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版翻译【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1 11:02:56

1、D.人皆伏其精练惧有伏焉

2、奇(jī)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3、(火)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4、原文是: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翻译为: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5、(注释)①客稷下:在稷下作客。②栖霞山:山名。③沂水:地名。

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通“以”,介词)

7、【活版翻译】A.翻译不准确,句意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

8、若止印三二本(印刷,动词。下文“板印书籍”、“五代时始印五经”、“欲印”、“若印数十百千本”、“此印者才毕”中“印”同此)

9、讫(qì):终了,完毕。

10、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11、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

12、(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字平如砥。

13、(翻译):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了。

14、火烧令坚(用火烤,名词作状语)

15、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用)

16、C.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17、(翻译):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18、(译文)(乙)当时,我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喝酒。忽然听见有种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过来,向西北方向滚去。大家都很惊骇诧异,不知是什么缘故。不一会儿,只见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屋梁房柱,发出一片咔咔的断裂声。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过了好久,才醒悟过来是地震,急忙冲出屋子。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一会儿斜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直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混合着孩子号哭的声音,一片鼎沸,震耳欲聋。人头晕得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颠簸。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鸡叫狗吠,全城大乱。后来,听说这次地震时,某处有口水井井筒倾斜了,不能再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掉了个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陷下了一个有几亩大的地穴。这真是少有的奇异灾变啊

19、(20北京丰台·二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1、Z比缝合怪支援快,W比缝合怪走位方便,E比缝合怪保命强相似点都是Q强行捕捉对方英雄,不知道有没天赋可以一次捉两个,加范围距离……还有大招也很相似,从战场上暂时废除一个敌人这样看德拉卡和缝合怪是不是很像呢?我只看了视频,没玩过勿喷

2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文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的话分别把各个步骤的名称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3、其印自落(代词,那些)

24、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25、选出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

26、方家(2)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3)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4)为最善。其法:取新纩(5)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27、群从(zòng):堂兄弟及侄子辈。

28、(3)“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29、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30、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①,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3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2、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33、始:才。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已:通“以”。为:是。

34、翻译: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35、A.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在说明时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板的优越性。

36、理解:说明活字的制作过程。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说明了活字比较薄,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

37、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史料,由于统治阶级的偏见,像毕升这样平民出身的创造发明家,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本文作者独具眼力,为我们保存了这一宝贵史料。

38、(甲)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39、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40、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41、(翻译):五代的时候才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42、(乙)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年代:南朝宋

43、答:(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数印。

44、阅读《活板》片断,完成1—4题(8分)

45、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4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和理解能力。

47、①字活:每字为一印;②排版活:密布字印;③印刷活:更互用之;④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⑤做法活:奇字旋刻;⑥拆板活:火令药熔。

48、翻译:不使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50、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51、A.工作程序的顺序——工艺顺序。故选A。

52、持就火炀之(用火,动词)

53、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54、答:对象:活板。顺序:程序顺序步骤:设置铁板→纸灰冒之→板上置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按平版面。

55、布衣:平民。昇:同“升”。为:发明。

56、奇字:生僻字,不常用的字。素:平时,一向。旋:随即,立刻。

57、乙: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塔晃动,工匠师傅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58、(20北京·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59、答:①大量印刷速度快;②排板速度快;③添补新字速度快;④拆板速度快。

60、以手拂之(代指字模)

61、【活版翻译】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介词)

62、火烧令坚。(省略宾语“字印”)

63、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64、下列词语中的“以”与“以草火烧”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65、C.乙文从“众骇异”“相顾失色”到“男女裸聚”,从人的神态进行侧面烘托,写地震严重的程度。

66、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6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68、七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知识点+同步练习+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汇总

6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70、每字为一印(字印,名词。下文“乃密布字印”、“每一字皆有数印”、“每字有二十余印”、“其印自落”、“其印为群从所得”中“印”同此)

71、(注)①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②喻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③弥束:全部紧束。④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

72、(帖)则以纸帖之(用标签标出)

7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74、其法(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

75、是这台手机支持全网通电信移动联通的号码都支持,然后的话他是简洁的版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配版。

76、(乙)余适客稷下①,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2)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②裂;沂水③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77、你说的这四种,只要是组装机器百分之九十九是盗版,品牌机大多也是盗版只不过可以升级激活,基本上都向老大微软送钱了。

78、满铁范为一板(当作)

79、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80、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

81、则:就。以:用。帖①:动词,用标签标出。之:指不用的字模。帖②:名词,标签。

82、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83、文理:纹理,质地。文通“纹”,花纹。

84、《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技艺》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文中还多次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帖之”“贮之”等,它们都分别指代相应的实物,这就减少了内容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

85、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完成)

86、文理有疏密(文理)

87、(文理)文理有疏密

88、用词准确也是本文显著的优点。如对胶泥字印火烧加热,使之坚硬成型,用“烧”;为了使铁板上的药物(松脂等物)软化凝结,将铁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炀”;为了便于拆版,用猛火高温使药物熔化,用“熔”。

89、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汇总

90、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91、(20江苏常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92、(1)选自《梦溪笔谈》。(2)(方家)行家。(3)(碗唇)碗边。(4)(缕悬)用丝线悬挂。(5)(纩(kuang))丝绵。(6)(独茧缕)单根的蚕丝。(7)(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用芥子大小的蜡块把针的中腰粘住。(8)(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9)(莫可原其理)没有办法可以推究它的道理。原,推究。

93、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94、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95、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用来)

96、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句中“奇字”意思是“生僻字”,“素”意思是“平时”,“旋”意思是“立刻”。“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之”音节助词,无义,“方”意思是“才”,“疾”意思是“快速”。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97、①活②缣贵而简重③方便实用、造价低廉

98、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99、(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活。

100、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101、C.理解不正确,这句话是将“胶泥烧制字模”与“木头制作活字模”进行比较,突出“胶泥烧制字模”在“拆版”环节中的优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