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答案肯定对的,我刚做到,在《导学练》上,我们发的答案
2、赋末缀以短歌。先说丽人欲采撷莲花荷叶为裙裳。《楚辞》中常说到以香草为衣裳服饰,如《离骚》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九歌·少司命》云:“荷衣兮蕙带。”后世作者常祖袭其语,使诗文意境更美丽芬芳。又传说西汉昭帝苑中有淋池,内植荷花,宫人游宴,“或剪以为衣,或折以蔽日,以为戏弄”(《拾遗记》卷六)。“采撷欲为裙”也正是一种游戏。碧绿的莲叶那么滑泽,当然不能穿针走线;丽人们既忙着嬉戏,清香的莲衣本也不须再用香去熏。(当时贵族着衣多以香熏之。)“叶滑”这两句既写莲美,也表现少女们天真的心理。最后两句反映了丽人们愿得长侍君王、长受宠爱的心情。“君”即指上文提到的楚王。全赋即在这一派欢乐的歌声中结束。
3、夏季刚刚开始春意尚未散尽,鲜嫩的荷叶映衬着初开的荷花。生怕沾湿衣裳而低声浅笑,担心船儿倾覆而紧紧抓住衣襟。于是船桨击水缓缓向前,芦花点点飞上绫罗绣垫。荡舟湖上不思回返,梧台已经遥遥可见。带水的荇菜沾湿了衣衫,长长的菱草缠住了臂环。泛着柏木舟多么悠闲自在,水洲边放开歌喉唱一曲《采莲》。
4、敛裾(jū):把衣襟紧抓成一团。
5、敛裾:把衣襟紧抓成一团。形容害怕船倾的样子。
6、在叶嫩花初的季节,含苞待放的少男少女们一起泛舟莲池,浅笑欢歌,那涌动出来的朦胧爱恋是多么清新自然,美丽迷人!美色美景,美花美人,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此刻此时的青春年少呢?
7、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8、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字世诚,号金楼子,南兰陵郡(今武进市)人。南朝梁第六位皇帝(552―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
9、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10、一上来四句就将我们带进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那是清远的碧天、无边的红莲构成的充满生气的境界。看那密密的翠叶遮蔽了流水,修长而柔软的荷茎顶着饱满的莲蓬,而那深红浅红的花儿,恰如亭亭的少女轻歌曼舞于一片翠绿之上。“乱高房而出丛”,“房”指莲房,即莲蓬。这“乱”字让我们联想到那些荷叶、莲蓬、花朵繁密丰茂的景象,它们似乎分布得没有规律,但又有一种天然的和谐。
11、束素:捆扎起来的白绢。形容女子细腰。
12、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首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儿才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温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可见这里有如画的风物,愉悦的劳动和少男少女们清纯的情爱,一切充满生机,富于情愫,作者怎能不向往呢《西洲曲》有同样的氛围和情调。。
13、摄影本文根据学习强国编辑而来,来自中国文学古典名篇栏目三国两晋南北朝学习平台。
14、顾步:一边走一边回视。
15、古人歌唱江南风光的作品多极了。如唐末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菩萨蛮》),元人虞集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风入松》),偶一吟诵,辄令人心醉神驰。那都是写江南春景的名句。南朝梁代作者则似乎对于江南夏日荷花盛开的景象尤为倾心。他们既写荷花,也写那些美丽的采莲少女。以此为题材的诗赋,当时甚多。萧纲这篇《采莲赋》便是其中之一。
16、堕明珰(dāng):脱落了耳上所戴的明珠。
17、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
