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2、吉林四年级曈曈妈妈:请陪我慢慢长大
3、(1)我指出了「用白话作新文学」的一条路子。(页一九四——二〇三;页二三八——二四〇;页二七七——二八三)
4、这不过是赫胥黎、杜威的思想方法的实际应用。我的几十万字的小说考证,都只是用一些“深切而著明”的实例来教人怎样思想。
5、(1)这种证据是在什么地方寻出的?
6、胡适反复地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其要义就是“将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种“成器论”的主张正和先秦儒家的“成德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众所周知。孔子说过:“君子不器。”(《论语·为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胡适主张“成器论”。也就是说,无论从事什么正当的行当都是可以的。这样一来,胡适的自由人格思想就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其实就已经具有了后人所说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意蕴。
7、说起胡适,总是和“全盘西化”联系在一起,虽然我们已经知道,即便是这个消极的判断,也未必真实。正确的提法应该是“完全现代化”。但事实上,胡适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不仅有着批评,而且有着相互诠释,甚至再创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反观胡适,仍不乏启迪。以下从认识论、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三个角度略作论述。
8、嘉兴六年级小贝妈妈:握手!拥抱
9、总的来说,蒋忠是想阻止雷震组建一个新的政党。胡适当时还是中央研究院院长,他没有参与到雷震的营救中,但没有成功。胡适留下了一本三千字的日记来解释整个故事。
10、反对“独善的个人主义”
11、由此检视笔者的“表现—存在论”语文学,不无胡先生指向“自由发表思想”:“手到”,“演说、辩论”的“表现本位”因子。初读时笔者未识其“范式”重构价值,他未必存心与夏丏尊、叶圣陶等先生的“阅读本位”对垒,想要颠覆、重构什么。可他似不经意的寥寥数语,于笔者振聋发聩。可惜他所有观点只三言两语草草掠过,此后再未做任何阐释、发挥。于明昧恍惚间,他错失“立言”良机。
12、顾颉刚先生在他的《古史辨》的目序里曾说他从我的《水浒传考证》和《井田辨》等文字里得着历史方法的暗示。这个方法便是用历史演化的眼光来追求每一个传说演变的历程。我考证《水浒》的故事,包公的传说。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井田的制度,都用这个方法。顾先生用这方法来研究中国古史,曾有很好的成绩。顾先生说的最好:“我们看史迹的整理还轻而看传说的经历却重。凡是一件史事,应看他最先是怎样,以后逐步逐步的变迁是怎样。”其实对于纸上的古史迹追求其演变的步骤,便是整理他了。
13、出上庄,过杨林桥,东北行十里许,即到中屯。顺弟的父亲是村里的农民,名叫冯振爽,小名金灶。青年时参加过太平军,随军里的裁缝学得一手好裁缝手艺。他平日勤耕苦作,农闲时便给人家做衣裳什物,为人勤俭正直,人称金灶官。
14、在言语实践上,胡先生最看重演说、辩论这两种言语方式,融听、说、读、写于一体,以简驭繁,以精胜多,是承载“表现本位”、培育思想者的言语生命活动的最佳方式。
15、第无为是消极的,现代政治在治理层面上是积极的。他说:“无为的观念最不适宜于现代政治生活。现代政治的根本观念是充分利用政府机关作积极的事业。十八九世纪的放任主义已不适用,何况无为?现代政治重在有意识的计划、指挥、管理。而无为之治重在不易自然,这是根本相反的态度。”
16、【胡适简介】胡适认为,法律应该对任何人都有约束的。需要依法而治,就需要法律的普遍性。
17、鉴于胡适过去与蒋介石私交不错,胡适流亡海外后又像过去一样从政治上支持国民党,故这次批起来火力不足,且只搞了半年就匆匆收场,与大陆的批胡运动相比,无论在声势还是在力度方面,均有一定的差距
18、********************************************************************
19、由以上引文也可以看出,胡适对孟子情有独钟。事实上,孟子的很多主张确实一度为胡适赞成。比如,在胡适首次介绍“易卜生主义”时,孟子的“独善其身”就成为诠释“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传统资源。他说:“最可笑的是有些人明知世界‘陆沉’,却要跟着‘陆沉’,跟着堕落,不肯‘救出自己’!却不知道社会是个人组成的,多救出一个人便是多备下一个再造新社会的分子。所以孟轲说‘穷则独善其身’,这便是易卜生所说的‘救出自己’的意思。这种‘为我主义’,其实是最有价值的利人主义。”在此,胡适将孟轲的“穷则独善其身”诠释成积极的个人主义。
20、在积极方面,我要教人一个思想学问的方法。我要教人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证据而后信。我为什么要替《水浒传》作五万字的考证?我为什么要替庐山一个塔作四千字的考证?
