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2 16:36:40

1、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古义:到了······的时候

4、及:到了…的时候。

5、屯田地区分布很广,屯田的军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较先进。

6、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7、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8、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两个艺术形象。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

9、《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10、刮目相待:试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1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

12、何:疑问代词,为什么。

13、(1)即更刮目相待更:

14、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15、(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6、(自以为大有所益)大:

17、故事中孙权是劝说吕蒙学习不再做吴下阿蒙,后鲁肃与之交谈称赞其进步迅速的故事,其实孙权劝学还有一个对象就是蒋钦,和吕蒙一样是吴中大将。如果是整个故事中提及的所有人物那么我比较喜欢鲁肃,鲁肃字子敬,当年因慷慨支援周瑜粮草而取得孙家信任,后提倡联蜀抗曹,在荆州问题上鞠躬尽瘁,周瑜死后成为大都督,依然奉行联蜀抗曹的战略方针,为人忠厚老实,讲求信义,深受吴蜀两地军民的敬重。给好评哦

1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

19、解释下列成语,并任选一个造句。

20、邪:语气词,表反问,后写作“耶”。古今异义词。

21、乎: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22、(1)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3、(11)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并成长。

24、【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2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6、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7、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

28、“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29、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30、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31、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32、【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3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34、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35、出自《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3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

37、最认真的文言文学习平台

38、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39、就:靠近,接近,这里指从事的意思。

40、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41、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 (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 "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昌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42、大兄:长兄,这里指对朋友的敬称。

4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44、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45、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6、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7、(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48、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9、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50、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

51、孙权:爱惜人才,好学,关爱部下,善劝;

52、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53、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5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

55、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 从事。

56、古义:只。(但当涉猎)

57、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5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9、(4)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0、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6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62、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63、邪(yé):通“耶”,语气词。

64、涉猎:粗略地阅读。

65、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66、孙权为人节俭。虽然称帝迁都建业,不建新宫殿因陋就简沿用旧将军府寺为宫,至赤乌十年(247)腐朽损坏后仍仅以武昌宫加以重建,可见其爱惜民力。

67、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68、(5)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69、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70、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71、(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7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73、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74、朗读节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5、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善劝、好学、关心部下

76、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7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78、见事:知晓事情。

79、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

80、大:非常,十分。

81、孙权现身说法,以身作则。告诉吕蒙自己的事务也特别多,但是还是一直坚持读书。并且一语道破读书的重要性,告诉吕蒙学习的方法、目的和作用。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激励吕蒙用心学习。

82、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83、古今异义词辞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今义:美好的词语。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及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今义:以及。过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今义:经过。更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今义:更加。但古义:只。(但当涉猎)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学位名称。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大古义:很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今义:独自,孤独就古义:从事(文中)今义:就

84、孙权,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

85、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86、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87、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88、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89、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90、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91、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92、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拓展资料: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93、编辑本段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94、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95、寻阳:县名,如今湖北黄梅西南。

96、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劝人要讲究策略。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97、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98、(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99、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100、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101、一词多义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当涂掌事(动词:正)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