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2 16:36:52

1、陈涉世家》为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揭开了反对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序幕。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以及相继而起的各路起义军的胜败兴替。文章记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对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同时,作者司马迁也论述了陈胜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起义领袖缺乏指挥全局的能力、自身蜕化、用人不当,导致起义军作战失利,内部离心离德。陈胜、吴广都死于自己的随从或部下之手,其结局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

2、视日:占卜日子吉凶的官。

3、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二世元年七月大泽乡九百人走投无路的命运,正是全国劳苦大众处境的缩影,这也是大泽乡的星星之火能点燃全国范围农民起义燎原烈火的原因。

4、佛家有句话:“佛无本相。”佛即是世界的道理,也类似于儒家的大道,也就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一切悲剧都是自己造成的,就好像陈涉一样,他对于物质富贵的追逐也就是他一辈子的成功和失败,也就是他自己的“相”。

5、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6、按照传统讲法,“瓮”、“绳”均为名词作状语,而“牖”、“枢”为名词作动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陈涉家里穷的拿破瓮做窗户

7、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8、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

9、10贾生:指贾谊。以下文字引自贾谊的《过秦论》上篇。

10、据《资治通鉴》记载,这个时候,陈胜最合理的方案应该是缓称王;这个方案是由张耳和陈余提出来的,张耳和陈余认为,陈涉此时不应该称王,因为称王就等于告诉天下人,抗秦不是为了天下人的幸福,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号召力。此时应该乘胜西进,并且派人立故六国的后人为王,这样不仅为自己树植了党羽,也扩大了秦军的敌对面,然后伺机乘天下大乱时候,一举攻破函谷关,成就帝业。

11、农民起义的烈火已成燎原之势。在农民革命洪流的推动下,一些贵族残余势力也纷纷收罗旧部,起兵反秦。当时各地反秦力量的著名首领有刘邦、项梁、项羽、英布、彭越等多人。

12、【陈涉】秦始皇的丞相原来是吕不韦,在秦国建立了自己的庞大的政治集团,李斯刚到秦朝,就参加了这个集团。秦始皇帝亲政以后,因为吕不韦给秦始皇母亲找到一个“大阴茎人”嫪毐,闹得宫廷满城风雨,很快被诛杀。熊启做了丞相,因为反对秦始皇灭楚,被贬。李斯做了丞相。李斯虽然为丞相,因为是楚国人,又与吕不韦、熊启关系密切,秦始皇常常对他不放心。这时,赵高因为善于阿谀逢迎,很受秦始皇的宠信,符玺都由赵高掌管。

13、陈胜、吴广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因此说,陈胜在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不仅是他敢于反对暴政,也为后世历朝历代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为提高百姓的地位立下了大功。

14、撰稿|陈定玉播讲|夏青

15、前209年12月,章邯率军进攻陈地(今河南淮阳),上柱国蔡赐战死。章邯又进兵进攻陈地以西张贺部,陈胜亲自迎战,但仍然失败。腊月,陈胜败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车夫庄贾杀害陈胜,随即投降秦军。

16、陈胜(?-公元前208年),字涉,阳城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17、是以姓名、籍贯、身世、志向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陈胜的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希望能帮到你。

18、这几个人虽然都很痛恨秦朝,但都是天各一方,并没有举起反秦的大旗。是陈胜的奋起,他们才趁势扬起反秦大旗。

19、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20、陈胜早年穷困,出身为农家的雇工,胸有大志,曾因说“如果我富贵了,不会忘记你的”而遭嘲笑,自叹:“唉,燕子、麻雀这些小鸟,怎能知道鸿雁的志向呢!”。陈胜起兵后,收集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蕲县攻克后,陈派葛婴率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

21、陈涉率军占领陈郡以后,乃正式称王,定国号为“张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建立起来的政权。

22、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足可看出陈胜乃一要强不甘堕落,才能卓越,刚毅顽强而上进之人!

23、三老:封建社会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24、《陈涉世家》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章,列于《史记》第四十八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以及相继而起的各路起义军的胜败兴替,描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抗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同时,文章也论述了陈胜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起义领袖缺乏指挥全局的能力、自身蜕化、用人不当,导致起义军内部离心离德。全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斗争的历史图景。

25、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陈涉这个人进行一个整体的判断:

2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意,不痛快。

27、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大将李信攻楚,到达淮阳郡时,熊启起兵反秦,李信大败。秦始皇大怒,于公元前224年派大将王翦率兵60万攻楚,先攻打淮阳。在此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血战。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出土的黑夫和惊弟兄两个的士兵家书,描写了这一段战争历史:来时是冬天,现在天气暖和了,没有衣服换,让家里给他们寄钱或者寄衣服。

28、❁文/白帝/古史今谈/原创出品

29、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30、据《资治通鉴》记载:“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辄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意思是帮陈涉打下城池归来的人,都被陈涉以各种罪名进行惩罚,以自己的喜好去惩罚人,不通过正常的程序。可见陈涉多么心胸狭窄,完全不能容人;

3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2、符离:今安徽宿州。

33、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来社稷就用来做国家的代称。

34、帮您挖掘人性和智慧的自媒体

35、徇: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36、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贯穿全文,记叙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的斗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