21、❶我指出了「用白话作新文学」的一条路子。(页一九四——二〇三;页二三八——二四〇;页二七七——二八三)
22、——据一九三〇年亚东图书馆初版《胡适文选》校对
23、八字开过去了,与胡传的八字合过了;礼单送过来了;二月订亲,三月迎娶,农家姑娘冯顺弟,便变成了上庄胡传家的官太太。中屯冯家也造起了一栋新屋。
24、第五组四篇,代表我对于整理国故问题的态度与方法。为读者的便利起见,我现在给每一组作一个简短的提要,使我的少年朋友们容易明白我的思想的路径。
25、根据于生物学及社会学的知识,叫人知道个人——「小我」——是要死灭的,而人类——「大我」——是不死的,不朽的;叫人知道「为全种万世而生活」就是宗教,就是最高的宗教;而那些替个人谋死后的天堂净土的宗教乃是自私自利的宗教。
26、第二组的文字只有三篇:
27、胡适的贡献在于“创造了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他之开拓公共舆论的空间也就是对于他的政治理想的一种实践。他全力倡导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出版自由等,是为了争取人民有批评执政党及政府的合法权利。
28、宁波五年级壮壮妈妈:终于等到你
29、胡适的母亲遭到这般沉重的打击,当时还只有22岁多两个月零17天,虚龄也只23岁!她在人生的途路上还刚刚迈开几步,刚刚尝到一点生活的甜蜜,便青年丧夫,做了寡妇,这是一个中国妇女的最大的不幸!而她又“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再加上家业中落,经济困窘,诚如她的儿子所说,“困苦艰难有非外人所能喻者”。
30、离开1943年的中国,回到今天的现实,看似“爱”而实为“害”的逻辑照样充斥在价值体系、社会道德、具体政策中。比如,宏观调控政策。为了抑制房价上涨太多,政府调控政策一是降低房产开发土地供应,让开发商无地盖房,二是控制开发商的银行贷款,使房产商的日子不好过,惩罚他们哄抬房价的行为。
31、杭州六年级仁儿妈妈:我愿做个农妇,默默守护我的花园
32、不管左、右,“五四”青年差不多都反对传统、向往自由。可是,对自由、公正的必要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基础,在理解和所开的药方上,却存在严重差距,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极端。同样是为了自由公正的理想,“五四”左派青年主张个人权利服从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为了集体,个人必须无条件牺牲“小我”。发展到后来,就延伸出财产集体所有、公有、国有。
33、(2)什么时候寻出的?
34、常熟四年级霖霖妈妈:我们会一直读下去!
35、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对社会),
36、这也是健全的个人主义的真精神。
37、但到了民国十六年,我又得了脂砚斋评本《石头记》,其中有「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的话。壬午为乾隆二十七年,除夕当公历一七六三年二月十二日,和我七年前的断定(「乾隆三十年左右,约公历一七六五」)只差一年多。又假定他活了四十五岁,他的生年大概在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这也和我七年前的猜测正相符合。(页四三三)
38、《新生活》一篇,本是为一个通俗周报写的;十几年来,这篇短文走进了中小学的教科书里,读过的人应该在一千万以上了。但我盼望读过此文的朋友们把这篇短文放在同组的五篇里重新读一遍。赫胥黎教人记得一句「拿证据来!」我现在教人记得一句「为什么?」少年的朋友们,请仔细想想:你进学校是为什么?你进一个政党是为什么?你努力作革命工作是为什么?革命是为了什么而革命?政府是为了什么而存在?