18、羽杯:一种雀形酒杯,左右形如鸟羽翼。
19、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首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儿才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
20、在月下的荷塘边,作者想起来家乡也有荷塘,还有采莲女,所以引出了《西洲曲》(不是什么“采莲赋”,这是一首乐府民歌)。
21、于是船桨击水缓缓向前,芦花点点飞上绫罗绣垫。荡舟湖上不思回返,梧台已经遥遥可见。带水的荇菜沾湿了衣衫,长长的菱草缠住了臂环。泛着柏木舟多么悠闲自在,水洲边放开歌喉唱一曲《采莲》。
22、【采莲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23、这篇小赋以状物传神见长。
24、值此时节中的俊男美女,摇起船儿心中荡漾柔情。画船迂回慢进,雀状酒杯传递频频。水草挽住船桨不肯离去,浮萍移开偏为船儿放行。美女摆动娇柔的细腰,欲行又止几番回眸传情。
25、(1)“且弃”二句:《战国策·魏策四》载,魏王与所宠幸的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说,既得大鱼,即欲弃去前此所钓小鱼。又《说苑·辨物》载,楚昭王渡江,有大物漂而触舟,乃萍实。剖食之,甚甘美。据《战国策》,与龙阳君共钓者乃魏王而非楚王。此赋写丽人采莲而托为楚王时事;本是虚构;用典亦属信手拈来,不必拘泥。(2)榜:船桨,此处借指船。
26、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7、因此,这一“浅笑”、“敛裾”,直把少女的神情心态,刻画得维妙维肖,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在这里用笔不轻不重,好像蜻蜓点水,妙处全在那漫不经心的漾漾涟漪之中,而文中人物之夏日情趣,突现于读者眼前。
28、梁元帝萧绎(508~554),南朝梁皇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在位三年,萧衍第七子。萧绎盲一目,少聪颖,好读书,善五言诗,但性矫饰,多猜忌。藏书十四万卷,于江陵城破时自己烧毁。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种,四百余卷,今仅存《金楼子》。
29、赋,在东晋经过一段短暂的沉寂之后复呈崭新气象,到了梁代,赋风有所变化,文体以华美繁复著称,这篇文章属于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全文语言整饬,首尾周全,换韵频繁,音节谐美。而其举体小巧轻灵,笔调婉娈多姿,闪现出玲珑剔透、潇洒飘逸之气。
30、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31、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32、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33、萧绎出生在文学世家,文才十分了得,在历代取得文学地位的帝王之中,“四萧”(梁武帝萧衍与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绎)堪比“三曹”(曹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萧绎又是“四萧”之中的佼佼者,文学成就堪称翘楚。
34、【采莲赋】论诗论文要结合其背景,涉及到《荷塘月色》一文中的《采莲赋》和《西洲曲》,问题在于:中国诗歌史上赞美“爱情”、歌颂“青春”(其实所谓赞美爱情的诗大多是托物言志,借香草美人来抒发一种政治理想或人生追求;歌颂青春的大都为感物伤怀,实为伤春悲秋之作)的作品不计其数,为何偏偏吟用这两篇?朱自清生逢动荡乱世,而《采莲赋》和《西洲曲》恰恰都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南北朝是个什么样的时期?南朝160年历四国二十三帝,平均每帝在位不到7年;北朝亦大抵如是。这和朱自清所在的年代,军阀割据、纷战不休何其相似?