37、陈涉世家人物形象原句如下:鸿鹄之志(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ónghú)之志哉!”)篝火狐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人物形象:①不甘心受奴役②同情同命运的人③具有远大抱负、志向,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

38、10令之不是者:命令他而不顺从的。

39、大泽乡起义的历史背景:

40、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41、仓头军:以青巾裹头的军队。

42、10颛:通“专”。妄言,胡说。

43、“1946年,冯白驹同志带领精干机关和与中央恢复联络不久 的电台,从屯昌县合水向白沙县的红包峒转移,我当时参与的第四期无线电训练班就是在这种战斗的情况下开始的”。陈涉回忆起自己最初加入琼纵队无线电的工作,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当时的无线电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没有固定的培训场地,教员只是用一个小的蜂鸣器和电键来教学,抄报纸是用油印的格纸,抄了正面再抄反面,最后再用钢笔抄第三遍,生活和学习的条件非常艰苦,就这样,陈涉开始了他的无线电台生涯。

44、没有区别,陈涉和陈胜是同一个人。

45、淮阳、阳城、阳夏是原楚地。李斯是楚国人,老家是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与阳城距离很近。赵高担心丞相李斯掌握了大权,自己被除掉,所以处处设置陷阱,要除掉李斯,此时,故意让胡亥而不征发距离渔阳较近的一些地区的人,而是下令征召原楚地的人,尤其是李斯家乡一带的人戍边渔阳。这样等于一箭双雕:李斯若反对,就借此杀掉李斯;李斯默认,也让李斯家乡的人痛恨李斯。让这些楚地人戍边成功了,是他赵高的功劳,不成功,就把罪责推到李斯的头上。

46、陈胜、吴广起义后,一举攻下大泽乡。接着又攻下蕲县,势如破竹。当义军攻下陈县时,战车已有六七百乘,骑兵千余骑,士卒数万,声势浩大,势不可挡。

47、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8、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49、关:指函谷关。

50、❁古史今谈『帮您挖掘人性和智慧的自媒体』

51、王:称王。凡,总共。

52、司马贞:“天下匈匈,海内乏主,掎鹿争捷,瞻乌爰处。陈胜首事,厥号张楚。鬼怪是凭,鸿鹄自许。葛婴东下,周文西拒。始亲朱房,又任胡武。伙颐见杀,腹心不与。庄贾何人,反噬城父!”

53、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典出于《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典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年少时就有像大鸟鹏程万里飞行的远大志向。陈胜是阳城人(今郑州登封)。他年轻时是个雇工,给人耕田种地,长年累月像牛马一样受苦受罪,心里很是不平。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握拳作势,抑郁愤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子、麻雀这些小鸟哪里能知道大雁和天鹅的志向啊)?”。

54、说明他当时已有非凡的抱负,有反抗命运的决心,只是要等待时机到来后再施展自己的才能罢了。这样的时机果然到来了。“(秦)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这是一个典型的历史环境。

55、怀王孙心:楚怀王的孙子,名心。

56、陈涉在之后,不断的体现出了自己自私的一面,将假借他命令杀死吴广的田臧厚赏,这种排除异己乱行赏罚的手段,使得陈涉逐渐丧失了一个领导者该有的权威。而且陈涉完全听不进去忠良的意见,最后众叛亲离,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杀害!

57、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适(zhé),通“谪”,适戍,发配去守边。

58、计莫如毋西兵:最好的计策莫过于不向西方(指秦国)出兵。

59、王王:前一个“王”字是名词,指武臣,后一个“王”字是动词,称王的意思。

60、陈胜对吴广说的那一番话,实际上是一段很精彩的形势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

61、【陈涉】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62、陈涉率军占领陈郡以后,乃正式称王,定国号为“张楚”。这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由农民建立起来的政权。

63、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张良与沧海君从阳城出发准备去咸阳刺杀秦始皇,恰好得知秦始皇第三次东巡,就在原阳县东郊的博浪沙潜伏起来,刺杀秦始皇。虽然刺杀未遂,又向东而逃,再次在淮阳一带潜伏,最后,向东逃到下邳,隐名埋姓,藏了起来。

64、洪迈:“陈胜出于戍卒,一旦奋发不顾,海内豪杰之上,乃始云合响应,并起而诛之。数月之间,一战失利,不幸陨命于御者之手,身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项氏之起江东,亦矫称陈王之令而度江。秦之社稷为墟,谁之力也?且其称王之初,万事草创,能从陈余之言,迎孔子之孙鲋为博士,至尊为太师,所与谋议,皆非庸人崛起者可及,此某志岂小小者哉!汉高帝为之置守冢于砀,血食二百年乃绝。子云指以为乱,何邪?若乃杀吴广,诛故人,寡恩忘旧,无帝王之度,此其所以败也。”