39、《白话文学史》为胡适论述的白话文学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的地位。作者以全新的思路与结构框架,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质,其突破性的成就具体表现在:打破了前人文学史研究的狭隘框限,把视野伸展到了经典作家作品以外的广阔领域,大拓阔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研究方法上,注重纵向的考查与横向的比较;跳出传统的思维偏见,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评判中国古代文学。
40、第一组六篇,泛论思想的方法。
41、建苑之声祝您生活愉快!
42、上海三年级果果妈妈:播下种子静待花开
43、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是绩溪县中屯人。
44、(5)这个人虽有证人资格,而他说这句话有作伪(无心的,或有意的)的可能吗?(页三四八——三四九)
45、胡适指出,知觉的以上三个组成部分是通过时空的范畴发生关系的。时间范畴就是《墨辩》所说的“久”;空间范畴就是《墨辩》所说的“宇”。比如,我们为什么知道这是一块“坚白石”呢?胡适认为,这都是心知的作用。知道刚才的坚物就是此刻的坚物,这是时间的组合;知道坚白两性相盈,这是空间的组合。有了这些贯串的组合的心知,才有知识。
46、我觉得我们做《红楼梦的考证》,只能在「著者」和「本子」两个问题上着手;只能运用我们力所能搜集的材料,参考互证,然后抽出一些比较的最近情理的结论。这是考证学的方法。我在这篇文章里,处处想撇开一切先入的成见,处处存一个搜求证据的目的,处处尊重证据,让证据做向导,引我到相当的结论上去。(页四一一——四一二)
47、❺这个人虽有证人资格,而他说这句话有作伪(无心的,或有意的)的可能吗?(页三四八——三四九)
48、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这两个人使我明了科学方法的性质与功用,故我选前三篇介绍这两位大师给我的少年朋友们。
49、杭州初一仁儿妈妈:一个母亲的成长史
50、反过来看看西洋的文明:
51、教学论:国语的实用教授法
52、胡适先生有两子一女,长子祖望、次女素斐、幼子思杜。而胡祖望也生下一儿子叫做胡复,是即胡适先生的孙子。
53、【胡适简介】《新生活》一篇,本是为一个通俗周报写的;十几年来,这篇短文走进了中小学的教科书里,读过的人应该在一千万以上了。但我盼望读过此文的朋友们把这篇短文放在同组的五篇里重新读一遍。赫胥黎教人记得一句“拿证据来”,我现在教人记得一句“为什么”?少年的朋友们,请仔细想想:你进学校是为什么?你进一个政党是为什么?你努力做革命工作是为什么?革命是为了什么而革命,政府是为了什么而存在?请大家记得:人同畜生的分别,就在这个“为什么”上。
54、就像“爱”子女,表面上的逻辑自然是,既然你爱他,你就应该什么要求都满足他,在子女需要钱的时候,你有钱也不给,心这么冷,这能算是爱他吗?反倒是,如果在子女长大后,即使他们真的需要钱也不给,哪怕他们要从银行借钱,也冷酷不给,逼着他们自己担负起自立的责任,自己成器。由此看,表面上看似不可思议的“冷酷的爱”,反倒是最好的爱。
55、宁波初一芝麻妈妈:春风般的孩子
56、小儿出世后刚满90天,胡传被调往台湾供职。到一八九三年春天,冯顺弟便带着一家子,抱着小儿,去台湾投亲,在胡传做官的台南和台东,度过了将近两年的很快乐的团居生活。那时已年过50岁的胡传,在公务之暇,剪一些红纸方笺,用毛笔端端正正写上楷字,教年仅20的冯顺弟认字。他们两人又一起教刚过两岁的小儿也开始咿哑识字,父亲当教师,母亲既是学生又兼助教。这老夫少妻稚子三口,享受到了人间最神圣的天伦之乐。到离开台湾时,母亲认了近千字,小儿也认了七百多字。
57、他发表《文学改良多议》,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倡导白话文,为拓展言论自由空间殚精竭虑,解放思想,提倡自由,领导新文化运运。,身处政治风暴圈子里始终格守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容忍的态度之下谨守为自由民主奋斗的底线,温和儒雅的外表下是争取光明正义的铮铮铁骨。平生不降志,不辱身,不畏强权,不畏危险。
58、杭州六年级sunny妈妈:88天和49天
