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送友人【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2 16:05:32

1、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2、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3、《送蜀客》翻译:剑南此时正是腊月前的春景,山中的鸟儿伴着江风细雨让人顿感清新的春天气息。别想着你的行程比我长,我自己也是出门在外想家的人。

4、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5、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6、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8、(1)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

9、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0、(2)“故乡今夜思千里”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11、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

12、⑤,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

14、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牵挂之情。

15、(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16、【峡口送友人】我台首档诗词鉴赏类节目

17、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18、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9、诗歌意象鉴赏常见题型

20、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1、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22、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23、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

24、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25、(1)暮春飞花(2)思念故乡之情(意对即可)(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26、最美古诗词鉴赏唐诗宋词赏析,古诗词大全!

27、(2)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28、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29、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等)

30、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1、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32、自古多情伤离别聚合悲欢总是情

33、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34、⑥,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5、首句写眼前景物,点明时间、地点。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绘,写到“客”、“主”双方。说明该诗词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三句转写“来时”,为下句铺阵,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结,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选材一般,写法却比较别致。可见,作者匠心独用,想象力较为丰富。表达出作者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36、(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37、①听微课(40分钟);

38、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39、(1)这首诗使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40、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41、注释: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42、在疫情居家办公期间,太仓市沙溪镇第一小学为了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质,提升青年教师基本功水平,秉承着“翰墨飘香立字立人”校训,把每周粉笔字练习改成钢笔字练习。每周练习内容由书法组老师精选、起范,青年教师再进行临摹练习,教师们的钢笔字作品字迹工整、结构美观。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优秀作品吧!

43、找出意象并推测时令

44、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4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46、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47、【峡口送友人】(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48、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49、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50、高二寒假语文空中课堂田园山水诗专练

51、(2)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婉;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52、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53、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54、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55、《峡口送友人》是司空曙与好友离别后所作,此诗使用多个意象来描摹当时春天的景色,作者采用伤春之景烘托离别之情,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

56、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57、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58、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59、(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60、(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61、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

62、使用了烘托的表现手法。峡口送友人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描写了暮春时节的景色,(花飞欲尽春)。是司空曙与好友离别后所作,此诗使用多个意象来描摹当时春天的景色,作者采用伤春之景烘托离别之情,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

63、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64、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65、题: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66、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67、锁定电视公共财富频道!!

68、二看诗词中是否有常用送别诗意象以及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

69、峡口送友人抒发送别之情,思念故乡之情峡口送友人作者:司空曙(唐)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70、一看题目中是否有送别字眼;

71、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72、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故选B。

73、一剪梅·舟过吴江(宋)蒋捷

74、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75、唐时,以相互送别为题的绝句颇多,或写景寄情,或直抒心怀,在写作上手法多样,千姿百态。这首《峡口送友》,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客中送客,自难为情,况又“万里”之远,“同为客”呢?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已送客惆怅心情。

76、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77、第三四句“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诗人和友人一起来到峡州时,都是离家万里的客子,然而今日又要分别,又要送故人远行,诗人和朋友都要过着更为孤独的生活了。

78、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79、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80、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8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82、该题型要求找出古诗中的意象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答题时可以从每个句子中所给的意象进行筛选,关键是不要遗漏,在描述画面时需要就全诗意象组合进行简单的概括,关键是抓住特征、抓准特点。如:

83、(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看是写,实际是写。同时,诗歌以“春江渺茫”与“日暮征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情感)。

84、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

85、提示:诗歌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读——译——找)

86、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87、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88、(1)暮春飞花(2)思念故乡之情(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89、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90、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91、巩固练习:请比较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差异,并说说理由。

92、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93、高二寒假语文空中课堂边塞战争诗专练

94、要求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诗句

95、司空曙七绝《峡口送友人》,第一二句“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峡口,即峡州,当长江三峡之口。花飞花落的暮春时节,诗人在荒僻的峡州送别好友,峡州已是天涯,友人却又要去往另一处天涯,诗人与好友,不论是离开还是继续停留在峡州,两人相对无言,热泪沾湿了手巾。

96、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97、(2)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98、①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

99、找出意象并用简洁语言描述画面

100、唐诗三百首|终南望余雪

101、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