65、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

66、很多人熟知并引用《陈涉世家》中的名句,几乎都出于对陈涉等人反抗精神的认同,并希望这种反抗权威和暴政的精神能延伸到现实。换句话说,《陈涉世家》能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有现实指向性。但实际上,陈涉的反抗精神固然可贵,只是这种反抗并非出于正义,而是基于自保。要问陈涉、吴广起义的原因,首要答“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至于“天下苦秦久矣”,“等死,死国可乎”,以及后面对秦二世、项燕的分析,都只是陈涉、吴广在考虑到“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之后为自己揭竿而起寻找依据。当然,无论如何,陈涉、吴广都“打响了武装反抗暴秦统治的第一枪”,并如多米诺骨牌效应般席卷全国,“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67、周章:即上文中的周文。

68、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

69、47: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70、《陈涉世家》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71、美丽故事的开始,悲剧就在倒计时。人的局限性注定故事不会就此结束。

72、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诈称扶苏项燕旧部,因为秦国人多以扶苏贤,而故楚地人怜惜项燕。打着扶苏和项燕的招牌可以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可是陈涉起兵成功后,自封为王,打起了自己的招牌。

73、二世是靠赵高搞阴谋上台的,执政还不满一年,最高统治集团当中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戍卒屯驻的地点大泽乡距秦首都咸阳较远,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易于突破;而因遇雨失期,已被置于死地的九百戍卒,则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

74、燕故贵人:过去燕国的贵族。

75、这个季节仿佛和大秦的暴政交相辉映,都充满了肃杀之气,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里,一个年轻人吼叫出了千百年底层劳苦百姓的心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6、御:驾车的人。

77、陈胜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所杀。

78、袒右: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

79、人不怕没有高贵的出身,就怕没有高贵的准备。

80、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81、自古以来,关于起义后称王最大的共识其实就是缓称王,像三国时候,曹操为什么一直不敢称帝?而袁术称帝的下场呢?朱元璋也是采取了缓称王的策略。因为不急于称王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不暴露自己的野心,第二是免得成为了靶子。

82、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从“怅恨久之”可以看出,他是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因此才对众佣者说:“苟富贵,无相忘。”当众佣者表示不理解时,他又进一步说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3、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84、大坟没完工,二世和赵高又继续建造阿房宫。那时候,全中国人口不过二千万,前前后后被征发去筑长城、守岭南、修阿房宫、造大坟和别的劳役合起来差不多有二三百万人,且不概幼儿和妇女。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逼得百姓怨声载道。

8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也是陈胜、吴广起义时喊出的口号,意思是难道那些做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通过这个来号召广大的贫困农民。

86、郭正域:“自古乱亡之祸,不起于四夷,而起于小民。秦之强盛,兼并六国,卒之扰乱天下者,非六国也,乃陈胜、吴广一二小民也。”

87、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88、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时,驾崩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境内。秦始皇在沙丘死后,李斯是不同意立胡亥为太子的,因为胡亥喜欢赵高,赵高想到胡亥做了皇帝,他可以独揽朝纲,所以,篡改秦始皇遗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蒙恬、蒙毅在始皇生前颇受重用,屡建奇功,在朝中也权高位尊,因此是赵高平生最忌之人。就趁机除掉了蒙氏兄弟。除掉蒙氏兄弟后,赵高又让胡亥在咸阳杀掉了胡亥的12个兄弟,将10名公主碾死于杜邮。因为李斯清楚内幕,担心机密泄露,所以,赵高一直想杀掉李斯,秦二世也有杀李斯的意思。

89、陈涉从小就不满生活的现状,渴求改变命运,向往富贵生活,愿意和朋友同甘共苦,年少时就表现了非凡的个性和远大抱负。有远见卓实,有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雄心大志,有不愿束手待毙,要奋起反抗的决心和叛逆的性格,有预见,有智谋,有洞察实局的能力。

90、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马分尸。徇,这里是示众的意思。

9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2、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淮阳为秦大军驻守,无法藏身,就与沧海君潜伏在了淮阳周边县,其中就有阳城县一带,继续进行反秦活动。这个时候,陈胜虽然才十几岁,就立下志向,对一起耕田的伙伴们说:“苟富贵莫相忘。”大伙听了都觉得好笑:“咱们卖力气给人家种田,哪儿来的富贵?”陈胜叹息道:“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93、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

94、我们查阅历史,就可以知晓到,陈涉其实就是陈胜,陈胜也就是陈涉。因为陈胜,字涉,所以他也叫作陈涉。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个知识点。

95、陈涉率军占领陈郡以后,乃正式称王,定国号为“张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建立起来的政权。陈涉从谋划起义,到称王立国,再到兵败被害,前后不过半年时间,但他点燃的反秦烈火烧红了大半个中国。“陈胜虽死,其所置遗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96、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97、此生一秦也:这样做又制造出一个像秦一样的敌国来。

98、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以,通“已”,已经。

99、陈涉世家中篝火狐鸣狐的意思是: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像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胜、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狐就是狐狸的意思,按照古文解释,应该是像狐狸一样。

100、何去非:“方陈胜之首事,而天下豪杰争西向而诛秦也。盖振臂一呼而带甲者百万,举麾一号而下城者数十。又类皆山林倔起之匹夫,其存亡胜败之机取决于一战,其锋至锐也。”

101、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

分享: