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翻译一句一译【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1 10:59:18

1、⑪见事——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

2、写作亮点: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3、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4、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完全如同常人了。”

5、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7、近几年来,(我)非常勤奋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二。每看一件事,一定从头到尾翻寻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

8、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知错就改、进步之大,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爱才惜才,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9、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10、寻阳:县名,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1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2、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

13、卿言多务,孰若孤?

14、博士:古代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15、⑥何——疑问副词,怎么

16、见事:知晓事情。

17、出自《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出自本文的还有一个成语是:大有所益

18、古义:只。(但当涉猎)

19、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20、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的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又有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21、【孙权劝学翻译一句一译】秦观现身说法,说明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致后来常因善忘而影响学业的情况,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以致荒废学业。

22、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23、(1)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4、用“/”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停顿。

25、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侯,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26、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27、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8、(鲁肃和吕蒙一起商议,)

29、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0、(1)推托(2)只,只是(3)同“攀”,牵,引(4)相当

31、(3)自以为大有所益(4)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3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3、(1)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2)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坦率真诚。

34、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5、(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6、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37、“卿言多务,孰若孤?”出自宋朝·司马光的《孙权劝学》。意思是,“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你再忙还能有我忙吗?)

38、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39、北宋司马光创作的《资治通鉴》。

40、古义:到,等到。(及鲁肃过寻阳)

41、(2)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4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除此之外,一般自称有“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等,尊称对方有“子”“君”“足下”“殿下”等。

43、【孙权劝学翻译一句一译】弗学,不知其善也。出自《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尝,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意思是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道有多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会知道它有多好。孙权劝学中表达意与此类似的是: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即学习对人来说是会有很大好处的。

44、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45、(解析)B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介词,在。C项,表转折;表顺承。D项,介词,用;连词,相当于“来”。

46、温馨提示——文言翻译五字法:

47、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48、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49、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50、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道理:告诉我们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51、卿今当涂掌事::通,。

52、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

53、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54、“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55、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

56、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为什么。⑦见事:知晓事情。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⑨遂:于是,就。⑩拜:拜访,拜见。⑪别:告别。

57、更(gēng(2)):另外,重新。

58、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5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60、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61、⑬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6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63、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积学修德之人。

64、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65、(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

66、邪(yé):后写作“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67、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68、可分两层:孙权学,吕蒙学;

69、《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70、(答案)内容上,两文所写都与学习有关,但一正一反,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一个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是幼年不学,长大后毫无成就。写法上,甲文以对话为主,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个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乙文则叙议结合,注重借事说理。

71、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72、(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7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74、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75、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76、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77、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78、刮目相待:拭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79、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浏览,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一样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80、除正面记言外,此文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由文中可知,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81、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82、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83、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知道)

84、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85、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86、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87、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88、即更刮目相待()肃遂拜蒙母()涉猎()孰()

89、(3)直爽,敬才,爱才。

90、①及:到,等到。②过:经过。③论议:讨论,评议。④惊:惊奇。⑤才略:才干和谋略。⑥非复:不再是。复,再。

91、《孙权劝学》中,孙权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吕蒙;本文中,孔子运用比喻,针对子路的疑问,因势利导进行劝说。

92、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这句话写出鲁肃的爱才,也从侧面再一次说出了吕蒙长进很大。祝您学业有成!

93、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睛。待:对待、看待。

94、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95、涉猎:粗略地阅读

96、当涂:当道,当权。当:掌管,主持。“涂”通“途”,道路,仕途。

97、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98、论议:谈论,商议。

99、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100、“结友而别”是结交了朋友就分别了的意思。所以,“而”是“就”的意思!方才顺接吧、不翻译..表修饰,没实际意思

101、(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