35、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36、鷁首:船头。鷁是一种大鸟,古代常被画在船头作装饰。
37、《采莲曲》描绘了采莲姑娘在莲池里若隐若现的美丽形象,荷花盛开时的娇艳姿态与采莲姑娘的脸庞交相掩映,由此愈发显示出采莲姑娘充满朝气的美丽形象,也展现了采莲姑娘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采莲曲》的创作背景《采莲曲》一诗写于公元748年,当时王昌龄正担任龙标尉。一次,王昌龄行走在龙标城外时,在东溪的荷池遇见了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为此触动,从而创作了这首诗。《采莲曲》的原文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的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38、风中采莲(歌词)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望一片幽冥兮,我与月相惜,抚一曲遥相寄,难诉相思意。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我心如烟云,当空舞长袖,人在千里,魂梦常相依,红颜空自许。南柯一梦难醒,空老山林,听那清泉叮咚叮咚似无意,映我长夜清寂。。
39、全篇以莲起,以莲结,而中间核心部分只写了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似与主题“采莲”无干。实际上自”棹移”、“船动”以至“荇湿”、“菱长”等等,无不是采莲过程中的动态渲染,因为是暗写,使读者不觉。
40、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41、④素实:白色果实,指藕。黄螺:莲子,色黄而有细纹。
42、全篇以莲起,以莲结,而中间核心部分只写了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似与主题“采莲”无干。实际上自“棹移”“船动”以至“荇湿”“菱长”等等,无不是采莲过程中的动态渲染,因为是暗写,使人不觉。如果是明写如何如何采莲,反倒呆了。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引用了萧绎这篇赋中间自“于时妖童媛女”至“畏倾船而敛裾”一段,以见“当时嬉游的光景”,可知此赋历久传诵不衰。
43、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jì)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櫂(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ráo),芦侵罗褠(gōu)。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朵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44、下面继续写船在水中行进的情态。“水溅兰桡,芦侵罗荐”,“荇湿沾衫,菱长绕钏”等语,无不是写船上人与水和水中的植物打交道,写得轻盈俏皮,似是芦苇荇菱特爱与人为难,别饶情趣。
45、菊泽:指湖泊。菊字是藻饰词,芬芳之意。
46、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47、罗袸(jiàn):绫罗垫子。
48、荷塘月色中采莲赋的作用; 1、追求散文的舒展,拓开一笔,产生形散而神不散之效。
49、首四句为第一层,以描写河中红莲开篇。淡紫的茎干出于绿水,微风吹来,拂起阵阵波纹。它擎起一团红莲,亭亭玉立,绿色荷叶为其扶枝。荷叶仿佛一面高大的翠盖,遮盖住绿色的苞蕊。丰硕的苞蕊中,藏着素白的莲子,它那丝丝黄瓣,仿佛轻盈的霓裳羽衣。短短四句,就像一个特写镜头,直逼夏水轻波中的荷花,把它的枝叶蕊实,全盘呈呈现出来。其描写笔法,细致准确,丝丝入扣,表现出相当高的白描技巧。
50、蕖(qú):荷花的别名。
51、一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写舟船泛于河中情景。兰棹将举,已被水藻牵挂;船身未移,浮萍早已漾开,宛然一艘水波荡漾中的画船,轻摆慢摇而来,整个画面因之全活。
52、散文本就是一种具有美感的文章,它强调韵律,这点和古诗是相通的.另外,在散文中加入古诗,也可以增加文章的优美性,让人更觉融入在作者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中,也有种古今相通的感觉.
53、南朝梁元帝萧绎扩展资料赏析
54、萧绎早年封湘东王,因病导致一眼失明。526年出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侯景之乱时,梁武帝遣人至荆州宣读密诏,授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行事。
55、全文语言整饬,首尾周全,换韵频繁,音节谐美。而其举体小巧轻灵,笔调婉娈多姿,在在闪现出玲珑剔透、潇洒飘逸之气,堪称梁朝体物抒情小赋中的上佳之作。
56、芳萍之实:此用“萍实”的典故。《说苑·辨物》载:“楚昭王渡江,有物大如斗,直触王舟,止於舟中。昭王大怪之,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萍实,令剖而食之,惟霸者能获之,此吉祥也。’”后遂以“萍实”谓甘美的水果。
