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宋濂传【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1 10:56:07

1、原载于《炎黄春秋》2008年第6期,作者陈虎系中华书局编审

2、【明史宋濂传】B.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

3、大臣的家事,皇帝当然不可能趴在墙头偷听,蹲在窗前窥视,这些工作都交给了一个特别的机构——锦衣卫。

4、参与投稿/提建议/加入全国语文教师群

5、☞最全总结: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名著必考考点整理,复习必备!

6、D.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7、B.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8、元朝仁宗延三年(1316)“秋七月,诏春秋释奠于先圣,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封孟子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宣献夫人。⋯⋯至顺元年(1330)⋯⋯(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曾子,国宗圣公;子思,沂国述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元史·祭祀志五》)。至此,四配的名位、名号、封爵等已基本完备。历经数百年的波折、反复,孟子才最终确立在四配中的地位。谁曾料到,至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孟子的配享地位又一次受到了冲击。这次可是来自封建皇帝的冲击,看来孟子的配享地位真得要难保了。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这恐怕要从朱元璋和孟子两人身上去找根源了。

9、据估算,在消费环节,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可供养约5亿人一年的需要。

10、此文出自清朝·张廷玉《明史·宋濂传》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1、这未被选入的文字看上去平平无奇,然而它隐藏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真正的目的。

12、②乡下孩子虽没见过世面,但对植物有一种天然的熟识感,且这薄荷在乡下实在太普遍,甚至到了令人漠视的程度。去学校的路上,有一段马路,马路两边有深深的沟,一丛丛的,都是浓青青的薄荷,落满了尘。每天来来回回好几趟,几乎不会多看薄荷一眼。

13、文言观止|史海探珠——《三国志·吕蒙传》

14、东厂的侦缉范围很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会派人听审;东厂的人员也会遍布朝廷各个衙门,监视官员的一举一动。这样看来,东厂对官府的渗透力,要比锦衣卫更深入。

15、推荐贤能之人

16、☞2020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汇总

17、这次语文课风波,小明虽然是学生,但对于老师所授的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积极思考并勇于提出质疑,并且积极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证明自己的观点。其学习态度可嘉,学习方法值得称道。

18、对“足采”有两种不同理解:一是“值得采纳”,一是“文采斐然”。你认为哪一种合理?请简释理由。(4分)

19、A.甲乙两诗和丙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作。

20、☞初中语文必须会背的180个文言文实词!学霸都在偷偷背

21、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22、文言观止丨经亦求精——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23、联系上下文,可以推知:“濂具以实对”中“具”与文中的“□”意思相近,“濂惟举其善者”中“善者”在文中对应的是“□”这一方面。(2分)

24、审校:付婷婷/责编:杨衢

25、(6分)要点:薄荷的特点和作用,2分;作者的追求,2分;情感,2分。

26、在锦衣卫里,最能体现其权威的内设机构,就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管锦衣卫内部法纪,北镇抚司管皇帝钦定的案子,有自己的监狱(称为“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和处决,不必经过刑部、大理寺等司法机构。

27、从语气角度看,第1段画线句属于句,其作用是。(4分)

28、这句话是倒装句式。不朕欺的原意是不欺朕,意思是不欺满作为皇帝的我的意思。像这样的倒装句式在古文中很常见,苏轼的《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里实际意思是应笑我多情,就是倒装的例子。

29、以下两则材料中不适合放到第③段的是哪一则?请简述理由。(5分)

30、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由此看来宋濂是个诚实的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他的朋友都是正直的人,可见他也是个正直的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正直敢言,忠实于君.

31、A.经典与流行,各放异彩B.“雅”“俗”何不共赏

32、D.两次“闪光”是行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33、宋濂作为文臣之首自然也逃不过这种压迫。在明史当中曾有记载:有一次宋濂在家会客,皇帝派密使在暗地里监视他,等到第二天就问宋濂:“你昨天喝酒了吗?一起喝酒的有哪些人?喝了什么?”宋濂大惊,赶紧如实回答。朱元璋听罢,笑着说:“是的,你没骗我。”

34、【明史宋濂传】正德五年(1510年),“立皇帝”刘瑾倒台,西厂和内行厂随即撤销。

35、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6—7题(12分)

36、C.“行路难”、“弃置身”和“处江湖之远”都表现了人生境遇的艰难。

3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作者(6)

38、当我们把目光落在“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这一部分时,这篇文章另一层隐秘的含义就开始从历史的尘埃中浮现出来。

39、纪纲有些得意忘形了,他忘记了自己的为所欲为,靠的是什么。他忘记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究竟是谁给的。说白了,就是摆错了自己的角色定位。

40、☞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答题模板,建议提前掌握!

41、☞2020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42、宋濂(1310年一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明代史学家。他自幼好学,在元朝隐而不仕,潜心著书。朱元璋称帝后,他就任江南儒学提举,并为太子讲经。1369年,他奉命编修《元史》,充任总裁官。他的著作甚丰,其中著名的作品有《王冕传》、《李疑传》及《秦士录》。

4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4、《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独特”这样解释:独有的;特别的。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

45、(丙)岳阳楼记(节选)

46、宋濂相貌健壮魁梧,满脸美髯,眼睛近视却明亮,能在一粒黍子上面写几个字。从少到老,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对学问无所不通。宋濂文风淳厚而飘逸,可与古代作者媲美。在朝时,凡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都*托给宋濂负责。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接踵而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多次问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而不称其姓氏。宋濂虽以白发老者随侍朱元璋,其功业、爵位却比不上刘基,而一代礼乐制作,宋濂裁定的居多。

47、参考答案:A。根据名词“汉武”“学”“文景”“民力”“严刑”“人主”“礼义”“心”“邪说”,虚词“因”“之”“以”“则”,标志性词“曰”,再结合本句意思:宋濂讲完,接着说:“汉武帝沉溺于方技荒谬之说,一改汉文帝、景帝节俭之风,民力已经疲惫,而后用严刑来催督。国君如果能以仁义来治理民心,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句子可断为: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故选A项。

48、⑤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起跑线上,能否交到好的朋友,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鉴于此,年轻人务必要“亲君子,远小人”,选择结交对自己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好的朋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走向幸福的人生。

49、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还有对马生的赞美和期望。

50、B.甲乙两诗和丙文都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浪漫主义情怀。

51、宋濂是明初有大名的学者,号称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他为人忠直有气节,决不拍马屁,做人品格很高。也很清高。

52、宋濂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自幼便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天,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一连几次拜访,老师都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不想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当时天很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很惨,甚至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最后一次,宋濂独自去拜访这位顽固的老师,结果掉入了雪坑中,幸好被人救起、而后他来到老师门前苦苦等候,几乎晕倒在老师的家门口。梦吉老师终于被他的诚心打动了,招他进门并耐心地解答了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更是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53、☞史上最全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54、宋廉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正是因为宋濂的诚信,书的主人才愿意一次又一次把书借给他,宋濂的诚信,使他学到了许多知识,从而成为了一个出名的文豪。说明了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呼唤诚信,商家需要诚信,只有讲诚信才是商家的立身之本。拥有诚信品质的人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上。

55、有了皇帝的信任和锦衣卫的实权,纪纲的手越伸越长。贪财、好色、擅权集于一身。他曾矫诏强夺官船和官盐,构陷富商抄没资产,全部据为己有。他曾跟阳武侯薛禄争夺一名长相甜美的女道士,竟动用私刑,把这位侯爷摁倒在地,用铁瓜打破脑壳。他非但不受宦官节制,反而阉割良家幼童数百人,留在自己身边服侍,俨然以锦衣卫里的皇帝自居。

56、现在的你们(指马生和其他的太学生)吃的穿的住的用的比我好太多了,你们更该好好学习。如果未有所成,那不是天资不好就是学习不够专心。

57、洪武年间的一天,翰林学士宋濂心情大悦,跟几个朋友夜宴饮酒,喝得酩酊大醉。次日早朝,朱元璋笑眯眯地问宋濂:“宋爱卿,你昨晚是不是又喝多了?”宋濂纳闷:皇上怎么连我在家饮宴的事都知道?他不敢隐瞒,坦然承认。

58、宋濂劝阻皇帝不要加醉于进谏者

59、两个镇抚司中,南主内,北主外,显然北镇抚司权力更大。由于外出执行任务较多,地方官对北镇抚司更加毕恭毕敬,呼为“钦差”或“上差”。而这些外出执行任务的北镇抚司特务军士,又有个俗称,叫“缇骑”,不仅凶悍异常,而且作为职业允许世袭。

60、C.拒绝“餐桌剩宴”,回归“文明饮食”。

61、东厂的首领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掌印太监”或“厂公”。在明代的宦官队伍里,地位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通常是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中排行第第三的宦官担任。而东厂的机构设置更精干,最初的人员也是从锦衣卫里挑选,算得上是精锐中的精锐。

62、(材料B)新中国成立前有个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写了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南北极》,轰动了文坛。但当他到了十里洋场之后,结交了许多不思进取、爱无病呻吟的朋友,受到他们的影响最终也写文章歌颂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再没有可以一观的作品。

63、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吃了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

64、☞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全册课文检测汇总

65、呜呼,予为文所累几欲燔毁笔砚!(《故巾山处士林君墓碣銘》)

66、A.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67、锦衣卫指挥使,通常都是皇帝的铁杆鹰犬。忠诚,是其天职和天性。

68、A.《五经》,一般指《易》《诗》《书》、《礼》《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其中的《春秋》是孔子编写的鲁国史书。

69、东厂作为流氓机构的种种劣迹,在明熹宗在位时期,被宦官魏忠贤无限放大。许多东林党人惨遭迫害,失去了登堂入阁的历史性机遇。

70、宋濂性情诚恳谨慎,长期在宫中为官,未曾攻击他人过失。他的住室,题名为“温树”,如果有客人问起宫中情况,宋濂便将“温树”两字指给他看。有一次,宋濂在家中与宾客饮酒,朱元璋派人暗中侦察。第二天,朱元璋便问宋濂昨天喝酒没有,请了哪几位客人,吃些什么。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笑道:“说得对,你没有欺骗朕。”朱元璋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宋濂只是列举其中优秀大臣,说:“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我了解他们,而对那些不善之人,我不了解他们!”

