

56、“史无前例”时代,25岁的我,从中国科学院被押送到劳改农场。不发工资,每月仅15元人民币的最低生活费。身披无产者的劳动服、头戴“资修反”的“帽子”。人拉犁、扛石料,干牛马活、吃猪狗食之余,还是改不掉老九的臭毛病:一到休息时瞪着双眼就想看书。当时只准学“马恩列斯毛林江”。幸好农场还有一套《鲁迅全集》,这是作为革命文献发下来给群众轮流自学的。

57、有一个上午,她来过,下午再来。最后也许是感觉到许广平的地位不可动摇,毕竟有了鲁迅的孩子,一九三六萧红不得已远走日本,三年后年与端木效蕻良同居并到香港,端木效蕻良也是个文人,同样是个风流人物,也不可能给萧红太多的幸福,终于萧红在自己选择的道上历尽坎坷后在香港病故,死时年仅三十一岁。

58、在这一点上,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幻想。那么,这是不是说,“冻灭”与“烧完”两种选择之间,就不存在任何区别呢?不是的。尽管最后的结果都是“灭”(“完”),但在“烧”的过程中,毕竟发出过灿烂的光辉,并给人类带来光明,哪怕十分短暂;而“冻”的过程中,却是什么也没有。

59、又听见几个人走过来了,大概是来参加来追悼会的吧,一个表示惊讶:“死了?”一个“哼”了一声,另一个叹一口气,“唉!”这还不算,又有几个青蝇停在我的眉毛上了,跨一步,我的毛根就一摇,还有一个从鼻尖跑下,用冷舌头来舔我的嘴唇,你想这有多恶心,多难受!可我又不能动,无法把它赶走。好不容易青蝇飞走了,临走前,还要“嗡”的叫一阵,说是“惜哉”!我愤怒得几乎昏厥过去。

60、其实最具说服力的就是,在这两万册古今中外图书形成的文化沃土上,鲁迅长成了参天大树。

61、先看“敌人”。有一篇《这样的战士》,说战士举起投枪,向敌人掷去,“一切都颓然倒地;——然而只有一件外套,其中无物。无物之物已经脱走”,战士“终于在无物之阵中老衰,寿终”。什么叫“无物之阵”?就是你要做一件事,分明感觉到敌人(反对者、阻力)的存在,但却摸不着、抓不住,无从和它对垒交战,使你终是失败者,什么事也办不成。

62、因为他对人性和国民性的深刻洞察,因为他对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激励与关怀,因为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大贡献,鲁迅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近代革命的一面旗帜,他被颂为“民族魂”。

63、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15)

64、然后,经过一番细致的求证之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从鲁迅小朋友的床到三味书屋一共有190米的距离……这么看来,迅哥儿被罚确实不算冤。

65、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家境益艰。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66、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23)

67、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

68、这部《鲁迅影集》首次完整收录鲁迅一生留给世界的全部影像(收录鲁迅先生留存至今的个人照片一百余张),均系所能找到的最好版本;经过仔细修片,力图达到最为清晰的效果;单幅单面,辅以最为准确精当之图注;全书特精装带函,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69、民国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6月,读《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盛赞译者。9月,发表小说《风波》。

70、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

71、《野草》(散文诗集)t9北新

72、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16)

73、但当时北京各校经常拖欠薪金。从1921年4月以后《鲁迅日记》才有“往高师校(北京高等师范)取薪水”的记录,9月以后才有“往(北京)大学取薪水”的记录。1921年《鲁迅日记》载收入讲课费52圆(并非全部);1922年日记缺失;1923年《鲁迅日记》载收入讲课费129圆;1924年《鲁迅日记》载收入讲课费8085圆;1925年《鲁迅日记》载收入讲课费7283圆。期间他去西安讲学一个星期,得讲学费300圆大洋。

74、还有“过客”。“过客”黑须、乱发、着黑色短衣裤,从还能记事的时候起,就一刻不停地往前走。老人问他:“你是怎么称呼的。”他回答说:“我不知道。”老人再问他:“你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回答说:“我不知道。”老人问他:“我可以问你到那里去么?”他依然回答:“我不知道。”

75、比如,好多人曾经真情实感地记得鲁迅说过“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但实际上,鲁迅说的是“医学并不是一件紧要的事情,凡是愚若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76、1918年期,鲁迅参与《新青年》杂志的活动。5月,发表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77、鲁迅由此而否定了一切“至善至美”的东西的存在。他说,如果有至善至美(十全十美)的人,那大多数人都不配活着;如果有至善至美的书,图书馆就得关门。

78、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79、为什么会这样?鲁迅有一个高度的概括,“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过去、现在如此,恐怕将来也如此。

80、《鲁迅影集》,黄乔生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81、鲁迅,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82、民国七年五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83、《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青光书局

84、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是意义所在

85、人们在吹捧某一件东西(例如绘画、音乐作品)时,总喜欢说达到了“绝境”。鲁迅说:什么是到“极境”?“极境”就是“绝境”。这类极致、绝时、完美等说法都是自欺欺人的“神话”,鲁迅在《野草》里的许多作品中都做过这种讨论。

86、鲁迅爱逛琉璃厂、淘古物字画,爱吃馆子、摆酒席,孝敬老母,资助亲友,前期在北京住四合院时就雇用女工和车夫;后期在上海住大陆新村三层楼房,他和许广平、幼子海婴三人更雇有两个女佣,晚年全家经常乘出租车看电影、兜风、赴宴席……但那么大的开销,得需要多少钱啊?

87、鲁迅前期(北京时期)是以公务员职业为主,14年的收入相当于1995年人民币164万元、2009年328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1995年人民币9000多元、2009年人民币近2万元。

88、其中除了浙江临海鲁迅展览馆属于个人主办的民间鲁迅纪念馆外,其他均属于官方主办。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上海、北京和绍兴。

89、这样,鲁迅就在人们认为结束了矛盾、斗争的历史终结处,看到了新的矛盾、新的斗争以至新的死亡,这就是“于天上看见深渊”。

90、一次系统的鲁迅介绍,两位知识分子的跨时空相得。

91、现场读者还可获赠印有纪念章的“《狂人日记》发表一百周年暨《鲁迅影集》出版纪念”明信片(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92、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26)

93、绍兴鲁迅纪念馆成立于1953年1月,位于鲁迅故居东侧,它东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坊口,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鲁迅青少年时期在此纪念馆旁的故居生活,往后鲁迅在作品中对此多次提及以及。

94、《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是我国最先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中国地质的著作。当时8个月内连续3次再版,可见影响很大。

95、或许,要真正读懂鲁迅,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从寄托着他全部哲学思想的《野草》开始说起。关于这部作品,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先生有着非常深刻的论述。

96、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但谢绝到国外就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坚持在中国战斗到最后一息。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五十六岁。

97、(4)写作、翻译和编辑收入

98、《准风月谈》(杂文集)19兴中书局

99、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100、《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青光书局

101、到1932年“大学院”津贴撤销以后,版税和稿酬成为鲁迅的最重要经济来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