57、最后一层,为五言六句小歌一阕,说他们泛舟的悠闲快活,然后女子唱起歌来,作画龙点睛式的渲染,碧玉小家女之形象,若隐若现,翩然而出。
58、文中引用《采莲赋》,描写采莲时热烈活泼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因内心的苦闷而产生的对自由快乐的向往。《采莲赋》是南朝梁元帝萧绎写的一篇体物抒情小赋,全篇以莲起,以莲结,中间部分写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抓住采莲过程中的“棹移”和“船动”等动态渲染。赋中的采莲之欢愉,人物体态之优美,小家碧玉与荷花之相映媲美,体现了江南特有的生活情调。全篇语言整饬,音节谐美。
59、绿房:指莲蓬。素实:白色的莲籽。
60、榜:船桨,此处借指船。
61、唯有鼓励,方能孜孜不倦。
62、全篇以莲起,以莲结,而中间核心部分只写了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似与主题“采莲”无干。实际上自”棹移”、“船动”以至“荇湿”、“菱长”等等,无不是采莲过程中的动态渲染,因为是暗写,使读者不觉。如果是明写如何如何采莲,反倒呆了。
63、全篇以莲起,以莲结,而中间核心部分只写了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无不是采莲过程中的动态渲染。作者运用这种笔法,把碧玉女放在了绿一片、香满天的莲荷图中,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点缀以人的精灵,造成一种美景美人浑然一体的胜境,产生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效应,有美不胜收之感。
64、梧台:梧木搭建之台。迥:远。
65、(男)美艳的少年和美貌的少女,摇着小船默默地传情。船慢慢地来回荡漾着,双方传递着酒杯。桨要划动,却被水草挂着;船要移动,就把浮萍分开了。那细细的腰肢,裹着洁白的绸子,走走退退,不住地回视自己的动作。这姑娘正如春末夏初的好时节,叶儿正嫩花儿才开。你看她边采莲边担心着水珠溅湿衣裳而低低浅笑,又像是害怕船倾而赶紧提一提衣襟。
66、来源:《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67、紫茎亭亭呵立于粼粼清波,红莲朵朵呵映衬重重芰荷。莲蓬作房屋呵荷叶作屋顶,莲籽儿洁白呵莲蓬如黄螺。
68、3、反衬作者淡淡的忧愁。
69、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1)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馀,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荐。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枉渚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70、值此时节中的俊男美女,摇起船儿心中荡漾柔情。鷁形画船迂回慢进,雀状酒杯传递频频。水草挽住船桨不肯离去,浮萍移开偏为船儿放行。美女摆动娇柔的细腰,欲行又止几番回眸传情。夏季刚刚开始春意尚未散尽,鲜嫩的荷叶映衬着初开的荷花。
71、采莲赋全篇以莲起,以莲结,中间部分写少男少女的荡洲嬉游;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开篇描写笔法细致准确,丝丝入扣,表现出高超的白描技巧;中层写得轻盈俏皮,像芦苇荇菱特爱与人为难,富有情趣;最后一层写泛舟的悠闲快活,女子唱起歌来,作画龙点睛式的渲染,以采莲为中心,表面是写男子女子采莲的情景,实际是写男女青年相爱的情景;梁元帝:原名萧绎,生于公元五零八年死于公元五五四年,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和收藏家,由于博学多才,称其为“诗书画”三绝,代表作品有《孝德传》《忠臣传》《注汉书》;
72、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73、梁元帝有文学才华,著有《金楼子》一书,中国文论史上可以占一席之地的人物,然而却是葬送梁朝的主要责任人。
74、歌唱道:碧玉姑娘本是小户人家之女,前来嫁给身世显贵的汝南王。莲花映衬着她的容貌,荷叶染上了她的衣香。手持莲花荷叶进献给君子,希望穿上用它制作的美丽衣裳。
75、黄螺:莲蓬外形团团如螺。
76、文波:微波。芰(jì)荷:出水荷叶。
77、紫茎亭亭呵立于粼粼清波,红莲朵朵呵映衬重重芰荷。莲蓬作房屋呵荷叶作屋顶,莲籽儿洁白呵莲蓬如黄螺。
78、全篇以莲起,以莲结,中间部分写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抓住采莲过程中的“棹移”和“船动”等动态渲染。赋中的采莲之欢愉,人物体态之优美,小家碧玉与荷花之相映媲美,体现了江南特有的生活情调。全篇语言整饬,音节谐美。
79、回巧笑:平日那粲然的笑容不见了。