59、胡适曾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故终其一生始终温厚待人。唐德刚评价其“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梁实秋说“温而历”是对他最好的形容,“我的朋友胡适之”曾是无数人的口头禅。面对论敌的辱骂,淡然处之与各奔“左右”的旧友交往,尊重为先。翩翩君子,气度如兰,思之可追。,宽以待人愤容与尊重,自我修养亲
60、这些话是民国八年七月写的。于今已隔了十几年,当日和我讨论的朋友,一个已被杀死了,一个也颓唐了,但这些话字字句句都还可以应用到今日思想界的现状。十几年前我所预料的种种危险,——「目的热」而「方法盲」,迷信抽像名词,把主义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眞理,——一一都显现在眼前了。所以我十分诚恳的把这些老话贡献给我的少年朋友们,希望他们不可再走错了思想的路子。
61、少年的朋友们,用这个方法来做学问,可以无大差失;用这种态度来做人处事,可以不至于被人蒙着眼睛牵着鼻子走。
62、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该硏究。但只可认作一些假设的﹝待证的﹞见解,不可认作天经地义的信条;只可认作参考印证的材料,不可奉为金科玉律的宗教;只可用作启发心思的工具,切不可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眞理。如此方才可以渐渐养成人类的创造的思想力,方才可以渐渐使人类有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方才可以渐渐解放人类对于抽象名词的迷信。(页五〇)
63、所选用作品,我们都依据可靠版本进行了校对,但不免仍有疏漏,敬请谅解。
64、在积极方面,我要教人一个思想学问的方法。我要教人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证据而后信。
65、卒:1962年2月24日
66、世上最强有力的人就是那最孤立的人!
67、有人对你说,「人生如戏」。就说是作戏罢,可是,吴稚晖先生说的好,「这唱的是义务戏,自己要好看才唱的;谁便无端的自己扮做跑龙套,辛苦的出台,止算做没有呢?」
68、意思十分清楚。分析胡适所说的三种解答,基本思路是两种:前面两种可以归为一种,即更换统治者,差异在于更换的方式是和平的还是暴力的。第三种解答显示了另一种思路:使得君主只是成为一种形式,其本身不能发挥积极地治理职能。
69、胡适说,“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起来的!’”(引自胡适《介绍自己的思想》,洪治纲主编《胡适经典文存》)。
70、南京初二竹子妈妈:竹子和我再也不会掉队啦!
71、新浪微博:@苏州史金霞
72、第无为而治的思想削弱了民众的政治主体性。胡适说:“无为的政治养成了人民不干预政治的心理习惯,以入公门为耻,以隐遁为清高,更不适宜于民权的政治。”
73、真理的获得是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的。这里主要讨论两种:
74、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75、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76、民国十一年五月,我得着了《四松堂集》的原本,见敦城挽曹雪芹的诗题下注“甲申”二字,又诗中有“四十年华”的话,故修正我的结论如下:曹雪芹死在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一七六四),……他死时只有“四十年华”,我们可以断定他的年纪不能在四十五岁以上。假定他死时年四十五岁,他的生时当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页四三零)但到了民国十六年,我又得了脂砚斋评本(石头记),其中有“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的话。壬午为乾隆二十七年,除夕当西历一七六三年二月十二日,和我七年前的断定(“乾隆三十年左右,约西历一七六五”)只差一年多。又假定他活了四十五岁,他的生年大概在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这也和我七年前的猜测正相符合。(页四三三)
77、作为民国最著名的文人之他备受瞩目。而由于他自身的名气原因,胡适先生的后代也自然关注度是较高的。
78、浙江安吉四年级思思爸爸:在路上
79、抱着无限的爱和无限的希望,我很诚挚的把这一本小书贡献给全国的少年朋友!