71、这篇碑文里,朱元璋追述了自己早年的穷苦经历,并认为“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宋濂的叙事口吻被一部分学者认为是受《皇陵碑文》的影响。

72、☞最全初中语文思维导图,22张图涵盖所有知识点!

73、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74、(5分)(1)漠视(1分)厌烦(烦腻)(1分)(2)年少时极度渴望去外面的世界闯荡(1分),长大后看够了热闹和喧嚣又怀念宁静乡土(2分)

75、获取更多语文学习资料:

76、洪武九年,宋濂升任学士,承旨负责起草诰书,仍兼赞善大夫。洪武十年,宋濂致仕,朱元璋赐他《御制文集》及绮帛,问宋濂年纪多大了,宋濂说:“六十有八。”朱元璋便说:“你若将此绮收藏三十二年,你就可以拿它来做一百岁时的衣服。”宋濂顿首谢恩。洪武十年,宋濂入朝拜见。洪武十三年,宋濂的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朱元璋准备将宋濂处死,由于皇后和太子全力相救,才将他安置到茂州。

7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8、①有一年,小姨从城里回来,给我们带了一包糖。小姨说,是薄荷糖呢。小姨的眼里竟然还闪着光。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

79、选择C,利用“剩”与“盛”谐音,便于理解,意含因为“丰盛”所以“剩余”,同时也强调了开展“光盘行动”是提倡文明的行为。

80、C.揭示写作意图,增强现实紧迫感D.使文章论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81、(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2、明武宗继位后,重用宦官刘瑾和谷大用等人,由谷大用主持复开西厂。有意思的是,虽然东厂和西厂都受大宦官刘瑾节制,但两者争权夺利,相互拆台。无奈之下,刘瑾只好又建了一个内行厂,由他本人亲自统领,侦缉范围一度扩大到东西厂和锦衣卫。在刘瑾专权的几年里,一卫三厂同时并存,缇骑四出,天下骚动。这样的恐怖局面,夯实了这位“立皇帝”擅权的基础。

83、A.“盘中餐,皆辛苦”,请珍惜粮食吧!

84、A.元米至正年间,宋濂曾被推荐为翰林院编修,但他借故推辞,明朝建立后才出任。

85、朱棣上台后,汲取朱元璋在接班人选问题上的教训,曾在长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之间犹豫不决。前者虽年长,但体态肥胖,品质宽厚;后者虽年幼,但身轻体健,勇武过人。朱棣曾想废长立幼,但被阁臣解缙劝止。不幸的是,汉王朱高煦侦知此事,恨透了解缙,便借机参劾解缙私谒太子。解缙入狱后,他又买通纪纲,将解缙灌醉后拖到雪地里活活冻死。这位主持纂修《永乐大典》的奇才,竟这样被纪纲活活害死。

86、朱元璋又问:“你都请了哪些客人?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都据实回答。朱元璋听罢,很高兴地说:“嗯,爱卿答得都对,没欺骗我。”只见宋濂此时,已经汗如雨下。或许此刻他正心有余悸地庆幸自己没有欺君。

87、(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④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88、洪武十三年,宋濂因受晚辈牵连,以胡党之患的名义流放四川夔州,次年病死途中,葬于莲花山下。

89、相信大家都对《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课文不陌生吧,它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90、☞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

91、朱元璋为何如此恼怒孟子

92、☞七上|☞八上|☞九上

93、宋濂有一个很有份量的称号,就是明代的“开国文臣之首”,它的背后有着宋濂艰辛的难言之隐。

94、第②段加点字“同类相感”的意思是。(2分)

95、阅读文章,完成下列表格。(5分)

96、(答案示例)“故乡的薄荷”是清新、清净、宠辱不惊的(1分)。薄荷是行文线索(1分),作者“想把日子过得像薄荷一样”,意在表达在经历世事后不再追逐名利热闹与繁华,而是返璞归真,向往朴素、清净的生活,追求内心的淡泊与宁静(2分)。表现了作者对于薄荷的喜爱(1分)以及对故乡的怀恋(1分)。

97、大臣们噤若寒蝉,可朱棣看在眼里,全明白了。跟朱元璋一样,朱棣对一切威胁皇帝权威的言行,都是不可容忍的。既然大臣们不敢说话,那他就授意宦官们出面,揭发纪纲的种种不轨行径。谁都知道,这些都只是前戏和借口。在这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皇帝对付一个特务头子,还是有足够的资源和手段的。

98、(2)择友的标准(1分)(3)志同道合(1分)

99、☞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归纳

100、(4分)D(4分)C(2分)

101、君相之争,不光在光天化日下角力,也在密室里暗流涌动。宦官专权和厂卫的存在,只是满足皇帝这一集权需求的衍生品而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