80、采莲赋/萧绎南梁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馀,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回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81、满庭芳/秦观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82、②芰荷:出水的荷,指荷叶。
83、1文波:微波。此句语本《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2芰(jì)荷:出水荷叶。3绿房:指莲蓬。因莲房呈圆孔状间隔排列如房,故称。翠盖:形容荷叶圆大如帷盖。4素实:白色的莲籽。黄螺:莲蓬外形团团如螺,成熟后由绿渐黄,故称。5妖童:俊俏少年。媛女:美女。6心许:谓心中互有情意。7鷁(yì)首:船头。鷁是一种大鸟,古代常被画在船头作装饰。徐:缓缓。8羽杯:一种雀形酒杯,左右形如鸟羽翼。一说,插鸟羽于杯上,促人速饮。9櫂(zhào):划船用的工具。代指船。一作“棹”。
8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采莲赋
85、櫂:划船用的工具。代指船。
86、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87、⑧羽杯:即羽觞,状如羽翼的酒杯。此连上句说,男男女女十分喜爱莲花,因而恋恋不舍,拨回坐船,为表喜悦之情,加倍饮酒。⑨迁延:拖延时间。顾步:看着脚下。此句说,女子故意拖延,羞答答低头而视。⑩兰桡:极好的桨。罗:丝织品做成的垫子。菊泽:菊花的光泽。反:通“返”。此句说,菊花尚未开放。梧台:战国时齐有宫叫梧宫,所在之台称梧台。此句说,视野开阔。荇:荇菜。钏:镯子。容与:徘徊不进。渚:水中小洲。碧玉:《乐府诗集·吴声曲辞·碧玉歌》引《乐苑》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汝南:郡名,治所在河南上蔡。此连上句说,男女两情相愿,欲结为夫妇。荐:献给。袭:穿。此句说,愿男子品行高洁,如同芙蓉。
88、二是“恐沾裳丽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写船中男女调笑之态。其中“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馀,叶嫩花初”,写少女的情态入神。
89、“于是妖童媛女”到“歌采莲于江渚”为第二层,将描写的镜头摇向远方,于是画面逐渐扩大,一幅夏日采莲图渐次展现。但见一群少男少女,轻舟荡桨而来,他们同心相映,杯酒传情。这段描写有两处特别入神。
90、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91、他没有《采莲曲》也没有《采莲赋》。不知道阁下是不是要找以下这首相和歌辞·采莲归年代:(唐)作者:(王勃)体裁:(乐府)类别:()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摘莲花,今渠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重迭。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佳人不兹期,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何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南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
92、束素:捆扎起来的白绢,形容女子细腰。
93、好听吗?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吧?
94、清·许梿《六朝文絮笺注》卷一:体物浏亮,斯为不负。
95、上一期钢笔字练字的题目是南梁朝代的萧绎的一首《采莲赋》
96、声音作品无特别说明皆出自管乐
97、羽杯:一种雀形酒杯,左右形如鸟羽翼。一说,插鸟羽于杯上,促人速饮。
98、萧纲是一位皇子,他笔下的女性美当然是贵族化的。然而他的审美感受力十分细致敏锐,用笔又颇轻灵。这篇小赋不足一百六十字,却将人物的活动、神态、心理以及环境气氛,写得历历如在目前,如同一件轻倩俏丽的艺术品,足供我们赏玩。
99、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jì)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luó)。
100、作者运用这种笔法,把碧玉女放在了绿一片、香满天的莲荷图中,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点缀以人的精灵,造成一种美景美人浑然一体的胜境,产生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效应,有美不胜收之感。
101、于是妖童媛(yuàn)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櫂(zhào)将移而藻(zǎo)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故以水溅兰桡(ráo),芦侵罗袸(jiàn)。菊泽未反,梧台迥(jiǒng)见,荇(xìng)湿沾衫,菱长绕钏(chuàn)。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