80、这都是关于整理国故的文字。
81、遗憾的是,像众人不能理解斯密一样,胡适的思想在中国社会被误解甚至被批判至今。他的著作在课本中继续被忽视,学生和成年人对胡适了解甚少。也正因为此,中国社会仍然受到那些似是而非的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观念的毒害。热爱自由、崇尚进步的学生都应该补这一课,必读书至少应该包括《胡适文集》或者《胡适文存》、斯密的《国富论》、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这几本书看似不相关,但实际都涉及良序社会的基础与制度问题,都谈到选择自由、个人意志、个人责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82、这里有一部分是叙述文学革命运动的经过的,有一部分是我自己对于文学的见解。
83、人们常说东方文明是精神的文明,西方文明是物质的文明,或唯物的文明,这是有夸大狂的妄人捏造出来的谣言,用来遮掩我们的羞脸的。其实一切文明都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部分:材料都是物质的,而运用材料的心思才智都是精神的。木头是物质;而剖木为舟,构木为屋,都靠人的智力,那便是精神的部分。器物越完备复杂精神的因子越多。一只蒸汽锅炉,一辆摩托车,一部有声电影机器,其中所含的精神因子比我们老祖宗的瓦罐、大车、毛笔多得多了。我们不能坐在舢板船上自夸精神文明,而嘲笑五万吨大汽船是物质文明。
84、河南六年级贺阳妈妈丨我选择的老师是上帝创造的独一无二的,我们不会再遇到第二个!
85、有人对你说,“人生如戏”。就说是做戏罢,可是,吴稚晖先生说的好:“这唱的是义务戏,自己要好看才唱的;谁便无端的自己扮做跑龙套,辛苦的出台,止算做没有呢,”
86、这样充分运用人的聪明智慧来寻求眞理以解放人的心灵,来制服天行以供人用,来改造物质的环境,来改革社会政治的制度,来谋求人类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这样的文明是精神的文明。(页一五五)
87、五四运动是青年爱国的运动
88、他是新又化中旧道德的楷模,他是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89、学前多多妈妈:孩子做自己,我也做自己!
90、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
91、胡适曾执教高校,高徒中包括牟宗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其中顾颉刚还表示他的整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水浒传考证》一文看来的。
92、各项目规划书及指南等详情
93、我要对你们说:不要上他们的当!不要拿耳朶当眼睛!睁开眼睛看看自己,再看看世界。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94、接续着诗句,胡适还加附一节:“不知其过而不改,犹可言也。知而不改,此懦夫之行,丈夫之大耻。人即不知,汝独不内愧于心乎?汝乃自认为懦夫耶?知过而不能改者,天下最可耻之懦夫也。亏体辱亲,莫大于是矣。”看来,胡适对自己极不满意,“自警”的态度也就相当苛厉了。
95、《科学与人生观序》一篇略述民国十二年的中国思想界里一场大论战的背景和内容。(我盼望读者能参读《文存三集》里《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的吴敬恒一篇,页一五———一八六)在此序的未段,我提出我所谓“自然主义的人生观”。(页九二——九五),这不过是一个轮廓,我希望少年的朋友们不要仅仅接受这个轮廓,我希望他们能把这十条都拿到科学教室和实验室里去细细证实或否证。
96、石家庄五年级墨凡妈妈:感谢这份缘
97、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98、《西江月》评:月照西江,佳人在水一方经典古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旋。战争场面规模宏大,感情描写细致入微。也是一篇引发大讨论的文章。在王朝战争文中只有《燕歌行》能齐名。
99、第用系统的整理来部勒硏究的数据。
100、将离开江南的前一日胡适。
101、但是物质是倔强的东西,你不征服他,他便要征服你。东方人在过去的时代,也曾制造器物,做出一点利用厚生的文明。但后世的懒惰子孙得过且过,不肯用手用脑去和物质抗争,并且编出「不以人易天」的懒人哲学,于是不久便被物质战胜了。天旱了,只会求雨;河决了,只会拜金龙大王;风浪大了,只会祷告观音菩萨或天后娘娘。荒年了,只好逃荒去;瘟疫来了,只好闭门等死;病上身了,只好求神许愿。树砍完了,只好烧茅草;山都精光了,只好对着叹气。这样又愚又懒的民族,不能征服物质,便完全被压死在物质环境之下,成了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长进民族。所以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