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经典的古诗【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1 10:45:39

1、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2、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3、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4、适合书法创作的30首诗词,值得收藏!

5、当时赵明诚收到李清照的词后,觉得自己的文笔不及妻子,便埋头写了三天三夜赶出几十首词来,然后把李清照的词混在里面,让友人替他选出最好的一首,果不其然,李清照的词入选了。

6、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7、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8、向晚婵娟,半轮斜照,想见成清夜。

9、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

10、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11、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12、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13、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14、休草草,来时觅取伊消耗。

15、卷634:013〖重阳四首〗(司空图):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16、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17、隔霜云叶绕天愁,闰节重来续旧游。赋客岂辞聊暇日,楚人无奈賸悲秋。寒萸实老犹薰佩,晚菊香残不占瓯。怅忆故园归信断,渚鸿川鲤两悠悠。

18、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19、旧交坟向北邙新。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20、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21、第二届江苏书法奖电子作品集,107件作品震撼来袭!

22、自为本疏散,未始忘幽尚。

23、九月高歌,回传桂月中秋月;百花淡色,正放菊花一枝花。步步登高开视野;年年重九胜春光。黄菊绮风村酒熟;紫门临水稻花香。重重直上,必达凌云顶;九九登高,须防落帽风。赏菊辞青观瑞景;登高望远寄情思。赏菊持觞人敬老;登高揽胜叶添霜。重阳赏景吟秋志;佳节持觞畅晚情。

24、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25、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

26、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

27、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婺州水馆重阳日作(唐)韦庄

28、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29、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旅中过重阳(唐)朱庆馀

30、【重阳节经典的古诗】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3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2、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33、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34、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35、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36、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

37、九月重阳还又到,东篱菊放金钱小。

38、卷664:012〖重九日广陵道中〗(罗隐):秋山抱病何处登,前时韦曲今广陵。广陵大醉不解闷,韦曲旧游堪拊膺。佳节纵饶随分过,流年无奈得人憎。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39、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被友人邀请去田舍做客的描写。诗文中提到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意思是“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40、北料乡关方自此,南辞城郭复依然。

41、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

42、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43、【重阳节经典的古诗】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

44、这首诗很多人都很熟悉,是北宋著名女诗人李清照所作的。写这首诗的时候,北宋还没有灭亡,李清照的词也可以看出是有着一种细腻温婉的感觉。当时她的丈夫赵明诚外出游历,日子一久,李清照思夫心切,就在重阳节这一天,写下了这首词送给赵明诚。

45、书法是每个中国人一生的修行!

46、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47、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

48、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49、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50、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5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52、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

53、《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代:卢照邻

54、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

55、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56、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57、赏析:诗歌开头就承题,“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正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于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两句对鸿雁看似无理之问:“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58、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旅中重阳(唐)司空图

59、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60、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61、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唐)白行简

62、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心思归烟雾积聚不散。

63、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64、先贤杳不接,故老犹可访。

65、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66、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67、问归来何日,君家旧事,直须待、为霖了。

68、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李益)

69、卷633:025〖重阳阻雨〗(司空图):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70、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71、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九月九日望蜀台(唐)苏颋

72、谢邀答。关于重阳节的诗词,古今有许多。代表性的有,唐代诗人王维所写《九月九曰忆山东兄弟》特别为人吟诵。另有王勃《蜀中九月九日登高》,李白的《九曰龙山饮》,社甫的《九曰五首》,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晏殊的词(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宋代词人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现代,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等等。

73、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74、此诗通过描述重阳节期间的各种民俗活动,展现了一幅古人欢度重阳节的精彩画面。

75、重阳日寄韦舍人(唐)赵嘏

76、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77、词写重阳时节,芙蓉金菊争奇斗艳,蓝天碧水,秋色如画。凭高远眺,看着鸿雁来时,难免让人思绪万千。

78、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

79、篱菊妍英,知是为,佳节重阳开也。

80、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81、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唐)李郢

82、赏析:白居易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此诗二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无限的欣喜;四两句是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83、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84、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

85、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86、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87、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88、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89、九秋气爽,正溪山雨过,茅檐清暇。篱菊妍英,知是为,佳节重阳开也。色妙香殊,匀浮瓯面,俗状卑金斝。歌狂饮俊,满簪还更盈把。村外草草杯盘,边尘不动,欲买应无价。端使晴霄风露冷,云卷烟收平野。向晚婵娟,半轮斜照,想见成清夜。玉山颓处,要看猗帽如画。

90、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91、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92、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

93、重阳节的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94、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95、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96、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

97、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98、该诗写秋天的北山,白云里隐居诗人,自然自得享受山光云舒的生活。因为在重阳节,有登高望远思念亲人的习俗,所以在这一天,要登高远望,诗人的心随高飞的大雁而远去。思亲念情的愁苦情绪,因薄暮而业起,兴致也由此而生发。这时,看见从野外回到山村的人,在河滩平沙头渡口处歇脚。那天边的树木象近野生长的荠草一样拂动,河边的舟船象天空弯形的月亮。晚暮迫近,诗人心想怎么把酒菜备齐,与村人一起把酒言欢,共醉在这思亲的重阳节呢?

99、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100、全此诗表现作者异乡过节的心情,曲折真切,诗为古体,而多用对偶。

101、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