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1 11:05:21

1、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沈约见其文,倍加称赏。梁天监二年(503),吴兴太守柳恽召为主簿,常引与赋诗。

2、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3、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实是/欲界之仙都B.蝉/则千转不穷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水/皆缥碧

5、反:通返,返回。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任意东西。东西,古义:向东向西;今义:指物品。

7、全文原文如下: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9、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10、“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1、【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12、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13、(参考答案)(2分)C(2分)B(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分)(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3分)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4、甲: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5、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的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6、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

17、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8、(2)“反”通“返”,返回。(原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9、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眼望到底。

20、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

21、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2、《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全文白话文翻译如下:

23、(9)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24、皆生寒树。寒:使人感到有寒意。

25、转:通啭,鸟叫声。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6、(22)交映:互相掩映。

27、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28、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29、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30、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31、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

32、经纶(lún)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

33、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像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

34、(18)犹:好像,如同。

35、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36、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

37、风停,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的晴空和山峰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38、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39、第三段进而写山之景。作者用概括的语言写出那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从视野的不同角度,生动描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竞上”、“互相”、“争高”表现奋发向上的气势。从描写对象看,作者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这一段最后两句写树木,跟段首“皆生寒树”照应,群峰丛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人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感觉,写树木繁茂,虚实结合,正写“横柯”,“疏条”,侧写“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运笔手法灵活多变。

40、(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

41、两文中都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42、绿嶂百重,青川万转”,“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等句,皆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43、本文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断,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

4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45、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46、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

47、这两篇山水小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4分)

48、【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视觉)

49、夹江两岸的高山上,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50、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用富有诗意的文字,把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多样声响、变幻光影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居图。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他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也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51、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5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5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4、吴均善于写作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如“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55、古文名篇|陈寿《隆中对》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来看诸葛亮如何帮刘备规划一统天下的蓝图!

56、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2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即可看出。

57、(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5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

59、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60、总分结构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分写水之异,山之奇。水从两方面写:清,急山的特点:奇险绝

61、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62、提示: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63、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64、(1)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共色:同样的颜色。

65、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66、(20)见:同“现”,显现,显露。

67、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8、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急流的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69、(10)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轩邈,向高处向远处生长。

70、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71、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72、古义:至,到达。例句:鸢飞戾天者。

73、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7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5、(20)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76、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77、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

78、(16)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潭。”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到达。者:……的人。

79、不得志,不显贵,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80、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

81、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82、白话文:风烟都消散了,天和山的颜色变得一样了。(我)跟随着江流随意的向东或向西飘荡。从富阳到桐庐,大概有一百里左右的距离,奇异的山水景色,这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83、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84、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85、(8)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86、(4)绝:独一无一说绝妙。

87、(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8、通“现”,显现,才美不外见。《马说》

89、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90、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91、(18)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动词,筹划、治理。

92、不久,武帝又召令撰《通史》,起三皇迄齐代。吴均撰本纪、世家已毕,惟列传未就而卒。

93、白话文:两岸的高山上,树密得让人感到寒冷,群山竞争着高耸。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94、(11)直至: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9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妙,极)

96、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走、飘荡,向西走、飘荡。

97、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8、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99、(21)昼:白天。犹:仍然。昏:昏暗。

100、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10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今义:或许,应允,赞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